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劉徹看到這封奏折大怒,難道做了皇帝,自己的後宮還需要別人指指點點!他把那道奏折一把甩下龍榻,也不好訓斥,只自個生悶氣。

當劉徹氣呼呼地回到椒房殿,把這件事告訴阿嬌的時候,阿嬌卻雲淡風輕,「那些叔父都是世代功勛,他們要說兩句,就讓他們說好了。」

劉徹怔了怔,「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什麼?」

阿嬌幫著劉徹拆了冠冕袍服,「我不想你不高興,就沒告訴你。」

為了這事,她一早就去找過太皇太後,但是阿婆的反應卻出乎她的意料。

阿嬌還記得阿婆說,「男人嘛,都是喜新厭舊的!你不要指望他身邊只有你一個人,你只要坐穩皇後的位子就可以了。」

她一霎那很傷感,她沒有料到

她早該料到的!

阿嬌看著劉徹寬闊的後背,鼻子一酸,從背後摟住他,靠在他的背上,「徹兒,我後悔了。」

劉徹那張美若冠玉的容顏隱忍著深深的怒氣。緊蹙的眉,微眯著眼,抿著的唇,緊繃著下巴,「你以為我會听那些老家伙的胡話納妃嗎?早就說過要你放心。」

阿嬌輕輕地在他衣服上蹭了蹭,像一只溫柔的小貓,劉徹握住她的柔荑,放軟了聲音,「後悔什麼?難道你打算不要徹兒了麼?」

那話語就仿佛一線火焰在阿嬌的心中滾了一遍,微微的,有些疼,不灼熱,卻持久,阿嬌竟有肝腸寸斷的感覺,哽咽道,「不是不要,是要不起。」

「什麼你要不起?」劉徹忽然激烈道,「我就是你的,而且只會是你的。」

阿嬌心中甜甜的,「我信你,可是我不相信未央宮。」

她喃喃地說,「這里太冷,你護得了我多久,愛得了我多久?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阿嬌也會老去,而徹兒,你會有一個,兩個,無數個美人兒,最後,連我長什麼模樣都忘記啦。」

劉徹先是一驚,又是一愕,然後一怒,最後爆發道,「我早就說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徹兒,」阿嬌神情哀傷,「我們不要欺騙自己你是皇帝,從今以後,你會有一個,又一個的美人兒,如舅舅的未央一樣,填滿你的未央。她們中,會有人比我溫柔,比我秀美,比我可愛,比我——年輕。」阿嬌嗚咽道。

「傻瓜!」劉徹轉過身,抱著阿嬌,憐惜地說,「你也知道我是皇帝啊!我要我的未央就只有你一個,難道還有人說不行?」

阿嬌的眼圈紅紅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徹兒」

「怎麼了?」劉徹用眼神詢問她。

阿嬌猶豫要不要告訴他,但他早晚會知道,從她這里知道總比從別人那里听說要好。

「阿婆告訴我,前些日子,武強侯太中大夫莊青翟,柏至侯太常尹許昌,平昌侯竇世國,關中侯戴盼,建宛侯馮安青,還有十幾個世卿世祿一起到長樂宮,反對你重用儒生,開始新政」

劉徹修長溫潤的手指此時緊握成拳,關節煞白,指骨凸起,隱約中似乎還能听見「咯 」的聲音。

「他們當然反對了,如今法制荒疏,而豪民富,武斷于鄉曲。國政糜爛,王公貴族囂張,官制世官世守,爭奪奢侈無限度。他們巴不得一直這樣下去!」

「可是父皇在位十六年,其間匈奴五次入邊,殺掠人口,動以萬計。如再不加強皇權,嚴明法紀,再有外敵來犯,難道我還要邊民無辜受戮」劉徹皺著眉,深深憂慮。

阿嬌當然知道丈夫的理想和抱負,她不想讓他失望,但更加為他擔心,「不如,你跟阿婆好好說說?」

听到這話,劉徹心中一陣堵得慌,但也知道阿嬌是為他好,雖然不情願,還是壓下滿心的煩躁,「好!」

長樂宮中。

劉徹向祖母解釋自己的新政舉措,「其實孫兒只是沿用當年賈誼向皇祖父提出的改革建議︰改正朔,易服色,建官制,重禮樂,更秦法以立漢制。」

「哦?賈誼?他真是可惜了」有點悠遠的味道,她還記得當年文帝多賞識這個臣子,與他在宣室議政可以幾晚不睡覺。

「他是個忠臣,不然也不會因為梁懷王去世,他為自己是懷王太傅而沒有盡責,憂郁而死,其心可感。孫兒研讀過他的《治安策》、《論積貯疏》、《諫鑄錢疏》,才學卓著、居安思危,是不可多得的治世之臣。而這樣的人,因為新政侵犯了權貴的利益,多番謗譏,被貶出朝廷」

