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史記天官書有雲,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此其大數也。自太宗袁別揭竿而起立國之始,大虞已近百歲。歷數許多朝代都在第一個百年左右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而在神宗手里,卻顯示前所未有的盛世吉兆。雖然他的尚武野心和獨寵皇後頗受腐儒們的詬病,但打下的疆域實實在在是歷代帝皇難以企及的不世之功。這一次大規模的出使活動,可想而知會帶回西方諸國多少使者和商人,屆時定然是一場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昌榮之景。眼看奚川王領餃主編的盛虞大典即將完工,包括了外夷各國的典籍和譯本,等著拍馬屁的文人們開始摩拳擦掌,要好好吹捧、歌頌一下神宗皇帝的彪炳功績了。只是這股風氣很快被扭轉,報紙用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總述歐洲歷史的長文,朝野之間的輿論熱點被巧妙地引導到西方人的治國之策為何如此失敗,以致于時常引起巨大的社會。

歐洲各國內部的城邦同盟被稱為邦盟,以防御共同敵人才彼此簽訂有一定約束力的和約或協議形成的長期合作,所以會推舉出各自代表組成議會,投票決議,但僅針對采取共同的軍事、經濟或政治行動,協調彼此關系等比較表面的決策,真正的治理力量,如軍隊、司法、行政等機構屬于各成員邦國**執掌。雖然大家同心協力時能做不少大事,但彼此的盟約關系太脆弱,毀約如翻臉一般容易。不但**或半**的城邦如林,甚至某些沿海城市自成一體,往內陸走個幾千尺,完全是另一種政權模式。而歐洲人經常因為戰亂或貿易需要跑去不同的城邦謀生或定居,城邦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旅館,只有利益依存,沒有忠誠。

這種話題簡直太助長文官、士林的文化優越感了,喜歡一統天下的文士普遍認為這種邦盟簡直不堪一擊,大虞只要向不列顛學習,可以輕易分化他們,讓其散成碎片。但也有目光敏銳之人看到類似高盧、日耳曼這種常年打個不休的地區,可能會因為長期面對共同的敵人,而集結起很強的凝聚力。像不列顛這般**的地理位置,或基于天方教的基礎,會使許多國家天然形成統一的利益和防御需求,說不定歐洲各國的統一意識不久之後就會出現。

如此爭論一番,幾位主編遴選佳文,一應刊出,趙孟宣筆鋒一轉,小評一則,認為大虞即便可以冷眼旁觀歐洲大亂斗,但本國的大一統要提上日程,早日佔據文化、技術等方面的話語權,也便于規範新納入版圖的地區,好進行學習和推廣。

兩所大學和令德、鶴鳴等知名學府的教授、山長積極響應,發起聯名提議,統一中華紀年,以簡化日常應用。簡而言之就是確定一個中華歷史的起點元年,來統一重修古史和今史,日後稱呼日期也用這個,常規的x宗xx年只在官方廟祀或史書里備注,便于普及國史。其實這就是顧辭印象中的公元紀年概念,只是她習慣的公元20xx年這種表述方式是按西方基督教概念確定的元年,中華上國的耆老鴻儒們當然不可能承認,得搞出自己的大一統紀年才行

于是這些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老人家們突然煥發青春,開始挖墳考據,埋頭編典的翰林和女文書們也從故紙堆里抬起頭參與辯論,更何況還有最愛湊熱鬧的熱血小鮮肉學子們。皇歷定元一事引起學術界大討論,投稿之多簡直堪稱歷史之最,隔著紙張都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吐沫星子在飛濺。爭論焦點集中在哪年才算得上是元年。以紀元之始的西周共和元年為起算年代,抑或中華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為源頭是定為首位稱帝的秦朝始一統天下那年,還是以首個世襲制朝代夏朝初年為始又或以漢人之由來的大漢建國為起點

