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25章 大明第一支火槍

第225章大明第一支火槍

嘉興城西的小院內,朱佑桓神采奕奕,身邊站著十幾位匠人,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舉著一根似鐵非鐵的管狀物體,說道︰「按六王爺的吩咐,老兒改進了三眼火統,用純鋼代替青銅和鑄鐵,費盡心機,用兩條模槽鍛接成圓筒,加以打磨成空,又添加了木柄等機關,可惜純鋼得之不易,費時太久,造價太過昂貴。」

朱佑桓看著眼前類似于後世火槍的家伙,他並不關心是如何制造出來的,話說明朝匠人的精湛手藝令人乍舌,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興奮的看來看去,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指出一條明路,很快就有能工巧匠改良了明軍慣用的火統。也是多虧了列祖列宗,明朝中葉時,火統的技術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距離火槍僅僅一步之遙。

「這你不必擔心,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反正要什麼給什麼。」朱佑桓笑著說道,他哪里在乎錢財?有整個國家做後盾,不愁造不出來大批鋼材。

又有一位老人獻寶似地從牛皮囊里,掏出一把黑色顆粒,笑道︰「六王爺真乃神人,不過是把火藥浸泡,不但不容易燃炸,用篩子一篩,得到了黑砂比起以往,威力更勝一籌。」

朱佑桓神色越發歡喜,黑火藥早在唐朝就已發明,經過數百年的不斷完善,明朝時的火藥配比已經非常接近後世了。對于浸濕法,則源于他看過的一樁趣聞,歐洲不產天然硝石,以至于必須得從糞便里提煉,鬧得英國王室為此專門設立了集硝官,四處闖入民居和馬廄里收集,正因為硝石太過難得,是以催生出了浸濕法,防止運輸途中爆炸。

這批工匠都是祖傳的手藝,隸屬于工部,因朱佑桓對于火器的異常重視,特意把他們送到水師大營,結合戰船加以改進。

明朝的火器種類繁多,各種火統,梨花槍,突火槍,毒火罐,震天雷,火蒺藜,火箭,地雷,火炮等等,凡是能想到的幾乎都有。

黑火藥的配方已經根據用途而隨意改變,用于裝填火統之用,用于狼煙之用,用于毒霧之用,可謂是分門別類。

就拿明朝攻城戰中最狠辣的毒火龍來說,自宋朝發明,元朝時被廣泛使用,憑此而攻陷過無數阿拉怕城市,被中東人視為妖物。

其成分為草烏頭,巴豆,砒霜,松脂,狼毒還有瀝青,對,就是瀝青,朱佑桓見之欣喜若狂,結合水泥,不用想都知會用在什麼地方。

上百萬兩銀子砸下去,果然效果顯著,朱佑桓根本不在乎朝臣的反應,以對付韃靼人為名,此借口足以擋住所有悠悠之口。

雙手接過老人家遞過來的新式火統,朱佑桓近乎虔誠的抱在懷里,感受下火器那妖孽似地造型,翻轉過來仔細對著黑黝黝的槍管,眯著一只眼眸看去,問道︰「膛線容易拉出來嗎?」

老人搖頭道︰「六爺的要求太高,窮數十位巧匠之手,采用各種方法,一個月勉強能完成一件,幸好六爺改變主意,不用在采用螺旋形的,直來直去的溝槽,倒是容易多了。」

朱佑桓笑道︰「是我太過急于就成,那螺旋形的膛線,即使大家解決了也無用,哪里去尋找子彈?」

看到周圍工匠神色不解,朱佑桓解釋道︰「有膛線精度高,射出的彈丸更遠,今後大家須多想辦法來解決此難題,此外我會想辦法繪制出水壓式車床,沖床的圖紙,數量不在多而在精。其它槍管里必須打磨光滑,此種管壁滑溜溜的火器,將來才要大規模制造,用來替代火統。」

明代火統已經發明出藏藥室,引線等結構,經過朱佑桓的點撥,大明比歐洲提前了十幾年,誕生了一件劃時代的小物件,燧石激發裝置,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彈簧,沒有想到的是,隨口一說,竟就有御用工匠十天之內給打造出來。

至于到底這麼做出來的,朱佑桓沒問,人家也不說,反正那工匠祖上給紫禁城修過密道,精于機關之術。

望著手上的火槍,幾乎和後世的燧發槍一模一樣,結合現代人指出的方向,經由人才濟濟的漢人之手,不可思議的誕生出來。大明因此而一舉跨越火繩槍,足足比歐洲早了五十多年,比明朝火器發明家畢懋康,提前了一百多年,創造出了滑膛燧發槍。

雖然一時半會兒的還無法普及到軍隊中,朱佑桓對此並不心急,接過老者遞過來蘸滿油脂的亞麻布,里面包裹著黑火藥和鉛彈,這鉛彈的原理很簡單,從一百米的高處把鉛溶液倒下就行,此乃某人從某本小說中學到的。

