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月從井壁中最先出來,她望著弟弟在搜查院子里詳情的背影,忙道︰「青雲,我們都好好的。」
听得家姐的聲音,杜青雲回頭,就看見了他的姐姐杜明月站在井沿邊。杜青雲的臉上總算是有些笑意來,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望著面容憔悴的弟弟,杜明月捂了嘴,咽下了來到喉頭的嗚咽,她點點頭,淚從眼角落下,道︰「是啊,我們沒事兒,好好的。」
「爹娘呢,你和弟妹都好嗎?」
杜明月的關心,杜青雲听罷後,點頭道︰「有咱們前面的布置,爹娘無事。我和媳婦更沒啥關系,都好著。」
「縣城里現在情況如何?」
杜明月問道。
「城內的叛亂者已經差不多都肅清了,城外有英德郡的廂軍駐扎守著。」杜青雲回道︰「看情況,是暫時平靜下來了。」
有親弟弟的話,杜明月松了一口氣。
這會兒,杜明月才是招呼了地窖里的眾人,都趕緊出來。
畢竟,那地窖的寒氣濕氣略重,當初里面的布置為了隱蔽,也是草草打理一二。實則,人在里面待久了,對身體是沒什麼好處的。
杜青雲望著趙家的婦幼們,說道︰「這院子暫時不能住了。」
「姐,你們先暫時去我家中。我那屋的大院門爹修好了,晚上安全些。」杜青雲叮囑道。杜明月想想後,同意了。
不過,在離開前,狗蛋娘的身後事,還是要辦理好的。最起碼,入土為安,就是必需要的。
「埋了外面,是不成了。」杜青雲搖頭,道︰「現在整座城中,尸體多的無人收。更何況,外面的情況復雜,不見得比城內更好。」
「那就將狗蛋娘暫時埋了這石榴樹下吧。」最後,還是杜明月做主,杜青雲幫襯,在縣城中的棺材鋪里尋得一副好棺材,將狗蛋娘給收斂了。
于是,在杜明月將離開趙家,去杜家小住些時日時。趙家院中的石榴樹前,多了一座新墳。
杜明月心頭清楚,這一回,躲過了此劫。他們一眾人,不會再待了靈安縣城。特別是听親弟弟杜青雲講了外面的形勢後,杜明月也作了決定,是要回封縣城了。
待一行人都到了杜青雲的家中,杜母就是摟著女兒又是哭了一場。
總之,劫後余生,大家伙都是心中戚戚然。
「你說,廂軍指揮使姓符,是符州尹家的大公子?」杜明月在听弟弟杜青雲講著廂軍來援的事情後,臉色微一動容。爾後,就是直接開口問道。
「是啊,一位郡望世家出身的少爺。」杜青雲在衙門里混的日子久了,整個英德郡的一些八卦,他還是知曉的。
符州尹家的大公子嗎?
杜明月的腦海中,浮現了《詩經、衛風、淇奧》里的一斷描述來。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杜明月眼中,符青琉就是這樣一位翩翩君子來。
要說,杜明月和符青琉的關系嘛,也是淺淺的有些緣份。
那是一個午後,在野外摘野果的杜明月,救下了重傷的符青琉。
一個小村姑遇上一位似白馬王子般降臨到凡間的貴公子,傾慕一二的話,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不過嘛,貴公子出身名門,教養談吐一一得體,自然不會看上一個村姑的。而這個村姑,就是杜明月,那位貴公子就是符青琉。
那時候,失去前一世穿越記憶的杜明月,追逐著這位貴公子的步伐,想好好表現。在當時的杜明月看來,戲文里不都講,救命之恩,以身相報嘛。
事實就是,符青琉像天邊的一抹雲,來也匆匆,雲也匆匆。
擾得杜明月心湖亂了後,就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至少,到如今,杜明月都還記得,她流著淚祝福符青琉收獲愛情時的場景。
那日,碧空如冼,山清水綠的草地間,二人漫步而行。
符青琉道︰「杜姑娘,你人好,心地又善良。奈何,我心已許她人,抱歉。」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杜明月低著頭,不敢看了符青琉的雙眼,她怕看到對方的嫌棄,然後,自言自語著,大聲道︰「祝你和心上人,白頭皆老,永結同心。」
一顆少女心,在後來,是碎成一片片。
不過,符青琉給杜明月的印象,還是蠻好的。至少,這位貴公子不玩弄人的感情,快刀斬亂麻時,也是利落干淨。
往事如煙,隨風飛去……
