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58章 監國

第258章監國

不知不覺中,又下起了雪,天際間白茫茫,純淨通透的冰芒,似乎在悲戚著仁義君主的即將離去,朱祐桓所到之處,整個紫禁城一片愁雲慘淡。

「燕王駕到」

跪在雪地中的大臣們紛紛抬頭,人人神色復雜,因踏雪而來的貴冑青年,無疑是皇位傳承的最大威脅。

目光直視前方,緩緩走至乾清宮的漢白玉石階下,朱祐桓深吸一口氣,沿石階而上,飛灑飄落的雪花漫天飛舞,一身白衣的青年溫潤如玉,白色的雪景白色的身影,無疑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美畫卷。但在無數人的眼中,這位青年堪比惡魔,他身上有著太多的離經叛道,有著太多的狂放不羈。

無視于匆忙叩首的宮人,朱祐桓一步一步走至殿內,刻意壓低的哭泣聲傳來。

西暖閣內,太皇太後和太後等先帝嬪妃神色哀戚,不時抹著眼淚,觀音兒不在其中。床榻上,躺著奄奄一息的弘治皇帝,身邊跪著幾位太醫。

朱祐桓微微朝長輩躬身施禮,幾步走至床榻邊,生平第一次在兄長身前跪下,輕聲道:「臣弟來遲一步,皇兄有何囑咐,我都听著呢。」

朱祐樘已經是氣若游絲,渾濁的眼楮一亮,顫抖著說道:「護住你嫂子,和她月復中的胎兒,若是男,承繼大統。若是女,唉天意如此,你自已看著辦吧。」

朱祐桓正待點頭,竟發覺手掌被皇兄死死攥著,看著兄長臉色泛起一絲紅潤,心中一顫,清楚此乃最後的回光返照。

太醫們溘然長嘆,跪在地上不敢抬頭,所有人都看的一清二楚,哭泣聲響起,都知陛下已經是回天乏術了。

哪怕是再刻意壓制情感,還是忍不住流出淚水,朱祐桓嘴唇哆嗦著險些說不出話來,強忍著無法言語的巨大悲傷,一字一句的鄭重說道:「我發誓,一定要讓未出世的佷兒登基為帝,一定要照顧嫂子安平終老。有違此誓,天誅地滅,人神共憤」

朱祐樘臉色越發紅潤,劇烈咳嗽幾聲,嘆息道:「朕相信桓弟定會說到做到,傳旨,命閣臣進殿。」

很快首輔劉吉等三位閣臣,六位尚書並三公六卿,匆匆走至外間叩首。就听帝王輕輕說道:「朕遺命昭示天下,燕王即刻起監國。」

轟話音未落,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監國意味著被確立王儲身份,這字面的意思不等同于留守,王族留守卻沒有實權,監國則可以處理朝政。自從太祖皇帝之後,有資格監國並最終當上皇帝的,除了永樂皇帝以後的歷代嫡太子,唯一的例外,就是燕王的祖父代宗皇帝。

世事離奇至此,上午代宗皇帝被朝廷正式承認,下午帝王就遭遇不測,冥冥中似乎夾雜著森森怨恨,當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嗎?這一刻,很多人再看向跪在皇帝身前的燕王時,眼神都變了,就好像看到了真龍天子。

有了監國名義,朱祐桓隨時都可榮登大寶,如果沒有任何阻礙的話,皇位對于他可以說是唾手可得。

朱祐桓痛徹心扉,反手死死抓住兄長的手,哽咽著三叩首,泣不成聲的道:「臣遵旨」

「告訴觀音兒,朕,對不起她。」朱祐桓幽幽說完,眼簾慢慢闔上,片刻後,一代仁義之君與世長辭。

煞那間,所有人放聲痛哭,緊接著殿外傳來群臣的哭嚎聲,朱祐桓深深了凝視兄長遺容,沉聲道:「皇嫂現在何處?」

大哭的權義剛要開口,就听太皇太後冷笑道:「皇上剛剛駕鶴西去,你就準備對皇後下手了嗎?」不跳字。

朱祐桓恭聲道:「孩兒不敢,孩兒受陛下囑托,一定要保證皇嫂安危。」

太皇太後冷著臉,說道:「傳哀家懿旨,奪了他的監國和親王位,全家軟禁在王府,沒有哀家的懿旨,不許任何人踏出家門半步。」

劉吉等重臣早有心理準備,立時低下了頭,卻是沒敢言語。太皇太後見狀大怒,厲聲道:「難道爾等還敢抗旨不尊嘛?」

幾位老臣立時一臉苦笑,王恕一臉悲痛的拱手道:「老臣親耳听到陛下的臨終遺言,不敢悖逆,還望太皇太後體諒。」

太皇太後看了眼神色平靜的朱祐桓,怒道:「那是皇帝臨終前,神志不清的糊涂話,豈能當真?莫非你等要擁戴燕王登基?」

「不敢。」王恕忙保證道:「老臣死也不會坐視燕王繼位,太皇太後大可放心。」

「行了,皇兄剛剛駕崩,我不希望任何人打擾到他,你們都下去。」

朱祐桓不耐煩的又說道:「來人,恭送太皇太後回宮,權義,你馬上派人把皇嫂接過來。」

猶如一道聖旨,權義規規矩矩的爬起來,對著目瞪口呆的太皇太後,低聲道:「還請太皇太後擺駕回宮。」

「你,你們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哀家,氣死哀家了。」老太太無論如何都不相信,自已的話,竟是沒有任何人遵從。

