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張昭華把昨晚上就插在缸子里浸泡的楊柳枝拿了出來,用牙齒咬開了枝把,里面的楊柳縴維露了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張昭華把上面尖銳的地方掰掉了,才蘸了清水伸進嘴里刷起來。

沒有牙膏、牙粉這樣奢侈的東西,也沒有青鹽擦牙齒,在這里鹽價是超出張昭華的想象的。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從計口食鹽的角度,一個人每年大概要吃掉鹽20斤。他們五口之家一年吃100斤白鹽換算成銀子就是0.3兩銀子,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一石大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光是吃鹽的銀子就可以買一百二十多斤的大米來吃了,也就是五口之家兩個月的米錢。

這里米價定的很死,鹽價卻有些波折,但一直都只比三分高,不比三分低。據說產鹽的地方像蘇松的鹽價就是一分五厘左右,但是河南鹽價就相對較高了,怪不得家里一買回鹽來,王氏就把鹽和一些能制醬的東西一起炒成黑乎乎的像甜面醬一樣顏色和粘稠度的東西,每一餐都是卡著放。

沒有鹽刷牙,能清潔口腔的東西就是醋了。王氏是山西人,張麒也在山西呆地久,兩人吃飯都愛酸,不加醋都不行,所以王氏有一手制醋的手藝,別家也有制醋的,都沒她家的香,有時候就敲門上來,用東西和王氏換。

張昭華端著裝著醋的小缸子 了一大口,小臉頓時皺縮在一團兒,感覺到牙根都快要酸麻了。快速漱了幾口吐了出來,又拿清水涮了好幾遍,胡亂抹了兩把臉,就沖出了屋子。

她在吃早飯之前要干的活可多了,先去院子里把簸籮下面的蠶糞清理出來,和昨晚上拾掇好的米糠和在一起兜在食盆里,走到後院的雞窩里給雞先喂食。

看到幾只前幾日還毛絨絨的雞仔已經長開了,背後也出現了粗硬的羽毛,她不由得嘆息了兩聲這可看上去沒意思不好玩了,還是先前的小雞仔可愛,她把公雞母雞趕到窩里,就蹲在地上和小雞仔玩兒,她腳腕子上有一顆小小的紅痣,小雞仔每每繞過來啄食,啄在腿上也不疼,反而有些發癢,一只啄完另一只就搖搖擺擺地跳上了腳面跟著啄,實在是好玩極了。

喂完雞就要去菜園子里采一點萵苣葉子了,她剛才翻看簸籮的時候發現葉子沒有了,應該是老爹昨兒回來的時候忘記摘桑葉了,這可是王氏交待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情,老爹沒辦到,必然要討來一頓罵。

我可是個貼心的好閨女,張昭華一邊哼著歌,一邊把萵苣葉子撕爛了卷好,回到院中看王氏忙著盛粥沒注意到自己,就把葉子撒進了簸籮里面蓋好。

蠶種是官府發放的,因為家家戶戶都要種植桑樹的原因,官府是提倡自產自足的小農模式的,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只會弄到取出絲來的程度。弄出生絲之後,大家一般都會交到糧長那里去,糧長那里會有收購生絲的人,據說他們有個織造的什麼坊還是局,需要大量生絲,一般價格也是可以的,村里的農婦就可勁兒養蠶。

蠶的主食是桑葉,但你也可以喂它吃萵苣葉、榆樹葉、蒿柳葉、柞樹葉都行,但不能多吃。張昭華偶爾喂上一兩次不成問題,看蠶寶寶蠕動著啃葉子的模樣,應該是可以糊弄過去了。

她忙完了一切,抬頭看了看天邊,覺得今天是個好天氣,便又去自己屋里拿出了棉被棉褥子搭起來曬了,才走到正屋里,王氏剛好把餅子切完端上了桌子,張麒和張昶還在地上看炕洞,說是昨晚上有一塊地方是涼的,根本沒熱,一大早的這父子倆就蹲在地上搗騰。

