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8章︰是我們自己讓人生平添了一刀兩斷的歲月(5)

太子,你不是太宗,成就不了那樣的霸業,若執意越雷池,將與齊王無異,請慎重。

竹簡上的那幾行字如一顆重磅炸彈轟然在侯君集腦中。他知道這次計劃失敗的代價,他,殺頭不說,必將身敗名裂,遺臭萬年。他的女兒海棠,將一輩子受人嘲諷。

「太子,如此周密的計劃怎麼會被泄露,難道我們中間出了叛徒。」侯君集掃了一眼周圍的人,會是誰?

「我們這些人早已不再效忠皇上,不可能是我們。」

「太子,這是誰送來的信?」

「是蜀王李愔。」

「李愔,他一向游離于朝野,從不過問朝政,怎麼他突然間管起閑事來了。」

杜荷覺得此事大為不妙,忙追問道︰「太子,蜀王可曾說過什麼?」

「他說了,寫這封信的人能參透未來之事,她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結局。」

「會有如此高人?參透未來事。那她又為什麼要提醒我們呢?跟我們素不相識。」

「太子,什麼參透未來之事,太子,我們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別回頭了。」

「可,可萬一這個人向父皇告發我們,可怎麼辦?」

既然走到這一步,太子怎麼能甘心放棄呢?侯君集可管不了這麼多,眼下是要穩住太子,如果太子都畏畏縮縮,怎能成大事?

「太子,你怕什麼?就算她能參透未來事?那又怎樣?她沒有證據,相反,我們還可治她污蔑之罪。」

「對,候大人說得沒錯,只要我們提早計劃,一定能成大事。」

「恩。「太子重重地點了點頭。

李愔回來時,我還加緊問了一句,「怎麼樣?送到了嗎?」

「恩。」

「但願太子能真正听進去。」

「津津,你到底要跟太子說什麼?」

「王爺,此事事關重大,這事關系到大唐的安危,更關系到儲君的廢立。此事,對吳王無益。」

「是什麼事?」

「柳巍,你知道今年是幾年?」

「今年是貞觀十六年,有什麼不妥嗎?」

「是啊,貞觀十六年,時間過得好快啊,我來大唐都這麼久了。歷史上記載著,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我只想勸太子,不要越雷池。」

「大哥竟然……津津,他最後會怎樣?」

「王爺,雖然津津與太子未曾相識,但有他在東宮一日,吳王還有登基的希望。」

「津津,你只管告訴我,大哥將來會怎樣?」

「太子不是聖上,他成不了那樣的霸業,他會被流放到黔州,飽受折磨。唐三代帝王不是吳王,吳王將來只會步齊王的後塵。現在,你知道了吧,我為什麼處處阻止吳王入主東宮,因為我知道所有人的命運,我看到他們的未來,無論他們現在過得多逍遙,多有勢力。可到頭來,他們都淒涼地離開。」

「可是三哥是不會罷手的,就算你現在告訴他結局,他也不會放棄。他從小就是那樣,不到黃河不死心,他從來不相信未來,不相信命,他只相信他自己。」

但願太子能听進去,只要不讓晉王治入主東宮,長孫無忌就不可能權傾朝野,就沒有人敢對吳王下手。

在這個世界上,長孫無忌老謀深算,再精明的吳王在強權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津津,最後登上皇位的是不是長孫一脈?是魏王嗎?」

「不是魏王。但是是張孫一脈。」

「九弟。不可能,他太小了吧。」

「可他是嫡出,你知道長孫無忌這些年一直在他背後撐腰嗎?李恪又豈會知,他和兄弟們爭了大半輩子。最後,卻是那個什麼也不爭的晉王入主東宮。」

「真的是九弟,我早該猜到了。」

「柳巍,津津已經向你透露了歷史,但是切記保密,只有你知道。不然,津津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柳巍緩緩地抬起頭,「津津,如今我知道了,我會和你一起保護三哥,也盡力勸阻太子。」

但願我們能阻止皇家的這場血腥。

……………………………………………………

「王爺,皇上怎麼這個時候遣您回吳地,還送這麼多書,都一馬車了,壓著怪沉的,王爺,這一路得多辛苦啊。您好不容易在長安城有了點根基,皇上又把您弄走,哲威真為王爺不平。」

李恪倒不以為然,他坦然地收拾東西,看起來心情不錯。而且,他很樂意離開。

「王爺,你倒一點也不急。還悠然自得,你要是去了吳地,哲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你。在長安城,我也沒幾個死黨,王爺走了,哲威豈不要悶死。」

