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燦爛的情殤
微微很快就高中畢業了,參加了全國高考。
微微憑自己的實力,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學。
這一下,小鎮上可熱鬧了。微微一接到大學通知書,小鎮的領導、山子的鄰居、微微的同學都前來祝賀。
鎮里的領導為了鼓勵優秀學生上大學,送來了一千元獎金。因為微微是鎮里第一個考取名牌大學的,為了優化全鎮教育環境,擴大影響力,鎮里還準備在微微上學離開小鎮那天,組織學生敲鑼打鼓歡送。
左鄰右舍見微微考了這麼好的學校,都投來羨慕的目光。在人們的眼中,微微的形象一下子就高了很多。
山子的家中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祝賀的美詞佳語、相互招呼與攀談的歡快笑聲,充滿了整個小屋。
山子更是喜形于色,雖然說話不多,卻是一天到晚合不攏嘴,眼楮眯成一條縫,額頭也顯得比以往寬了許多,眉紋舒展,喜氣洋洋,高興的表情掛在臉上。
微微快樂得像一只歡跳的小鳥,不時地哼著歌兒,一天到晚笑著說著,迎來送往。與同學,與閨密有說不完的話,談不完的心。
同學們各奔前程,以後又不在一起讀書了,所以相互往來,交流談心,戀戀不舍,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快樂的日子最容易過,很快,微微上學的日子就到了。
這一天,鎮里公開性地組織了許多學生,舉行了歡送儀式。
鎮領導是想借這次微微上大學的機會,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教育宣傳活動,號召全鎮中小學生以微微為學習榜樣,努力讀書,學好知識,爭做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有用人才。如果全鎮能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也是全鎮人民的榮耀。並以此激勵家長關心和重視教育,加強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學好文化知識,從而使全鎮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
許多干部、許多中小學生家長听說鎮里開展這樣的活動,都自發地參加到歡送隊伍中來了。微微戴著大紅花,走在前面,鑼鼓隊走在微微之後,中小學生排成兩排長隊,手持鮮花彩帶,在老師的指揮下舞動鮮花彩練,喊著口號,一直將微微送到了汽車站,待微微上了去縣城的汽車才離開。
山子本來是要去送微微的,微微不肯爸爸去,她說她已經與北去的同學約好了,有同伴,不需要爸爸送,況且多去一個人就要多一些費用,微微覺得沒有必要浪費,路途安全自己知道注意的,不需要父親擔心。山子也考慮到微微的**性很強,自從她媽媽走後,女孩子的自我料理的事,從不要爸爸過問,到縣城去讀書,山子也沒有送過一回,所以山子也就放得下心。加之現在的家庭經濟狀況也不允許,雖然自己很想去北京看看,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今後待微微大了,不要自己負擔了再去也不遲。這麼一想,山子就依了微微的心意,沒去送微微。
微微此次坐上去縣城的車,感覺與平時去縣城讀書完全不同,她獨自在美美地享受著進大學讀書的喜悅。此時的微微,感到幸福無比,心情舒暢無比。她暗暗地下決心,到了大學里一定要努力學習,決不辜負父親與鎮領導乃至全鎮人民的期望,學好本領,回到家鄉,回報鄉親,回報社會。
微微到了縣城,與幾個錄取在北京高校的同學,坐上了同去北京的列車。
微微此去,真乃「品貌妖嬈驚北國,情殤燦爛曉南疆」。
微微一下列車,便有校車來接,同去的幾個同學,因為不同校,就相約安置好了以後再聯系,便匆匆分開了。微微看到了自己學校來接的人高高地舉著牌子「歡迎新同學到我校學習」、「xx學校歡迎新同學的到來」,就提著行李箱朝那里走去。微微提著的是一個木箱子,又舊又笨。雖然只是一些生活用品,但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顯得十分吃力。
那個舉牌子的同學見微微朝他們走來,就知道是新來的同學,立即將牌子交給了另一個同學,主動迎上前去,伸出手來與微微熱情地握手,並微笑著打招呼︰「新同學好,歡迎你的到來。我們是高一年級的同學,特意到此來接你們的。我叫方正正。」說完,就替微微提東西。
微微正是覺得很吃力,巴不得有人來幫忙。那師哥的熱情迎接,使微微異常溫暖,很是激動。微微是第一次出遠門,來到了祖國的心髒,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那種激動的心情不言而喻。
