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章 夜半敲門欲栽贓

眼兒一瞬便到了正月十五,黃昏時分王四郎囫圇吃了些飯菜,帶著一家子往他當差的巡軍鋪屋去。他早早跟人調了日子,專等著這天帶老婆女兒來樓上看燈。

姐兒跟著沈氏送飯時來過,此時沒有別人,她便玩開了,圍著推車轉了又轉,地上的吊桶火叉貓兒索,哪個都覺得有意思,只不敢去踫。

王四郎拎著女兒的領子一把抱到懷里,邁了大步往磚樓上爬,日頭墜到山後,映得濼水鎮外的濼水湖融金一般。

前兒才下過一場雪,這兒下雪跟下雨沒甚大分別,那雪籽兒細細碎碎的,一踫著石板路便化開了,只濕一濕地面。到是烏瓦翹檐上積了些雪,受了一日風吹成了冰。

四郎抱著她指點︰「那是咱們家,」又轉個身︰「那是春風橋。」

「蠶娘娘!」蓉姐兒伸著指頭點著鎮冬頭的紅檐頂,供蠶娘是濼水縣的風俗,濼水縣下的農戶幾乎家家都頭養蠶織緞,就是鎮子里人也是一樣,家里有了余錢便添一張綢機,織了好綢往外販。

蠶花娘娘廟里頭供的是蠶娘子,與別的廟不一樣,蠶娘子是個圓臉盤身穿彩衣的女子,比旁的羅漢菩薩更可親,蓉姐兒去過蠶花廟會,一眼就認了出來。

望火樓四面空空,夜里風夾著水氣凍得人發抖,王四郎把女兒裹進大棉袍子里,沈氏緊了緊領圍搓搓手︰「你原說夜里冷須得喝酒才能挨得住,我還不信,如今站一站骨頭都在打顫了。」

食盒里頭裝了一小壇子酒是來的時候便溫好的,沈氏拿出來喝了一口,這才覺得全身暖和了些,王四郎是早就慣了的,席地坐下,讓蓉姐兒扒著欄桿玩,捏了肥爛爛的豬耳朵下酒吃。

「等明兒我就進到江州府里去,頭前認識個茶葉行的掌櫃,肯帶著我往並州府販茶去,正是節里,請他用回飯,等這線跑熟了,我就自己單干!」王四郎背靠著欄桿,長腿一伸就把望火亭佔了一半,一面說一面往嘴里扔花生。

「那這個差事不就要撂下了?」沈氏只圖過個小日子,沒有王四郎那麼大的想頭,她勸道︰「如今咱們的日子也算得好過了,再積攢上兩三年,賣了如今的院子,也能置個大些的房子,等往後蓉姐兒大了能自己有個屋,你就別東奔西跑,一家子過安寧日子不成麼?」

有這個心固然好,沈家原來也不是濼水鎮人,沈老爹家里原是城里的富戶,排行第三,兩個哥哥各有所長,到他這里就只會寫幾筆字畫幾幅山水,分家的時候不要田不要鋪,只捏了一注錢到處游樂,等回神了,袋里也不剩幾個錢了。

那是早些年月的事,沈老爹自覺沒臉回去靠著哥哥,娶了潘氏,才在濼水落了腳,秀娘小時候沒少听他念叨外頭如何如何好,原來家里又是如何如何富貴。

「從前往後數,一天要過個十多道門!」這一句是沈老爹常說的,可數字卻常常在變。整個家里沒人當真,哪當他是酒後胡言,沈氏卻當先兒說書似的听著,好歹知道些外頭的事,怕王四郎一出去就不再回來了。

