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宛縣布局
燕山以南乃是大周的五州平原,地勢平坦沃野千里,不過卻也是一馬平川再無險阻。因此若蘭山關一旦被破,北方游族的鐵騎幾日之內便可席卷五州。
不過近千年的歷史中,北方游族的鐵騎卻從未有踏入過五州平原,這全耐蘭山關險峻之功。因此蘭山關元帥無不是朝廷十分信任依仗的大將,官階為一品,與當朝宰相品階一般,比各地都督官職要高上好幾級。
五州平原,顧名思義乃是由五個州組成,分別為燕、齊、靈、衛、欽,燕州最北緊靠燕山,欽州最南與中原接壤。五州之上,又設有五州都督府統管,將五州歸為一體。一直以來,五州平原都被做為蘭山關大營的後勤基地,為其提供糧草被服。
宛縣是燕州最北的縣城,雖在燕山腳下,但已在五州平原了,視野之下一馬平川,因此只要走出燕山官道便可看見宛縣城。
日頭漸漸偏西,李清風一行終于走出燕山官道,舉目望去這宛縣城便在眼前。
「公子,我始終感覺有一雙眼楮在監視我們。」
走出燕山官道後杜三突然對李清風如此說道,憑著武人的直覺,他一直感到有人在監視著隊伍。但他每次或抬頭或回頭總不能發現對方,一路上不由得小心戒備著。現在走出官道,杜三終于松了一口氣,連忙告訴李清風。
「我也有這個感覺,應該有好幾撥人。」趙極說道。
「嗯,看來真是陰魂不散了。」李清風稍微一想後說道。
「怎麼辦公子?」
「來者不善,但現在也不必理會,先到宛縣再說。」接著李清風又對葉明月說道,「明月,到京師之前你和葉辰務必要一直跟在我左右。」听到李清風的話,葉明月姐弟連忙點了點頭,他們已經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宛縣衙門內,一個身穿七品縣令官府的人,一會兒在大堂內來回踱步,一會兒又癱坐在太師椅上冥思苦想,更甚至不停的撓頭,像是被什麼棘手的事給纏住了。
「縣尊大人,縣尊大人。」一個馬臉捕頭跑了進來,對著正在沉思的縣令大聲喊道。
「劉捕頭,嚷嚷什麼呢?沒瞧見本官正在思考案情嗎?」縣令白了這個馬臉捕頭一眼說道。
「大人,還在想這幾天的案子呢?」
「嗯,一周之內三起命案,我要是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提刑大人恐怕會直接把我這烏紗摘了,哎,到現在一點頭緒也沒有啊。」縣令一陣無奈搖頭說道,「說吧,又是什麼事?」
「是這樣的,剛才有幾個蘭山關的大兵說他們護送著膜托人使節,今晚上要在咱們這兒過夜,讓咱們準備接待一下。」劉捕頭說道。
「膜托人使節?我怎麼不知道,誰帶隊護送的?」
其實膜托人使節來訪的消息,早就由蘭山關元帥府以奏折的形式上報給了朝廷,不過七品縣令官職太低,自然不可能知道奏折中的事。
「陳申將軍,不過主事人不是他,我問了是一個叫李清風的人。」捕頭答道。
「李清風?」听到名字,縣令大人明顯吃了一驚,旋即思考起來,「劉捕頭,你馬上帶人去驛館好生收拾一番,好酒好肉的布置下去,本官要親自去城門迎接,哈哈哈哈。」
劉捕頭不明白縣尊大人為何突然大笑起來,但既然大人有令,他便急沖沖的帶人拾掇去了。
從燕山官道出來,到宛縣不過三兩里路,半個時辰不到,李清風一行人便到了宛縣城外。
「哈哈,陳將軍,好久不見,怎的有空來宛縣,咦,這不是少將軍嗎?」
這縣令原本與陳申相識,老遠便著打招呼。不想突然看到了趙極,蘭山關元帥的兒子他可是認識。
趙極臉上頗為尷尬,他可不想讓外人知道他堂堂蘭山關的將軍,竟淪落為給別人當護衛的事。听到縣令叫自己,冷哼了一聲,沒有理會,這讓縣尊大人臉上有頗為尷尬。
「林縣令,怎麼親自出來了。」陳申連忙答道,怕趙極把氣氛弄僵。