方正正替她將行李提上了校車,便坐在微微的旁邊。
車子還等待了一會兒,從四面八方來的同學,一會就坐滿了。
校車就載著他們向學校駛去。
這時,同學們雖然都是第一次見面,但從心理上覺得以後都是同學了,都可能會成為朋友,所以也並不感到孤獨和陌生。他們相互打量,看看對方是什麼樣子;相互介紹認識,自我說出叫什麼名字,家在哪里。大家都高興得很,車子里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微微年齡還小,只有十七歲,雖然是南方來的女同學,個子卻不矮,已經長到了一米六八,這個尺度對于南方女孩來說,可是偏高的了。微微不僅身材好,更有臉蛋兒長得漂亮,大家都很驚艷。尤其是方正正,一看到微微就眼楮一亮,目光不願意離開她的臉。主動提行李,主動與她說話,顯得格外熱情,像是微微的老同學老朋友一般。
方正正是北方人,長得高大帥氣。微微見他像大哥哥一樣熱情而關心她,心中充滿了溫暖與感激。這第一印象特別好。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校園。下了校車後,方正正又幫助微微提行李,一同送她去新生報到的地方,報了到之後,又幫微微找到所在的系,所在的寢室,幫微微安置行李,整理床鋪。打理好這些,方正正又告訴微微到哪里買餐票,到哪里打飯。學校一切的生活、學習所需,他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微微。
微微被方正正的熱情所感動,對他也產生了一定的好感。當然,這還是同學般的、師長般的感情。
那方正正呢,可就有所不同了,他已經在大學里念了一年的書了,學習成績不錯,由于性格比較外向,系里又選他當了學生會主席。進入大二,便達到了加冠之年,心中也有了要談戀愛的****。原來同系里的女同學中,雖然也有一個他覺得挺不錯的,但還是不如他的心意。他覺得那個女孩子雖然學習上不錯,身材也過得去,就是沒有那種一見鐘情的感覺。當他看到了微微,卻一下就產生了一種無名的沖動,使他有了強烈的戀愛****。因此,他在安置好了微微離開時就丟下了一句話︰「我們今後有機會多多交流交流哦,你如果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我。」
微微也高興地答應了︰「好的,謝謝師哥今天幫了我的大忙,今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還請師哥多多關心多多關照哦。」
過了幾日,微微就掌握了大學校的學習與生活規律,自己從心理上也逐漸習慣了大學生活,感覺到自己已經進入了角色,完全適應大學里的學習、生活了。
傍晚時分,她也偶爾與同系同班的同學到校園里散散步聊聊天。
一些男同學看到了微微,都主動上前打招呼,並詢問她是哪個年級哪個系哪個班的。問一問,聊一聊,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聊理想,聊現實,聊規劃,聊生活情趣,說到天真爛漫處、幽默可笑處,大家都會開懷地大笑。聊一聊,笑一笑,一個傍晚就很快打發完了,太陽一下山,就散了,各自去安排晚上的活動。微微覺得校園生活簡單、純淨,安全、愜意。
微微將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進行一番對比,便覺得大學生活有諸多不同。
中學生活,老師管得多而細,不僅僅是上課時間老師要管,下了課,飯前飯後,休息時間,老師都要管。學生的行為舉止,都在老師的干預之中。
可大學不同,老師上完了課,大多就見不到人影了,學生的自由性大多了。上午听了課,下午可以自由活動;選修課,你想听什麼就去听什麼,有的同學甚至懶得去听課,也沒人去管,休息時間超過了一半以上。
這還在其次,更令人吃驚的是︰
中學里的學生如果談戀愛,老師是嚴格要求,嚴重干預的。
而在大學里,雖然也有校規校訓,卻沒有老師關注同學們在想什麼說什麼干什麼。那校園外、公園里,校園內假山旁、小徑上,小溪邊、大樹下,草地上、轉角處,男男女女,三三兩兩,有的成群結隊,有的單形只影,有的一雙雙一對對,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沒人去說沒人去管,大家習以為常。學習上也是兩極分化,有理想的求上進的就認真學習,但有一部分同學一進大學校門就以為進了保險箱,學習丟到了一邊,專心志致談情說愛去了。
也別怪同學這樣子,還有老師也是這樣子,有的年輕老師,在同齡人中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也有打學生的主意的。也難怪,有的老師與學生的年齡懸殊並不大,就是年齡懸殊大的,甚至也有女學生欽佩教授而產生戀情的。
