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風朔朔,濃煙彌漫,雲州城頭上依然飛舞著一面大大的旗幟,上面赫然繡著一個「楊」字。
遼軍死尸層層相疊,鋪滿雲州城下。
頭頂禿了一大塊,披著紅色斗篷的二十來歲的耶律休哥,握緊了手中的鋼刀,臉色陰沉得可怕。
想當初,年僅十七歲的耶律休哥,率領幾萬鐵甲騎兵大舉攻打渤海國。遼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敵軍一觸即潰。殺得渤海人聞風喪膽,是何等威風!
如今,自己親率十萬鐵騎直奔雲州,誓要滅掉大梁軍隊的脊梁——楊業。
雲州城池矮且只有區區數千守軍,彈丸孤城,稍頃即克之!
但結果卻讓耶律休哥大為震驚。
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城內的大梁軍民在楊無敵和其子楊延玉的統帥下拼死抵抗!
整整三個月,十萬遼軍先後以雲梯、樓車、攻城塔、沖車和地道等方式,在數萬弓箭手的掩護下,以立體化集群攻擊的方式先後發動了數千次排山倒海般的猛攻,卻均被擊潰。
此刻,殺紅眼的耶律休哥決定孤注一擲。
寒光泛起,直閃得人睜不開眼,穿普通軍服騎矮草原馬的遼軍紛紛避讓。
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騎兵從遼軍中緩緩而出,清一色 亮的精鋼甲冑外加俊美的高頭大馬,人人手中舉著鋼制刀矛,背負著強大的復合弓,散發出一股強烈的凶悍暴虐氣息。
「殺氣好重!」立在城頭的楊延玉神情有些凝重,「父親,這是什麼遼軍?我怎麼從未見過?」
「這次遼國大汗耶律賢是下了血本了!」白須飄飄的楊老將軍冷冷望著城下,「這應該是遼國最有戰斗力,以勇猛善戰著稱于世的御帳親軍!看來,耶律休哥狗急跳牆了!找死!」
「咚咚咚」
沉悶的鼓聲響起,耶律休哥親自擂鼓督戰。
可汗特地派來助戰的御帳親軍帶著特有的驕傲發起了沖鋒。
耶律休哥還是太年輕了,從未有過的巨大挫折使他昏了頭。
御帳親軍是最典型的重甲騎兵,擁有舉世無雙的攻擊力,可以在野戰中確保擊敗一切對手,但這是中原的城池攻防。
御帳親軍們和以往一樣無懼生死,揮舞彎刀嚎叫著撲向雲州城池。
可到城牆下後卻便得異常笨拙,根本不懂如何作戰,很多人爬雲梯甚至走鋼絲的狗熊都笨。
在密集的箭雨和飛石下,三千御帳親軍基本全軍覆沒。
遼國最精銳的王牌遭遇自誕生以來最慘重的打擊,在楊無敵手下折戟沉沙。
鼓槌掉落,耶律休哥吐出一口鮮血,兩眼一黑,暈死過去。
遼軍慌亂,後撤十里……
正當雲州城一片歡騰時,應州守將派人緊急來報,數萬遼軍鐵騎像陣狂風般,沿著桑干河直向西撲去,應州軍力微弱根本無力攔截。
寰州完了!楊業心中一沉,正沉思間,齊王使者傳令,雲、應、寰、朔四州軍民立即撤退,回雁門關內的代州。
原來坐鎮太原府的齊王蕭厚照得到戰報,數萬精銳遼軍撲向寰州,心膽俱裂時,吳王蕭厚啟的使者也到了,勸齊王立即守衛寰州,若來不及保衛寰州或寰州失陷,就速速將雁門關以北四州軍民立即撤回關內,否則文宗定當怪罪,恐太原府不保,特地告知方連山已率三千精銳前往應州截擊。
齊王無奈,傳令楊業撤退的同時,火速調集軍隊,加上禁軍後衛軍的五千人,約兩萬余人,北出雁門關,剛到狼牙村,卻听聞寰州已然失陷,驚恐之下,齊王打算立即撤回代州。
楊業卻率軍護衛著四州百姓來到了狼牙村。
齊王見楊業平安歸來,還帶回四州百姓,大為驚喜,撫慰一番後,就想立即撤回關內。
為防將來文宗責怪自己私自撤軍之罪,齊王將吳王來信交與楊業看,以為楊業會對前線總指揮吳王蕭厚啟未向文宗請示就做決定而惋惜。
不想,楊業對吳王的果敢大加夸贊,對正前來馳援的方連山亦很欣賞。
齊王蕭厚照心中陰冷到了極點,臉色陰晴不定。
考慮到遼軍已經佔領寰州,而耶律休哥的大軍正尾隨而來,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軍主力,並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撤退。
在齊王的示意下,太原府監軍使立即跳了起來,扯著嗓子尖聲道︰「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看我們只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敵人見了害怕。」
