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淮城那位有‘阡陌相逢人如玉,君華一度公子傅’之稱的傅君華?」
大抵是因著肖容斂的緣故,時下世人最為推崇的就是君子端方、溫潤如玉這種類型的公子。身在閨中的那些小兒女,心里往往也最為仰慕這種形象︰白衣翩然,走動從容,舉手投足之間風骨天成,側面回身,面容姣好,只留下半面側弧。
公子肖與顧懷裕同年,時年二十四歲。而傅君華如今卻已是而立之年了。若說是肖容斂引發了望京乃至全大虞白衣公子的風尚,那傅君華就是風氣還未起之時就已成氣度的人物。
說起這號人物來,好打听奇聞異事的徐成器怕是知道的最清楚。
傅君華,淮城人士,母家寒微,身世很是有些奇特。
大虞律法不禁納妾,但娶妻卻只能娶一位。雖然民間有俗稱的平妻、側妻,地位要高于一般的妾室,但律法上卻是不存在這些的。大虞的律法到了本朝只承認正妻為妻。
傅君華其父本來是淮城頗有地位的人家里的少爺,但不知道是出于何種怪癖,極愛「娶妻」。雖然名義的妻子只有一位,明明還可以再納妾,他卻偏偏在私底下捏造了許多戶籍出來,編出了許多寒門身份,並蒙騙了不少小戶甚至是賤籍女子,與她們「成親」,娶了數位「正妻」,並且用不同的身份和這些「正妻」生下了不少「嫡子」。
騙一個人可能騙一世,騙一群人可能騙一時,卻絕不可能騙一群人騙一世。時日一久,傅父的騙局也就被戳穿了,這人的名聲最後也在淮城壞透了。
當時這件事在淮城盛極一時,傳得沸沸揚揚的,甚至都傳到了望京來。後來徐成器剛一听說這件奇事的時候,還為此事失笑不已。雖然從道德上來看,這個男**害了好幾個良家女子,行事確實可恨,但是徐成器覺得這個男人能騙倒這麼多女子來做他的「正妻」,光從騙術上來說確屬一流,腦筋倒是挺聰明的,可惜就是沒用到正道上去。
而傅君華,就是其父在外面騙到的一家小戶女子為他生下的孩子。
傅君華母親倒是一個很有氣節的女子,雖然出身貧窮,但卻不肯與人為妾。只是她沒想到自己以為是嫁于人做了正妻,結果實際上自己卻是做了別人的外室。後來事發,傅母極其憤慨,直接把再度上門要接走孩子的男方家人都掃地出門,立誓與傅父斷絕關系,並改子為母姓,從此閉門悉心養子,再也沒有嫁人。
而傅君華的那位父親,雖然算是犯了律法,可是這種事例在開朝以來就只有這麼一例,並無前例可循,也沒有具體的判法。最後此事因為過于出奇鬧到了淮城的刑獄司,刑獄司無法判決,只能在協商之後罰了傅父一大筆錢,並讓他承擔起撫養所有與騙來的女子所生之子的費用,所有被騙女子在自願情況下都可與傅父斷絕關系,此後另行嫁娶各不相干。
那些女子都以為自己嫁人為妻,可結果到最後自己只能為妾或者改嫁,一生可能就此毀掉,可實際上傅父到最後也並沒有受到什麼實質性懲罰。
這世道對女子未免有些太不公平。
可能就是這個緣故,被傅母養大的傅君華對于律法刑名之事也格外地有興趣些,平日里也最喜歡鑽研這方面的學問。
傅君華十五歲過童試,十七歲過鄉試,並一舉奪得了淮城解元。之後本可奔赴望京參與秋季的會試,但因當時傅母病重沒有前往。後來傅母病逝,傅君華誠心守孝三年,不知何故沒有再去參加會試,一直留在了淮城。淮城城主愛慕他的才華,他因此投到淮城城主門下,受淮城城主破格聘用為城主府長史,為城主處理府內事務,並撰寫諸多事務文書。
傅君華進一步沒有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但是他的才能卻是一日日展現于世人面前。傅君華參與過淮城好幾樁出名的官司,其中最有爭議性的一樁,莫屬他曾為一樁官司里的犯人做辯護,寫了一紙立意出奇的萬言書訟狀。
在淮城以前有一樁舊例,說是一家大戶人家的少爺因為性情暴虐打死了發妻,被發妻家里人直接告到了淮城的刑獄司來,刑獄司最終因傷害罪判決犯人入牢七年,並賠償了犯人正妻家里足夠的補償金。
後來傅君華就任淮城城主府長史期間,遇上了這麼一樁類似的案子。說是一戶大戶人家的少爺因性情暴戾平時常常毆打房里人,有時也會毆打正妻,結果一次和正妻爭吵後下手較重,被正妻一時奮力反抗用剪刀戳死了。此案也由淮城刑獄司受理,最後那個女犯卻被判處了絞刑。女犯家里人不服判決,因此翻出之前的舊例在坊間散布流言,抨擊淮城刑獄司收受了女犯夫家的賄賂,導致判案不公。
因為兩案時常不過兩年,很多百姓尚且記憶猶新,導致此案在淮城引發了諸多謠言,當時甚至有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跑到淮城刑獄司門口扔菜葉和臭雞蛋來表示抗議。
這個案子和傅君華本是沒什麼關系的,淮城的刑法斷案本不屬于他管理的範疇。但他多年來潛行鑽研大虞刑律,在比較兩個案子之後認為案件的判決並不妥當,便在刑獄司迫于壓力再次審判這個案子的時候,擔任女犯的訟師為女犯辯護,並寫下了那封極為出名的萬言書。
整封訴訟的觀點簡潔明了,卻入情入理。他認為,以律法來看,夫毆打致妻死是故意為之,夫毆打妻在其妻反抗之下致死卻並非故意,既然前者可以以傷害罪定罪,後者又怎能定以死罪?後者判決是否失之過重?