微微有自己的志向,對那些喜歡與異性接觸的老師、同學的做法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她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學習中。老師與同學的關心,她很感激,謝過了之後,又投入了學習,也不去多想什麼。
微微剛到學校時,同系同班的男同學,對她都投來了熱情的目光,都想接近她。
後來,漸漸有一部分同學打了退堂鼓,都公認她是系花校花,但覺得她是個冷美人,不知道是未到年齡的緣故還是看不中別人還是性格原因,同學們多有猜測,不敢與她接近。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不怕踫壁撞南牆的同學向她伸出了愛情的橄欖枝,傳遞愛情信號︰有的同學約她散步,有的同學約她看電影,有的同學約她去喝茶,還有的同學寫來了長篇情書。她都一一婉言謝絕了。她的理由是︰自己對大學生活還不大適應,完成學習任務還有困難,沒有精力用于談情說愛,自己年齡還小,不能過早地過走進成人式的家庭生活,想將精力集中放在學習上。
只有高年級那個同學方正正,偶爾來看一次,她就熱情地接待他,與幾個女同學一起同他出去散散步。
其實,微微也並不是沒有思考過男女之愛的。在高中時,她就是因為收到情書太多的緣故而苦惱了很久。她要吸取高中階段的教訓,再不能在大學重犯此錯而影響學業。雖然那件事情並不能怪她,但她覺得自己處理是不恰當的,因此自己也有一份責任,所以她決心在大學里不談戀愛。
但是,社會是個大熔爐,大學校園並不是在真空中,它也是熔爐的一角。在這個熔爐中許多事情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微微以這種堅毅的心態度過了大一大二,到了大三,年齡上也大了許多,已達上二十虛歲了,身體方面也基本發育成熟了,心中對異性的渴望也強烈了許多。漸漸地,她的潛意識中對異性也沒有以前那麼拒絕了,甚至有了些渴望。漸漸地,與男同學接觸的次數多了起來,男男女女同學一起散步,一起逛街,偶爾也進進舞廳、進進卡拉ok,甚至單獨與男同學接觸也放開了一些。
微微的這些變化,男同學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些同學便蠢蠢欲動,對她展開了愛情攻勢。班里的副班長(班長是個女的)、班報主編、生活委員,還有家在北京的、父母有一定權勢甚至是高官的同學、家在外地的「土豪金」大款之子弟,都沖著她的美貌而乘風破浪、急起直追。那個方正正也在持之以恆攻堅克難。
還有高中時的班長,雖然沒有完全實現自己的心願考進微微的同一所大學,卻也考進了北京的一所重點高校。在大一大二時,那班長也到微微的學校來過多次,每次來了,微微都會看在既是同鄉又是高中同學的份上,熱情地接待他。但在涉及男女朋友方面,微微心中一直存在芥蒂,過不了這個坎,一口拒絕了他。那班長覺得微微與他的心距早已拉開,很難走到一起了,就放棄了對微微追求的念想,到了大三,就來得很少了。微微听另外的老鄉同學說他已經找了一個同班同學做女朋友,已經放棄了對自己的追求,感覺輕松了許多。
對于那些眾星捧月般的追求者,微微都沒放在心上,只有兩個人一直令她在心中糾結︰一個是方正正,一個是朱竺。
這兩個同學都長得高大帥氣,又求上進,微微有些動心。
方正正是高年級系里學生會主席,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性格開朗,待人熱情,是一個優秀的大學生,系里已經保送他讀研了。只是他是吉林人,離江南有點遠。
那朱竺雖然沒有方正正那麼優秀,但是人也不錯,學業成績也是一流的,與自己同班,為人誠懇,做人做事專一,他的家鄉雖然與微微不在同一個城市,但也離得不算太遠,在湘南的一個中等城市里。只是他性情比較急躁,做事有些毛手毛腳,不太成熟老練。
微微將那些追她的人都篩了一遍,覺得這兩個同學還不錯,心中不免有些好感。但是,她並不著急要將自己嫁出去,所以也不動聲色。她要考慮自己畢業後的去向,考慮自己的事業與前程。
大學校園也是個萬花筒,它雖然不同于大社會這個萬花筒,但靚麗的青春男女在這里演繹的青春軌跡,卻是色彩斑斕的。
同學與同學之間,雖然大多是平行線,同學一場,愛情擦肩而過,一旦走出社會,就各奔前程,各建小家,漸漸地疏遠了。但是,在校同學時,有一部分人還是在構建情感網,像大型火車站里的鐵軌,交叉的可不少,結牢的可不多,一旦有別的需要,有扳道的一扳,又變到另一條鐵軌上去了。
感情的線條可不是簡單的射線,秀麗的弧線,也不是只有一個交點的交叉線,人與人之間既有立體的方格,也有柱式的圓形,還有橫的直的彎的弧的各種線條,展現的圖畫是千姿百態,展現的顏色是萬紫千紅。談著的戀愛,有幼稚可笑的,有成熟老練的;做出的事情,有令人不可思議的,有令人十分佩服的。
別的不說,我們就跟著那些大學生去看看他們的愛情生活吧!