王四郎兩條腿搭在一塊︰「婦道人家,我日日在這里胡挨,哪一天能出頭,這巴掌大的地方轉個身就看盡了,往後好了,把你們娘倆一塊兒帶到江州府去。」

沈氏知道勸他不住,這事兒在他心里已經盤算了不知幾回,她嘆了口氣,垂了頭給他添酒︰「我也不勸你什麼,出去總要知道回來,別叫外頭的給迷了眼。」

王四郎笑一聲,捏捏沈氏的手兒︰「我吃過這個虧,還能叫閨女再吃?你這個性子能降服得哪個?就是發達了,我也不敢討小,叫你吃苦頭。到時候你便不必吃那些個窩囊氣,那個酥油泡螺叫你日日都吃。」王老爺拎過來的那盒子點心一下子就去掉四個,沈氏只嘗了一口女兒嘴里省下來的,可她卻喜歡上了這個味兒,跟王四郎念過一回,他倒記住了。

沈氏臉上紅暈一片,捶他一下︰「女兒還在呢。」

因著雙荷花橋塌,縣里這個年算是沒過好,這回十五的花燈就格外用心,雙荷花池子兩邊都搭起了山棚,上頭扎著彩紙跟絹扎出來的荷花,下面襯著一圓圓的綠葉,點上燈還以為是在盛夏。

有船的人家都扎上了彩燈,一字兒排在河道中列隊,雖沒有請花娘來唱曲兒,卻叫了船娘唱船家小調,荷花池邊的兩個樓鋪開了六扇大窗,請了兩班樂師吹拉彈唱,這邊琵琶剛響,那邊就用琴瑟來合。

蓉姐兒看的眼兒也不眨一下,只不會說,拿手指頭點頭河道里長龍一樣的漁船︰「船!亮!」沈氏搓搓她紅彤彤的小臉,蓉姐兒咯咯笑著躲她的手,直往王四郎衣裳里鑽。

濼水的富戶們一個接一個放完了煙火,東西兩邊映得滿天都是,照的整個鎮子都亮了,望火樓上雖好,到底還是冷,風夾著濕氣讓人一陣陣的打冷顫。

王四郎吃完一壇子酒,豬耳朵炸排骨也吃了干淨,把蓉姐兒交到沈氏手里︰「家去吧,趁著煙火沒散還能給路照個亮兒。」

蓉姐兒的腦袋一點一點的,團起來窩在沈氏肩上,小兜帽遮住了眼楮,帶著肉窩窩的小手往沈氏的圍領里伸,她瘋了半天早就倦了。

沈氏應了一聲︰「盒子底下還有幾塊吊桶燒,我夾了炸過的豬肉,你半夜里餓了嚼一個。」說著抱著蓉姐兒出門往家走。

正月十五也是梅姐兒去親爹那兒過節的日子,她吃了碗紅白丸子受了桃姐寶妞兩個的擠兌,到臨走王老爺又塞了銀錢給她。

這回朱氏可沉不住氣了,她裝著給梅姐兒東西,像是恰好撞上的樣子,一見著埋怨一聲︰「老爺真是的,該給四郎家的才是,她小姑娘家家的,哪里好有私財。」

說的梅姐兒滿面通紅,上一個荷包她一文也沒拿出來,初五拜財神的時候在廟前稱了一兩珠子,串了耳環手串,今兒特意戴在身上,不意竟被朱氏識破。

她臉上還是那付圓團團的笑容,走過來把手里拎的東西塞到梅姐兒手里︰「這是剛買的布,我尋思著給你跟蓉姐兒兩個都裁身衣裳,跟桃姐兒的是一樣的。」

手里拿了布自然就不能去接荷包,王老爺背手收回來,也不當著梅姐兒的面爭論,帶著氣音兒揮揮手︰「家去吧,趁天還亮,別叫你哥哥嫂嫂擔心。」說著讓大郎送她,那王大郎跟朱氏活月兌月兌一個模樣,一疊聲的答應著,笑眯眯的把東西接過來,嘴里還喊著老婆的名字︰「玉娘,給點個燈籠來。」

