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一章

皇帝定下十一月中旬就要御駕親征,並且已經派了兩軍先行前往同北齊的邊境,他此時來慈元宮,就是想交代她一些事情。

如意帶著人進來為皇帝和公主殿下上了茶,又送了些點心放好,皇帝便對她們擺了擺手,讓她們出去了。

皇帝端著茶水抿了一口,長寧看他一臉倦容,眉頭緊鎖,就欠身起來,用手指輕輕踫了踫皇帝的眉心,說︰「哥哥,您要保重自己,不要累壞了身體。」

皇帝因她的動作愣了一下,隨即就握住了她的手,道︰「朕知道。」

長寧于是站起了身來,說道︰「那我給你按摩一下肩膀吧,以前也常為父皇按摩。」

皇帝笑起來,做出恭請的姿態。

長寧被他那寵溺又禮貌的姿態也逗笑了,對著皇帝行了一禮,才走到他的身後去,站著為他按摩太陽穴和肩膀。

皇帝真就閉上眼楮享受起來,低聲說︰「寧寧的手軟。」

長寧說︰「那是我還小呢。」

皇帝嘆了一聲,說︰「是啊。」

他說了這句話,就沉默了好一陣。

房間里變得十分安靜,長寧按摩了一會兒,探頭去看皇帝,現他居然坐著睡著了,她一邊覺得好笑,一邊又心疼他。

于是就讓人進來將榻上的小桌子搬走,然後讓皇帝在榻上睡一會兒。

皇帝只迷迷糊糊地醒了一會兒,之後就真在榻上躺下了。

長寧親自為他月兌去了靴子,又去抱了自己的錦被來給他蓋上,仔細地為他壓了壓被角,又站在榻邊看了看,即使睡著的皇帝,眉心依然沒有展開。

長寧實在心疼他,不得不在心里輕嘆了一聲,不知為何突然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句「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長寧為皇帝將冠也取了下來,又為他松了松頭皮,這才轉身又拿了 子將暖爐撥得火大些,又在香爐里加了安神的香。

做完這些,她便去了次間里坐在窗下看書。

皇帝這一覺睡到了夜燈點上才醒,醒來時尚覺得迷糊,啞著聲音喚道︰「汪正!」

汪正乃是他的貼身大太監,崇政殿總管太監,此時正在外面明間里守著等皇帝醒來。

因為隔了一間房,皇帝的聲音又小,汪正哪里听得到,只長寧听到了,就進了稍間里來。

因皇帝在睡覺,稍間里的燈沒有點亮,長寧就著窗外的宮燈微光行禮道︰「哥哥,您醒了?」

皇帝听到她的聲音,又就著微光看到她窈窕的身影,才想起來自己是在慈元宮里睡著了。

他坐起身來,伸手扶了扶額,道︰「朕醒了。」

于是這間房里隨即就忙碌了起來。

宮人們進進出出,點宮燈,加暖爐中的炭,換燻香球,端來皇帝洗漱用的一應用品,又捧進來皇帝要換的衣裳……

長寧這時候已經不便在房里,便出去了,在次間里請示道︰「哥哥,我讓備下了晚膳,您留下來陪妹妹一起用膳吧。」

皇帝應了一聲︰「嗯,好。」

皇帝換了一身常服,一切都又收拾好了,便和長寧一起在次間里用膳。

皇帝睡著的這一陣子,長寧已經將慕昭的事情左思右想了,慕昭作為皇甫家皇甫老將軍的ど子,又是在外多年,皇甫老將軍既然派人多次和慕昭接洽,顯然是很看重慕昭的,要是慕昭回到皇甫家,定然會受到皇甫老將軍的重視。

作為北齊第一的武將世家,連蕭祐那麼自負的人,都不得不倚仗皇甫家,給皇甫家不斷加官進賞,而且也娶皇甫家的閨女做皇後,在這個皇後過世多年後都不再立後,他本就是個的人,卻做出這種姿態,很顯然是有意要這樣做給皇甫家看的。

慕昭回到皇甫家,一定以接觸到北齊最上層的機密,要是有他做內應,而且從內部挑起北齊的君臣問題,那對大周來說,是極大的好事。

只是,這樣的話,慕昭能就要背上罵名了。

而且長寧也不想慕昭去北齊涉險。

長寧有多次機會同皇帝說此事,但是卻沒有開口。

那封密信,她在皇帝睡著時,也進里間里去,將信放入暖爐點燃燒掉了。

長寧決定給慕昭寫信,勸他不要去做這種事。

在另外的國家做奸細,不是那麼好做的。

而且要是皇甫家待慕昭非常好,慕昭即使不反水從此真的效勞北齊,那他幫了大周之後,一定也會對自己的父族產生內疚心理。

長寧不想慕昭在以後痛苦。

再說,慕昭現在回北齊,最初定然也不能取得北齊的信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解決現在大周和北齊的問題。

