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章 分錢看戲

大家去領錢,小科他們領了七十二塊銀元,三個壓陣的每人四塊,其余二十人每人三塊,然後小科帶著他們趕緊回家了,怕小家伙們亂花錢。m譚鐵腿本來想叫住小科喝酒,又一想一個小姑娘也不大方便,就沒追。

武侯後領,王志緩過勁了,還能自己走路。他怒氣沖沖的︰梨禪,輸陣不輸人,你咋不敢上呢?

梨禪很無奈︰我跟你們不一樣,我是近支宗室,萬一真太監了,只能出家。比不了你們,還能進宮。

李根插嘴︰靠!我想起來了,皇帝是你們家親戚!

大家領錢。武侯簽字領了第一場的三十六,決賽的七十二銀元。大家上座,邊吃邊討論如何分錢。

先把第二場的分了,每人二塊半,三個隊長每人一塊津貼。剩下一塊半當公使錢。

分第一場的時候,大家鬧起來了。前兩隊要全分光,每人兩塊。梨禪這隊看著眼紅,嫌不留公使錢,立馬不干了。自家兄弟就要開趔。

武侯反復勸說,好歹每人一塊半,王志多領半塊,武侯接的生意,他多領三塊,當隊長多領半塊,剩了五塊當公使錢。這才無話。

酒宴上,大家很盡興,譚鐵腿和各路大哥互相敬酒。

老譚走到武侯他們三桌上,也是一個個地踫杯,只不過他對原籍直隸的王志,花生屯和李根哥三特別熱情,拍著王志的肩︰瞧這身板!畢業來我們這兒吧!

大恆的掌櫃也來敬酒,只不過他對武侯幾個山西的特別熱情,他不停地勸哥幾個留在京師或塘沽,再三暗示有路子能幫忙。

以後上了班,朝廷發多少,山陝會館給補多少,絕不讓大家在外地當苦逼。

張大膀子也來敬酒,表示輸得不冤,又問京西低年級還有能打得沒有?一听說一屆不如一屆,老張自個沒人勸,自個干了三盅。

酒宴喝到盡興,就在飯莊的小戲台上,開始演戲。

演的是松江新戲,就是在松江也沒過一個月的新戲。

剛坐海船回來的塘沽班子從松江現捋的活,據說是真人真事,松江巨富沙千里大善人行善無好報的故事。

開場,先上來一個家伙,大聲發了一陣感慨,大意就是︰世風日下,好人無好報。我們戲子雖然是下九流,但也不甘墮落,要將正氣布撒人間,為沙大善人祈福。要真是好人無好報,以後就沒人做好事了。

然後正戲開始,大意如下。

沙千里大善人原籍徐州,那年黃河改道,淹了村子,成了孤兒寡母。

沙大善人自小就正直,當了乞丐,也不偷不搶,討得現讓病重的娘吃。

後來,娘死之後,跟了黃洋王胡振峰跑船,在大海上討生活,經商致富,周濟漁民。老胡無後,收他為義子。

老胡本是貴種,因為殺了放糧災區的貪官,所以下海經商。

後來老胡老了,想回家,于是到松江投案自首。沙大善人不怕牽連,掏淨家底向朝廷捐獻百萬,求寬恕。

事情沒辦完,老胡死在松江。沙大善人扶棺北上,將老胡歸葬家鄉父母之側。建了廟,又做法事七七四十九日。並將老胡的余財五十萬,交給胡氏宗族。

台下看戲的人議論紛紛,為什麼呢?

因為老胡是開國三十六將胡固的後人,他家的宗祀在廊坊。老沙送出五十萬,自己就回松江了。胡家為分這五十多萬,鬧得雞飛狗跳,遠近皆知。

大家都是道上混的,都佩服不已,要換了自己,可舍不得把錢交出去。

老沙回去,上岸開商莊,下海跑貿易。商莊從松江沿運河到京師,海船從扶桑之北的海東到南洋,生意興旺。

老沙發財之後,不忘本,雖然家鄉一個親人都沒了,還是出錢做了很多修橋鋪路的活。

災年到松江討飯的江北很多,老沙托廟宇開粥棚,施醫藥,做好事不留名。

老沙沒文化,卻很敬重書人,捐助很多貧家子弟;名門子弟落難,只要老沙知道了,必定幫忙還有好多。但都是一樣,施恩不求報,做好事不留名。

老沙對給自己干活的人也很好。

總之,老沙人好的有點讓人不相信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大善人。

所以,老沙的苦日子就來了。

官府屢來敲詐勒索,不少人還是受了他的資助進學得官的。

他老把錢拿出去做善事,他的兩個大兒子整天鬧著分家,把財產分的干干淨淨,誰也不管老沙。

老沙帶著老婆,有殘疾無處可去的老兄弟,廚子,園丁還有看門的,擠在一個小院里。

連大米飯都吃不上了。

故事結尾就是老沙拿出保存多年的討飯棍,換上破棉襖,出門上街。

那唱戲的提前說的清楚,戲里那個人名都是真的,都真有其人!