有一對大學同學,他們通過遞送紙條來進行愛情的傳遞。可是,紙條情書的初撰者,自己膽小害羞,放不下面子,便通過自己的好朋友——一個膽大的男生去遞送的。那接受紙條的女同學以為要與他戀愛的對象就是那送紙條的同學。
本來,那個女同學對那個撰寫紙條的同學是有好感的,卻不見他有主動行為。而這送紙條的同學,在那女同學看來還沒這麼理想,但他見卻主動采取了行動。這女同學這時正好也有強烈的戀愛****,于是便笑納了。
那送紙條的男生本來對這女生很有好感,見這女生誤接了他的追求,心中很是高興,就「借雞生蛋」,歪打正著與她談起愛來。于是,他們倆很快就打得火熱起來,將那個首先寫紙條的同學晾在一邊。
那同學自然就怨恨起被委托遞送紙條的男同學來,認為他橫刀奪愛,搶了自己的女朋友。
有一天,那被冷落的男同學氣憤不過,便向這男同學興師問罪,問他為什麼這麼沒良心沒義氣沒道德沒人格?我喜歡的女孩子你為何要搶去,而且將我的情書作為你的情書?你當初如果當我說明你也喜歡那女同學,我就不會要你去傳遞情書,你應該明說,不該暗使手段。
這男同學也不慍不火,不緊不慢,毫無愧色地地告訴他︰「這不是我的錯呀,而是你自己的錯嘛。為什麼?有幾個理由︰一是你既然想與她戀愛,為何不自己親自給她情書?對一個人的愛戀,是自己的一片心,怎麼能將自己的心托付給別人?這說明你並不真心。其二,男女同學戀愛競爭都是很正常的事,你可以與她戀愛,我也可以與他戀愛,公平競爭有何不可?當初我喜歡她也不能告訴你呀,因為我並不知道他喜不喜歡我呀!其三,戀愛的對象是一個有頭腦有思想的人,不是一種無意識的動物,更不是商品,她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她喜歡誰不喜歡誰自己明白,不是我能強迫的。」
這幾條理由一說,說得那個被冷落的同學啞口無言。但是,他還是于心不甘,他要親自問問那女同學究竟喜歡誰。于是便道︰「你這些堂而皇之的理由誰不懂?你有種,我們三人對六面說清楚,我倒要看看她是不是中了你的奸計。」
這個已經在戀愛中的男同學覺得那女同學已經與他好上了,自己有了十分把握,就答應了他的要求︰「可以呀,你還不死心,那我們就當面說清楚,免得你心中存有疑慮。」
于是,他們約了一個日子,三個人面對面。
那先寫情書的男同學將自己如何喜歡那女孩的,寫的情書內容是什麼,怎麼拜托作為朋友的「他」去轉交的個中情形一一說給女孩听了。
女孩一听,知道了個中內情,心中很是驚訝,覺得自己現在的男朋友不地道,借他人的情書來騙自己的感情,又沒有當自己說明,隱瞞著這樣一種事實,存在品德問題;又覺得寫情書的這個男同學不勇敢,沒勇氣,自己心中有愛就要大膽說出來,還請別人轉達,沒有男子漢的氣魄。
本來,那女孩開始對這兩個男同學的印象都不錯,特別是那寫情書的男同學,學習努力,成績很好,為人踏實,好印象更勝過現在的男朋友一籌。可那時誤以為他不喜歡自己,沒見他有任何行動,想不到情書倒是他寫的,被現在的男朋友利用。頓時,心中對兩人都產生了不滿。她站起身來,生氣地沖了出去,男朋友還以為她只是生那個同學的氣呢,在那個同學面前還洋洋得意。那同學的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那女孩知道真相後是怎麼想的。
到了第二天,那女孩對兩人都不理了,她認為這兩個男人都不是她想要的。
那個已經在與她戀愛的男同學找她,她明確地提出了與他分手。她也不說理由,只道心中容不下石頭,眼楮里容不得沙子。
那個寫情書的同學也單獨找了她一次,她也是明確地告訴他不是自己所要的,沒有理由,只道她要的是男子漢,不是懦夫。
鷸蚌相爭,便有漁翁得利,很快,她被班里的另一位一如既往對她好的那個男同學弄到手了。她覺得那男同學的情感純淨,所以很快就明確了戀愛關系。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微微的身邊,那女同學雖然不與微微同班,卻是微微的一個閨密。
在微微身上,發生的事比這更為典型。
先說那個方正正吧,從微微進校的第一天開始,就愛上了她。
微微大一大二的時候,不管微微對他熱情還是冷淡,都是一樣地堅持,每個星期他都要來看她一兩次,從表面來看,像例行公事似的,實際上,他是想以自己的執著追求來打動微微。微微呢,雖然偶爾也同他在校園里打打招呼或者同走一小段路,但從不與他涉及到男女戀愛關系的事情,她也明白方正正的心思,但她就是不讓他捅破這層紙。
他知道微微的志向,一心想讀好書,不願過早地步入愛情的漩渦中。
方正正之所以能夠打持久戰,他也有他自己的考慮︰一方面,他想取得微微的高度信任,以一個哥哥與學長的身份來關心微微,照顧微微,所以兩年多時間,也不強行與微微涉及男女關系的話題;另一方面,他也覺得微微年齡不大,還沒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但他要堅持每周來看微微,從自私的角度上講,又覺得猜不透微微的心思,擔心微微心態有變化,忽然某一天與別人相好,自己就被動了。他擔心別人將微微搶走,所以經常來看一看,別人會以為微微是他的女朋友,就不會對微微下手。
到了微微進入大三,自己進入大四的時候,他覺得再不發起攻勢,恐怕就來不及了。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措施之一,是投其所好。他與微微同系,又高一個年級,學的知識自然比微微先了一步。他看到微微學習認真,對學業非常重視,就從學習入手。他自己學習成績相當不錯,又是系里的學生會主席,就將自己的學習經驗與體會向微微傳授、交流,使微微從中獲益,還把自己準備考研的想法與作法告訴微微,一來讓微微看到他有志向、有出息,二來也幫助微微樹立與他相同的志向,想要微微也同樣從師于同一導師之下,那時,他們之間建立戀情便水到渠成。