楊業耐心道︰「現在敵強我弱,這樣干一定會失敗。」
監軍使冷笑數聲,「楊老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現在在敵人面前畏縮不戰,是不是另有打算?」
齊王冷眼旁觀。
楊延玉大怒,正想理論,卻被楊業喝住。
楊業神色肅穆,向齊王深深一躬,「老夫並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現在時機不利,怕讓兵士們白白喪命。殿下一定要打,老夫可以打頭陣。」
齊王緩緩道︰「遼軍見到老將軍旗號定聞風喪膽,為了掩護軍民撤退,監軍使的話有些道理。」
「既然殿下都責備老夫有避敵之意,敢不從命!」楊業指著前方的陳家谷,鄭重道︰「懇請殿下在這個谷口兩側,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老夫兵敗之後,退到這里,請殿下帶兵接應,兩面夾擊,也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
齊王默然點頭,算是答應了。
「楊家軍,出發!」楊業翻身上馬,楊延玉緊跟著,率著五千子弟兵慷慨出擊……
方連山明白,遼軍一個精銳士兵擁有多匹戰馬用于換乘,速度和機動性非常強大,自己卻只有三千騎兵三千匹馬,而蕭厚啟能讓這三千人馬出戰已經很不容易了。
再難,也要拼!忍著腰間、腿上的劇痛,抓緊時間歇息,飛速馳援。
待趕到應州時,三千人馬累垮了一大半,此時耶律斜軫的鐵騎已經過去許久了,方連山下令,五百人騎著剩下的一千匹馬,繼續向寰州前進……
楊業父子出兵沒有多遠,果然遭到遼軍的伏擊,遼軍像潮水一樣涌上來。
楊家軍拼殺了一陣,抵擋不住,只好一邊打一邊後退,把遼軍引向陳家谷。
殘陽如血,楊家軍退到谷口,只見兩邊靜悄悄,連梁軍的影兒都沒有。
齊王帶領的主力到哪兒去了呢?原來楊業走後,齊王也曾經把人馬帶到陳家峪。
等了一天,听不到楊業的消息,監軍使認為一定是遼兵退了。
齊王怕讓楊業搶了頭功,想把伏兵撤去,離開陳家谷,向北出擊,突然又傳來楊業兵敗,遼軍漫山遍野,齊王恐懼,慌忙往另外一條道逃跑了。
楊業見約定的地點沒人接應,長嘆一聲,帶領部下轉身跟追上來的遼軍展開搏斗。
楊家軍個個奮勇抵抗,但遼軍越來越多,漸漸地,楊業身邊只剩下一百多個子弟兵了。楊老將軍含著淚,向著忠心的子弟兵們高聲道︰「你們都有自己的父母家,不要跟老夫一起死在這里,趕快突圍出去,也好讓朝廷得知我們的情況!」
「誓死跟隨老將軍!」看著楊老將軍浴血奮戰的情景,子弟兵們都感動地流下熱淚,沒有一個願意離開。
子弟兵們一個個倒下,楊延玉身中數箭,倒在血泊中。
楊業受傷十余處,渾身是血,仍來回沖殺,幾百名遼軍死傷于老將軍刀下。
「嗖」
一支雕花狼牙箭射出,耶律休哥射中了楊老將軍的戰馬。
早已傷痕累累的戰馬轟然倒地,睜著大眼楮,流淚看著亦摔倒在地的楊業,似乎還眷戀著老主人。
遼軍趁機圍上,將楊業捆得結結實實。
仇人被俘,耶律休哥大喜,正想著如何報仇時,冷不防,斜刺里殺入一支梁軍。
「放開老將軍!」方連山一馬當先,怒喝道。
「方將,何苦呢!」楊業苦笑一聲,「你這一來,我們大梁又少了一員大將啊!」
「我方連山豈能和老將軍相!」方連山躬身一拜後,怒視遼軍,「遼賊,受死!」
「你這漢人娃兒真是可笑!呵呵!」忽然方連山身後,傳來一陣嘲笑聲。
方連山回頭一看,只見一名人到中年的遼軍主將端坐馬背,薄唇微微上翹,笑得兩排黃牙亦露了出來。
耶律斜軫率著大軍從身後將自己的五百騎兵重重圍住了。
四處響起遼軍肆無忌憚的狂笑,耶律休哥看著眼前毫不懼死,年輕氣盛的方連山,莫名地,心中竟生出幾分好感。
方連山卻徑直下馬,走到楊延玉身旁,探了探鼻息,默默將楊延玉抱著放在自己的馬上,示意上官胤和徐寶好生照顧。
棄馬投降?眾遼軍又是一陣大笑後,如野獸般盯著這五百梁軍,恨不得立即將五百人馬撕得粉碎。
方連山不慌不忙從行囊里取了些藥液,在自己臉上涂抹一番後,轉身面對著耶律休哥,笑著道︰「耶律休哥,奧兜額!」
平地響起一聲炸雷,遼軍們都傻了,耶律休哥更是愣住了。
耶律斜軫策馬繞過,當他看見方連山的容貌時,亦是睜大了眼楮,簡直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