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三章

前線軍營里過春節是很潦草簡單的,甚至皇帝也只是簡簡單單地過了。

不過,一向仁愛的皇帝很體恤前線將士,讓在春節期間給所有將士都多加了菜,然後每人多了餉銀。

為了不讓將士因過年而士氣低落,長寧建議皇帝在春節期間親自去各軍營里慰問閱兵,並且對外言,說因北齊要侵犯我大周,為了護住大周子民百姓不被戰火所擾衣食無著只能過流離生活,他們必須好好守衛邊疆,這是為了家和國而戰。

雖然將士在前線打仗,都是為了糧餉和立戰功加官進爵,但是有這種精神支持,男兒熱血,會更激起他們的斗志,不會因這嚴寒的天氣和過春節想家而精神萎靡戰斗力變低。

再說,皇帝親征,陪著所有將士在這嚴寒的北境,還親自到兵營里慰問看望士兵,就是這份心,已經足以讓將士們士為知己者死,士氣大震了。

皇帝雖然不是個身體強健和勇武的人,自己又對作戰並不是很在行,但他很能分辨臣子的建議的好壞,所以長寧提出這個建議之後,他馬上知道這個建議非常好,便決定這麼去干。

雖然天子自有威嚴,他又是儒雅天子,一向是不會親自去兵營里慰問的。

皇帝在長寧提出這個建議的第二天就召集了幾位大將來說此事,然後在下午,就親自去了城中的營地慰問將士,對于皇帝冒著嚴寒親自巡營慰問,並且表了講話,還嘉獎了他們,將士們自然是非常感動,皆言道會為守家衛國而拼死戰斗。

營地里響起三呼萬歲之聲,之後又開始高唱戰歌︰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

長寧即使在大將軍府中,也覺得這高歌之聲聲震洪宇,數萬人的高歌,其勢之大,不僅是城中處處能夠听到,就是城外也能听到。

壽州城外也有營地,皇帝甚至出城去閱兵,這大大地提高了士氣,連駐扎在淮河之北的北齊王師,也得知了壽州城內外士氣高唱戰歌士氣大震之事。

在斥候兵回報說大周軍營里生這種事乃是因皇帝親自到兵營里慰問和講話,並且同將士們一起高唱戰歌之後,蕭祐便說道︰「朕不曾想,那顧世旻倒有這份機勇,朕還以為他只是個弱質書生皇帝。」

下面便有一位大將說道︰「听說長寧公主從西都到了壽州城,現在在顧世旻跟前隨侍,說不得這個建議乃是她給出。據說在西都,顧世旻就很看重這個妹妹,對她的很多意見都听從。」

蕭祐笑道︰「朕听聞她只是個尚未及笄的小娘們,長得花容玉貌,而且有一雙勾魂奪魄的眼楮。而那顧世旻,居然听這麼一個小娘們的話,朕攻下大周,也是指日待了。」

皇甫昇現在已經是蕭祐身邊親衛羽林軍都指揮使,他見過長寧,便說︰「末將見過那長寧公主,她當時能夠站在大周先帝顧宗豫的御座旁邊,見連顧宗豫這般自負之人也疼寵她至此,既然如此,自有她好的道理,恐怕她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娘們,皇上還不要這般輕敵。」

蕭祐卻並不這般認為,狂言道︰「那朕倒要看看她到底有什麼不一般,不過,最好是在床榻之上。朕攻下大周,就將她納到身邊,既然說是大周第一的美人,想來的確是自有其好的道理。」

皇甫昇在心里搖了搖頭,也不好再說了。

其他的大將,大多是跟著笑,覺得一個小娘們,的確沒什麼。

而且以戰敗國的公主充塞後宮之事,乃是常事,是以之後並沒有人勸說皇帝不要產生這般想法,因為長寧公主素有機智善謀的名聲,比較危險。

蕭祐狂妄,又想著長寧公主的美貌,以至于熱血沸騰,馬上決定再次大軍過淮河攻擊大周軍隊。

而且蕭祐真有上天護佑一般,在他決定大軍進大周之時,天氣馬上對北齊很有利,因為天氣越嚴寒,淮河已經在幾日之中完全結冰,冰層很厚,騎兵以從上面直接通過,正是南下攻伐的好時機。

北齊兵分四路,進攻壽州城,為了盡快攻下壽州城,便要防濠州城的大周兵前來支援,便又分了兩路兵馬攻擊濠州城,這樣就將濠州城的將士堵在城中無法及時接應救援。

大周看淮河冰層厚得足以騎兵通過,便知道北齊必定會馬上兵再次大舉進犯大周了。

路明征為了趕時間,在覲見了皇帝之後的第二天便啟程了。

皇帝又派了數十位武藝高強的精兵護送他,他們一行人扮成了商人先到楚州,然後想辦法從海州前往膠州,然後繼續北上。

這一路定然是急行,路上的苦楚想而知,而且時刻面對危險。

在路明征離開時,皇帝執著他的手說︰「朕等你回來。」

其言語感情深切,這一句話比什麼都更讓人動容,讓路明征甚至都眼眶犯熱,跪下給皇帝行了禮,「臣定不辱使命。」

皇帝將他扶了起來,看著他帶著人馬和不少貴重禮品走了。

因皇帝沒有允許慕昭回京,慕老將軍慕靖怕慕昭在泗州城被北齊他的父族說動,便要求讓慕昭到了壽州城他的眼皮子底下來看著。

從慕昭從泗州城轉到了壽州城這一點,長寧便猜測出,或者慕老將軍深知慕昭在被北齊頻繁地策反,或者知道了慕昭有假意回到皇甫家去做奸細的事,所以才把他放到自己身邊來看著。

