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此為防盜章洗漱房出來不遠有個灶台,是東邊臥室的灶台,灶台是直接對著臥室的炕燒的,如果這里不開火,灶台的旁邊還有個口,是火炕口,平時都是用青磚堵著,這邊灶台不做飯,可以用這里燒火炕,往里添些柴火,一會就能熱很方便。灶台右面就是一排長長的架子,林亦用它放一些食材,然後是面案,面案旁就是對著林亦房間火炕的灶台了,廚房的最西面,林亦用來放一些干柴。

林亦用清水把芥菜頭洗好,放到壇子了,撒上一層鹽後用木棍攪拌,把壇子挨著北面牆放好,腌制芥菜頭,要每天都要放點鹽攪拌,一直到腌制出味道,做這個是為了過冬時吃的,那時候根本沒什麼菜,用它做點老虎菜也挺好的。林亦把黃瓜洗好,放盆子里撒鹽,把黃瓜水分殺出來後,把水倒掉,反復洗了兩遍,拿了塊青石壓在黃瓜上邊,放在一旁剩下的明天再弄。

林亦現在都是在晚上讀書,現在白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也就晚上有時間讀書,主要還是背四書五經和看些經義注解,等到了冬天就好了,沒事了就要努力讀書了,要不然天天這麼忙,他是不可能考上秀才的,讀書這東西啊不進則退,幾天要是不踫書本,就感覺生疏了,時間長了以前記下的東西也會忘記的。然後就又要從新看,所以林亦現在每天不管多累都會堅持讀寫一個時辰。

下午林亦吃完飯休息會等不太熱了,走到香瓜地這里,蹲下把那些長的大,完全熟了的香瓜摘下來,放到拿來的大竹筐里,現在是西瓜和香瓜的成熟季,林亦種的西瓜和香瓜多,自己和林秀才也吃不了,每年都會給師父家送去些。

今天下午把這些先成熟好的摘下來,明天先起早進山,看看陷阱里有沒有獵物,現在每天基本上都能在陷阱里發現獵物,所以必須堅持天天去。

等冬天就不用天天去了,那時候冷,獵物凍死了也不會壞,在說冬天林亦也不想總進山太危險了,冬天天冷雪厚,那些餓極了的野獸也不從深山里跑出來,要是遇到就危險了,所以現在他要多準備些過冬的食物,冬天寒冷他根本就不想出門。

現在這天可不行,放上兩天不管可能就壞了,那多可惜啊。他把拿回來的獵物都做能風干臘肉了,這樣儲存時間長,到冬天就能吃到很多肉了!等從山上回來就趕牛車進城,這樣能在中午時分到師父家,正好趕上中飯呵呵。

邊想著邊把香瓜摘完一筐了,又到西瓜那里,摘了十個大西瓜,先把香瓜放在牛車架上,又拿了幾個籮筐,把西瓜搬過來放在車架上的籮筐里,用一張草席蓋上。

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林亦釀了桃花酒和梨花酒,現在七月末了,正好酒釀好了,這是林亦今年想到的能出錢的地方,想起釀酒的事還是看了一篇雜記,里面描述在京城喝到桃花酒,評價此酒本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這話看著挺夸張的,但是桃花酒確實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後來林亦去鎮里和縣城打听了,竟然沒有賣的,听掌櫃的說那酒金貴都是南邊和京城的貴人喝的,咱們這里沒有這酒,當時他听了這個激動啊,這個要是做成了,那就是獨一份啊,肯定賺錢啊啊啊。

回來後他就開始研究,釀花酒和果酒,林亦在現代時都做過,這也算是他的興趣吧,但是在這里竟然沒有醪糟就是酒釀!因為這里不產糯米,後來還是林亦找了師父,讓他跟熟悉的行商帶貨時在南方給帶回來了300斤糯米,才算把酒給釀上。

酒當時買的是15文錢一斤的烈酒,這里的酒都是糧食釀造的比較貴,十五文錢的烈酒是最便宜的,做花酒還是果酒最好都是選用清酒比較好,這樣釀造出來清香,酒也掩蓋不住花的香氣,非常好聞,喝起來含在口里也有花香圍繞,對于現在的文人來說是大雅的一件事,所以這種酒據說在京城和南邊賣的都不便宜啊!