杜明月收回了思緒,然後,說道︰「青雲,咱們全部人都回封縣城吧。」
「封縣城看樣子,比靈安縣城安全。」杜明月望著弟弟,講了她的想法,道︰「你的差事,我去求公爹和嫡婆婆,無論如何,你都會在封縣城內有安穩的差事。」
「你目前是白役,在靈安縣城的衙門里,要走人,也是方便的。」
杜明月說著話後,道︰「我有子殷留下來的信物,應該能請動廂軍那邊,護咱們一護。」
其實,杜明月撒謊了。那請符青琉幫忙的信物,是符青琉當年對杜明月許下的救命之恩的報酬。
「這……」杜青雲有些遲疑。
「回封縣城。」杜父在旁邊開口了,一開口就是一錘定音,道︰「靈安縣城被攻破了,這不是好兆頭。咱們回去,也是落葉歸根。」
有杜父此話後,杜青雲不再遲疑,點頭認同了。
杜明月拿出了信物,是一塊玉佩。
當然,這個信物,就要杜青雲想法子交給符青琉指揮使了。
九月,靈安縣城先是陷落于流民之手,爾後,被英德郡的廂軍撲滅剿殺流民後,再度奪回的消息自然是傳遍各處。于是,作為此次作戰的最高軍事長官,符青琉在他的檔案上,又是添了精彩一筆。
十月,在京城長安的趙子殷,收到了徐州來的家書。
此時,知曉了靈安縣城陷落過的趙子殷,是滿面冰霜色。那握著家書的十指,是指節因為捏得太緊,已經泛起了骨白色。
「為何會如此?」
在趙子殷的前世,景泰十年前,至少,趙子殷重生之前,徐州並未有任何縣城被流民攻陷過的記錄。
然而,這一世,不同了嗎?
趙子殷的心中,莫名的生出危機來。
耐著性子,趙子殷把家書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是心中萬般有數後,才是吐出一口濁氣。他大概了解了,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
「看來,我往後不能想當然了。」
「若不是當初謹慎,有備了藏身之地,那後果……」
話到此時,趙子殷眼中是泛起了滲人的光芒來,繼續說道︰「我擔不起那後果啊。」
妻兒在閻羅殿前走一遭,這等事情,任哪個男兒心頭都是不好受的。更何況,自許是重生後,要改變命運的趙子殷。
這一擊,是命運給出的重重一拳,把趙子殷是嚇得驚魂未定啊。
「好在,妻兒都回了封縣城。」趙子殷舒了一口氣的事情,就是廂軍幫忙護送,他的大姐夫一家子去了宋城。他的妻兒回了封縣城老家。
「這般也不錯。想來有白鹿書院在,封縣城應該會妥當的。」趙子殷最終,還是按耐住了,想快馬加鞭趕回了封縣城的急切心情。他知道,京城長安的大戲,將要上演了。
這等時刻,他不能離開。
若不然,前面的一切努力,就將付之東流。
十月,又是一年秋賦時。
對于中原四州之地的百姓而言,已經沒有活路了。連年的大旱,早是讓饑民遍地,鋒煙四起。
潼關,鎖雍州咽喉要地。
這里,自然也是唐國公府要重點經營的地方。
趙子殷是劉元德的人,自然是跟了這位身邊,參與了一些隱秘事。
「周國公府的胃口太大了,也不怕撐死。」劉元德在書房中,點評了此話道。
「先出頭的椽子先爛,主公不防且等著看,看那周公府得意到何時?」伍恆卿似有把握一般,說話時,還有些看別人起高樓,看別人樓塌了的悠閑感。
「子殷,你有何見解?」
劉元德听得伍恆卿的話後,對趙子殷問道。
「在下一點淺見,先笑者,不算贏。笑到最後,才是贏家。」趙子殷恭敬的回道。
「罷了,本官也是如此一說。一切,還要看大哥那邊的打算。」劉元德是知道本份的,整個唐國公府而言,真正做主的人,還是實際掌舵的唐國公府劉世子。至于唐國公嘛,這個老狐狸那是躲了幕後,推舉繼承人出來頂鍋啊。
美名鍛煉了繼承人,實則也是唐國公對嫡長子的磨礪。
十月下旬,中原四州之地,爆發了流民起義之事。
這一回,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如洪流一般,席卷中原大地。
「起風了。」
在潼關的趙子殷,如此呢喃。他的眼神中,有迷茫與憧憬,有疑惑與絕決,總之,就是萬般復雜滋味在心頭。
在京城,唐國公府的劉世子,也望天而言,道︰「應該起風了。」劉世子的眼神,卻是堅定的。那眸子中的野心之火,在熊熊燃燒著。
「本世子準備好了,你們可同樣如此?」
劉世子望著京都皇宮的方向,輕輕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