賈誼憂死這件事,竇太皇太後是知道的,懷王墜馬而死,與人無尤,賈誼卻自責未能盡保護之責,托付不效,夙夜憂嘆而死,確算是個忠臣了。

劉徹繼續道,「孫兒讀過他的《吊屈原賦》,里面有一句︰國無人兮,莫我知也。讀來令人不禁潸然淚下。阿婆,皇祖父也認同賈誼的改革措施的,只是當時時機不成熟,如今,孫兒想完成祖父未完的事。」

話說到這樣,竇太皇太後也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了,「你就歷練歷練吧,你是皇帝,將來大漢要靠你了。」

有了竇

太皇太後的默許,劉徹的建元新政便大刀闊斧地展開。

為了抑制諸侯在中央的政治影響力,劉徹命令當時駐在京城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同時命令各地包括各封國、諸侯領地開放城門,不得私設關卡限制往來出入,打破地方割據。還下令對貴族子弟橫行不法者實施懲戒,削除其貴族屬籍。

說到底,就是加強皇權。

但是這些措施觸動了列侯、宗室貴族們的利益,引起強烈不滿,他們每日都集聚到竇太皇太後周圍告狀詆毀。

說︰

「皇帝每日接見那些阿貓阿狗的平民庶士,也不問門第,也不問出身

「高祖定下的‘漢承秦制’尚水德,以黑為尊,可是新皇偏要改尚黃色,這不是違反祖制嘛」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不尚賢,才能使民不爭。可是陛下卻下求賢令,推選賢才,不就是讓子民爭奪好斗,是壞事!」

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竇太皇太後便召見劉徹,說文帝制定了黃老無為的國策不能變,要他廢棄儒學,而劉徹不肯听。

一時之間,朝廷充滿了詭譎的氣氛,列王貴族及諸竇宗室中涌起了欲廢黜皇帝的暗流,尤其是淮南王劉安在列侯中尤顯突出。

已晉封為竇太主的館陶知悉了,只向竇太皇太後進言,說只有阿嬌在皇後位,才能保竇氏鐘鳴鼎盛,屹立不倒!

太皇太後當然不會動搖自己寶貝外孫女的地位。

不能針對皇帝了,他們的矛頭又都指向了劉徹的親近臣子,說佞臣攛掇皇帝專門針對傳習黃老道術的人從朝廷中排除出去,好讓他們儒家霸佔朝廷。

太皇太後便派人調查趙綰、王臧這些為劉徹執行新政的大臣,這個世界,你想要逮住一個人的錯處,總是有辦法找得到的。最終于趙綰、王臧被逮捕入獄,在獄中嘗盡各種酷刑,不堪忍受之後,于獄中含冤自殺。

王臧是劉徹的少傅,而他竟無力保護自己的老師,他也更加明白,他的時代,還未到來!

未幾,太皇太後又罷免了丞相竇嬰、太尉田蚡,改由許昌任丞相,程不識為太尉,莊青翟任御史大夫,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被迫偃旗息鼓了。

不僅如此,在宗親連番奏請立妃無效後,詆毀皇帝不能生育的流言充斥整座未央,終于傳到劉徹的耳中,他又驚又怒,有一個廢儲的陰謀又將開始。

無奈之下,建元二年,劉徹下詔︰冊立尹夫人、邢夫人、王夫人三位夫人,位在皇後之下,同住未央宮中清涼殿。

三位夫人同住一間宮殿,這種待遇,劉徹不喜她們可見一斑。再加上太皇太後也特意訓示︰未央宮中只有一個主人,就是皇後!

阿嬌母儀天下的地位,無人能撼動!

——————————————————————————————————————————————————————————————————————————————————————————————————————————

【小知識】

賈誼向文帝提出的革建議,是針對漢承秦制而發的。

他認為漢朝承襲了秦朝的敗俗,廢棄禮義,應該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議制訂新的典章制度,興禮樂,改正朔,易服色,改變官名等等。

改正朔,就是改變秦以「水」為德,以十月為一年之始這樣的歷法;易服色,就是改變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張漢的服色應該尚黃。由于當時文帝剛即位,認為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

武帝的建元新政也沒有實現,但是在日後,這些政策都在武帝手中一一實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