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Poetize

第一百一十二章寫|詩

九二年秋季開學不久,二班的鄒老師(男,中青年,語文老師,人高馬大)來敝班進行一場教學試驗課。專家、領導和劉老師等一眾教師坐在教室後排觀摩聆听。吾班全體同學予以全力配合。

鄒老師講的是《第一場雪》。他讓我們總結課文中一些重要的詞匯,讓同學們把它們寫在黑板上。最後,鄒老師竟然把其中最關鍵的十幾個詞連綴在一起,改寫成了一首五言古體絕句︰

驟然寒風冽,雪落山村ye。江山粉玉砌,豐年及時雪。

「好家伙,太厲害了!」我內心嘆為觀止。我遂產生了從事詩歌創作的沖動。想到駱賓王七歲作詩,而我已到了本命年還不曾寫過一首詩,不覺自慚形穢。鄒老師都可以把一篇散文歸納成言簡意賅的短詩,我為啥就不能踵武前賢呢?

說寫就寫。于是我以雪為題,寫了一首詩,如今只記得最後一句話︰漫天飛梨梅。我寫完,曾給余陽哥和爸爸看過。爸爸看過後,說寫得不錯,只是說「古人寫詩好像要講求甚麼平仄韻律」。我問︰「什麼是平仄?」爸爸說︰「大概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聲。」

于是乎,我把我會的古詩都找出來,看看每首詩是如何使用「平仄」的。由于我當時不知道古音今音、古韻今韻皆有不同之處,也未曾讀過《詩詞格律》之類的書,因之彼時吾並不知道什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什麼合轍押(壓)韻,什麼平上去入,什麼駢散對仗,什麼失黏失對,什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麼多的條條框框。所以起初我寫的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無韻詩,換言之,即自由詩。同時我如饑似渴地閱讀和背誦古代詩詞歌賦,未幾譚寧姐曾對我有一句溢美之詞︰「我的波|波弟弟就是一部活的《唐詩三百首》。」

我把我寫的詩抄在一個筆記本上。想到古人都願以字號命名自己的詩集,因此我也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為自己起字號。我當時無意中翻字典得知寧波市的簡稱是「甬」,我又想到波的對應詞是浪。所以然,我把敝詩集就命名為《甬浪集》。年少輕狂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把它拿給孔德棟、唐明、李箏、黎硯等同學閱讀。想不到大獲好評。尤其是李箏,她對我的詩贊不絕口,說「詩人都是靈感的寵兒,我就沒你那麼多靈感,真羨慕你。你的詩太有哲理啦!」飄飄然的我又把詩集拿給劉老師看,劉老師也沒有給我潑涼水,而是說︰「寫得挺好的,就是有些玄奧,不大懂。不過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年輕時有詩情是一件好事。將來沒準兒你靠這門本事還能討個好老婆呢!」

後來有一天,我在二姑家呆時,讀到了譚寧姐借給我看的《閱讀》(其時初中《語文》書稱為《閱讀》)。我讀到郭沫若的《屈原》選段《雷電頌》。我為郭老壯年時代能寫出如此浪漫的華章(散文詩)而傾倒。其中一句「為你翻波涌浪」更是讓我銘記不忘。職此,我把表字別甫正式定為「涌浪」。還攛掇寧昕也起個字號︰堂弟喜歡武俠英雄的江湖世界,知道古代有個王重陽,翻了半天字典,于是他給自己起字為「翀陽」,別號「飆雄」。我逗他︰「看來你日後會養挺多條狗。」「啥意思?」「你看飆字不是三個犬嗎?」呵呵。……

十二歲時寫的詩我只記得《夢江流》(前文已附)和《雨飛過》,《幼賦春江晚景》更是二十年後方才發現原稿。下面謹把《雨飛過》這首文字游戲詩謄錄于下,因為這首詩簡直就是我人生的一則讖語(天機不可泄露),細心的讀者將來興許會發現個中的幾個奧妙而已。當然,我在寫這首五言小詩時,根本不會曉得老天爺竟會作出如此巧妙的安排。

chanmian織細雨,芬芳花共飛。流波瀟灑過,寧宵寂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