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蓉姐兒從未坐船去過這樣遠的地方,到了荷花節這天,玉娘早早起來把她打扮好了,手上系著兩個金鈴鐺,頭上挽了兩個圓苞,扎著紅絨繩,穿了一身粉裙子,還給她拿布縫個拎袋,擺了毛巾香帕,還有一包吃食。

潘氏不放心蓉姐兒跟了朱氏一道去,便去央了陳阿婆,借她家的船也駛到金湖采蓮灣去看荷花,寧姐兒听見有熱鬧瞧,日日磨了陳阿婆,她一拍巴掌應了下來,早里還做了點心蒸糕,一船坐了陳家三個,潘氏並妍姐兒兩個。

王老爺不曾租得大船,一船也只夠坐五個人,桃姐兒怎麼也不肯出門,空出一個來,朱氏便把蘇氏叫了來,帶了寶妞一道去看荷花節。

金湖靠著江州府,每年六月二十四都是荷花節,湖邊上建了個望荷台,四面寬敞臨水,坐著船在出水荷花蓮葉中便能看見台上人物,每年到了這一日江州城里有錢人家都要包了船只過來瞧熱鬧,更有那公子哥兒,包下整艘花船過來看的。

除了坐船賞花兒,還要選荷花仙子,這節日初定下來,確是選花的,各家有養得好荷花的,到了這一日便都拿水盆栽了帶出來,或是重瓣蓮或是單瓣蓮,比色比味比態,各項都打出分來,得分最高的那一家,便摘了「荷花仙子」的名頭去。

可日子久了,賽荷花有甚個好瞧,不是千瓣紅就是蓮台白,再不就是綠房含珠,落霞映雪,名種再多也有看盡的那一日,也不知是哪個興起來,叫美人兒捧了荷花上台,從比荷花到比美人。

花有盡時,人卻沒有,自此選「花」為魁變成了選花魁。

說是選仙子,實則出來的都是行院人家的小娘。正經人家的女兒怎麼會出來拋頭露臉,為著辦出聲色來,便先由各院里擇一個最出挑的來比拼。

各個花娘穿戴一新坐了船出來,簪了荷花或是唱或是彈或是舞,演繹一番,再叫那幾個官府老爺富家員外定一個仙子出來。

得了頭籌的小娘身份也跟著高漲,院子里的姐妹俱都跟著沾光,銀錢水一樣的流進老鴇的口袋,說是選仙子,民間卻干脆就叫作選花魁,得了花魁的人家也算在行院中出了頭露了臉,是以每到這一日,各院的姐兒都著意打扮,拿出看家的本事來。

到了官老爺這兒,萬事都要講一個雅字,怎好實說選美人,便還叫各小娘手里執一朵荷花,只說定「花」為魁,哪一個贏了,便報哪一個手里捏著的花名。

王老爺帶了蓉姐兒卻不是看那些個花娘,只為著這日游人如織,金湖上熱鬧得如同集市,還有將腳店搬到湖上來的,船里羅了細貴酒水甜口果子,循聲叫賣,要茶要酒,只坐在船中,不須動身,叫使船家叫喚一聲,自有船劃過來兜賣。

蓉姐兒長到這樣大,還不曾坐船來過金湖,趴在船舷上半個身子探出去,那船家摘了一把蓮花,王老爺挑了朵半開的給了蓉姐兒,蓉姐兒把花湊近了聞聞,手指頭模了粉女敕女敕的花瓣,拿荷花的梗子去劃湖中的水,遠遠看了水面被劃開又攏起,隔了船兒晃著花跟寧姐兒做手勢。

待她們的船駛到采蓮灣,望荷台上扎了三面彩綢,鑼鼓鞭炮都響了起來,幾個穿紅衣的人兒舉著鼓錘擂響皮鼓,水送鼓聲,轟轟響在耳邊,蓉姐兒悶頭玩得高興,在小船艙里爬來爬去,王老爺一手抱了她,點了望荷台給她看。

金湖百畝荷花,種下去原是為著治水,不意竟開出這樣一片,倒成了游湖勝地,荷葉出水有半船高,越靠得近荷花梗子越是長,蓉姐兒小小的人,頭一探出去就頂了荷葉,笑呵呵的縮回來,再探出去。

