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志宇畢竟是禁軍統領出身,功夫和反應都是不差的,而且對于梁霄有可能的出手,他早就在算計內,也早就和下面的大理寺和以及錦雲衛的好手們演練了很多遍。
梁霄一出手,夜志宇立刻倒退、沉肩、側身,身子飛速向後退卻閃避的同時,反手一記劈掌,切向了梁霄的手腕。
而在于此同時,周圍最少有四個大理寺和錦雲衛的好手攻向了梁霄,不求能夠打贏梁霄,只求把梁霄這一抓的攻勢緩上一緩。
「梁霄,我可是大理寺卿,你敢襲擊朝廷命官,這是證據確鑿的……」夜志宇大喝一聲,便要發作。
可是夜志宇也就這麼大喝一聲,便沒了下文。
因為梁霄的手,不知怎地,已經抓在了他的咽喉上,而且把他拎著脖子舉了起來,就好像拎一只小雞那樣。
夜志宇喉嚨里咯咯作響,想要說些什麼,卻再也發不出去什麼聲音,眼楮一看周圍的幾個他帶來的好手,更已經倒在了地上。
周圍大理寺和錦雲衛的武官和護衛人人色變,但要再動時,卻早有梁四等人帶著一干郡主府的手下,一個招呼一個,把他們制服在了當場。
「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歡我,一直看不慣我,你心中一直認為皇室的權威至高無上,我不怪你。」梁霄單手舉著夜志宇,臉色冷峻,「可我更討厭有人以辦案為名,拿著我和瑜郡主來抬高自己的地位!」
梁霄話語一出,夜志宇的臉色登時變了。
什麼辦案中有事情牽扯到了梁霄和徐若瑾,不過是夜志宇的托詞罷了,以他的酷吏手段,大理寺和錦雲衛審訊的大刑伺候之下,要那些犯官罪臣什麼樣的口供拿不下?
更別說有些涉案的犯官罪臣,似有意似無意地,就是在把事情往梁霄和徐若瑾身上引。
對于這種情況,夜志宇也微微有些奇怪,不過他不在乎,也不想深究。他只是把這些人的口供,當作涉案罪臣為了月兌罪而胡亂攀咬的言語罷了。
他需要的是這些案子里和梁霄與徐若瑾有關,這就夠了。有了這些口供,他就可以來查梁霄和徐若瑾。
只要今天梁霄或徐若瑾中有任何一個,跟著他的大理寺鐵券回去問上一輪話,今日便算大功告成。畢竟能從郡主府里帶走這般人物,已經足以令滿朝文武和皇帝陛下對他刮目相看。
就算是梁霄或徐若瑾不肯去大理寺,對他也沒什麼損失。充其量是鎩羽而歸罷了,就算梁霄動粗,讓他夜志宇挨上幾下,他也不虧。
他從沒天真地認為幾份罪臣的口供什麼的,就可以扳倒梁霄。他要的不過是告訴滿朝文武,甚至是告訴皇帝夜微言,你們不敢查梁霄,我夜志宇敢!
這是他眼中最好的機會,就像古往今來,成為名臣最快的途徑,就是挑戰一個滿朝文武都不敢挑戰的人那樣。
無論成敗,他夜志宇都賺到了。
可是他沒想到,梁霄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
梁霄就這麼舉著他,大踏步的走出了郡主府,一直走到了大街上,旁邊早有梁家的護衛牽過馬來。
梁霄就這麼如同拎小雞一樣,把夜志宇放到了馬上,大搖大擺地直奔宮門而去。旁邊的京城民眾指指點點,早已經炸開了鍋。
「梁左都督這是抓了個什麼人?」
「嗨,這是什麼人這麼不開眼,敢到瑜郡主府去鬧事?有病吧!梁左都督那是什麼人,萬軍之中俘虜敵將,那不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這個人……這個人好像是大理寺卿夜志宇夜大人啊!」
周圍的人指指點點,但很快夜志宇的身份就被確認了。別的不說,單憑梁家護衛如同押著戰場俘虜一樣,押著一群大理寺和錦雲衛的武官兵丁,誰還不能肯定被梁霄放在馬上的那個人是夜志宇?
平日里都看夜志宇領著一群如狼似虎的手下去抓人,今天卻反被梁霄抓了,這可是個大新鮮事兒。消息如同插了翅膀一樣,迅速地在京都城里蔓延著。
「夜微言的手下,就如同他自己一樣,整天做著什麼賢君名臣的夢,卻不過是志大才疏罷了。他們自己根本沒有這份本事!」
郡主府對面的一座酒樓上,夜微瀾正帶著一種諷刺的笑容,樂見其成一般地看著這支看上去古怪無比的隊伍。
「王爺料事如神,這夜志宇果然來找瑜郡主府的麻煩,果然是被梁霄收拾了!」王老公公在邊上一臉的笑容,「這一次倒看看這夜微言怎麼收場!」
「不不不……」夜微瀾把玩著手里的酒杯,臉上的笑容愈加有玩味之意,悠悠地道︰
「這應該不是夜微言讓查的,是這個夜志宇笨蛋查案查得順手,得意忘形了自己搞出的花樣。目光短淺胸無格局……不過這樣也好,省了我們很多麻煩,告訴姜中方,有些事情不用等那麼久了。」
王老公公點點頭,身影如幽靈般的消失,自去再有一番布置。而從酒樓向下看去,那支古怪無比的隊伍,卻緩慢而堅定地向著宮門處走去。
夜志宇的臉色已經變成了豬肝一樣的顏色。
京都民眾每每對著他指指點點一句,就好像是一個巴掌打在了他的臉上,許久以來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酷吏之名,建立起來的權勢和威望,在這一瞬間驟然崩塌。
夜志宇試圖去掙扎,可是梁霄的手仿佛一雙有魔力的鐵鉗,也不知道是用了什麼手法,只在他脖頸脊椎骨處那麼一鉗,就讓他渾身酸麻動彈不得。
這支古怪的隊伍不停地前行著,看熱鬧人卻越聚越多,等到宮門口處,竟已然有浩浩蕩蕩之感。
梁霄一馬當先,他早是賞過大內騎馬入宮不落鞍的,可是這一次,他卻沒有徑直入宮,而是在宮門口處停了下來。
在他擂韁停馬的地方,一個兩人多高的大鼓赫然矗立著。
聞登鼓!
大魏國自開國以來,有告御狀鳴冤之事,敲的就是這面巨大的聞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