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78.第一百七十八章

校場坐落于刺使府北院,由相里柳設計改建。

一條狹長的石路將場地一分為二,左側靠牆擺放數個武器架,立有四五個木人,並有高近兩米的木樁;右側立有數個箭靶,之間相隔十余步,是府內健僕和私兵練習箭術的場所。

此刻,袁峰立在場中,左手持弓,右手控弦,一身窄袖短袍,對準二十步外一個新立的靶子,屏息凝氣,小臉緊繃。

嗡!

弓弦振動,箭矢飛-射而出。

帶著翎羽的箭尾劃過一道弧線,距靶子尚有五步遠,斜斜的扎入地面。

放下弓箭,袁峰略感到失望。

周延正要開口,校場邊忽然響起掌聲。

聲音引來場中注意,眾人轉頭看去,袁峰驚訝出聲︰「阿兄!」

「阿峰做得不錯。」

桓容信步走進場內,拍了拍袁峰的肩膀,笑道︰「我雖不通武藝,當初家兄練箭時也曾看過。阿峰不過稚齡,習箭僅三月,有此表現已是不易。打好基礎是根本,勤學苦練,日後定有所成。」

「諾!」袁峰用力點頭,郁悶一掃而空,瞬間斗志昂揚。

慕容沖環抱雙臂,听到桓容這番話,想起戰場上的遭遇,不禁挑了挑眉。

「敬道著實謙虛。」

「鳳皇何出此言?」

「當初你我戰場交鋒,沖即是被敬道所擒。」頓了頓,慕容沖眯起雙眼。

「沖四歲習劍,五歲控弦,十歲上陣殺敵。敬道說自己不通武藝,豈非是說,沖是敗在一個不通武藝的人手里?」

這番話著實不客氣,甚至可以說相當「沖」。

桓容笑了笑,並沒有被激怒,而是搖搖頭,道︰「鳳皇歷經沙場,當知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當日之事,容終有幾分取巧。真論武藝,九成不是鳳皇對手。」

慕容沖愣住。

千想萬想,就是沒想到桓容會說出這番話。視線掃過校場內的健僕私兵,表情中浮現詫異。敢這麼說,不怕失人心?

「對了,」桓容話鋒一轉,道,「鳳皇為何在此處?最後五十件皮甲已送至北地,另有一批絹綢白糖即將送出,鳳皇不是該準備啟程北返?」

「敬道真要放我走?」慕容沖面帶不信。

「為何不放?」桓容表情不變,「定契時早有約定,容非不守約之人。」

慕容沖依舊半信半疑。

在盱眙這些時日,出入有私兵跟隨「保護」,打探消息不甚方便,卻也見識到許多北地沒有的東西。

撇開往日成見,不得不承認,桓容屢行仁政,將轄下治理得很好。

亂世之中,邊境之地,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荒廢的田地能夠大量開墾,城內商貿繁榮,且能市賈不二、客似雲來,非尋常手段可以為之。

走在盱眙城中,遙想當年鄴城,再觀叔父治下的高句麗,慕容沖總會咬緊後槽牙,不甘的情緒油然而生。

桓容能做到,他也能!

想到北邊的戰事,慕容沖又垂下頭,如泄了氣的皮球,滿嘴都是苦味。

如何做,又該從哪處著手?

如今的他,面對和秦氏一樣的問題。

幽州的政策固然好,卻無法照搬到北地。不提其他,單是免稅一項,慕容沖就死活做不到。

叔父將丸都劃給他不假,然而戰事頻頻,轄地內的高句麗人也不老實,不增稅收就不錯了,免稅?簡直是做春秋大夢!