措施之二,是投之以桃。他了解微微家庭背景,知道了微微的家庭經濟狀況,便從生活上對微微以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他自己家庭條件很好,所以對微微出手大方,吃的穿的用的,吃的零食,了解微微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穿的鞋子,看微微喜愛什麼式樣就買給她;女孩子的化妝品,買微微喜歡的牌子。時常給微微有些驚喜,微微拒絕不受,他總是變著花樣給微微,使微微在那種不好意思拒絕的氛圍中不得不受。
措施之三,是投石問路。在關心微微的學習與生活的同時,又從男女情愛方面使微微產生對異性的好感,激發微微的愛情****,偶爾問問微微對自己的感覺,問問微微對周圍同學的看法,問問微微對建立家庭有什麼概念。
微微呢,心中當然很明白他的用心。微微不只一次地想過︰這方正正的確不錯,聰明好學,有上進心,又是學生會的主席,表達能力,外交能力,辦事能力都很優秀,要說也很符合心的白馬王子標準。只是一條,方正正是北方人,離自己的家鄉太遠,父親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生活,與北方人生活有很大差異。更主要的是,父親只有她一個女兒,如果她嫁到北方去了,那父親今後就太孤獨了。她也想過父親今後跟她一起生活,但一定是南方,因為父親決不會去北方生活的,她不能讓父親又走母親的老路。
再說那個朱竺,從一進大學校園,也同樣對微微一見鐘情。微微到校那天,剛辦完報到手續後就去看看自己的教室在哪里,剛好朱竺也去看教室,兩個人見是同一個班,就格外親切地打招呼,聊了起來,一問,兩人還是來自一個省的,雖然不在同一個城市,但相隔並不太遠。
人都有一個這樣的心理︰你出鄉到了縣城,同一鄉的人會倍感親切;你出縣到省里看到了同縣的人會倍感親切;你出省到其他城市看到了同省的人也同樣會倍感親切;你如果到外國去看到了中國人,同樣會倍感親切。這就是人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同鄉情愫。
微微在大北京見到了湘南老鄉,這種自然的親切感是不言而喻的。同樣,朱竺見到了微微,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他覺得微微是家鄉來的美女,又與自己同班,看來很有緣分。所以從見到微微的第一眼開始,朱竺的心里就在打鼓,對微微產生了強烈戀愛****。這種****指使著他特別關心照顧微微。因為是老鄉,自然抱成團的心理也存在,大家相互一起串聯、聊天,茶余飯後一起散步便覺得自然許多,多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拘謹,這對朱竺來說是得天獨厚的優勢。
朱竺與微微在一起聊天的時間多了,他們說話就無所顧忌了。朱竺叫微微,就不再喊微微了,叫她「喂喂」,因為「喂喂」與「微微」同音,只是在語氣上稍有點變化,這變化正是他們之間的親切與默契的體現;微微叫朱竺,也不喊朱竺了,叫他「豬豬」,這也很自然,因為這個「竺」字只要變一下調就行了。
這兩個外號一喊出來,就得到了微微的閨密與朱竺的哥們借題發揮,他(她)們一叫他們兩人的名字就這樣喊道︰「喂喂豬豬」,或者變換一種方式說︰「‘豬豬’餓了,‘喂喂’吧!」弄得他們兩人有時也出現一些尷尬。但是他們到了一起的時候,也還是那麼稱呼。
不過,這並不能明表他們就憑這一點可以走到一起。微微雖然與朱竺經常有接觸,喊得也隨便,但還是保持著一定距離。微微總是將朱竺當作哥們,大大方方的,沒有顧忌,沒有愛昧。朱竺心里有想法,卻又不好說出來,總是找不到適合的氣氛與火候。
朱竺用心是良苦的︰班里從事什麼活動,他總是以一種男子漢的姿態去關心照顧微微,在生活上的照顧可比方正正有優勢得多,因為他方便呀!近水樓台先得月嘛,這是優勢但也要靠自己會把握。
朱竺在對微微的興趣愛好方面,還是比較會把握的︰微微喜愛學習,喜歡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打交道,朱竺就努力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他認為自己如果不搞好學習成績,就會與微微拉遠距離,距離一遠,微微肯定不會喜歡他,這樣的話,自己想要得到微微,那就只是一種幻想了。所以,朱竺在學習上常常弄一些微微覺得比較新奇的問題來與微微討論,創造與微微接觸、協調、溝通的機會。
這一點也還真符合微微的心意。微微覺得朱竺有頭腦有思想,心中喜歡的砝碼加重了許多。
朱竺還了解到微微的家庭狀況,所以從生活上也很關心照顧微微,因為自己的家也是普通的干部家庭,經濟條件雖然不差,也不算很富裕,不過比微微家要好許多。朱竺自己也不亂花錢,省點零用錢給微微買點小東小西,或約微微喝喝茶,總而言之就是想盡辦法創造與微微接觸的機會。微微見是老鄉,所以也沒想得那麼復雜,總是覺得哥們之間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不大介意。
