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六章 廬州之戰二

第一百二十六章  廬州之戰二

一整日的鏖戰,楊繩祖疲憊的回到了住處。

這一日戰斗,清軍並沒有多少戰死的,但是城外百姓,幾乎沒有幾個活口,大多是死在守軍炮火箭矢之下,楊繩祖雖然自詡心如鋼鐵,但是夜深人靜之色,未必沒有一點慚愧之心。

他平穩一下心思,開始思考他最擔心的事情了。

就是糧食。

大軍北伐,需要的糧食太多了,作為靠近前線的廬州府,雖然沒有向運河運送糧草,但也想鳳陽運輸了不少糧草。可以說廬州城之中三年積累下來的糧草,已經支出大半。

當然了如果僅僅養兵的話,支撐半年還是可以的。

但而今的廬州城之中,並非僅僅數萬士卒,還是遠超過士卒的百姓。

雖然楊繩祖的堅壁清野並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居住在鄉野稍稍富裕一點的百姓,都來城中暫住一時,至于更有辦法的士紳什麼的,他們都逃到南邊去來了,或去安慶,江西,或去武昌,湖北。

這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財力決定的。

即便如此,如果加上城中的百姓,哪怕楊繩祖限制糧食,也最多支撐兩三個月。

三個月之後,該怎麼辦,楊繩祖一時間也沒有辦法。

他心中暗道︰「早知道,就不與高一功鬧意氣之爭了。」

張軒派高一功坐鎮安慶,統率東方一線,與清軍對峙。按理來說,楊繩祖就是高一功的下屬。但是楊繩祖是曹營老人,當初與闖營之間矛盾,可是全部經歷過的。

對高一功自然有一些傲氣。

高一功看似謙虛的很,尊重楊繩祖。但是暗地卻給楊繩祖一個好看。高一功提出讓楊繩祖從廬州撤退,收縮戰線。

在高一功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的,廬州城幾乎已經成為夏朝深入北方的一個觸角,一處突出部了。幾乎三面臨敵,被半包圍了。一旦有事,很難得到支援,如此撤退到廬江,或者舒城,就好一點了。高一功與楊繩祖所部,也能相互呼應。

否則兩者之間的聯系,就好像是一根繩子一般脆弱,隨時都能被切斷。

甚至比不上金華城,金華城西邊不遠,就是衢州通道,與夏軍相連,這道狹長的地帶,利用步卒,並不利于騎兵大規模機動,但是廬州就不一樣,四周一馬平川。數萬騎兵在這里,能發揮出十萬人馬的作用。

而今雖然已經派人向

安慶求救了,但是楊繩祖並不覺得,高一功就能派人來救他。

恐怕等大軍東進之後,才有余力解救廬州。

雖然他知道,大軍東征就在這數日之內,畢竟張軒登基的事情上,他還上了勸進表。但是真正打起來了,廬州會不會作為棄子被放棄,楊繩祖也說不清楚。

他滿心忐忑,突圍之念在心頭打了好幾個轉,最後還是按了下去。

「再等等。看看局勢如何了。」楊繩祖心中暗道。雖然滿心焦急,毫無困意,還是吹燈睡覺了。明日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他要保持旺盛的精力。

第二日一早,楊繩祖立即發現對面情況不大一樣。

一道長長的壕溝在城外一里的地方開始挖掘,想挖出來的土,全部堆到外側,于是乎外側一道矮牆雖然不高,卻是不是站在壕溝之中的人能翻越的。這還僅僅是開始。

清軍人馬也調動頻繁。

似乎有出動的意思。

楊繩祖在城頭轉了一圈,發現清軍是從城池各個方向人同時開挖。似乎要在城外建立一道圍牆,廬州城牆總共有二十六里,從外圍挖一道能將廬州城包圍起來的矮牆,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

縱然清軍大隊人,數以萬計的士卒民夫,一起動手,還有騎兵源源不斷的將各地的百姓,強硬的征召過來,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工作。