大一統的概念出自春秋里的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漢書對一統的注釋為天下諸侯皆統系于周天子,經過沸沸揚揚的溯本追源,中華皇歷元年定為周朝開國之年,神宗十五年將正式稱呼為皇歷2754年。

接下來輿論又神奇地轉移到給堂堂大虞定國旗、國徽等議題上來,好在懸掛、銘刻于使館或虞船上,標識國別身份。打了雞血的飽學之士繼續積極響應,甚至還有一撮人集社論道,專門著書立作,研究為何華漢一族能保持數千年的大一統思想。他們從伏羲畫卦、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的書同文,考證出正是漢字這種獨特而穩定的辨識度,比起歐洲、大食等簡單易混淆的豆芽文好得多,所以今人看到千年前的甲骨文都很容易識別,才能傳承不斷。盡管南北口音差異如雞同鴨講,但寫出來的東西人人都能看懂,僅這一點就可極大地提升彼此認同感。而且,華夏文化兼容並蓄卻強勢,許多教義為了能在漢地傳播,都不可避免地遵循漢人習慣,做出改動,沒有愛鬧事的宗教問題。還有人比較了西方資料,討論中華上國之所以會產生大一統的制度,是為了興修和管理大規模水利工程,治水帝國的君主需要調控全國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來完全人定勝天的大工程,才以此匯聚集體的力量,此君定是濟朝皇帝的腦殘粉。不過看看歐洲平坦草原上,頓河和窩瓦河離得這麼近,都沒修出一條運河,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順應潮流,神宗明旨公布最新的大虞版圖和國界線,南洋諸國去其國號,各處皆以城為名,劃分轄下各島和所規定種植的物種,以橡膠和通寧金雞納樹為主。澳洲更名南洲,納入南洋範圍,中南半島以糧產為首要任務。北美洲也改稱東洲,南美洲稱為下東洲。確定了鮮卑荒野以北仍叫北冰洋,東瀛與東洲之間的海洋還叫太平洋。東洲西岸通往金山的港口稱為寧儀城舊金山,地峽上的中轉路線,西岸港口稱為文定城,尼加拉瓜湖改稱斌湖,東岸河口武定城,連接南美洲的那條狹窄地峽稱為國門峽。

自己的國土定名後,也要規範一下鄰居們的稱呼,橫亙山卓章海大馬士革海一線以北還是歐洲,蘇伊士運河和紅海以西是非洲。歐洲與大虞國境線之間的地方,什麼大夏、波斯高原、康居草原、黎凡特、天方半島,統稱中陸。對外自稱華人,以代漢人,日後,所謂的歐亞大陸稱為中洲,再無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中東之分,只有我國和其他。

在這些個席卷全國的熱烈討論中,根據樞密院的戰略,神宗靜悄悄地調整了四軍布防。

顧翀夫妻鎮守庫倫,阿格迪回白城,海林察駐于廬濱,由鐘鼐帶著翟竣、張輔等人解決圖瓦部。鎮北軍已佔領之地,由輿部征調堪輿科的學生實地考察,按大河流向劃定牧區,即為河牧區。大型湖泊周邊若有漁獵民族定居,則為其留出盟府,沒有漁獵之人,也將盟府當成收容老弱病殘之人的據點,同時,作為行商、施政、斷事、開廟、辦學、會盟之地。待到圖瓦部平定,所有歸附的汗王按旗下人馬多寡,封王分區,歸鴻臚寺下理藩司統一處理。

容臨既已聯絡上林中百姓,可以和關三才一起,專心準備去橫亙山安營扎寨之事,至于房良直,他的對手是斡勤汗國的蒙兀人。

平南軍除了在普蘭、扎達、亞東等地輪防戒備薩哈魯和天竺之外,在中南半島配合顧勱,蠶食撢邦和真臘,其余進入南洋九大島,保護橡膠莊園,但有反抗者,流放東洲修路。

安東軍沒辦法在東洲東岸佔據海上優勢之前,得靠陸地推進,保證領土不失。至于上面的土著印加人,人數那麼少,完全可以送些東西打發掉。安東軍目前除了在東海的對馬島節制東瀛以外,其他大據點只保留金蘭灣和馬公兩處,小據點如大光、碧瑤等地保留一定船只,主要依靠平南軍駐防,其余全部放去龍門和東洲,做戰前準備。