微微對朱竺也不只一次權衡過︰從各方面來說,朱竺也並不差,個頭也不矮,家庭條件比自家要好,學習也很努力,人也有思想。只是微微覺得朱竺有時做事、說話有點急于求成。
微微還時常用方正正與朱竺進行比較,覺得方正正各方面雖有強于朱竺,但距離的問題卻很難解決,而朱竺各方面雖然沒有方正正優秀,但也不差;雖然出息將來很可能沒有方正正大,但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而且他也能在一個崗位上做好一份工作。就是在脾氣性格上比方正正要差一些。
微微內心上來說,覺得方正正更理想一些,但朱竺的家與微微的家近很多,生活方式與習慣也相近得多,這種距離優勢,使微微的愛情砝碼向朱竺這邊有一點點傾斜。
微微的心理經常為這事糾結,所以也就對于他們兩人都保持著一定距離,用江南農村的話說是典型的「腳踩兩只船」。
微微對愛情的渴望,要說也是很強烈的,到了這樣的年齡,對異性的渴求是人的身體對自身的意念產生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影響。但是,微微一方面作為女孩子,有她矜持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因為一些矛盾心理使她覺得很難解決,所以她把這種強烈的感情情愫藏在內心深處。她考慮著,只有這樣,到頭來可進可退,可攻可守。
可是,在大學的校園里,愛情的萬花筒不僅僅是反映在人的復雜心理上,更多的復雜性反映在表現形式上。
寫情書便是一種最為普遍的行為舉措。微微從大一開始,就陸陸續續收到了情書,到大三時,她收到的情書已經超過了三百封。這些向她射出丘比特神箭的男孩,用愛的深淺很不一,有的寫了一封情書,石沉大海,也就放棄了;有有寫上兩封、三封的,再盼不到回音也便撤退了;還有寫五六封的、七八封的、十封二十封的;最多的一位足足寫了一百封。有的本班同學,有的同系高年級學長,也有來自外系的,還有來自年青老師的。
居然還有十多封情書是沒有署名的。微微對于這些求愛信,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就說那個給微微寫一百封情書的同學吧,微微本來對他並沒有什麼好感,直截了當地說就是看他不上,所以他開始寫多封情書,微微都置之不理,根本不當一回事,一直沒有回復。而他呢,就一老寫寫寫,他想以自己的執著與堅持來打動微微。
微微在收到他的第三十封情書時,覺得再不回復一下恐怕不行了,她擔心那男孩這樣用情太深,到頭來會做出什麼令人難以想象的事,于是就以委婉的語氣回復了一封拒絕信。
可是,這拒絕信對于那個男同學來說,以為是微微對他的一次考驗。他想︰在我寫了三十封時,終于有了回音,不管她是答應還是拒絕,至少已經打動她了,使她覺得不回復不行了,我如果繼續堅持寫下去,說不定她就同意了,所以他還是堅持著寫。他不相信微微是鐵石心腸,他相信總有一天微微會被感動。在他的計劃中,他要堅持寫上一百封,如果微微還是不動心,他就再另作打算。
還有一個同學寫了二十封情書。這個同學在微微的感覺上還是不錯的,微微認為他是一個愛學習求上進的同學。微微心想︰這個同學如果再寫一封情書來,自己就回復他一封,只是不作肯定回答,可以作個備胎考慮。
可是那個同學寫了二十封情書後突然停止了。微微覺得有些奇怪,就有意從側面去了解這位同學,一打听才知道那同學與外班的一女生好上了。
微微還是有些不解︰他對我寫情書還沒停幾天,怎麼這麼快就與外班的女同學好上了呢?微微想知道個中原因,也想知道外班的那個女生長得怎麼樣。于是又有意去接觸那女生的好朋友,通過那女生的閨蜜透露︰那男生向那女生已經寫了二十封情書了,那女生被他的執著所感動,所以就同意做他的女朋友了。
微微這才明白,原來那同學在寫情書向自己求愛的同時,也同樣寫了二十封情書給那位女生。那男生左右開弓,誰先接招他就跟誰好,這也是他的一著戀愛奇招。
那女生以為他真的那樣用情,被他的所謂「真情」感動,就答應了他。他這才停止了給微微寫情書的行為。
這還不算,還有一事特別令人感動。
忽然有一天,班里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男同學要跳樓自殺。自殺的地點就離微微的宿舍樓不遠。
微微住的女生宿舍樓,靠近系里的辦公樓,那男生選擇的就在辦公樓的三樓,他從三樓的窗戶里爬了出來,手里拿著一份情書,一邊搖晃著一邊大聲向下喊,你們去把微微叫來,我要向她求愛,如果她不答應我,我就從這里跳下去。
學生、老師、過路的人听到大聲叫喚,都來看稀奇,一會兒樓下就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在議論紛紛,這跳樓的是誰?這微微是誰?是不是兩個人談愛鬧了什麼矛盾?是不是那個女生對這男生有什麼過分的行為或者太絕情了?不熟悉的人在這樣議論。
一些熟悉的人,就有人主動去告訴系里的教授,有的人就打110報警,有的人就去找微微,叫微微來解救他。
在場的人,有的對著那跳樓的男生在喊︰
「別沖動,冷靜一點,有什麼事都能說清楚的。」
「你先下來,有什麼事大家商量解決。」
「已經有人去找微微了,你先別亂來!」
有的人在議論︰
「求愛是好事呀,怎麼用這種方式呢?」
「********,那是雙方的事啊,怎麼能一廂情願呢?」
嚷的嚷,喊的喊,說的說,議的議,這邊尖叫,那邊吵鬧,大大小小的聲音,嘈嘈雜雜,亂成了一鍋粥。
一會兒,老師來了;一會兒,警察來了。
