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68章 王陽明遇到唐伯虎

第268章王陽明遇到唐伯虎

游北方不可缺京師,游京師不可不去天橋。天橋這地方,乃是皇上去先農壇祭天的必經之路,意為通天之橋。

橋下有湖波河道,不是後世那臭氣燻天的龍須溝,而是河水湍湍,清澈見底的一方勝景。西鄰長提春柳,東迎河浦燻風,諸多勝地橫亙其間。

前年京師糟了大水,險些水漫了紫禁城。工部奉了聖旨,不敢怠慢,倒也很是下了一番心思,如今污水打地下流走,地上隨處可見一座座樣式清奇的茅廁,污垢少了,京城百姓無不為之歡喜。

粉牆碧瓦映竹樹,天風雲影山色湖光,雇上一葉扁舟游蕩湖澤中,但見野水彌漫,荻花蕭瑟。這自然風光粉黛乃天生其美,頃刻間,就勾得離鄉游子,騷客文人到此一掃胸中積郁塊壘。

四時一致,如在江湖,過之者輒生遐思。此天橋非彼天橋,後世雜耍藝人的聚集地,明朝時期還未形成。附近水勢茫茫,下面河道名曰野鳧潭,在祈谷潭西北,積水十余頃,四時不竭,每旦有野鳧游泳其間,因名之。和西海子相連,河水橫貫大半個北京城,百姓往來不便,是以修了一座天橋,連接南北。

成化年間以來,京師人煙日漸稠密,內城往外擴散,漸漸把天橋一帶包圍進來。

原計劃外城要包圍內城四周,周長一百二十多里。因朝廷缺錢,人力不足而減修,只修了環抱南郊,包括東南角和西南角的外城,全長二十八里。外城南牆長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四寸,東牆長一千零八十五丈一尺,西牆長一千零九十三丈二尺。城牆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頂收一丈四尺。

外城共八門︰南面三門︰正中為永定門,東為左安門,西為右安門。東面一門為廣渠門。東北隅一門為東便門。西面一門為廣安門,西北隅一門為西便門。整個城市呈現出一個「凸」字形的輪廓。

其時是漢武二年正二月祀神廟會,一大早,就有城里城外的商家趕來,錯三落五搭起席棚,圍著南泉寺連綿起市。蓋因當今萬歲鼓勵商賈,下旨商人和文人,農人地位相等,商事越發興盛。

後來為此天下士子好生和萬歲爺吵了幾架,堵著午門不讓宮里人出來,連續鬧了半個多月,最後聖上讓了步,親口承諾文人比商賈高尚那麼半級,一場風波于是化解。

萬歲的深情厚誼,天底下的小商小販,巨商富賈皆心懷感激,怎麼說地位都提高不少,可以穿綾羅綢緞,可以參加科舉,可以建豪宅,可以不用瞅見官老爺繞道而行。和農民平級,就比文人和軍人差了那麼一點點,因此對于朝廷提高商稅,由三十抽一提高至十抽其一,並未有太多不滿,捫心自問,以前委實太低了。

農賦稅相應減少,首輔劉大人又建言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得到朝野內外的一致好評。誰不知萬歲最是痛恨權貴侵佔土地,地主隱瞞田畝,官府貪婪。這兩年轟轟烈烈的清丈土地,也不知流徙了多少為富不仁的有錢人家,以至于天下流民一掃而空,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大明國力蒸蒸日上,日盛一日。

正月初一戶部邸報頒行天下,一年賦稅比之成化年間激增一倍有余,農稅比例卻由七成半減至五成,鹽稅由一成減至半成,而海關稅賦佔了一成五,商稅由一成增加至三成。

別開生面的統計數字,明白無誤的告知天下人,自從太祖朝至今將近百年,壓在農民身上的負擔大大減輕,以往商稅不足一成,海關稅賦更是分文沒有,鬧得種地辛苦度日艱難,經商富得流油。

閑話休提,天橋兩岸一二里地間,耍百戲打莽式的,測字打卦的,唱小曲的,灘簧,對白,道情,評話,打十字鼓的,喧囂連天。

今年天氣格外晴朗,春回大地,水面提前解凍,垂柳吐出女敕芽。真真是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蟻,夾雜著一聲聲的吆喝。

「王逢聖的炒豆腐,買份嘗嘗啊萬歲爺金口親嘗,贊了一個大大的好,快來買啊」

「豚頭肉,豚頭肉,萬歲爺聞香下了玉輦,親自買了三份帶回宮里去,娘娘嘗了喜歡的不得了,李三郎醬十樣的豚頭肉啦。」

「汪九公家的拌鰣魚,御賜近臣,天下一絕」

「周胖子蒸的的大饅頭,白白女敕女敕,唇齒留香,大內侍衛吃了都說好不吃算您沒來過北京城。」

?如此種種,把個廟會場子攪得開鍋稀粥般熱鬧,往來游人時不時的會心一笑,也只有當今萬歲爺喜歡這般胡鬧,據說拿他人家做招牌,還得付上一百文錢的代言費呢。

春花宅紫嫣紅,芳草新綠如茵,一位十六七歲的白衣少年,出了天橋以北的貴賓客棧,慢慢踱著步,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上了天橋。