但是楊繩祖還是從這件事情之上,看出了對面清軍的企圖。那就是該進攻為圍困了。

這就是所謂的鎖城法。只要這一道城牆修建好,清軍就可以留下兩三萬士卒駐守,大部分都可以用漢軍。就可以將楊繩祖困在城中。阿濟格的主力就解放出來,可以做些別的。

楊繩祖心中萬般糾結,但是也沒有辦法。

絕對的實力之下,楊繩祖別無他法,他對城外的局勢已經失去的控制能力。而且能看出這一點的人,不僅僅是楊繩祖一個人,畢竟阿濟格一點掩飾的意思都沒有,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對面的打算。

消息一傳來,廬州城之中就小道消息亂飛,人心惶惶。

因為這代表著,古代戰事之中最殘酷的圍城之中就要展開了。

計毒莫過斷糧,易子而食,折骨而炊,這樣的描述,最開始就是一場圍城戰。圍城之戰,雖然不用真刀真槍殺人,卻比真刀真槍更恐怖。楊繩祖只能安撫士卒,等待戰事有所變化。

否則楊繩祖相信,當城中糧食不足的時候,就是城中

士紳百姓獻城之際。

畢竟大夏的根基還是淺薄,做不到睢州之戰的地步。

數日之後,廬州外面的長圍已經建立好,有萬余騎兵看守,數萬漢軍駐守,這數萬漢軍大多不是遼東漢軍,也不是北方漢軍,而是在夏軍降卒打亂重編出來的,在清軍之中沒有地位,戰力也一般般。

不過守守長圍還是可以的。

阿濟格立即大軍南下,兵鋒向舒城,準備于多鐸會師于安慶城下。

而這個時候張軒也寨阿濟格南邊百余里外的長江之上。

王進才正在張軒的座船之上,為張軒稟報事務。

王進才擔任了樞密院的職務之後,才發現,而今的樞密院遠遠不是南京的樞密院,南京的樞密院已經能承擔很多事務。但是而南京的樞密院不過是一個牌坊而已,與其說是大夏軍隊最高機構,還不如說是張軒的秘書機關。

在後勤方面,張質侵吞起樞密院的權力範圍來,毫不手軟。而張軒又將樞密院的指揮大權,全部攏在手里面,絕無假手于人的想法。王進才是一個滑頭,作為滑頭,絕對沒有向張軒,或者張質正面爭奪權力的心思。

于是乎他擔任起樞密院剩下一點點職責,就死皮賴臉的待在張軒身邊,就鄭廉的事情給奪了過去。

不過怎麼說,鄭廉雖然在張軒身邊權力很重,但是這些權力大多是隱形,鄭廉的本職也不過是一個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而已。這還是張軒登基後給鄭廉的加餃,無論如果不能與王進才對抗的。一般人不敢得罪鄭廉,但是王進才仗著資格老,有戰功,從來不在乎鄭廉,一下子將鄭廉真擠兌成中書舍人,為張軒整理一下文件而已。軍情方面的事情,完全由王進才承擔起來。

王進才雖然油滑,但是畢竟真正打過仗的,他雖然想的太多,在指揮作戰上,有些猶豫,但是放在張軒身邊作為參謀的話,未必是缺點。

此刻王進才向張軒稟報的就是廬州之戰的始末。

張軒听了之後,說道︰「也就是說,廬州這一兩月之內,應當沒有事情。」

「臣剛剛查過廬州的糧食儲備,查到去年秋收之後,大部分秋糧被運到鳳陽了,如果楊將軍手腕硬的話,能多支撐幾個月,如果心慈手軟的話,也就在一兩月之內。」王進才說道︰「不過,阿濟格已經南下,舒城失陷。廬州之事,已經不是當務之急。以臣之一件事情,廬州之事還是先放一放吧。當務之急不在阿濟格,而在多鐸,在安慶。陛下,不可婦人之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