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

明末求生記第七十章南明決策第七十章南明決策

隆武回到長沙城之中,立即召集內閣。

首輔馬士英,次輔何騰蛟還沒有什麼變動,但是在實際權力上,馬士英已經在何騰蛟之下了,無他,而今的長沙城處于何騰蛟直接控制之下。而因為武昌之敗,馬士英所控制的兩廣,貴州都有不穩的姿態。

這種不穩,既是百姓紛紛為亂,也是各種政治勢力滋長。馬士英的控制僅僅留于表面了。

這種狀態表現最明顯的是靖江王之亂。

靖江王這個藩王在明代的地位不同,原因無他,大明所有藩王,都是太祖之後,而靖江王不是,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佷子,朱文正之後。在整個藩王體系之中,屬于邊緣人士。

但是本任靖江王卻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在武昌淪陷,弘光被俘之後,就滋生了別樣的心思。對唐王登基表示反對,起兵自立為帝,隨即被廣西地方官給平定下來。

但是這樣的情況,也極大的撼動了,長沙對廣西的統治。靖江王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並不是他起兵,而是他的血脈太遠了一點,不是太祖子孫,對帝位根本沒有繼承權。

所以很多廣西地方官都蠢蠢欲動。想立擁立之功。

也是長沙這邊,面對局面幾乎岌岌可危,對兩廣大後方,做出了以安撫為主的應對,並沒有窮追此案。

但是靖江王之亂,對馬士英打擊很大,最大的打擊是丁楚魁的獨立傾向。似乎丁楚魁想月兌離馬士英一系,自立山頭。受此打擊的馬士英,越發抱緊隆武的大腿。

兩人幾乎一拍即合,這才維持住了馬士英的地位。也維持住馬士英與何騰蛟的力量平衡。

內閣之中,雖然還有別人,但是馬士英與何騰蛟雙頭並立的政治格局,沒有一點變化。

隆武一回來,就以剃發令之事,詢問兩位的意見。隆武听了何騰蛟所言,幾乎不敢相信,說道「何先生,這」

何騰蛟說道「非臣願意如此,而如今的局面夏寇強勢,老賊新死,小賊方登基,但是朝中卻是不得片刻之安穩,靖江王之亂,剛剛平息,廣東民亂之事,又有愈演愈烈之態。更不要是雲南沙氏之亂。四川獻賊之勢。天下之大,朝廷唯有數省,而數省之中沒有一片淨土。更何況,集大兵于長沙,糧餉缺額太多。無糧則兵亂,征糧則民亂,實在無力于北方,還需要依靠清廷之勢壓制夏賊,為我獲得喘息之機,掃平各地之後,再做後舉。」

隆武看向馬士英。

馬士英只有默默點頭。

隆武接到手中的攤子,何止一個爛字。

雲南沙定洲之亂,雖然聲勢浩大,據說沙定洲聯合數個土司,攻擊沐氏。甚至上書長沙,要世鎮雲南與沐氏之例。而雲南沐氏不管怎麼說經營雲南數百年,還是有幾分威望的。

雖然丟了昆明城。但還維持一個殘破的局面。

而且長沙對雲南,鞭長莫及。也無法多做干涉,更不可能派兵平叛。只能讓沐天波自己處置了。

至于四川一省,只剩下川南數個府縣,還在朝廷手中,以北已經紛紛淪陷了。也是一個岌岌可危的局面。

但是這些都是疥癬之疾。

雲南本就貧瘠,即便太平的時候,也不見得有多少積蓄。更不要說現在了。四川在弘光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真的心月復之患,卻是朝廷的財政壓力。

對夏軍對峙的情況之下,發生的兵少則軍不足用,兵多則餉不足養,無糧則兵亂,征糧則民亂的局面。

大明的稅收體系,可以說是相當頑固的,洪武所創的固定稅制,讓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從洪武時期到明末,朝廷收入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就是明朝財政特色,固定稅入,甚至用石碑刻在各衙門之中。

