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七章

長寧回到宮中,便給慕昭寫回信,兩人已經寫過數封信了,便也沒有第一次的躊躇。

長寧將前面的問候的話寫完,又寫了一些京中的事情,然後還寫了今日和靜安大長公主前往長寧長公主府里的事情,說府中一切都已經修好了,只待里面的樹木花草隨著時間長得茂盛起來。

而在之後,她對慕昭寫道,說她認為教養之恩和生恩其實不能用于比較,不過又說母親十月懷胎,產子如過鬼門關,恩德如天的廣闊地之厚重,但是沒有提到父親。

慕昭看到這封信,自然就會堅定信念了。

而長寧此時其實已經有所猜測,慕老將軍前後兩次要慕昭回京,大約是忌憚慕昭的父親找他。

連慕老將軍都會忌憚的人,能是誰。

長寧想,也許該是北齊的將領。

當年慕家的嫡長女在壽州城被人搞大了肚子,她自己跑回了京城產子,之後卻並沒有听人說起過慕家因女兒被辱產下孽子而去追查男方,由此見,男方是沒法追查,抑或是追查男方會對慕家不利。

如此一想,就只能推斷慕家的女兒大約是和北齊的將領之間有了關系,慕家怕皇帝懷疑慕家和北齊之間有聯系,所以才一直瞞著此事。

以先皇太宗皇帝的多疑,要是知道慕家養著的外孫是北齊將領的,他肯定覺得慕家會和北齊勾結到時候反水,肯定就會對付慕家了。

現在慕老將軍應該也有這個顧慮。

而北齊沒有將慕昭的身世直接捅出來,大約是慕昭生父之家,也怕北齊皇帝懷疑他們里通外國。

長寧坐在桌邊,用手撐著面頰,這些當然只是她的猜想而已,到底是與不是,估計只有慕昭自己和慕老將軍知道了。

長寧本想下筆側面問一問,想了想,又將筆擱下了,然後用手指沾了胭脂,在信紙上面畫了幾朵粉色桃花,卻並不落款。

待信紙干掉,就疊成方勝,裝進信封里面封好。

信也是讓人送出宮去給靜安大長公主,她會替她將信和慕家的家信一起送往軍中。

時間很快到了中秋,正是蟹肥之時。

大周地處淮河以南,正在土地肥美的江南,物產豐富,特別是水產,更是豐富。

因皇帝提倡節儉,是以他新登基,宮中便也沒有選秀,後宮中後妃寥寥無幾,除了皇後外,就只有之前是太子東宮中的侍妾的幾人隨著入宮來了,之後也都提了位份,但是位份卻不是很高,因為她們不是很受皇帝的喜歡。

朝臣們也有提出要再選妃的,不少大臣家里都有適齡的女兒,想要送入後宮來,但皇帝自己這十幾年來,也不知道是壓力大讓精/子活性不行還是真的性功能不行,除了當年有位側妃為他懷了子嗣外,別人都沒能懷上孩子,所以他現在對用美人充盈後宮這事並沒有什麼興趣。

所以就說再等等才好。

大臣們不能逼皇帝,便只能等了。

後宮里人口少,這中秋佳節過起來都不能熱鬧,于是皇帝在宮里辦了個宴會,便是設在了上清湖畔的清涼殿里,因現在天氣已涼,清涼殿里除了開了面向湖面的窗戶,其他方向的窗戶都緊閉上了。

清涼殿不是很大,但清涼殿外有一個寬闊的平台,于是宴會在這個平台上舉辦。

設了有三十來張桌案,有些是兩人一席,有些是三人一席,有些是四人一席。

因是中秋宴,便也沒有將男女賓客分開,一邊坐男客,一邊坐女客。

能受皇帝所邀的,或者是和帝王家沾親帶故的皇親國戚,或者便是公侯之家。

而且受邀的人也並不是很多。

但這也足夠熱鬧了。

長寧坐在皇帝的下手位的第一位,比起所有人都要尊貴。

大家通過長寧長公主的食邑比起榮王信王簡王等都要多,長公主府修在京城,十分富麗堂皇,便能知道,前後兩位皇帝對她到底有多寵愛。

宮宴上的客人,大多是父母帶著子女,想要在皇帝面前露臉。

天上月亮又圓又大,光輝皎潔,映在上清湖里,上清湖上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相映成趣,湖面波光粼粼,又映著岸邊的宮燈,宛若星河。

長寧看下去,在座的大臣她幾乎都認識,畢竟她站在簾子後面為先皇做過幾個月的秘書,又在還是太子的新皇的書房里呆過,這些大臣她幾乎都見過。

不過這些大臣帶來的子佷,她便幾乎沒有見過了,這些男孩子,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在宮中,自然不敢無禮,看起來也都是人中龍鳳,長寧一看就知道大家是有相親之意。