松江上演的時候,那回都有人跳出來攪場。

官府里被點名的老爺們下了好幾道令禁演。

老沙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也找過他們家老三好幾回,叫他別演了。

這戲是老沙的三兒子編的。

老三娘死的早,淨身出戶,不要家里一分錢,底氣很足。

叫人打了好幾次悶棍,都照演不誤。

松江府里一票難求,各路大哥在戲里形象都不錯,不僅不難為,還個個都來捧場。

所以極為紅火。

听戲的各路道上兄弟都是世事通達。

說聞弦歌而知雅意那是罵人,但看人一撅**便知要拉什麼屎的本事還都有。

比如戲里說下海經商去了,大家都明白,就是有正當生意就做生意,不做正當生意,只怕就是在海上賣面條了。

不過戲還是挺好的,老沙的出身跟大伙一樣不高,老沙辦的事也是萬一大家發達了,偶爾也干那麼一點的。

大家都挺佩服老沙的,生意,人都做得漂亮。搞到現在這一步,怕也是逼不得已。

武侯有點納悶,問梨禪︰老大,那沙大善人不是老四的爹吧?

梨禪睜開眼,抬頭看看房梁︰沒準!

看完戲,大家出門化食醒酒,逛逛街景。

錢莊給定了回京西的票,武侯發給同學們,大家自行坐車。

塘沽城比不得京師繁華,但也勝過京西那荒郊野地。

武侯和王志兩人一塊溜,就看見梨禪幾個又去了錢莊,兩人偷模去瞥。好象是排隊辦匯款業務。

兩個離開。

王志說︰你們老大可有點怪!看風度,那是貴族範杠杠的;可看錢上,怎麼比廖化還摳!

武侯搖搖頭︰我們老大心思重!不過,京里人好面子,出門綾羅衣,在家吃咸菜的不少!千萬別當著面問,小心我們老大翻臉!老大家說是郡王,其實每年就一千銀元的收入,開銷那樣都減不下來,保不齊老大的錢寄回家,貼補家用了。

大家就趕車回去了,小科也跟來了,小科明年該上學,想看看京西學院怎麼樣?

大家給她說︰京西從來不招女生。

哪知道小科卻不在意,說︰那是你們沒見過能打的女生。

大家只好帶著她回來了。

小科給廖化講完了。

廖化對小科的槍法很好奇,那天使用騎槍的二人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小科還給他講了淮營的步營長槍和騎營大槍的區別。

步營的長槍其實和普通軍中流傳的長槍法區別不大,軍陣使用的時候,用得好不好,更多的看指揮官的調度。

騎營的大槍則不同。大槍其實應該叫長朔,看上去很沉,其實不重。但要想使好大槍,卻非得馬術精湛,身大力足。

騎營沖擊的時候,是散列沖擊,面對步兵,槍借馬速,只要不刺空,根本無法抵擋。

騎槍用法很簡單,就是刺,抖抽。決死沖鋒的時候,馬上起身,飛擲大槍,然後改用背上的鐵棍或馬刀。

淮旅的騎營不用長弓和手弩,這與其他軍內騎營遠用偏心弓,近用馬刀的戰法不同。

當年,淮營沒歸順太祖之前,戰無不勝,在江北擊破敵手無數。就是和太祖的黃淮決戰,也殺了開國三十六將中的十六將後,才敗退南陽的。

不過,現在淮旅里,騎營與步營不和,騎營的人秉承了老淮營的傳統,大多信天理教,軍官必須得推選,營內勇猛善戰,深服人心的才能指揮得動。

步營是朝廷反復摻沙子,調配的結果。這次掉防塘沽,步營的人都歡呼雀躍,騎營的人都沉著臉不願離開家鄉。

小科說的高興,還起身模了個棍子,拿個長凳當馬,演示騎槍的戰法。

演完之後,看大家都看她,有點臉紅,說︰我就是步槍用得好,我父親說過,要用騎槍和人對沖,一個照面就得被人殺掉。騎槍,沒力量,靠花招就是找死!

廖化听她講完,閉上眼楮,默默回憶當日兩馬沖鋒,小門向前,被抽擊的情形,回憶兩騎起身飛擲大槍的形態,一時失了神。

恰在此時,大黃進來了,點名。

今天,學校門禁,武侯請客,大家都在。

大黃要大家無事早睡覺,不要熬夜,要不然明天事多,熬不住。特別點了喬布什的名,叫他別鬧牌局。

然後,他帶著小科回家了,安排和妻子同住,自己還有事要忙,搬了條被子,帶個枕頭住到武庫去了。

廖化和馮和尚,一人挑一個擔子,把碗碟都送回去食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