「爹,還沒弄好呢?」張昭華湊上去問道。

「弄好了,弄好了,乖囡先去吃,馬上就好。」張麒連聲答應著,讓張昭華先去吃。九月初的時候就要先試著燒炕了,農村的炕是自己壘的,毛病其實不少,有時候會一塊熱一塊冷的,不能在冬天的時候才忙活修,提前試著燒起來,發現毛病就要提早修。

他說著直起身來,把手伸到褥子下面模了模,「是不是有些熱了?」張昶也跟著模了模,道︰「好像是熱了,再捂一會兒就知道了。」

兩人便洗了手坐在桌子前,一家人的早飯開始了。王氏烙的餅子總是有點硬,這正對了張麒父子的胃口,但是張昭華的脾胃就有點難受了,所以她吃飯總是細嚼慢咽的,力圖在嘴里嚼地稀爛一點好下胃。

張麒就愛看自家囡囡吃飯的樣子,說是秀氣,他當年討生活的時候也見過吃飯秀氣的女人,無一不是太太,過的都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他見張昭華吃得精細,就夸贊她從糧長那里學得好,殊不知和糧長無關,張昭華只是喉管細、嚼不動而已。

吃了早飯之後,王氏送張麒父子倆出門,回身一看張昭華也在收拾東西,一拍額頭道︰「差點忘了,俺拾掇了一些鮮棗兒,你去時候帶上,別總吃人家的不還情。」

張昭華答應了一聲,背著小半袋棗兒一蹦一跳跑遠了。

她要去的是糧長家里,干什麼去呢,說出來其實讓她自己也有點不太相信,因為整個村子里就她有這個資格待遇,讓糧長給她開蒙授課。

其實她也問了糧長幾回,糧長只說她資質是村子里最好的,這是托詞一眼就能辨明,張昭華是識字,不代表她認識所有的繁體字,不代表她生來能讀懂四書,更不代表一個流著鼻涕的女娃兒能勝過村里所有的孩童。

她生下來是能記事的,記得自己是從約模一歲半左右,就抱到了糧長家里,然後差不多就是從糧長的膝蓋上面長大了。糧長對她,應該是比對親孫女還要好了,雖然他是有一個親孫子,不過不在膝下。這一點讓整個村子里的人都有點嘩然,在听說糧長親孫子在縣里開蒙學,都想著是不是要把這個女娃子說給孫子當童養媳。畢竟張昭華長得粉雕玉琢地可愛,見到的人家都想抱抱親親。

張昭華並沒有這麼認為,她陪伴糧長久了,就漸漸知道很多事情了。

比如說,糧長是有兩個兒子的,大兒子在南京國子監里,小兒子住在永城縣縣城里的宅子里,老糧長在縣城里有四五套房子,但是不知道是何原因,卻選擇住在鄉下。過年過節的時候,他的二兒子就會來看他,帶來很多東西,糕點什麼的都塞進了張昭華的肚子里。

在糧長那里是混不到多少肉吃的,倒不是生活也緊張的原因,而是因為糧長夫婦都上了歲數,都嚼不動了,每日清粥蔬菜,尤其是粥,糧長夫人的粥熬得特別好,深得糧長和張昭華的喜歡,她跟著糧長久了,也就漸漸明白他最常說的「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是什麼意思了。

「阿華來了,今兒有你愛吃的核桃酥,快過來吃。」糧長的老妻看見張昭華費力地從他家門檻上跨過,頓時笑眯了眼。

「阿女乃,是叔叔過來看你了嗎?」張昭華撲到她懷里被香了一口,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歡玉雪可愛的張昭華,表達喜愛的方式就是上手捏一捏她軟女敕的臉頰,然後再親香一下。

「不是,是遠客來訪留下的饋贈。」糧長夫人也是讀書識字的,說話和其他村婦都不一樣。

「遠客?」張昭華牽著糧長夫人的手,其實是在穩著她的重心,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客人已經走了,」糧長慢悠悠的聲音響起︰「看來你書背得不錯,過來讓我考考。」

太陽剛剛升起來,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從窗上落下來,半明半暗的屋子正中央坐了個老人,雙目炯炯,口闊而豐,三縷細長的胡須修剪地十分整齊,正微笑著看著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