每每想到這里,慕容沖都不免喪氣。就像有一盤炙肉噴香的擺在眼前,明知滋味不錯,就是不知該如何下口。

思緒萬千,輾轉反側,夜不能眠。

到最後,全都化為無奈,成為堵住嗓子眼的石塊,吐不出咽不下,著實令人難受。

「鳳皇?」

慕容沖一會皺眉一會搖頭,桓容連喚兩聲,方才堪堪回過神來。

記起方才表現,慕容沖微現尷尬,臉紅一陣白一陣,實在想不明白,自己怎麼會在桓容面前走神。

桓容沒有就此事多言,或許也為照顧他的面子,三言兩語將話題岔開,並言幾日後有商隊啟程,如果慕容沖願意,可以隨商隊一起北上。

「商隊不走陸路,而是走海道。」桓容笑道。

秦氏許幽州商隊借道,已是大開方便之門。若知道隊伍里有慕容鮮卑,即使不當面翻臉,今後也未必給出類似方便。

從海中行船則能避免這種麻煩。

而且,桓容正向壽春集結兵力,隨時準備拿下豫州。早點把慕容沖打發走,也好最大程度的拖延消息,避免動靜傳到北方,引來有心人注意。

他十分清楚,自己盯著北邊,北邊的政權同樣盯著東晉。尤其幽州地處邊境,近來風頭又盛,一舉一動都引人關注。

以秦氏的立場,短時間內不會同晉交惡。

氐人則不然。

苻堅腦袋一發熱,滿朝文武捏起來都攔不住。加上王猛臥病在床,更沒人能加以勸說。

之前有西遷的柔然部落拉仇恨,苻堅暫時顧不上南邊。

隨著寒冬過去,草原上恢復生機,柔然人忙著放牧,沒心思南下搶劫,氐人騰出手來,難保不會打東晉的主意。

如此一來,桓容要防備的對手又多出一個。

值得慶幸的是,歷史拐彎,氐人沒有攻入鄴城,苻堅失去統一北方的機會,地盤遠不如歷史中的大,甚至還縮水不少。

桓容管轄的幽州不同氐人接壤,長安想要派兵,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鎮守荊州的桓豁!

這位的軍事才能不下桓溫,治軍很有一套。

如今叔佷結盟,有了幽州的錢糧支持,暫時達不到北伐的條件,擋住幾千氐人不成我問題。

之所以是幾千,不是桓容低估苻堅,而是隨著局勢變化,氐人的邊境被秦氏蠶食,國內的流民不斷南下東逃,力量再不如以前。加上和秦氏、柔然的幾場戰爭,要鞏固邊境安全,兵力更是捉襟見肘。

故而,能派出幾千已經是桓容高看。說不定朝中意見不統一,將兵南下也是走個過場,出工不出力,甚至改換門庭另尋「雇主」。

桓容著急打發走慕容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慕容沖南下後,丸都暫由慕容令掌管,期間鎮-壓兩次叛-亂,趁機將慕容沖任命的官員換掉大半。參照歷史,慕容令想做什麼,已是不言而喻。