老師在了解情況,這男生是誰,哪個班的,叫什麼名字,為什麼跳樓?他們要弄清楚來龍去脈,商量對癥下藥的解決辦法。
警察的方式不同,首先就將一床墊子般的東西鋪在了那男生站著的窗戶下面的地上,然後在喊話︰「你先冷靜一點好嗎?有什麼事情,請向我們說說。」警察們還派了兩個人悄悄上樓去,想瞅準機會在樓上將那男生扯住,防止他下跳。
這里在做工作,那去找微微的人卻還不見動靜。
其實,前去找微微的人,已經找著微微了,並將情況告訴了微微︰班里的方遠斌同學向你求愛,高高地舉著一封求愛信要向你求愛,如果求愛不成就自殺。
微微開始一听,完全不相信,以為是天方夜譚,那報信的人是在開玩笑。後來見來人說得很認真很著急,就有點將信將疑了。再後來,她覺得那個為向她求愛而自殺的男生真是有點不可理喻,怎麼能這樣呢?我又沒招他惹他,正常的求愛示愛,方式多的是,為何做這種極端的事?平時那男生對自己的喜歡與愛意怎麼沒什麼征兆呢?微微覺得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
微微此時的思想斗爭很激烈,她現在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去不去的問題。究竟是去好還是不去好?不去,又怕那個男生真的做出那種愚蠢的事來,雖然不能怪她,若真因為自己使他丟了性命,那自己一生都不得安寧啊!去了,又會將自己陷于一種尷尬的境地,答應也不好,不答應也不好。答應他了又違背了自己的心願,自己根本沒有一點想與他戀愛的意識,自己對他沒有一點感情,更沒有一絲愛意,怎麼可能去輕易答應他呢?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不答應,又怕那男生真的很激進,一時沖動傷害了身體甚至傷害了性命,且不是看著他發傻麼?那自己的責任更重大了。從良心上講,她當然不希望有這種結果出現。這怎麼辦呢?
微微的確猶豫難決。來喊的人卻沒想這麼多,催著微微快點去。見微微不願動身,就罵了起來︰「你可不能這麼狠心,見死不救呀!」
微微還在猶豫之中,第二撥尋微微的人也找來了。大家听微微一說,覺得微微也很為難,怎麼辦呢?
「救人要緊,這是最重要的,‘金剛經’挑急的念,先把人救下來再說。」
大家這樣勸微微。微微覺得也是,就同報信找人者一同來到現場。
警察、老師、同學,大家還在繼續做工作,正在大聲做工作的是那男生的班主任。這位班主任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教師,她似乎說了很久的話,聲音中帶著一絲嘶啞。
警察們除了做工作以外,更多的是在作好防範準備,以防萬一那男生跳樓時能保障其生命安全。
此時,那男生的情緒正處在激動的****。
「我要向全世界宣布︰我向王微微求愛了!我是一個勇敢的男子漢,有愛有恨,愛憎分明。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偉大之處。」
「你們不要管我,不要怕我死去,我能勇敢地面對死亡,說明我敢愛敢恨,有擔當。」
「今天,我是要有一個結果的,是成也罷,是死也罷,我都不後悔,不退卻。」
還是警察們多有見識,一個警察在提議︰「老師、教授們都不要白費氣力了,解鈴還要系鈴人,這事只有微微來了,讓她來做工作才能解決問題。」
大家見微微來了,就要微微對那男生喊話。
微微一看,果真是班里的方遠斌同學。盡管同學們將她尋來的時候,已經說了事情的大概,說了這個同學的名字,但當微微看到方遠斌同學的時候,她還是吃了一驚。因為她覺得方遠斌同學平時對她並不怎麼熱情,她知道他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用現在的話說,這是一種「****」型性格。有許多想法都放在心里,不願意說出來,今天怎麼啦?話也多了,情緒也激動了,做事也猛撞了。
微微覺得真有些不可理解,但現在卻顧不了想這麼多,救人要緊。微微走近方遠斌將要跳樓的地方,站在下面大聲說道︰「遠斌同學,你別沖動,有什麼事,你下來再說。」
「我要你答應我的求愛,我就下來。」
「這可不行,哪有這種方式向人求愛的?」
「我這就是不同于別人的地方嘛,說明我愛你勝過我的生命哇!」
「這不行,你這種方式太令人可怕,我接受不了。你有話下來再好好說。男女戀愛,不是憑一句答應就能解決問題的,那是兩廂情願,相互欣賞,相互愛慕對方而產生的感情,才水到渠成,怎麼能憑一個猛撞的行為就要達到目的的?」
「別說這麼多了,看來你是不會答應的。你要是不答應,你走開就是了,我死不死,不關你的事,我對著這麼多的人公開聲明,我死了也沒你的責任。你走吧,別說了!」
「我也沒說我不答應呀,答應不答應,不是現在一句話的問題,問題是今後長期相處的事,你這樣做,我能對你放心嗎?我能將我的一生托付給你嗎?你先下來,冷靜地想想我們今後如何好好相處吧!別做傻事了,你有什麼心理想法,待靜下來以後再慢慢告訴我,我也總得有一個接受過程呀,你這麼做,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你要我如何答應你呢?」
「不,我要你答應我,我就下來。你如果不答應我,你就走開,我不要你管,不要你負責。你只要今後心里還記得我一個這樣的同學,以這樣一種方式向你求過愛就夠了。你走吧,不要管我的死活。」
「好吧,你下來,我就答應你,你不下來,我答應你有什麼用?」
這句話果真起到了效果,方遠斌同學的情緒緩了下來,身體也在向後傾。此時,警察正在他的身後,見此機會便順手扯到了他的衣服與手臂,快速向後一拉,就解了圍。
