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67章 太監也會抗議

第267章太監也會抗議

沖冠一怒誠然爽矣,可惜並不是穩妥的解決方法,朱佑桓很快收回聖意,朝鮮雖然恭敬,但此等事絕不能假手于外人。

遼東以北多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山老林,地形惡劣,氣候寒冷,即使是明軍擁有火器,此等地勢地形依然不足以克制善騎射的女真人,何況火器依賴後勤,受天氣影響,不像是蒙古草原,可以展開大規模的征服戰。

冷靜下來的年輕帝王,不禁和一干大臣大眼瞪小眼,王恕搖頭嘆道:「陛下心意雖好,老臣能體會出,不過未免操之過急了,大抵陛下驟然登上大位,急于治理好天下,還望陛下凡事三思而後行。」

朱佑桓心里同意,他是有些心急了,身為後世者,眼睜睜看著大明埋下滅亡的種子,總是想一次解決問題。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只要自已活得夠久,有的是時間慢慢改變這個世界,假如說活到九十九,一舉跨越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歷史悲劇自然不再重演,恐怕那個時候,資本主義都萌芽了。

「人命關天,適才是朕失態了。」朱佑桓借坡下驢,算是當眾道了歉。

刑部尚書何喬新笑道:「臣倒是以為陛下關注奴僕一事善哉其實我朝大明律,本就不許家主肆意殺害家奴,每年各地都有類似的案件發生,殺人者以命抵命,無人質疑。為可嘆的,是權貴宗室凌駕于律法之上,任意處置家奴,官府無法干預。臣請陛下下旨,今後權貴殺人一樣要受到律法制裁,即可震懾江南世家,奴僕也是人,有手有腳,會體會出朝廷的好意。」

朱佑桓心情大好,其實想想也是,他還未看到過有哪家地主隨意杖斃下人,那可是會轟動街坊的大事件,是要被官府緝捕問罪的,雖說大多罰沒一些家財頂罪,小命丟不了,但對于有錢人來說,不比死了難受多少,倒是自已悲憤之下,又想當然了。

「準奏,順便朕一並免去天底下的賤籍,永樂朝的事都過去多少年了,建文帝早就不在人世間,前幾年宮里還不是把建文帝的後人,放出去了嘛?那些樂戶和官奴世世代代為奴為娼,處罰太過無情,朕不忍心」

「陛下聖明」

朝臣們不約而同的露出笑容,對于人命的重視,其實在場之人誰不在乎?樂戶世代為娼,委實過于殘忍,這一點,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如此想,何況還是崇尚仁義道德的讀書人。

對于女真人掠奪漢人充作奴隸一事,大臣們感同身受,不待帝王重提此事,紛紛建言起來,不外是強令建州女真返還漢民,或是朝廷派出大軍圍剿,逼迫女真人拱手投降。

朱佑桓反而猶豫了,現在不是開戰的良機,內政不穩,不應該輕啟戰事,沉吟道:「禮部派出官員,就此事斥責女真貴族,不返還漢民,則關閉互市,禁止一切交易。派劉大夏出任遼東總督,整頓邊軍,招募本地善騎射的漢人和歸順的各族男丁從軍,成立一支騎軍,保護漢人村落,籌建城市要塞以為防御。令工部抓緊時間鋪設道路,連通關內關外,這關外是好地方,你們瞧瞧朝鮮國,耕種土地足可自給自足,絕不是什麼不毛之地,不過四季分明而已何況遼東各種珍奇資源無數,距離京師太近,絕不能舍棄。」

後世整個遼西地區,向來都是明朝的領地,包括沈陽,錦州等地,城池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漢人人口佔了當地絕大部分。不過那里屬于山海關以外,明朝總覺得屬于化外之地,苦寒之地,重視不夠,兼且各族雜居,民風彪悍,不太服從官府,是以頂多用來發配個囚犯,設置些軍鎮流官用來防備外族,一直並未認真打理。

既然帝王異常重視這些地域,群臣自然跟著認真起來,遼東不像是西域和南方,和京師近在咫尺,類似海東青,東珠,人參,鹿茸,黑熊等等的寶貝多了,大臣也覺得聖上的話有道理。

當下商議一下設置官府和籌建永久性城鎮,涉及到土地劃分,提供種子耕牛,鼓勵百姓養馬等等瑣事。

朱佑桓默默听著,忽然就見一位官員氣喘吁吁的跑進殿內,喊道:「啟稟陛下,宮外聚集了幾千位公公,正在午門外齊聲抗議呢。」

群臣們臉色微微一變,紛紛暗叫一聲糟了,那位心情剛剛好過一些,怎麼又冒出令人添堵之事?都偷偷的朝皇帝看去。

不想朱佑桓笑吟吟的問道:「這可奇了,以往只听過士子抗議,百姓抗議,怎麼太監也學會這套了?」

要說朱佑桓最滿意明朝哪一點,恐怕就是抗議了,動輒各地出現官員有作惡多端的,當地百姓就會自發的進行抗議,而明朝對此等事罕見的包容,從來不會派兵鎮壓,往往很多不法官員就是因此而被揭發的。