大局既定,神宗的精力就要放在內政上了。如此規模宏大的大一統運動,也昭示了一個巨大挑戰,朝廷要如何在這麼大的版圖內順暢地推行政令,並保證結果準確無誤。古人曰過,皇權不下縣,中央與地方的信息隔閡非常大,參差不齊的各城狀況對官員因地制宜能力要求太高,同一條政策在不同地方實施的效果,也經常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又有這種萬年痼疾,動輒春風吹又生,只能查、罰、換,也沒其他法子可根治。再好的體制,運行一段時間,內部仍會因為復雜的利益關系,形成了特有的篩選標準,從而影響或代替合理的考核機制。考成法考核官員們的工作質量,報紙傳遞政務信息,錦衣衛和都察院約束百官行徑,這些都是官吏頭上的緊箍咒,但遠距離的控制又必須要放權,最好的做法不外乎封王就藩。

針對眼下如此遼闊的版圖,神宗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為兒子們打好基礎。為此,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內政的調整方面,崇政院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應對各種博弈和妥協,不但擴大了錦衣衛的人數,還開始著手明年試行四品以上官員審計。

安東軍艦隊順利到達東洲西岸的金山,這兒曾發現金沙,吸引了中華礦業公司帶著數萬礦工入駐開采。經過測算、能通過平安河的船舶零件在文定城運上岸,在斌湖里組裝完畢,幾十艘小船載著軍人、商人和官員們前往東洲東岸的平儀城,即顧辭前世的紐約。這里是整個東海岸最好的港口,也是歐洲人最早登陸的地方。不列顛人花了價值不到六十銀幣的小東西從當地印加土著手中買下這片地方,還沒等他們跨越高山密林,去發現五大湖,大虞拿著完整詳盡的地圖,駕駛火力威猛的艦隊來攆人了。現在,由華人帶上青茼蒿、東方蚊香等必備品,沿著河流往內陸探險。

作為安東軍東洲艦隊的第一任指揮官,單歸很開心能擺月兌顧文愷這個炫女狂魔,他的任務除了攔住歐洲人,還得找到金雞納樹。可惜東洲不長這個東西,還是監軍明庭坐著大福船繞下東洲一圈去平儀城時,在伊比利亞人的地盤發現了這個大寶貝。他從伊比利亞人手中救下一位印加酋長,對方出于感謝,將樹皮作為禮物贈送,他趕緊用一套甜白瓷茶具和玻璃壺向酋長買下百棵成株,按照神宗之前的交代,大半送去爪哇島,留點拿到平儀城試種。陸去海也跟著來了,在軍隊的支持下,他拿著地圖從印加人手中,用各種小玩意兒刮了一大片地,並友善地請他們去中南部平原放牧,劃出一個疆域為他們的自治區。當然,眼下語言不通、看不懂地圖、也沒有國土概念的印加人以後是不是承認這個自治區,不在他的考量中,若自治區發現金銀礦之類的好東西,還讓不讓人家自治,也不會提及,總之,先禮後兵他是做到了的。郭思若的師弟徐有貞收獲最大,他本意是考察一下有沒有開通運河的可行性,搞一個和師兄pk一下,意外地在灣區北邊的山區里發現一個金礦礦脈。

一個國家的土地擴張必須要有足夠的動機,因為人口的壓力需要新的耕地,或因經濟的利益,又或是戰略的需要。在這一點上,不管未來的大虞需要什麼,神宗都已經先拿到手了,接下來,就是屬性點大部分分配在種地上的華夏民族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