「我大周是禮儀之邦,膜托國使節來訪,我自然要出城來迎接。」
林縣令說罷便向隊伍中看去,一個身著白衣儒服、頭戴青色綸巾的儒雅書生正微笑著向他點頭示意,只見他立于行伍之間,有如鶴立雞群一般。心道此人應該就是李清風了,于是開口問道,「想必這位就是清風公子李清風?」
「在下正是李清風,縣尊大人有禮了。」李清風抱拳向林縣令施了一禮。
「哈哈哈哈,想不到林某今日能有幸見到當年京師三公子之最的清風公子,果然氣度不凡。」
「大人過譽了,我們還是進城再說吧,今晚免不了要打擾林大人。」
「本官已命人將驛館收拾了,公子請,少將軍、陳將軍請。」說罷林縣令命人當先帶路朝城里走去。
來到驛館,其時尚早,還不及吃晚飯,陳申便帶著手下兵士以及膜托人兵士隨驛卒下去休息去了。蕭定遠和小公主作為使者,不方便與大周地方官員見面,也到館內歇息去了。只是這林縣令送他們到驛館之後,卻遲遲沒有離去,一直跟著李清風來到了驛館的客房之中,此時正與李清風在房內品茶討論時事。
原來這林縣令名叫林無涯,與李清風一樣都是出自聖人學院,但他比李清風要長兩屆。不過,李清風十五歲就提前結業了,出學院卻是更早。直到李清風離開京師三年後,林無涯才從聖人學院畢業,因成績優異被任命為九品縣拯,積功五年升至縣令,如今已經做了兩年宛縣縣令了。李清風驚才絕艷,隱隱有大周第一才子之稱,這些年雖然銷聲匿跡了,但當年在京師名頭極響,他自然听過。
「清風公子,實不相瞞,本官是向你求救來了?」在大套了一番交情之後,林縣令終于講出了此行的目的。
「呵呵」,李清風會心一笑,說道︰「林大人,既然我們都是聖人子弟,有什麼事不妨直說,我一定盡力而為。」
「是這樣的,上周本縣接連發生三起命案,林某愚鈍,到現在仍是一頭霧水。眼見提刑大人夏巡將至,少不了要被責罰。」林無涯接著說道,「公子大才,可一定要幫我偵破案情揪出元凶,度過這一劫啊。」
「哦,大人可帶有卷宗。」
「有,我來的時候隨身帶著。」隨即,林無涯從袖子里掏出三幅卷軸交給李清風。
接過案件的卷宗,李清風打開細細看了一遍,又細細思考了一遍,眉頭一展已有計較。這三件案子顯然是三個個案,沒有關聯,時間上相近卻只是偶然。
「怎麼樣?清風公子。」林無涯見李清風逐一看完卷宗,連忙問道。
「如果案卷記載不錯,大人現在就可以升堂問案了。」李清風答道。
「三個案卷我都查閱無數遍了,絕無差錯。」林縣令說道。
「那就好。」李清風突然眼楮一轉,對林無涯又說道,「凶手自是跑不掉,不過在此之前,我也想請縣令大人幫我一個忙。」
「公子只管說,在宛縣境內還沒有我辦不到的事。」林無涯此時十分高興,本來眼看提刑官夏巡將至,若這三件案子破不了,他必然受到責罰,甚至可能丟官。若李清風能幫他找出凶手,不僅是保住了烏紗,而且還成就了他一段政績。因此,李清風有事相求,他自是爽快答應。
「還請縣尊大人附耳過來。」李清風一副謹慎的樣子,林無涯連忙低頭附耳過去,只見李清風對其一陣耳語,林無涯听的大驚失色。
「他們若是不出現怎麼辦?」林無涯回過頭來突然問道。
「誒,大人只管按我說的去安排,其它不用管,現在我們去升堂辦案吧。」李清風似乎並不願意多說。
「好,若此事成功,清風公子真是又送我一件大功勞,請。」林無涯見李清風不願多說也就不再多問。只是心里不禁想到,如果李清風所說之事能成,便又是一大政績,自己三年的考校期馬上就要到了,說不得頂上的烏紗又該升升了。念及此,林無涯不由得臉露微笑,連忙伸手請李清風同行。
走出房間,李清風叫上了杜三趙極和葉明月姐弟,與林無涯一同大步向縣衙走去。林無涯見李清風居然能對趙極呼來喝去,當下神色更加恭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