而在另一邊,由各位夫人帶著的閨秀,也都是打扮得十分美麗,恐怕是想受皇帝的關注,若是不受皇帝的喜歡,能夠和家世相當的人家的公子結親也不錯。

像這種皇家宴會上的相親機會並不多,大家自然會爭相展現自己。

既然是中秋,當然是吃蟹,喝菊花酒,賞月,吃水果。

長寧由宮人伺候著慢慢吃蟹,她喜食這個。

宮人為她剝開了蟹殼,她並不要宮人再將蟹肉剔出來,便自己慢慢剔肉,這個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下方便有一位閨秀出列,說听聞長寧長公主琴藝乃是一絕,她願意拋磚引玉,想之後請公主殿下彈一曲,讓大家一飽耳福。

長寧將螃蟹放下,在宮人端過來的菊花水中洗了手,又接過巾帕擦手,隨即又漱口擦嘴,這才朝那位閨秀看過去。

就著月色和宮燈,只見是一位穿著茜色衣裙的妙齡女子,大約比她大了兩歲的樣子,身材高挑,身段窈窕,在月色下,肌膚如玉,鵝蛋臉,桃花眼,是位美人。

長寧示意了身邊的如意,如意便俯□輕聲和她說道︰「乃是郭相國的孫女郭榕儀。」

長寧又看向皇帝,皇帝道︰「一會兒寧寧彈一曲也不錯,朕也有些日子沒听過了。」

長寧心說自己也有些日子沒有練琴了,于她,彈琴只是一種閑技,花費太多精力,並不是她所願的。

長寧只得起身應了,又對那位郭家閨秀道︰「請。」

有這位郭榕儀帶頭,之後便有不少閨秀出列表演,有彈琴的,有吹笙的,有彈琵琶的,甚至還有跳舞的,又熱鬧又高興。

皇帝心情也不錯,于是長寧在最後便也坐在了自己的古琴前,奏了一曲高山流水,開始時,尚且有點滯澀,之後便流暢起來,琴聲在這月夜之中,回旋于湖水殿宇之間,高亢又悠遠,引人入勝。

一曲彈罷,長寧便起身來,對著皇帝行了一禮,說道︰「皇兄,獻丑了。」

皇帝贊道︰「甚是不錯,朕知你有不短的時日沒有彈過了,今日一听,倒還未生疏,喜喜。」

說著就笑起來。

長寧知道他是打趣自己,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說︰「皇兄就不要打趣我了。」

坐回了原位去。

大家都看到皇帝對公主分外疼寵,這話一出,那位率先邀公主彈琴的郭氏女郎,倒有些尷尬且不上不下起來,因為公主已經有好些時日不曾彈琴了,見不一定喜歡在此時彈琴,自己請她彈琴,雖然公主和皇帝面上都沒什麼不愉快,但要是心里覺得她的提議太過逾越,對她不喜,那就不好了。

她想要再起身向公主道歉,皇帝已經說道︰「朕有些乏了,今晚就到此為止罷。讓諸位卿家舍棄家中同家人團聚的中秋宴到宮中來,朕深感歉意。」

眾人自是起身言道不敢,多謝皇帝恩賞讓大家能夠入宮來欣賞月色吃螃蟹雲雲。

皇帝不再多言,便先走了,走前對長寧道︰「寧寧,隨朕走走。」

長寧便趕緊跟了上去。

而皇後還坐在那里同下方她的娘家人說話。

看皇帝將長寧帶走,也未說什麼,只是和娘家人說話時聲音頓了頓。

在上清湖邊漫步,人走月也在走。

皇帝問她︰「有覺得今日哪家少年堪入你眼。」

長寧被他逗笑了,撒嬌道︰「哥哥,你這是打趣我嗎。難道除了慕昭,您還允許我養面首不?。」

因沒了母親,皇帝自是覺得自己應該擔負起給妹妹找到最合適的夫婿的職責,但此時也被妹妹這話說得一愣,隨即差點就嗆到了,笑著搖頭,最後卻好笑地道︰「若是你要養,朕沒有不允的。」

長寧于是也差點因他這話嗆到了,隨即笑得要直不起腰來。

心說,我的老天,我才十四歲好嗎,就討論這個。

兩人正繞著上清湖走了半圈,便要往前面寢殿走去,有太監抬著宮轎在後面跟著,兩人也並不想乘坐。

正心情愉悅,便有一位大太監疾步跑上前來,對皇帝行禮之後,道︰「皇上,樞密使王大人,有急事稟報。」

因是中秋,所以宮門會晚些關,大約正是如此,樞密使王瀚直接到了崇政殿外等皇帝。

長寧便和皇帝分別了,到第二天,她才知道樞密使急著見皇帝,是因為西梁老皇帝駕崩,陳王為和太子爭皇位,打起來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