康熙所謂的,永不加賦,不過是因洪武遺意而已。

但是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發生危機之後,爆炸性加稅都不知道怎麼操作了。

如果仔細說,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只能說面對夏軍軍事壓力,湖南,贛南,最少要十幾萬大軍,而想要北伐,更是要數倍于此的軍隊。而這數十萬大軍的軍餉全部由湖南,廣東兩塊地方支出。

地面之上根本支撐不過來。

這也是廣東民亂起事的原因。

隆武帝知道,大明朝廷的稅收體系是有問題的。否則以兩省的民力,或許,養幾十萬大軍,有些吃力,絕對不是一年都養不了的。只是這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改如何下手。隆武帝卻不知道了。

隆武帝只能恨恨的說道「而今只能如此了。閣老讓朕過來,單單是為此事」

馬士英說道「陛下,臣等請陛下來,卻是為了四川之事。」

「四川。」隆武說道「獻賊有什麼動靜」

馬士英說道「獻賊剛剛登基為大西皇帝,倒也安靜。只是如今各路兵馬雲集,貴州,貴州一省已經不足支

撐了,請陛下命一人督師進川,以川糧養諸軍,否則諸軍恐怕要盡散了」

隆武大吃一驚,說道「川南諸軍,已經艱難如此了愛卿可有人選嗎」

川南諸軍,其實都是被張獻忠打敗的潰兵,紛紛聚集在一起,人數多少,長沙這邊也不知道。各部都有,魚龍混雜。而武昌失陷之後,軍心也不是太穩定的。

而貴州又是一個窮省。

其實貴州窮不窮是一回事,而在大明官方根本沒有貴州的黃冊,概因貴州一省,根本就是因為土司作亂,才設置的,只有幾個縣的地方,直屬與朝廷,其他的根本就是各土司的轄地。

如此一來,又怎麼能弄出來錢糧。

太平時節,貴州的稅收從來是象征意義上的。

馬士英說道「臣薦樊一蘅。樊公乃萬歷四十七年進士,久任戎馬,熟知兵事,又是川人,人地兩熟,而今又客居貴州,正好統領各軍,先破獻賊。」

其實馬士英接到的報告,比他給隆武更加糟糕。

糟糕在于,川南各軍,可以是說都已經不是朝廷大軍了,故此不管湖南這邊多麼艱難,馬士英都沒有想過調川南的兵,一來是路上不好走,二來就是知道調不動。

而現在局面是,川南各軍因為這樣那樣的矛盾,自己內部都要動上刀兵了,也有人與張獻忠作對,一時間敵敵我我的,亂的一塌糊涂。馬士英舉薦樊一蘅最重要的原因,並不是讓樊一蘅大破張獻忠。

而是想暫時安撫住各部士卒,不讓他們鬧出事來。

至于其他的只能徐徐而圖了。

隆武看過樊一蘅的履歷,知道樊一蘅乃是老臣,又做過邊臣。又跟著洪承疇征討過流寇,也算是帥臣了,自然同意了,何騰蛟也沒有意見,貴州乃是馬士英的鄉梓之地,而馬家又是世襲貴州指揮使之位。在貴州影響力極大,而這個決策影響的又是貴州一地,他插不上話。

三人確定之後,隆武立即啟用樊一蘅。

封樊一蘅以兵部尚書餃。總督雲貴川三省,有便宜行事之權。樊一蘅接到命令之後,也不含糊,立即尋訪諸將。統合諸將,分兵合擊。從各個方向圍剿張獻忠。

不是樊一蘅不想合兵,而是這個局面讓樊一蘅根本沒有合兵的可能性。各部人馬各自為戰,都打自己的小算盤,強行合兵一處,反而有副作用。

樊一蘅兵還沒有出,風聲就傳到了張獻忠的耳朵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