而以後的事,則完全以用別的辦法徐徐圖之。

例如,皇帝已經讓選出了數位姿色過人的水女敕美人,正在對她們進行培養,只待用什麼辦法將她們送到北齊蕭祐身邊去。

皇帝在晚膳後,繼續同長寧說話。

是交代她一些事情,因為宮中事,皇帝是要皇後同公主共同決斷的,而且要公主多和太子接觸,以免皇後將太子養壞了。

皇帝走後,長寧就挑燈在自己的臥室里桌子上寫了給慕昭的回信,里面用了暗語說自己知道慕昭的事了,但是看完信就燒掉了信紙,並言道讓慕昭不要做出離開的事,因為她不希望慕昭離開,諸如此類。

即使有人偷看了這封信,估計也只會當成是公主給慕小將軍的情信,不會多想。

第二天,長寧就讓人將這封信送到了靜安大長公主府去,並讓當日就將信送往邊關。

皇帝在十一月十六這一日離開了京城前往北邊邊境戰場,御駕親征。

長寧和皇後、太子一起送了皇帝出宮。

前幾天下過雪,但這一天雪已經化了,天氣很冷。

天上的圓月光輝湛湛,照得清冷的大地一片銀白。

雖然送皇帝的人很多,但是除了腳步聲,卻沒有別的聲音,顯得肅穆安靜,皇帝要到太極殿前去坐皇輦,在後宮,他沒有坐宮轎。

他要離開時,又對長寧和皇後吩咐了兩句,然後就轉身走了,後宮里響起三呼萬歲的聲音。

聲振寰宇,長寧跪在地上,心里卻頗多感觸。

前一年,她便是在眾人的送行聲里同先皇帝一起離開的,但是只有她回來了。

長寧不由有些心慌,再抬頭來看,皇帝已經不見了身影。

之後,他們又听到前朝響起的大臣們的三呼萬歲的聲音,甚至听到侍衛們隨著皇帝一起出太極門的腳步聲,腳步聲整齊劃一,聲勢赫赫。

長寧扶著皇後一起去皇後所在的景元宮,她已經不再為皇帝過多擔憂,因為她知道,這就是皇帝要走的路。

皇帝帶了數十官員隨在身邊,所以朝中大事,都要送往前線皇帝下決斷,當然,比較緊急的事,便是由三位宰相共同處理。

而這些要皇帝下決斷的奏折,以及宰相們處理了的事務,也都要先送進宮,在崇政殿里整理後再送去給皇帝。

整理奏折的工作則是由長寧公主做,其實知道此事的官員都知道皇帝是讓長寧公主先對政事把關。

知道此事的官員,幾乎都是不豫不快心情微妙的,但是因皇帝沒說這是要長寧公主參與政務,只是讓她整理奏折,所以大家也沒法說什麼。

後宮參政的事,是屢見不鮮的,但公主參政的,卻並不特別多。

這一年天氣比前一年更冷一些,才十二月,已經下了數場雪了,而且雪還不小,長寧擔心在和北齊的戰事上,大周會吃虧,因為皇帝親征帶往北邊的士兵,多數是從南方選的,大家估計不會適應北方的寒冷。

而且長寧也擔心皇帝的身體吃不消,他本就不是個身強體健的人,自從登基為帝,又一直事務繁忙,很多事都事必躬親,這也會讓他的身體變差,在一遇到北方的嚴寒,長寧真怕他會生病。

于是皇帝才剛離開京城大半個月,她和皇後就商量著給皇帝送了不少御寒之物去,又多派了兩個醫術精湛的太醫去。

因長寧會看奏折,故而對西梁和對北齊的戰事情況,她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情況。

十二月上旬,大周和北齊開始交戰,果真情形對大周不利,然後大周這時候才得到消息,北齊同西梁已經結盟,宋崇中和蕭祐已經達成了協議,都盡全力攻入大周,然後兩國劃長江而分大周的土地,劃江而治。

得知這個消息,大周朝堂上的眾人都氣憤不已。

大家開始討論應該怎麼辦。

當然,也有人提出向韃靼求援,要韃靼攻下大齊,到時候就送銀兩、布匹、茶葉等等。

但隨即,大周便知道這次北齊傾力攻打大周,乃是已經和韃靼也達成了協議,只要韃靼同意和北齊和平共處,北齊若是攻下大周,便分北方四州給韃靼。

不出一分力得到一大片土地,韃靼又有什麼不同意的。

這能是大周遭遇的最嚴重的事了。

長寧覺得只能派人給韃靼上層高官送禮,讓他們說服韃靼大汗攻打北齊,因為蕭祐不能說話算話,等他得到大周,怎麼能將自己的土地送給韃靼,定然是轉頭就攻打韃靼了,在這種情況下,韃靼此時以自己去奪得北齊的土地,為什麼要給人反悔的機會呢。

派出去前往韃靼送禮游說的大臣姓路,叫路明征,是個剛而立的大臣,曾經是太子東宮里的屬官,一張嘴甚是厲害。

他要先去北方前線再過北齊前往韃靼,長寧在一番思索之後,便決定同他一起前往北方前線。

作者有話要說︰我看到有讀者說慕昭會三妻四妾,但我保證後面沒有這個情節,兩人會只屬于對方,要說為什麼這里這麼不寫實,慕昭要做皇帝,卻沒有後宮三千,原因是他會是長寧的老公,而長寧是這篇文的女主,這篇文是萬人迷瑪麗蘇甜寵文。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