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一章樓上

住在我家樓上的住戶究竟姓甚名誰,我至今不得而知。只是這近三十年來,俺家與樓上發生的相鄰關系,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有關滴水糾紛的侵權責任事件,真是不絕如縷。

一天,媽媽回家後發現家中已成水簾洞。急忙跑到六樓三門,敲門無人應答。只好再跑到水房暨鍋爐房,讓看水房的緊急拉閘。老姨家許多衣服遭了殃,家中一袋大米或白面也毀于一旦。等六樓回來人時,其宅內也變成一片澤國。原來,該戶居民出門常忘關水龍頭。媽媽只是略略責備及叮囑幾句了事,並未索賠。

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樓上仍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無窮地發水。媽媽還是如法炮制。後來樓上的業主把房子租出去了,結果幾任承租戶還是繼承其忘關水龍頭的光榮傳統,倒楣的必是寒舍。(涌浪曰︰有關最大的一次漏水,以及其他匪夷所思的滲水事件,在未來卷中或將提及。)

多年後,有一任承租戶的男主人嗜酒如命,時常疑神疑鬼,對自己的女人總是采取家庭暴|力。一天我在家中讀書,便听到樓上的男人對女人怒吼︰「是不是又在外面偷人了?」「我沒有。」「沒有,鬼才信呢!tuo,把yi服都tuo掉,讓我檢查檢查。」我當時真想沖上樓去,罵他一句︰「禽|獸!」一孔之見,這個國家真正幸福的婚姻(家庭)恐怕不到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五都充斥著家|暴、變|態和虐|待。

歸根結蒂,樓上歷任其主,換湯不換藥地成為我家頭號天敵,真乃防不勝防啊!不論媽媽怎麼懇請他們注意,他們也會時不時地發發洪水以自娛。國務委員楊潔篪說得好︰「鄰居好,無價寶。」攤上如許樓上住戶,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了。家中只好多準備幾個盆子和幾張抹布,以備不時之需。

附︰不佞習作《放水與灌水》(1997——1998)

上小學時,曾學過兩篇課文,令我記憶猶新︰一個是司馬光砸破水缸救小伙伴的故事;一個是往樹洞里灌水,讓滾入樹洞的球兒浮起來的故事。二者在處理問題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方法,但都起到了成效,皆不失為聰明之舉。

由此看來,方法取決于人,取決于實際問題,用法得當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墨翟守城固在「墨守」,從無敗績,亦無勝算可言。「墨守成(陳)規」用在墨子所處之時、所處之地都是上上之策,然而用在今人身上,則靈驗者寥寥無幾。「孫臏減灶」誘敵深入方取得「馬陵之戰」的勝利,可是虞詡卻用「增灶」來蒙混過關;倘若叫二者方法換過來,其後果又將如何呢?「唇亡齒寒」與「齒亡舌存」之收效不啻雲泥,試問又是什麼緣故呢?恐悉為實際情況使然。

是故,方法之取決猶如「放水與灌水」,戰爭如是,學習亦然。當我們讀書踫到難懂的長句,讀時「刪去」枝蔓,則頓時領悟;解繁難的幾何題,卻往往「加上」輔助線,方豁然開朗。學習方法必須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若不知變通,一味鑽牛角尖,其努力送之十分,恐收效不及三分。即解決問題的方法用于此則明智之舉,用于彼則愚魯之見。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少時讀書僅記其要旨,從不死記辭章;宋代文豪蘇軾卻博覽群書,細細品味。兩者學習方法大相徑庭,不過收效殊途同歸。

依管之見,今人求學、辦事理應有「放水與灌水」之兩手把握。遇事不慌,沉著以對,審慎思慮,選擇其適宜者而用之。一旦此路不通,絕不能輕言放棄、半途而廢;宜乎平心靜氣、思忖再三,換一條路、變一變方法,容許即能成功。

救人用砸缸放水,浮球用填洞灌水,乍一看兩者不啻天淵,細一品兩者具有其深層的內在聯系。只有知道融會貫通的人才能發現個中奧妙;也只有這種人能夠學有所成,不枉此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