京師也是如此,帝王或宗室哪件事惹得天怒人怨,國子監的學生就會跑出來抗議,京師百姓因什麼事吃虧了,也會跑出來抗議,文官覺得哪天不舒服了,也會跑出來抗議,反正大家都習慣了。而文武百官大多傾向于替學生和百姓說話,帝王撐不住了就會妥協。

要說明朝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有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惡習,也有很多令人贊嘆的開明風氣,總之令人不自覺的又愛又恨。

大臣們一听陛下故意裝糊涂,各自望天的望天,研究腳下螞蟻的盯著地面,一個個跟著裝傻。

那官員不知就里,一本正經的道:「公公們抗議陛下攆他們出宮,沒有飯吃,沒有家歸,太過絕情。說不讓他們回來,就賴在午門不走了。」

朱佑桓沉吟不語,說實話,沒有太監真的很不習慣,以身有殘缺就把太監都當成壞人,顯然過于主觀。這幾日他多少有些回過味來,太監的惡名,多多少少都是被文人故意渲染出來的,安守本分的太監多少?禍國殃民的又多少?加上皇帝過于信任宦官,有意用宦官制衡來文人和武人,因此造成歷史上無數憾事。

認識到最近自已做事太過激進,朱佑桓想緩和一下,立時說道:「那就準他們回宮,不過丑話說在前頭,宦官干政就是一個死字,而且人數要嚴格控制,絕不能超過三千。」

大臣們一愣,都沒想到陛下答應的這麼痛快,實際上此事就是文臣暗中推動的,不為別的,沒有宦官,紫禁城里到處都是些女人,成天和血氣方剛的大內侍衛親密接觸,實在是太不成體統。

鬧來鬧去,最終很多事,都無可避免的一一妥協,說穿了,朱佑桓正在一點一滴的慢慢改變,以往他身為穿越者,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事物。現在不同了,他必須要適應自已是個封建帝王的事實,封建帝王是什麼?說好听些是萬民之主,說難听些,那就是萬惡之源。

眉頭不展的邁步出了宮殿,朱佑桓又有些不痛快了,這三大殿距離乾清宮太遠,距離各宮更遠,這幾日靠著兩條腿走路,又是寒冷的冬天,還讓不讓人活了?

突然,就見權義笑嘻嘻的鑽了出來,朝後一揮手,恭聲道:「請陛下乘攆回宮。」

朱佑桓冷眼瞅著,見隨後跑出來八人抬的大轎子,暗罵一聲萬惡的舊社會,悻悻的道:「正好朕有些乏了。」

如此某人心安理得的任由公公抬著自已走路,心里卻壞壞的,盤算著定制一系列的鐵律,從根本上限制太監的權利,直到有一天,太監這一特殊群體,徹底消失不見為止。

很快來到乾清宮前,跟隨的侍衛神色警惕的盯著公公們的一舉一動,生怕有人行刺。

朱佑桓倒沒什麼感覺,剛要問權義怎麼溜進來的,就瞧見兩位動人身影,笑意盈盈的站在遠處。

朱佑桓大喜,什麼不快都不翼而飛,踏著白白的積雪,大步走上前去。

兩位好似並蒂蓮花般的絕色少女,笑吟吟的一起道個萬福,齊聲道:「「奴家見過萬歲,恭祝吾皇龍體安康,國泰民安」

朱佑桓上前一把抓住她倆的玉手,大笑道:「想死我了,靈兒和姐姐總算進宮了。」

來人自然是張靈兒和朱雨筠,侍衛和公公們趕忙施禮,其中侍衛們記著皇帝的旨意,躬身施禮,公公們就直接下跪了,他們是皇族家奴,朱佑桓並未阻止。

就見張靈兒撇嘴道:「早知你要當皇帝,我當初就不嫁了。」

朱雨筠溫柔一笑,感嘆道:「如今你做了帝王,你是君,我是臣了。」

朱佑桓拽著她們朝殿內走去,笑道:「你們一個是皇後,一個是朕最敬重的姐姐,都是朕最親近的人,不必理會什麼君臣之道。」

張靈兒悶悶的道:「宮里太寂寞了,桓兒你想個法子,一定要把雨筠姐接進來,不然我要改嫁。」

朱雨筠立時莞爾,慎道:「又說孩子話,進宮可不是等閑事,更別說留宿了,這傳揚出去,桓兒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朱佑桓不屑的道:「怕什麼,朕早就想好了,來,咱們坐著說話。」

當下三人進了西暖閣,朱佑桓注意到宮人的人數多了些,不問可知,權義是走了靈兒的門路,而靈兒恐怕是扭不過長輩,勉強答應下來。

迎面撞見四位姿色各異的解語花,朱佑桓心情越發愉悅,司棋,冷雪,思琴,入畫,俏生生的款款施禮,齊聲道:「奴婢見過陛下。」

第267章太監也會抗議。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