朱祐桓眉頭緊鎖,恭恭敬敬的對著氣瘋了的老太太,說道:「臣受命監國,已然是暫代皇帝之職,內外有別,還望太皇太後莫要干涉朝政。」

一側的王太後一臉不可置信,顫聲道:「桓兒,難道你真的要謀朝篡位?」

「臣萬萬不敢。」朱祐桓朝太後施禮,說道:「本王斷不會行此禽獸之舉,皇兄留有遺旨,皇嫂月復中的龍子,誕生之日起,即是我大明下一位帝王。」

「下一代帝王?」太皇太後陰沉著臉,罵道:「分明是你朱祐桓串通大臣們,欺皇後孤兒寡母,哀家等失去丈夫孫子,妄圖架空皇族,趁機竊取國柄。」

朱祐桓神色趨冷,悠然道:「臣沒有時間對太皇太後解釋,來人,恭送諸位長輩回宮。」

首輔劉吉立馬搶著開口道:「臣等恭送太皇太後,太後和諸位貴人起駕還宮。」

太皇太後抬手一指殿外,厲聲道:「來人,把這些違逆之人統統抓起來。」

王恕等老臣越發一臉苦笑,紛紛朝暴怒的老太太搖頭,哭泣中的嬪妃和宮人立時什麼都明白了,敢情燕王已經控制了大局。

朱祐桓當下再不廢話,一揮手,十幾位老太監一擁而上,其中太皇太後的心月復周公公,神色驚惶的低聲道:「不好了,英國公帶人已經封鎖了宮門,現在整個京城都被燕王控制住了,太皇太後,咱們還是先忍忍吧。」

老太太立時就蔫了,此刻才想起,朱祐桓乃是英國公家的乘龍快婿。比肩的成國公家一向和英國公家同氣連枝,共同進退,有了這兩家帶頭,京城各家權貴絕不敢妄動。皇帝一去,左右都督就成了大明最高統帥,除非軍營有忠心耿耿的武將,可嘆自已對此一無準備,娘家都不曾染指軍權,滿朝文武似乎都傾向于朱祐桓,大勢已去啊

看著神色絕望的一干長輩被宮人攙扶著離去,朱祐桓清楚今後一個大不敬的惡名是沒跑了,幸好不是直系長輩,不然王恕等重臣立時就能和自已翻臉。

必須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朱祐桓清楚自已的做法沒有錯,不然自已很可能被賜下毒酒,嫂子也別想等佷兒降生後繼承皇位。國不可一日無君,張妃和兩個兒子沒有可能,因為娘家是老張家,百分百會挑選最年長的其他皇子,過繼給王太後變成嫡長子,然後懿旨下達,弟承兄位天經地義。

面向一干大臣,幾乎都被弘治皇帝的臨終遺言給綁架了,正人君子自是要堅守諾言,也虧了這兩年來,朱祐桓的名聲不俗,幾乎做到了言出必踐,他們都選擇听其言,觀其行,不然還能如何?

朱祐桓出言安穩道:「諸位大人身為顧命大臣,且各司其職,今後八個月一切照舊,本王絕不會背信棄義,若有敢私下里圖謀另立新君者,誅九族。」

重臣們皆心頭一震,已然知曉此事不可挽回,一念之差,此刻即使是後悔都來不及了,遂紛紛苦笑著點頭。

劉吉最是興奮,他隱約察覺到自已的首輔地位不保,這從弘治皇帝對他日漸冷落就能看出端倪,此時只要抱住燕王的大腿,何愁不能保住榮華富貴。

當即朗聲道:「還請王爺馬上擬旨,明告天下,千歲已經監國,不然恐有些臣子提出質疑,心中不服。」

朱祐桓默默點頭,劉吉馬上自告奮勇的拽著權義離開,等蓋上玉璽大印時,燕王的身份就算是鐵板釘釘了。忽然只聞一聲淒厲之極的哀嚎,披頭散發的皇後沖了進來。

痛哭失聲的觀音兒趴在弘治皇帝的尸體上,放聲痛哭,當真是無人不為之哀傷。

朱祐桓單膝跪地,梗咽道:「姐姐,你信不信我?」

觀音兒大哭道:「現如今本宮除了你,還能信誰去?桓兒,你千萬不能辜負了你兄長的重托啊」

朱祐桓重重點頭,說道:「就是死,我也要護住姐姐和佷兒平安。」

有了皇後娘娘的親口支持和十幾位大臣當面作證,殿外的文武百官自然無話可說,相比起最受先帝信任的燕王,受人尊敬的英國公,帝王獨寵的皇後,親手提拔的一干正臣,反而太皇太後的名聲素來不好。妒忌錢皇後,任由萬貴妃等小人禍國殃民,對于成化皇帝的不作為不聞不問,二十多年來,基本沒做過什麼好事,還不如汪皇後來的受人敬重。

這也是王恕等人之所以選擇支持朱祐桓的重要原因,弘治皇帝勵精圖治,好不容易大明有了中興希望,面對江山社稷,黎明百姓,他們寧可選擇朱祐樘登基,也不希望再出現個成化皇帝。

望著對自已露出尊敬神色的文武百官,很多老臣神色激動,有的臣子一腔正氣,有的臣子仰頭直視,這是一個大明文人風骨最佳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著自已的理想,大多數文人都有著錚錚鐵骨。

朱祐桓神色肅穆,站在殿外朗聲道:「皇帝龍行于天,已經大行于乾清宮內,本王受命監國,尊皇後娘娘為太後,月復中龍胎若為男,當為儲君,若為女,擇日再議新君事。敬告諸位臣工,國喪期間任何有關帝位建言勿議,不許任何人私下里聚會謀逆,違者抄家罷官,重者誅滅九族,絕不容情即刻起詔告天下,為陛下舉行國葬。」

第258章監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