和慕容評的戰斗中,慕容垂逐漸佔據上風。

不想讓這場戰爭結束得太快,桓容不介意給慕容垂的後方找點麻煩。至于效果大不大,看看慕容德之前的所作所為就能推斷出幾分。

只要慕容沖和慕容令鬧起來,慕容垂必定會受到影響。如此有一來,北邊的亂局休想短期結束。

慕容鮮卑曾雄踞六州,慕容垂慕容德皆為將才,不能弱其實力,早晚將成大患。

桓容知道這麼做的後果。

沒有慕容鮮卑牽制,秦氏必定會掃清邊境,進一步拿下氐人。但是,他寧可同秦氏刀兵相向,也不願見到慕容鮮卑再入中原。

「有舍有得。」

目送慕容沖離開校場,桓容深深嘆息。

感到衣袖被拉了一下,低下頭,就見小孩正看著自己,滿臉擔心。

「阿兄為何嘆氣息?」

「為何啊?」

桓容彎腰抱起袁峰,彎起嘴角,「想到今後要做的事,心中沒底。」

「阿兄不用擔心。」袁峰認真道,「學中先生有言,阿兄乃人中龍鳳,仁德寬厚,必會得道多助。」

「是嗎?」桓容詫異。

袁峰口中的先生,是深諳法家學說的倔老頭無疑。想想幾次見面的情形,桓容真心沒想到,對方對自己的評價會這麼高。

「阿兄,峰會盡快長大。」袁峰摟住桓容的脖子,允許自己撒嬌一回,「慕容沖十歲臨戰,我也能!到時,我為兄長掃清前敵,做阿兄帳下的陸伯言!」

「好。」桓容托了托袁峰,感受著懷里的重量和溫暖,笑道,「我等著那一天。」

「阿兄放心。」袁峰認真道,「峰正習《六韜》,武藝尚有欠缺,兵法定當熟用!」

「你不是想學法家?」

「是啊。」袁峰點頭。

「精力可濟?」

「可。」袁峰笑了。

「莫要累到自己。」桓容嘆息一聲,「如果累得生病,我將你院中的竹簡全部沒收,一個月不許你進藏書的庫房。」

「沒收?」

「全部收走。」

「阿兄——」

「撒嬌無用。」

「阿兄……」

「沒得商量!」

桓容硬下心腸,抱著袁峰走出校場。將小孩安置到廂室,召來蔡允凌泰,命其扮作私兵,「護送」慕容沖北上。

「到了鹽瀆,將此信交給我兄。」桓容寫成一封書信,交給蔡允收好,「船至加羅,可秘密上岸,依計劃行事。」

「諾!」

蔡允投靠桓容日久,始終沒有太大建樹。典魁錢實沒法比,眼見許超周延等屢立功勞,官品飛升,心中當真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得到機會,做的又是老本行,激動和興奮幾乎抑制不住。

當下抱拳應諾,正色道︰「使君放心,僕定不負使命!」

桓容點點頭。

慕容沖在盱眙數月,即使受到限制,看到的听到的依舊不少。這次回去,和慕容令必有一番相爭,是勝是敗,一時還很難料。若是慕容垂插手,很可能火沒燒起就被熄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派蔡允北上,是幫忙添柴潑油,順便撈些人口外快。

桓想出的辦法,在晉地沒法推廣,沒道理在三韓不能用。他要帶回的是勞力和田奴,不做補充州兵之用,是不是漢家子並關系。

不地道?

桓容冷笑一聲。

之前交易回的人口,不發慕容垂埋下的釘子,其中竟有五六個是漢人!打的是什麼主意,不用想也知道。

你不仁我不義。

沒法立刻開撕,順手扎兩刀,對桓使君而言全不是問題。

或許是怕桓容改變主意,慕容沖收拾行禮的動作極快,送行宴後,帶著護衛隨商隊上路,半點沒有耽擱。

桓容特地出城相送,目送隊伍走遠,才對騎著小馬,一同出城的袁峰道︰「阿峰,要不要去坊市看看?」

「阿兄不用處理政務?」

「不用。」桓容笑道,「賈舍人和荀舍人就要回來了,為兄可清閑數日。」

小孩眼楮亮了。

「峰想去糖鋪!」袁峰輕輕踢了下馬月復,小馬噠噠噠走在大馬身邊,時而打個響鼻,引來大馬一瞥。

估計是覺得奇怪,這麼矮,偏偏又不是馬駒,目光都帶著稀奇。

誰說動物沒有好奇心?

桓容拍拍馬頸項,笑道︰「好,就去糖鋪。不過,糖不能多吃,否則會牙疼。」

「恩!」

小孩用力點頭,小臉瞬間笑成一朵花。同時開始盤算,究竟該買哪一種,听說又制出一種新糖,加了牛乳,味道極好……

看著這樣的袁峰,桓容不禁搖頭失笑。

就在這時,遠處飛來一只鵓鴿,發現桓容的隊伍,立刻振翅加速,飛到近前咕咕兩聲,引來桓容注意後,盤旋一周,落到桓容肩頭。

「阿圓?」

撫過鵓鴿後頸,解下鴿頸上的竹管,展開藏在其中的絹布,桓容猛地拉住韁繩,雙眼圓睜。

巴掌大的絹布,上面僅有潦草的五個字,道出的消息卻是石破天驚。

大司馬病危!