那同學下來之後,班主任老師就將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做起工作來。那同學到了老師的辦公室里,顯然沒有了那種沖動,又悶著不說話了。
老師勸說了一陣,大大小小的道理也講了許多,待那同學的情緒基本平復後,叫班長喊了兩個與他相好的男同學將他帶回了宿舍,並交代那些同學多多做做他的勸解工作,以防他再有什麼瘋狂的行為。
這事就這樣,像一朵浪花,掀起來很快,落下去也很快。
到了第二天,同學們照常去上課學習,居然像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
老師有些納悶,同學們有些納悶,尤其是微微更納悶︰「怎麼不見方遠斌同學來找我了?弄上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事,卻又收場得風平浪靜,真是令人費解啊!」
微微見那同學沒動靜,自己當然巴不得,因為她並不喜歡他。她苦惱的就是他若是來找她,說她已經答應了他而又不算數的話,他還會做出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這才是她最可怕的。
微微擔心了很多時日,仍然不見動靜,慢慢地也就淡化了許多。班里的其他同學,也漸漸地淡忘了。
班里、系里,經歷了一件這樣的事情,一些寫情書的同學就放下了對微微的情筆,有的轉向讀書去了,準備考研的考研,準備出國的出國,準備找工作的找工作。有的轉移了目標,向別的女同學求愛去了。只有兩個人仍然是那麼執著,一個是方正正,一個是朱竺。
到了快要畢業的時候,方正正終于瞅了一個機會向微微正式提了出來。
此時的方正正已經被系里保送為研究生。微微也進入了大學的最後年段。方正正力勸微微讀研,並許諾自己去找系里的領導做工作,爭取將微微留到本系同自己一起讀研,卻被微微一口拒絕了。微微明確地告訴方正正,她已經決定不讀研了,她大學畢業後,就要參加工作,而且要回到南疆,到自己生活過的地方去工作,建設家鄉,照顧父親的生活。
朱竺也向微微坦露了心扉。因為要畢業了,朱竺想著如果再不明確地說出來,恐怕就沒有機會了。于是,在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朱竺約了微微在校園後山的風景林中,向微微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朱竺先談了自己的打算︰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去報考鄉鎮公務員,從基層起,再步步前進,最終調到市里,想與微微一同去他所在的城市報考,待工作穩定,建立好家庭後就將微微的父親接過來。
對于朱竺的設想,微微听了並不驚訝,但思想負擔卻是有的︰她想過很多,首先不可能同朱竺一道到他的城市去,如果能這樣,她當初就不會拒絕方正正了。她要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要生活在離父親盡可能最近的地方。所以朱竺提出這些要求之後,她沒有作肯定的回答,也沒有明確地拒絕。她也問過朱竺願不願意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去考公務員,一同照顧自己的父親。可是朱竺又不同意,他說並不是不願意去照顧她的父親,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自己是單親家庭,他是母親一手將他養大的,自己也必須回老家去照顧母親;二是他曾經向母親說過微微的事,母親擔心他去微微的城市,在別人看來就是去做上門女婿,這是他母親絕對不同意的。今後若是能做好母親的工作,自己去微微的城市也是可以的。
微微听了朱竺說的實際情況與自己的想法有些出入,所以最後也就答應了「今後再看」,試著以朋友相處,說不定到了各自的家鄉,走上了工作崗位,客觀情況會發生變化,自己的思想動態也會發生變化。這些不定因素肯定是有的,或許我們今後有緣就能走到一起,或許我們今後會各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
朱竺雖然也同意微微的想法,但卻突然感到拉開了距離,不覺黯然神傷。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微微就以優秀的成績大學畢業了,在系里舉行了畢業典禮之後,班里的同學進行了一次大聚會。同學們各自表演了許多節目,平時愛唱歌的微微,以一曲《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唱得大家豎起了大拇指,贊美之聲不斷,掌聲拍得山響。
活動結束後,有人告訴微微︰「你還記得方遠斌同學為向你求愛跳樓自殺的事嗎?」
微微一驚,在這即將離開同學們的節骨眼上,又怕人惹出什麼禍事來。連忙說道︰「還提這事干嘛!」
那同學神密兮兮的告訴她︰「這方遠斌是與一同學打賭才這樣做的。」說完,斜眼一笑就跑了。弄得微微一頭霧水,思考不出頭緒來。
這事是真是假,微微到最後也沒弄清楚。
帶著這個可知可不知的疑團,微微回到了家鄉。
(第一章完,第二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