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出現在蕭仲青腦海里的第一菜譜就是炸醬面。

炸醬面這個吃食,可以說是男女老少通殺,基本上沒什麼人不喜歡,而且口味並不固定,可以隨著個人的喜好而改變的。就比如蕭仲青自己,他喜歡吃咸口的,那麼,在炸醬的時候,黃醬的比例就多一些,減少一些甜面醬的分量,減少一些白糖的分量,還可以適當的加一些鹽。再比如他不是很喜歡青豆這個菜碼,更喜歡菌類,比如香菇,拿他完全可以用煸熟的香菇絲取代青豆。

所以,在蕭仲青看來,炸醬面是一個可以調節所有人口味的吃食。當然,他之所以這麼喜歡炸醬面,也是因為這就是他的拿手菜之一。上輩子他曾經跟一位北方師傅學過地地道道的小碗干炸的做法,不得不承認,那皇城根出生的人,在吃這方面真的是太講究了。

雖說他不是皇城根底下出生的,但做出來的炸醬也不錯,還是那句話,眾口難調在炸醬面這里是行不通的,按照老師傅的說法,一千個人做出來的炸醬面是有一千種風味,不能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的。不過,根據那位老師傅的評價,蕭仲青做出來的炸醬面還是更貼近傳統風味的。當然,這還是有前提的,鹽還是要少放一點,免得吃完了炸醬面就變成了夜麼虎子,那可就太不值當的了。

蕭仲青雖然很喜歡炸醬面,可大早上起來就吃這個有點不大合適,這個面的特點就是肉/多、油/厚、重/口,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也沒听說誰剛一睡醒就嚷嚷著要吃炸醬面的,油條、豆漿、炒肝兒、鹵煮倒是挺常見的。

蕭仲青很想要嘗試一下炒肝兒和鹵煮,味道不錯,至少要比豆汁兒好吃。只可惜,這個年代,豬下水連莊戶人家都不吃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御膳房里了。倒是豆漿、油條可以考慮考慮一下,這個對他來說,不是很難的。

不過,豆漿、油條不怎麼稀罕,外面的早點鋪子里也是有的,他的花樣不過就是把普通油條炸成甜口的而已,方法參考了糖油餅,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能讓人一吃就感覺到特別驚/艷的。而且,蕭仲青覺得,既然答應了趙桓平要做個好吃的東西,那就必須要做到,男人嘛,重信守諾是最基本的做人標準了。

所以,從泰吾殿出來到御膳房,一路上都在考慮要做些什麼,最後,終于想到了一個,那就是上湯雲吞面。

蕭仲青對雲吞面的記憶之深刻,完全是因為那次去廣州出差,吃到了當地久負盛名的雲吞面,那個味道真的是讓他難以忘記。在這之前,他也吃過很多的雲吞面,可不管是湯底、還是竹升面或者雲吞,或多或少都有所欠缺。

有的時候,蕭仲青覺得自己是特別特別死心眼的人,尤其是在吃的這方面,真的就是一根筋,遇到了做吃食的能手,若是不請教一番,就覺得心里特別別扭。所以,他自以為很唐突、很冒犯的找到了那家店的老板,一位年逾古稀、但依然堅持自己動手的老人家,他戰戰兢兢的把自己的想法和老人家說了,本來會以為老人家拒絕他,可沒想到,老人家說出來的話,讓他特別的感動,也特別的慚愧。感動是老人家終于等到了一個願意來跟自己學手藝的人,而慚愧是他學到了老人家的秘方,卻不能陪在老人家的身邊,這讓他覺得很愧疚。

不過,老人家的兒子、女兒、孫子、外孫都是極孝順的人,只是不願意接老人家的班兒而已。如今能有個人傳承老人家的手藝,傳承老人家做吃食的那顆初心,他們還是很開心的。所以,特別的感謝蕭仲青,感謝他圓了老人家的這個心願。

從廣州回去大概有個五年的時間,蕭仲青接到了老人家兒子的電話,得知老人家前一天晚上在睡夢中安詳的去了,無疾而終。當時,蕭仲青的眼淚就一直在眼圈里打轉,想起那些個夜晚,老人手把手的、不厭其煩的教導手藝,他真的認為自己應該到老人的墓前去拜祭一番。可惜,他有任務沒有去成,不僅沒去拜祭老人家,他自己也發生了意外,搖身一變,成了大楚國的少卿大人。

看著眼前的食材,蕭仲青又想起了以前的那些事兒,鼻子還是忍不住的發酸。說起來,他並不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他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但這位老人是例外,每每想起都是很窩心的。

「少卿大人,您……怎麼了?」庖長小心翼翼的看了看一直盯著那堆食材訂到眼圈發紅的蕭仲青,有點膽戰心驚的,這位爺對食材的要求還挺高的,別是他們準備的東西不符合他的要求吧?庖長迅速的審視了一下放在他們面前的食材,都是非常新鮮的、品質非常好的,應該不會……被嫌棄吧?

