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隋朝的江山已穩,國富民強,兵力精壯。楊廣為遠征突厥的統帥,協助他的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高穎和楊素。
高穎立過不少戰功,受過爵賞,「文武大略,明達世務」,「習兵事,多計謀」,在平定三叛,統一江南中,是主將,主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楊素也是名將,人稱為「戰神」,戰功卓著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平陳之戰中他為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廣率師還未進入草原,大興城傳來了軍報︰邊防重鎮延安堅守三日後被突厥大軍攻陷,城破之日,延安知府,守備將軍殉國,年輕女子被擄,余盡皆屠戮,幸存百姓攜家帶口,紛紛往南逃避兵災。
沒多久,又傳來軍報︰楊廣率領的大軍進入了草原。翌日,左僕射高熲,右僕射楊素,分東西兩路出擊突厥,打了一個大勝仗。
再沒多久,再傳來了軍報︰右僕射楊素楊素,一改自己擅長的騎兵沖鋒的陣法——也就是以兵車載鹿角為外圍的防御性方陣,用了騎兵陣,突厥軍措手不及,軍隊還沒布好陣,就被隋軍精銳的騎兵進行突擊,落荒而逃,不得已,只好轍軍退出原先攻下的隋朝邊地重鎮。
楊廣率領部隊,又再趁勝追擊。
兒子在于草原打仗,作為母親的獨孤後,莫不牽掛。一個陽光燦爛的午日,獨孤後帶我到大興善寺上香。
大興善寺,原來叫遵善寺,建于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後來隋文帝遷都到大興城,也把遵善寺遷來了,改名為大興善寺。這大興善寺,在大興城的靖善坊內,建築規模宏偉,碧瓦飛甍,金殿巍峨。
進門去,第一座過庭式殿堂就是天王殿,殿內供奉的是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泥塑度金像,雙耳垂肩,袒露胸月復,腰寬肚大,手持念珠笑呵呵地盤腳而坐。
再進去是天王殿。
再後面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寺里舉行**會和僧眾朝暮禮誦的場所,法器明耀,燭光閃閃,香火繚繞,煙霧氛氳。
殿正中的位置,是中釋迦牟尼端坐蓮花座上,雙目微合下垂,右手舉至臉部,左手心向上平攤于膝間,身後是表示通達一切皆空的智慧日輪炎炎燃燒。西邊是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合置足上,手中持一蓮台,表示要接引眾生至極樂世界。東邊是藥師佛,左手持藥丸,右手撫缽,面目慈祥,仿佛隨時會降灑甘露給人間。三佛像前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的塑像,兩側是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塑像。
因為是獨孤後來上香,所有的香客一律回避。
白胡子的主持高僧出來迎接,親自敲打木魚,那略顯空洞的節奏,在大殿里回蕩開來,和尚們則齊聲誦讀著經書,一時之間,梵音繞繞,仙樂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