陳阿婆的船早就瞧不見了,船身周圍都圍了一圈綠葉,只看得見高台上的人,听得著間隔船上的人聲,偶爾瞧見個藍衣紅衣的影子,再定楮一瞧卻是粉荷出水打苞半開,蓉姐兒尋了幾回就是瞧不見,急的扯住王老爺的袖子︰「阿公,阿婆呢?」

她小人兒叫不清楚,剛會說話就跟了妍姐兒叫,把外祖跟袓父混在一起,怎麼說都改不過來,王老爺模了她的頭︰「你瞧,便在那朵花下面。」

蓉姐兒人小踮起腳也瞧不見,卻安心了,知道她們沒丟,又樂呵呵坐下來仰了細脖子看著高台,他們來的晚了,沒佔著好位子,只模模糊糊的瞧見一個影子,只曉得那些台上的女娘衣裳好看的緊。

銷金的織金的,日光一照轉起圈來晃了人的眼楮,王老爺看見蓉姐兒看得出神,盯著台上眼楮一瞬也不瞬,笑一笑道︰「蓉姐兒覺得哪個最好看。」

她小人家托了腮,把這五六個細細看一回,舉著手指頭點頭道︰「紅衣裳的,紅衣裳最漂亮。」她卻不是評人,而是評衣裙了,那紅衣的女子一身行頭不是凡品,想著資助她的公子是個有身家的,王老爺也點一點頭,看見她濃黑發間插了一朵千瓣紅蓮,道︰「咱們蓉姐兒說的是,定是這個紅衣的拿著頭籌。」

蓉姐兒笑得眼楮都彎起來,她自家也點頭,得意洋洋的樣子,看的寶妞哼一聲,沖著蓉姐兒吐吐舌頭別轉身子。

蘇氏在王老爺面前乖覺得很,婆媳兩個都不去惹蓉姐兒,卻也拘了寶妞不同她玩,小小船艙里,王老爺跟蓉姐兒坐一邊,朱氏蘇氏帶了寶妞坐一船。

蓉姐兒人雖小卻看得懂顏色,她們不來搭理她,她便也不湊過去,這才看了陳阿婆的船,想到那邊船上去,從濼水駛出來的時候,小人兒板了臉,怎麼也不高興。

玩久了又忘了,只不理寶妞蘇氏,王老爺曉得不該如此,卻也沒得辦法,蓉姐兒的性子十成十的像足了王四郎,最是愛記仇的,所幸並不小心眼,自家帶的點心,還是分出一半來放在小桌子上,只不邀了她們來吃,意思卻是明白不過。

王老爺見日頭掛在正中,喚了一聲船家,叫他停在這綠蔭下,叫那劃船賣吃食的過來,撿出銀子,買了一盒五色的點心,又要了一盒荷花餅,一大碗的銀絲湯。

這銀絲湯只有此地有,別處卻吃不著,用金湖里的一指長的白魚並了白米蝦跟白水魚一道,單只取了肉,拖了粉打成塊兒,似面疙瘩似的下在湯里,不必放鹽就鮮甜可口。

這道湯還有個渾名叫做富三白,跟窮三白的蘿卜鹽飯三樣分開來論,這廂船家剛舀好一碗,那邊就又有人叫︰「來碗富三白。」

船家興興頭頭的應上一聲,又取些小菜出來問王老爺要不要,王老爺點了碗紅油拌魚塊,支了一錢銀子,叫船家燙些面來,把這富三白就當是面湯,配了小菜一人一碗下了肚。

這是賣清淡飲食的,還有鹵豬腳醬豬蹄,烤鵪鶉炸排骨的,王老爺都點了些,擺了滿滿一桌子,蓉姐兒自家捧了小碗吃,寶妞叫養娘帶著還需喂飯,不喂便不肯吃,蘇氏只得一勺一勺喂她。

蓉姐兒吃了一小碗便不再吃,眼巴巴看了間壁船上的鴨骨湯煲餛飩,她不好意思要,坐著看了不動,還是那船家來搭話頭︰「老爺,給小大姐買一碗罷。」

蓉姐兒羞起來,把頭埋在王老爺的大肚皮上,王老爺呵呵一笑,所性買了一沙鍋,里頭炖了個鴨架子,並沒多少肉,只取個鮮味兒,那上頭的肉都叫剔下來包在餛飩里,這一碗下去鮮得眉毛落地,蓉姐兒愛吃這個,不要人添自家拿起大勺子往碗里舀。