建康,台城

勉強上過兩次朝會,司馬昱病情陡然加重,醫者被召入太極殿,十二個時辰不離。司馬曜和司馬道子不離殿中,卻無法靠近榻前。

褚太後親來探病,卻被徐淑儀和胡淑儀合力攔住,壓根不許她入內殿。

「這是何意?」看著擋在身前的宮婢宦者,褚太後沉下臉色。

「何意?」徐淑儀冷笑一聲,「太後心知肚明。」

「淑儀慎言!」

褚蒜子是太後不假,司馬昱卻是她的長輩。同理,徐淑儀僅是「妾」,但為王府舊人,如今萬事不懼,根本不打算給褚太後面子。

天子病入膏肓,皇太子尚未定下,滿朝文武盯著太極殿,這個時候,徐淑儀不怕撕破臉,甚至期望褚太後能一怒之下,在殿門前鬧起來。

「慎言?」徐淑儀冷笑,「太後,莫高揣著明白裝糊涂。你是什麼心,那兩個奴子又是什麼意,休當天下人都是傻子!」

褚太後不言,雙眼盯著徐淑儀,目光冰冷。

「淑儀說出這番話,可曾想過後果?」

「後果?能有什麼後果?死嗎?」徐淑儀上前半步,手指擦過褚太後的臉頰,「褚蒜子,實話告訴你,我不怕死,你沒什麼可以威脅到我。反過來,你以為推那兩個奴子上位,他們會遵守承諾,一心敬著你?」

褚太後目光更冷,仿如淬——毒-的刀鋒。

「孝宗在位,你能夠掌權多年,全因他是你的親兒子。」徐淑儀拉長聲音,「東海王繼承皇位,你再次臨朝攝政,全因他生母已死,外家不振,沒有外戚可以扶持。」

說到這里,徐淑儀勾起嘴角,笑容里盡是嘲諷。

「司馬曜和司馬道子可不一樣。」

「那昆侖婢降位不假,人卻沒死。以她的出身,沒幾分心計,你以為能連生兩兒一女,活到現在?」

「之前伺候官家的美人滑胎,有傳言那昆侖婢是被陷害。無妨實話告訴你,事情全是她做的,官家半點沒冤枉她。」

「褚蒜子,」徐淑儀似笑非笑,挑起褚太後的下巴,沒有半分尊敬,「你以為,奴子登基之後,是尊奉生他之人,尋求朝中士族支持,還是願意由你掌控,做你手中的傀儡?」

「沒有東海王,或許你還能如願。現如今,」徐淑儀收回手,好整以暇的看著褚太後,「你還能如願?」

話落,轉身走回殿中,再不看她一眼。

胡淑儀站在原地,開口道︰「太後,您終歸是官佷婦,官家不方便見你,還請自重。」

比起徐淑儀,胡淑儀言簡意賅,卻更加毒辣。

褚太後就像挨了一記重拳,臉色煞白。立在殿前許久,心知無法邁進半步,終于不甘的轉身離去。

殿門後,司馬曜和司馬道子目睹整個過程,臉色都有幾分難看。

徐淑儀經過兩人,冷笑一聲,十二未見。

胡淑儀則停下腳步,意味深長道︰「郗刺使已抵建康,兩位殿下好自為之。」

司馬曜和司馬道子互看一眼,都是牙關緊咬,握緊雙拳。

咸安二年五月,郗愔應征入朝輔政。

抵達建康當日,台城即下聖旨,宣郗愔入太極殿。殿門關上,君臣秘談整整一個時辰。因宦者宮婢盡數遣退,無人知曉兩人談話的內容。

翌日朝會,天子強撐病體露面,當殿宣讀旨意,追封瑯琊王妃為皇後,並以其陪媵王淑儀為繼後。

事先沒有半點預兆,滿朝盡是嘩然。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關頭,天子不立皇太子,而是冊封皇後!

不等眾人反應過來,第二道驚雷又下。

立司馬曜為皇太子,以司馬道子為東海王。原東海王司馬奕降縣公,移幽州。

「大司馬溫、平北將軍愔依周公居攝故事。」

旨意宣讀完畢,殿中一片死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