哲威埋怨道。幾個要好的皇親都被魏王招攬在門下。大家各侍其主,為了各自利益,平日免不了爭鋒相對。這些年,都不曾來往,感情日漸淡了。

「哲威,難道你沒看出來,父皇是在為我鋪路嗎?」

李恪悠然地望著那一馬車兵書,「你也該關心關心朝政了,眼下你應該知道東北部高句麗內部出現分裂,他們不願意向我朝納貢,父皇

遲早會出兵,平定高句麗。」

哲威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所以皇上贈王爺這麼多兵書。日後,要王爺替皇上征討高句麗,一旦成功,王爺就會立軍功,在朝中便可有威信。」

「哲威,你總算明白了。」

「哈哈,看來王爺用不了多久就會回長安的。」

「哲威啊,我不在的這段日子,行事要低調,一切等我回長安時再議。記住,切不可與魏王府的人交惡。」

「是,王爺。」

望著李恪遠去的背影,哲威永遠也不會知道,從未失敗過的吳王恪在這一次將會慘敗告終。

在房府備受公主冷落的房遺愛在外面可不一樣,他每天神神氣氣地跟在魏王泰後面。

「王爺,吳王被遣回封地,這以後朝堂上就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房遺愛說得趾高氣昂,仿佛這天下馬上就要是魏王泰的了。而他跟在魏王泰身後,風光無限。想到這,他的心里比娶公主那一刻還高興。

李泰就是李泰,他的聰穎得到了太宗的真傳。他還看不出這里面的玄機。

他瞪了一眼房遺愛。

「好事,你竟敢說是好事?」

李泰逼向房遺愛。

「用不了多久,吳王就會回來。你竟然說是好事?」

見王爺這般生氣,房遺愛垂著頭,唯唯諾諾,「王爺,這……遺愛不明白,望王爺明示。」

「看見了吳王走時帶的東西了嗎?」

房遺愛點點頭,「是一馬車的兵書。」

「對,是兵書,吳王恪自幼習讀兵書。你可知是誰送給他的書嗎?」

遺愛不解,不過他從魏王不高興的表情中猜出了個大概,「難道是皇上?」

「是,就是父皇,如今北邊的高句麗正發生內亂,他們要與大唐決裂。如果本王沒有猜錯的話,明年中期,大唐將會向高句麗宣戰。吳王恪帶著兵書去吳地,很明顯,將來的北征大將軍必定是吳王。這些年,朝中大臣排擠吳王是因為他是隋煬帝的外孫,卻沒有人否認過他的能力。此番,他若立軍功,在朝中的人望就不比以前。父皇的用意很明顯,他有意讓吳王入主東宮。」

「原來是這樣。王爺,那我們怎麼辦?」

「能怎麼辦?時機還未成熟,誰為王還不清楚?那只是父皇的意思,我是嫡出的皇子,滿朝文武不願意,父皇又怎能獨斷,儲君一定要深得臣意。」

「王爺,臣一定為王爺效犬馬之勞。」

李泰拍拍房遺愛的肩膀,「遺愛啊,你有這份心很好。對了,最近,高陽公主和你感情還好吧,小夫妻,新婚燕爾,我這個妹妹就是刁蠻一點,其他還是很好的。」

本想哭訴一番的,魏王這麼一說,房遺愛只好改口,「臣和公主感情一直很好,公主是金枝玉葉,偶爾有點小性子是應該的。」

「呵呵,她是父皇最寵愛的公主,遺愛,你哄好公主,高官厚祿指日可待。父皇是把十七妹捧在手心里疼,恨不得把半壁江山割下來給她玩玩。」

這話,房遺愛听得很明白,事實上也是,公主的出行,房遺愛從來不敢過問。公主也是個明白人,向太宗求過一次官。原本是在家閑置的他,這會已經是四品光祿大夫。

……………………………………………………………

「太子,下定決心吧,我們不能在等了。這事情蜀王李愔已經知道了。」

「可……萬一……」

「沒有萬一,難道太子忘了連玉是怎麼死的嗎?」

連玉的死,他永遠也忘不了,魏王是任何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要權,要這天下間最大的皇權。

「我要殺了魏王,除掉長孫無忌。」

太子狠狠地說出這一番話,他知道他這一刻便不再遲疑。

「動手,今晚就動手。」

那一晚,我的眼皮一直在跳。

「津津,你好像心不在焉的。」

「柳巍,我總有種很不好的預感,今晚一定有什麼事要發生。」

「該來總該來。有時候,我真希望歷史不是你所說的那樣。我希望是太子贏,這樣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三哥也許不會有那樣的結局。」

PS︰最近,文文更的好慢哦,抱歉,抱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