一氣吃了五六只,吃得小肚皮圓滾滾,朱氏看了她笑︰「好會吃,往後別長成個小胖子罷。」蓉姐兒知道不是好話,就是朱氏帶了她,她也不樂,扭了身子不理她,半天回身︰「我爹給我雇車坐。」

過年的時候坐了大車去拜年,于她已是新鮮事,統共就坐過那兩回,此時拿出來,竟真個把朱氏說得噎著了,小人兒不是那份意思,她也只覺得是蓉姐兒口氣大,小小的人就知道炫富,見王老爺沒有說話的意思,訕訕的扭了頭去看花,只管逗寶妞,再不理蓉姐。

她不理蓉姐兒,蓉姐兒也不理她,覺得自家贏過了低頭又喝半口鴨子湯,還拿了大勺給王老爺也舀上一碗。

正吃在興頭上,台上鑼鼓一響,花魁出來了,果真是那個紅衣的小娘,她戴了荷花走到台邊,挨著欄桿一個個蹲了萬福,船家便道︰「今兒怕就要抬到知府後衙去了。」

荷花葉里一層層都是人聲,也有那不服氣的,挨個兒品評道︰「這卻不公,那個粉衣娘子才該是頭籌,紅衣雖嬌嬈些,粉衣的詩文卻好,得芙渠清芬之意。」

有個耳朵尖的便道︰「這不是徐通判,他怎的也在花船之上,不是還在守妻孝麼?」這個便是徐少爺的父親,他在南山上挨不過,兒子結廬讀書,他悄悄下得山來回來江州,銷了喪假重又當起差來,那個外室樊娘也跟了一道,因著妻孝,不能十分張揚,外出便不帶樊娘。

徐老爺是慣會喝風流酒使脂粉錢的人,原在金陵哪個行貨抬小娘開臉都少不了他,如今到了江州這個小地界,平日里熱鬧便少,選荷花仙子這樣的事,哪里能少了他,見著自己傾心的不曾選上,搖了扇兒吩咐家人去問那粉衣女子的行院,將人悄悄定下,夜里掩人耳目的過去,也好寬慰佳人一番。

不防此時叫人喝破,漲了一張臉皮,悄聲兒吩咐船家,叫他趕緊劃得遠些,那船家一篙撐開,正撞在王老爺船上,兩個船夫吵將起來,徐通判恐惹了人的眼,急急撒了些錢,他此番來便是青衣舊裳,租了條不起眼的烏蓬船兒,不意還是叫人認出來,趕緊拿袖兒掩了臉,藏在那綠葉底下要出去。

四周擠的水泄不通,全是船只,得了花魁的小娘還要彈箏奏上一曲,徐老爺哪里出得去,此時又悔沒租個好些的船,連簾兒也無,縮了身子擠在船艙里,伸手摘了些荷花荷葉擋了臉兒不出聲。

喝破徐老爺是他同僚李同知,他認出徐老爺的聲音,叫船上別個高聲喝了出來,若不然,旁人哪里認得出他的聲兒,知州下面這兩人管的事務原是一樣,常為著鹽糧水利起爭執,李同知還不知徐老爺的考評叫改了丙,還以為是原來刺探出來的甲等,這才看他不過,尋了這樣好的由頭,怎麼會不下他的臉面。

待回去還要報給知州知道,參他一個孝期作樂。守妻孝雖不如父孝母孝一般丁憂在家,明面上卻還是要裝的,徐老爺連百天都沒過就來趕這熱鬧,倒給人留個寡義的斷語。

這番官司蓉姐兒全不知道,她看完美人轉圈就累了,小手往王老爺的大肚皮上一搭,綣起來睡著了,瘋玩了一場,「呼哧呼哧」的打起了小呼嚕。

作者有話要說︰寫雨畫樓扔了一個地雷

蘇德菲扔了一個地雷

蘇德菲扔了一個地雷

謝謝大家,愫正在蹭咖啡店的網,啦啦啦,謝謝咖啡小妹~~~~

大吉大利求包養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