「哦,沒什麼,我們開始吧!」

雲吞面雖然叫做雲吞面,但決定它品質的卻是那看上去不怎麼起眼、平平常常的湯底。如果湯底垮掉了,那麼雲吞和竹升面做的再地道,這碗雲吞面也是不及格的。

蕭仲青還記得,就為了做出一份合格的高湯,他整整熬了三個晚上,雖然最後一次的依然和老人家的手藝相差甚遠,但也算勉強及格了。

湯底要用大地魚、蝦皮、瑤柱、火腿熬制,老人家的秘方是完全按照古方來做的,古時沒有味精,調味兒全靠湯中的火腿,所以,火腿的量是要掌握好的。少了激發不出應有的鮮香和清甜,多了就搶了海鮮原有的味道。

等整鍋湯燒起來,蕭仲青吩咐一個小幫廚幫自己看著火,注意火不要太大,免得將湯燒/干/了。而他自己轉身開始和面,正宗竹升面是講究一滴水都不要加,全靠鴨蛋或者雞蛋來和面,這樣的面煮出來才會帶有嚼勁兒。

只不過,蕭仲青知道,趙桓寧和趙桓平兄弟倆對鴨蛋不是特別的熱愛,甚至有點討厭,他爹也是,除了腌得冒油的咸鴨蛋之外,由鴨蛋深加工的食品是一概不沾的。所以,他這一次並沒有選擇鴨蛋,而是用了雞蛋。

其實,蕭仲青自己也不是很喜歡鴨蛋做的竹升面,爽脆是爽脆了,只是覺得有一股奇奇怪怪的味道,不如雞蛋面來的清爽。不過,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愛好鴨蛋的,反而會覺得雞蛋面有點/腥/氣,吃起來也不夠彈牙。

和好了的面放在一邊醒著待用,蕭仲青拿過一個大海碗,開始調雲吞的餡料。豬肉餡剛才已經有庖長幫他剁好了,拿過來直接倒在碗里,用筷子順時針的方向攪了兩圈,加入切好的馬蹄碎、再打入一個雞蛋,繼續的攪拌,直到感覺有些費力,那麼,這個時候需要開始往餡料里加入一些調味品進行調味了。

蕭仲青很感謝自己重生到了大楚這樣一個飲食高度發展、高度繁榮的國家,想要什麼樣的調料,就有什麼樣的調料。要是重生到了一個要什麼沒什麼、找個替代品都很困難的年代,他這樣的吃貨恐怕救藥悲劇了。

依次放入一湯匙的醬油、三分之一湯匙的白糖,再加入少許的芝麻油,繼續順時針的攪拌,直到餡料上了勁兒,攪不動為止。

蕭仲青依然記得那位老人家跟他說過的話,切勿在任何餡料里面加料酒,否則,餡料會變得很臭,並不能達到祛/腥/提鮮的作用。

雲吞餡兒弄好了,蕭仲青轉回來處理那塊已經醒好的面,切下三分之一大小的面團放在一邊做雲吞皮,剩下的面團揉圓,用 面杖將它 成一個圓形的薄片,在上面撒適量的鹽,然後將面片折疊起來,切成粗細均勻的小條。將切好的面條抖落開,撒一些備用的薄面在上面,防止面條相互粘連。

把面條放在一邊晾著,蕭仲青取過剛才切下來的小面團,將它揉圓、揉光滑,然後像剛才 面條一樣,用 面杖將它 成小面片。拿過放在旁邊的刀,將面片切成等份的三個長形面片,再將它們疊放在一起,用刀去掉邊邊角角多余的面皮,按等份切成正方形的面片。

吩咐幫廚取一碗涼水,蕭仲青先是去看了看他的高湯,嘗了嘗味道,覺得已經達到了自己原有水平的九成了。他覺得這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做雲吞面,手生也是難免的。現在能達到這個水準,簡直就是超常發揮了。既然湯底如此的鮮美,這次的雲吞面應該可以大獲好評了。

因為對自己的手藝非常的滿意,蕭仲青不自覺的哼上了小曲兒,是前世比較流行的洗/腦/神曲,他老爸老媽都用這首曲子做手機鈴聲,這個鈴聲一響起來,兩個人的第一個反應不是拿自己的手機,而是抻著脖子去找對方的手機。

蕭仲青拿過一張做好的雲吞皮,在中間放入了適量的餡料,在餡料的正中心放入了早就備好的蝦仁。有些人喜歡把蝦仁剁碎和其他的餡料一起攪拌,覺得那樣會入味兒,但蕭仲青並不以為然。他還是很喜歡這種大顆大顆吃蝦仁的口感,而且,蝦這種食材在他看來是很特別的,除非是住在海邊現吃現撈,能品嘗出它的甘甜之外,無論是冰鮮還是冷凍的,基本上是沒什麼味道的,不管是混在一起,還是單獨放進去,味道都是其他餡料和調味品的。

向提出問題的庖長解釋了一下,蕭仲青又繼續他的包雲吞大業。在餡料的四周點上一點水,將雲吞皮對折,輕輕的讓它們貼合在一起,像擠餃子一樣,讓面皮和餡料緊緊的團在一起,這樣在下鍋煮的時候,餡料才不會從雲吞皮里跑出來。

蕭仲青包雲吞的速度很快,沒一會兒的工夫,鮮蝦雲吞就已經包好了,他又給自己、還有不吃蝦仁的太妃娘娘包了純肉的,正準備將雲吞和面條分別下鍋,就听到了從御膳房外面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誒呦喂,我們小青兒又煮什麼好東西呢?居然這麼香,隔著好遠都聞到了。皇上,請恕臣失禮,這一回是真心不能讓著您了,這第一口恐怕就要歸臣先品嘗品嘗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