當然,這也體現了慕老將軍十分看重自己這個外孫。

不過這也難怪,慕老將軍兒子雖多,女兒卻不多,嫡女就只有一個,又遭遇了那般的事情最後郁郁而亡,他多疼愛一些她的兒子,也是應當的。

慕昭雖然來了壽州城,但是並不願意駐守在壽州城之中,因壽州城中已經有好幾員猛將,所以他向慕老將軍建議,要在壽州城外面十幾里處建一個堡壘,然後在堡壘里面駐軍,這樣以更好地援助策應壽州城。

因這個建議很好,慕老將軍在和另外幾位將軍商議之後,很快就同意了。

這還是在皇帝北上之前生的事情。

現在這個堡壘之中也駐扎著數萬人,皇帝在春節之時也到此處去閱兵視察慰問了,慕昭現在已經是四品武將,統領有五千多兵馬,而且還以調動不少其他兵馬,正是年少勇猛有為,加上長寧公主十分喜歡和看重他,有非他不嫁的架勢,皇帝當然也對他刮目相看,故而在慰問完將士,並且賜酒之後,就又在主將營帳之中單獨接見了慕昭。

慕昭已經近十八歲了,霍去病便是十八歲封侯,孫策也是在十八歲做了將軍,所以慕昭並沒有覺得自己年紀小。

他行了大禮之後,只听皇帝說道︰「平身吧。」

「謝皇上!」慕昭起了身,站在一邊。

皇帝看慕昭在軍中數年,已經長得高大挺拔,從他堅毅的眉宇之間,已經看不到少年的稚女敕。

皇帝沒有拐彎抹角,直言道︰「寧寧到了壽州城。」

長寧到壽州城之事,自然並沒有傳揚開,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情況。

不過慕昭已經知道了,但因此事並沒有傳開,所以他只能當不知道,他當即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意思,不過既然皇帝在他跟前提起長寧,便是皇帝也知道他和長寧的關系,並且贊同兩人關系的意思。

慕昭不好說要求去看長寧公主的事,畢竟男女還是授受不親,再者,他現在乃是一軍將領,怎麼能夠擅離職守。

他只好壓下心中的渴望和思念,說道︰「末將定不辱使命,報效皇上家國,建功立業,不讓公主殿下失望。」

皇帝因他這拐彎抹角很像求婚的話逗笑了,看著慕昭,雖然對要搶走自己妹妹的人,他總是懷著警惕的,而且覺得世間任何男兒也不足以同他妹妹匹配,誰都不夠好,但看慕昭這般,他還是對他起了欣賞,再說,慕昭的確有大將之才,只是現在還太小了。

他將來繼承慕老將軍慕靖之職也不是不能。

皇帝想著長寧,就說道︰「朕不听虛言,若是你想見見長寧,便隨朕回壽州城見她一面。」

他以為慕昭必定會答應,沒想到慕昭卻說︰「末將不敢!」

皇帝略微驚訝,只听慕昭又說︰「末將作為一軍將領,不敢為私情擅離。」

皇帝目光銳利地盯著他,慕昭又解釋了一句︰「公主殿下一向以大局為重,要是末將不顧職責前往見她,她定然會生氣。」

皇帝嘆了一聲,道︰「既如此,便算了吧。」

皇帝走了,慕昭親自率領精兵在皇帝的親衛的數千兵馬後護送他入了壽州城,但之後卻帶著兵馬又返回了這新築好的堡壘營地之中。

在壽州城外望著高大雄偉的城牆的時候,他真想過隨著皇帝一起進程,但他克制住了這種沖動,又回來了。

皇帝回了大將軍府,長寧隨即便來見了他。

皇帝和她說了這視察和慰問的情況之後,就又講了慕昭不願來壽州城看她的事,他沒說慕昭給出的原因,只說︰「朕讓他來看你,他沒有答應。」

長寧听他說完便笑了起來,道︰「他定然是覺得必須忠于職守,現在是戰時,和北齊之戰一觸即,故而不能擅離職守,所以才不肯前來。他便是這樣正直的人,這樣也是以大局為重,若是他隨哥哥你來了,我會高興見到了他,但也會失望他為了兒女私情而不顧大局,他這樣做很好。」

皇帝搖了搖頭,說︰「你們還真是互相明白對方。」

長寧又笑了,這次是撒嬌的笑,說︰「哥哥,他人很好。」

她知道皇帝這麼說,便是完全同意她和慕昭的婚事了。

她還有幾個月就及笄了,及笄之後就以和慕昭將婚事定下來。

而現在慕昭也有了軍功,兩人訂婚,也不會有誰說慕昭和她的身份不匹配。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