但是這里沒有清酒啊,酒不怎麼烈的,人家都是成名已久的名酒了,比如女兒紅,竹葉青啊,好貴的!所以林亦就在烈酒里兌了好多水……

現在要把釀好的酒開封了,但願別出什麼問題,要不他這十多兩銀子就要打水漂了!

林亦家的地窖入口在後院靠西邊的一排石頭房里的,地窖當時為了儲存東西,就把石頭房底下全挖空了,也就是說他們家這排石頭房地下一層地上一層,地窖里為了防潮,不但做了防潮保護膜,四面還都鋪設了青石磚,這樣防潮效果就更好了。

林亦走到放酒壇的地方,他當時也沒敢多弄,一是第一次弄怕弄砸了,二也是資金不充足!一共才買了600斤烈酒,花了九兩銀子,糯米是二十文一斤買的,一共300斤,花了六兩銀子,還有別的花了3兩,所以釀酒一共的成本是十八兩銀子,林亦一共釀了十五壇子酒,每壇裝一百斤,一共是一千五百斤酒,其中七壇梨花酒,八壇桃花酒。

因為四月份就這兩樣花是開的,林亦就釀造了這兩樣酒。

當然山里的花還有很多,但是他不確定那些花的功效,所以就不費事了,林亦小心翼翼的抱起一壇桃花酒,拿出去放在了堂屋里,又回來拿了一壇梨花酒放在堂屋里,把酒具放好,把酒開封,頓時迎面撲來股陣陣的桃花和酒混合的香氣,酒中有花香,花香中有好似伴著酒香。

林亦一聞這味道就知道這酒是釀成了,而且比他在現代的時候釀造的氣味濃多了,林亦拿起個酒盞盛了酒嘗了嘗,怪不得會有人間難得幾回嘗的詩句來形容這酒呢,嘴里縈繞著酒和花的香氣,好似混合了又好似分開了,讓人回味,嗯,不得不說這樣的酒在現代是釀不出來的。

林亦以前釀的酒跟這差遠了,只是有點香氣而已,沒有這麼香濃純正的香氣也沒有這麼的讓人回味。只能說是這里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的沒有被化學品侵蝕過,真好……

當然還有他,想到這里林亦搖頭笑了笑,村里對感激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時不時給他送些山貨,或者去他家,問他有啥活計要幫他做,所以他家現在還有些人氣了。

林亦大概算了下,開春時每棵枸杞樹收獲干果八兩的話,按一畝地兩百棵樹算,那就是160斤,頭次掛果質量肯定不行按照200文每斤算是32000文,每家一畝地收入都在32兩銀子左右。

所以現在新安村,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今年夏天村里大多數人家,都蓋起了青磚瓦房,現在走在村子里,時不時都能聞到炖肉的香味,孩子們和大人的衣服,也都不是滿身補丁的那種衣服了。

現在人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不像以前苦著張臉了,這樣很好,不是嗎。

里正今年用那十畝枸杞樹賣的錢,修繕了祠堂,還把村里的路修了,在祠堂空地附近,蓋了座私塾,打算在秋收後,請個秀才回來,好教村里的孩子們讀書。

現在那座宅子住著,這兩年帶回來的手藝師父,林亦讓他們做些成品,當教學模型,也讓他們想一套教學方案,到時候大家一起商討下可行性。

也讓他們繪制教科書,由淺入深的模式創作,這兩年大家努力還是有成果的,最少教學用的書,整理的差不多了。

而且他們可能也是無聊,畢竟這兩年也沒什麼事做,就制作了很多教學模型,有些東西你都沒想到,他們都弄出來了,而且各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這樣的人物放在現代,都是寶貝級人物了,可是他們在這里唉,想起他們的經歷不由一陣唏噓。

燁朝階級劃分︰分為士民,農民,工民,商民,賤民,士民就是通指已經考取了功名的人,林亦現在還不算,考上秀才後就能進入士民了。

農民泛指本分種地的良民,工民就是手藝人,這樣的人都被列入工匠之列。

商民就是指經商的,只要規模到了朝廷限制的標準,就會被定為商籍成為商民。

燁朝對于商民在科舉考試上有諸多限制,比如院試時考卷同樣評分,則是會優先錄取士民或者農民,報考院試的商籍考生,要找到生保結,還要同是商籍的五個童生之間互保,而士民和農民就不用保結和互保,只要你取得童生資格就可參加院試。

賤民就是那些犯下重罪被貶入賤籍或賣身為奴的人統稱賤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