王老爺背手坐回東邊屋去,坐在搖椅上合了眼兒,大郎打了個眼色給朱氏,朱氏知道王老爺不會拿這個發作,微微搖頭,蘇氏點了燈籠出來,幾個人送到大門口。

蘇氏等丈夫走出十步開外喊了一聲︰「拿穩了,別把梅姐兒的布掉了。」喊得四領八舍都曉得梅姐兒帶東西回去了。

到了王四郎家門口,沈氏還得跟他客氣一番,問他要不要茶喝不喝甜湯,推來擋去說了幾句,王大郎才家去。

此時蓉姐兒早就睡了,沈氏把東西拎到堂前,看一看花色就曉得這布是給梅姐兒,她打心底里瞧不上這個婆婆,覺得她心不正,人不厚道,若不是因為她,幾個姑子的日子也不會過成這樣,不樂意拿她給的東西幫蓉姐兒裁衣裳,便全給了小姑,只把吃的撿一些出來。

沈氏拿了竹筐子跟小姑坐在一處縫襪子,梅姐兒自家繡著手帕,在帕角上繡一朵梅花,兩個用一盞油燈只好挨在一處,頭壓的低低的,沈氏有一句沒一句的問著朱氏的事。

梅姐兒原來沒把那個荷包當回事兒,本來就是親爹給她的私房,可朱氏這麼一說她倒覺得自己做錯了,吱唔兩聲只說朱氏沒為難她,便不再提。

兩個人正說著話,外頭響起了拍門聲,此時煙火花燈早就散了,若不是王四郎要遠行,沈氏也不會熬著給他做襪子,听見拍門兩人對視一下,沈氏攏了衣裳出去,隔著門問︰「誰呀?」

門那邊是個男人的聲兒︰「弟妹,是我!」

這管聲音听著耳熟,卻想不起來是誰,沈氏听他這一句倒不知道如何作答,思想一回又問︰「告罪了,我當家的正當著差,這位大哥有事明兒再來尋他。」

門口那男人卻不依,又拍了一回門︰「弟妹且把門開一開,我這里有些物事要給四郎,他叫我送來的。」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沈氏便起了疑,她抱著蓉姐兒回來的時候丈夫還沒說過有人要送東西到家里來,更何況是在這半夜里頭。

王四郎有個毛病,愛吃醋,倒比婦人更會拈酸,沈氏未嫁他之前,沈老爹是想把她許到領鎮去的,為著那家給的彩禮高,後來還是沈大郎說動去的,他不想妹妹嫁得太遠,有個事兒娘家人幫襯不上。

王四郎到會子還記著那個領鎮姓範的人家,兩個在一處還要調笑兩句「姓範的如何如何」,雖則送東西不是一回兩回,這半夜里來還真是頭一遭。

見沈氏遲遲不應,那人急了︰「這是走貨四郎該得的一份,還有給弟妹添的釵環,女兒的金鎖,都是好貨,我帶著不便,弟妹且開開門。」

沈氏不是見錢眼看的人,既是事涉金銀,自然要讓這人跟丈夫當面交割,若是短少了什麼,她一個婦道人家怎麼跟人攀扯的清。

「煩請大哥明兒再來一遭,四郎實沒交待,不是尋常事物,不敢領受。」沈氏放低了姿態推拒,梅姐兒倚著房門往外看,幫上一句︰「嫂嫂,我也听得聲音耳熟呢,要不看門瞧瞧來的是誰。」

那人听了越發叫開,沈氏越是不敢,她不是個有急智的,只悶著不作聲兒,還是間壁徐屠戶听見聲兒開了門,沖著大街吼了一嗓子︰「別個男人不著家,你明兒再來費得了什麼事兒!」

想也是徐娘子把他支出來的,大冬天誰不戀被窩,徐屠戶這一聲帶足了怨氣,那人吃這一嚇退了回去,沈氏隔著門听見沒了動靜,想著明兒要謝謝徐娘子,回屋一看蓉姐兒被吵醒了,正捂在被子里轉眼楮,看見娘來了才打個小哈欠,睡了過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