若有人在街上行凶,直接打死了行人,尚且還要以命換命,如何夫殺妻就可以不必償命?若是刑法一律按此,若有男子想要殺死一名女子,是否只要將她求娶回家就可任意打殺而不受重刑?反之,若是對方反抗反會受到死刑?若果真如此,嫁為人婦性命便可任人糟踐,那天下所有閨閣女兒誰人還敢出嫁?
萬言書中的最後一句原話最後更是流傳遍了整個大虞︰「若是不幸未能得遇良人,又不能得大虞例律庇護,天下何人安敢出嫁?」
這紙萬言書合乎情理動人肺腑,據說當時圍觀百姓聞言無不紛紛落淚。
面對民情激憤,最後刑獄司不得不改了判決,原判的絞刑最終被改為流放。
傅君華也因此一案而名震大虞。
傅君華本就是形貌俊朗舉止從容的名人雅士,又受淮城城主的倚重,年過弱冠之年尚且沒有成親,在此案之後更是因為對女子的尊重愛護受到了淮城諸多姑娘的追捧,恨不能以身相許,只是沒想到如今他已年至而立卻還沒有成親。
在食畢送走了新結為友的張瑾書和心滿意足的徐成器之後,從張瑾書那里知道了傅君華竟然現在還沒有成親,顧懷裕忍不住有些稀奇︰「以傅君華這樣的人才,即使沒有高門大戶的背景,肯定也少不了好人家的女兒願意做他良配,他竟然到了這個歲數也沒娶妻?」
顧懷裕心里暗搓搓地想,這樣大的歲數不娶媳婦兒,難道是身有隱疾?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顧懷裕就暗暗地唾了自己一口,想自己真是被徐成器那廝給帶壞了,想問題的腦子都和他一條路子了。
薛嘉看了顧懷裕半響,像是完全看透了顧懷裕的念頭,忍不住啞然失笑︰「你想什麼呢?古時就有高人隱士一生不娶,最後入深山隱居修行,並終老于此。傅公子品性高潔,想來是真正的君子高士,覺得獨身一人更為灑月兌,所以才不願意迎娶家室,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顧懷裕忙對著薛嘉笑了笑︰「嘉兒說的是,天下這麼大,世上多的是奇人怪事,這的確也沒什麼奇怪的。我們不說他了,這幾天市面上已經有了從淮城運來的小金橘了,我記得你最喜歡吃這個,今天我在外面買了兩筐回來。」
薛嘉心頭微暖,朝著顧懷裕露出淺淺一笑︰「你倒是還記得。」
顧懷裕湊過去親昵地親了薛嘉的側臉一下,眼里浸著笑意︰「我當然記得。」
這會兒下人遞過來水盆,顧懷裕把薛嘉的手拉過來浸到水盆的溫水里,耐心地用皂角把兩個人的手洗干淨,用毛巾給薛嘉細致地擦了擦手,之後又隨意地給自己手上抹了兩把,就拉著薛嘉坐到了小隔間矮桌的軟榻上。
矮桌上已經按照顧懷裕的囑咐用雕花冰盆擺好了一小盆小金橘,小金橘浸著水光,看著金燦燦圓滾滾得十分可喜。顧懷裕捏起一個小橘子剝皮,片刻就剝出來一個晶瑩剔透的橘團子,顧懷裕伸手掰開橘瓣,一半填到薛嘉嘴里,一半塞到自己嘴里。
看著薛嘉乖乖被他投喂,把嘴里的橘子吃下去,眼楮笑得都眯了起來,顧懷裕一顆心就好像浸在了溫水里,軟得一塌糊涂,干脆按照心意把人給攬進懷里,直接把唇堵上,舌尖探進去和薛嘉糾纏在一起,嘗到了一嘴橘子味。顧懷裕一邊抱著人親昵,一邊把手從薛嘉的腰際探了進去,模到了薛嘉的背後,把人好一頓揉捏,才心滿意足地把人放開。
即使過了好幾年,薛嘉到底還是被他揉捏得耳尖泛紅,看得顧懷裕更是喉頭滾動,恨不得直接把人給壓倒在身下︰「嘉兒,你說你怎麼這麼好呢?怎麼這麼勾人呢?真是恨不得把你向橘子一樣直接吃在肚子里。」
從此就骨血相融,永不分離。
薛嘉毫不躲避地直視著顧懷裕的眼楮,眼里的笑意越發溫柔,就這麼和顧懷裕眼楮對著眼楮看了許久,才緩緩道︰「那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