用鐵條把彈藥塞進槍管里壓緊的時候,朱佑桓一時間有些猶豫,蓋因鉛彈的殺傷力太大,幾乎等同于臭名昭著的細菌武器。

戰爭沒有仁義可言,朱佑桓隨即狠下了心腸,他並沒有特意做太多的保密措施,此種利器只要一經問世,根本是瞞不住的,除非你不配發軍隊,當然,該有的防範措施一樣不落。

緩緩舉起手中的火槍,朱佑桓目光深邃,隨著他只要輕輕勾動扳機,整個世界歷史將完全因此而發生改變

一道火舌噴出,朱佑桓身子晃了一晃,並未被強烈的後坐力而驚嚇到。

前方的一顆小樹頃刻間變得千瘡百孔,周圍工匠即使見識過火槍發射後的威力,還是忍不住暗暗乍舌,看似不顯山露水,實則人人都清楚,不管是誰遇到了這種無堅不摧的殺人利器,旦夕間非死即傷。

朱佑桓大感滿意,毫無顧忌的伸手捂住滾燙的槍管,感受下熱度,說道︰「馬上建造高爐,想盡辦法,也得大規模造出鋼水來,千錘百煉出最好的精鋼,不然用不了幾次,槍管就會禁受不住而炸裂。」

老者忙恭聲應是,周圍工匠皆露出期盼神色,他們日以繼夜的發明出新式火器,為的就是六王爺當初許諾過的大筆金銀。

朱佑桓雙手緊緊握著火槍,仰天長笑,一時間籌措滿志,有了燧發槍,今後就可與歐洲人一較短長,再加上各式火炮和空心彈,蒙古人再也成不了氣候,

好一陣子才朗聲道︰「諸位都是我大明的有功之臣,即日起,所有人等同于七品以上官員,更改戶籍為良民,今後再有大功于國者,朝廷必不惜封賞爵位,年老後可恩萌一子為官。」

工匠們都驚呆了,馬上神色狂喜,翻身跪倒在地,幾乎人人喜極而泣。

深夜,經過一整天的訓練,侍衛們初步掌握了如何填裝火藥,保養,瞄準,射擊等事,這對于他們來說,並不是難事,誰沒見識過火統?其中除了五支燧發槍外,三十位侍衛人手四枝改良過的火統,相當于威力一般的火繩槍。

子彈沒有出現以前,火槍的精度並不可靠,憑借的是利用隊列和整齊劃一的專業軍事訓練,來彌補射擊精度的不足。朱佑桓對此信心滿滿,火槍造價即使再昂貴,相比一具最好的弓弩,流程簡單多了,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弓弩耗時太久,少則一年,多則三五年。

訓練成戰力就更別提了,弓弩手動輒需要幾年不間斷的反復操練,身體素質堪稱諸軍之冠,而一把加了後座的燧發槍,三個月即可熟練掌握,甚至三天就可拉上戰場,而我中華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人口。

想象著一支五千人的火槍兵,對上幾萬人的蒙古鐵騎,朱佑桓熱血沸騰,他發誓一定要親自看看,天下第一強兵是如何被精銳明軍取而代之的。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陣的喊殺聲和哭喊聲,朱佑桓急忙起身,問道︰「怎麼回事?」

一位侍衛動作飛快,翻身爬上牆頭,此刻幾位錦衣衛慌慌張張的跑進來,喊道︰「六爺,不好了,有強人潛入北城門了。」

「糟了。」朱佑桓神色一變,難道是陳普率領亡命之徒強行攻打嘉興城?喝道︰「馬上派人去知府衙門報信,快馬趕去大軍給水師提督報信。吩咐他自行決斷,命守城兵士分出一半,馳援北城。」

本想立即帶人殺奔過去,朱佑桓隨即放棄這誘人想法,北城乃是官署衙門和大戶人家的聚集區,只要反應及時,五百多的賊人不難擊退,而其他城區卻是百姓密集,尤其是自己所在的城西。

嘉興城內河道交錯,小橋無數,似乎城西和城北唯有一條拱橋相連,朱佑桓當即下令道︰「有火槍的跟我走,其余人護住宅子。」

達官貴人的死活,朱佑桓懶得操心,你徐霖昨日說的那般仗義,想必早有對策。當下率領三十多人跑出了院子,但見北方似乎亂成一片,周圍各家各戶嚇得緊緊關閉房門。

半盞茶的時間,跑到石頭拱橋前,橋上亂糟糟的雞飛狗跳,很多百姓一身單衣的朝這邊跑來,人人驚慌失措,哭爹喊娘。

朱佑桓並不心急,陳普的目標肯定是大戶和府庫,以他區區五百人的手下,沒時間惦記普通百姓家。而且嘉興畢竟是大城,雜七雜八的兵力最少幾千人,一旦傳出警訊,則各縣和臨近府城都會派兵馳援,是以不管是任何人,都得抱著速戰速決的念頭。

「找東西把路堵上,留兩邊供百姓通過。」朱佑桓隨口吩咐完,翹首朝著火光沖天的北方看去。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