以前石頭砌成的雕欄拱橋是不許官民行走其上的,那是皇帝御道,只能走兩側的木橋。

少年行走間似乎有些費力,神色振奮,看著最中央的兩道黃線,游人都自覺的從兩邊走動,橋上一位官差都沒有,嘆道:「不愧是當年的六賢王,愛民如子名不虛傳,竟然能允許百姓自由自在的打天橋通過。」

這少年名叫王守仁,字伯安,紹興府余姚縣人。父親王華成化十七年高中狀元,那一年他年僅九歲,隨其父移居京師。

王守仁家教極嚴,少年時學文習武,偏愛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有一次其父見他屢教不改,一氣之下,把象棋投落河中,此事對王守仁觸動頗大,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詩寄托平生志向。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父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流。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從此王守仁加倍用功,日夜博覽群書,不只限于四書五經,所獵博雜,思想和當時的官場昏暗風氣格格不入,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十二歲時有感于成化朝的昏昧,作了一首打油詩。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比月大。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從此後王守仁孤芳自賞,自比諸葛孔明,可見其人志向遠大,從小就立志匡扶正義,兼濟天下的大志向。十四歲時有感于某一位貴冑少年痛罵萬貴妃,又見首輔萬安借科舉大比撈錢,遂糾結三百多落地舉人,抬著財神擁入貢院,把個萬安等主考罵的狗血淋頭,貢院和國子監攪得四腳朝天,他大鬧一場後揚長而去。

也是他命好,正好趕上來年成化皇帝駕崩,弘治皇帝繼位後大赦天下,其父並未受到牽連,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近幾年,王守仁在老家余姚陽明洞天結廬而居,刻苦讀書,學業大進,騎術,射術,兵法日趨精通,自號陽明先生,許多好友遂稱呼他為王陽明。

漢武皇帝登基稱帝,一連串震驚天下的銳意革新,不惜得罪所有豪強貴族,使得王守仁拍案叫好之余,坐不住了,當即收拾行囊,晝夜兼程的趕往京城。

不想途中連二連三的踫上各地豪強造反,王守仁毅然棄筆從戎,協助官軍剿滅叛亂,因此幾次險死還生,不慎被流矢射中大腿,養好傷後從此走路有些一瘸一拐。

上了橋頭,王守仁住了步悵然回顧,清瘦俊逸的臉泛出一絲苦笑。從刀光劍影乍回這煙花世界煩惱人間,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身受重傷,王守仁並不後悔,能為百姓和朝廷盡一份力,不枉此生,可嘆的是落下殘疾,今生今世是無法參加科舉了。

「白楊綠草,風雨憂愁,經年一別,這樹都合抱了。」觸景傷情,王守仁喃喃自語。

「哎呀,這不是陽明先生麼?」

突然背後有人大笑道:「他鄉遇故知,總算有人陪我一解憂愁了。」

王守仁听著這聲音很是耳熟,忙回頭看去,但見那人不過十八九歲,白淨面皮,個頭不高,生的一表人才,風流倜儻。頭戴文士巾,靛青夾袍外套著件青松綠竹的文士長衫,腰間系著滾邊繡花玄帶。

王守仁大喜過望,笑道:「竟然是伯虎,咦?你不在江南,怎麼跑到京城來了?」

那名叫伯虎的青年長嘆一聲,說道:「去年家父病逝,家母也因憂傷很快過世,為兄受師尊指點,不想在應天府考試,就干脆跑到京城來見識一番。」

王守仁見到好友很是歡喜,上前問道:「你那師傅可是才女秋香?久聞大名,一直無緣得見一面,可否為小弟引見?」

虎苦笑道:「實不相瞞,師尊受不得賤內的小姐脾氣,已經回返秦淮河岸隱居了。」

「啊,當真遺憾。」王守仁受了打擊,隱隱間有了幾分跳出紅塵的傾向,下半輩子能寄情山水,拜擅于丹青的昔日秦淮河頭牌,秋香姑娘為師,也算是一樁樂事。

這伯虎不問可知,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了,當年朱祐桓救出秋香,特意派人送她去了江南,一來是為了教授唐伯虎繪畫,二來看看這真的秋香,能否點成一段美好姻緣。

可惜秋香和唐寅間有了一段師徒情分,並未走到一起。唐伯虎家境殷實,自小就聰穎非常,被譽為吳中四大才子,偶然間結識了隱居讀書的王陽明,去年剛娶了媳掃徐氏,父母就告別人世。

這幾年唐伯虎與某人書信不斷,某人早就不安好心,被連哄帶騙去了數十幅字畫。父母故去後,唐伯虎結廬守喪了大半年,他生性灑月兌,不喜世俗禮法,架不住媳掃的勸說,干脆獨自一個人跑到京城,看看能否通過某人的門路,參加科舉。

第268章王陽明遇到唐伯虎。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