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是北宋每個人心中的驕傲,也是北宋時期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
汴京南望平原,北依黃河,雖然無險可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但是水陸交通發達,曾是戰國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號稱七朝古都。
神宗時期的汴京城,人口接近二百萬,繁華的令人不敢相信。
汴京城中店鋪有六七千家,中心街道稱作御街,寬兩百步,路兩邊是御廊。
北宋朝廷改變了周、秦、漢、唐時期百姓不得向大街開門、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從事買賣活動的舊規矩,允許市民在御廊開店設鋪和沿街做買賣。為活躍經濟文化生活,還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事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汴京周長八十余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皇城在里城里,皇城內有河流過里城,並越外城連接外城外的圍城河和汴河。里城順時針方向,東3點方向是曹門、東4點是宋門;南5點是保康門、南6點是朱雀門、南7點是新門;西8點是鄭門、西9點是梁門;北1點是景龍門。著名的相國寺在里城內,皇城的南偏東。外城順時針方向,東3點方向是新曹門、東4點是新宋門;南5點是陳州門、南6點是南燻門、南7點是戴樓門;西8點是新鄭門、西9點是萬勝門西10點是固子門;北11點是衛州門、北12點是新酸棗門,北1點是陳橋門。這是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這是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會,有「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的美名。
宋人曾這樣描述汴京的輝煌︰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
……
今天的汴京城,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底里暗流涌動
由于有「杖斃」之說,高太後把女兒長公主蜀國公主趙淺予接進宮了,同時陪同進宮的還有宇文柔奴和小海倫。
因為外面已有傳聞二世為人的宇文柔奴是個小神醫,醫術高明,又是女性,所以,高太後、向皇後、朱婕妤、陳美人、宋貴妃、林賢妃、武賢妃都歡喜得不得了,每天是︰看看毛病把把脈,談完服裝談鞋襪,紅酒綠茶茉莉花,琴棋書畫家常話。滴答和小桃不在身邊,小海倫頂崗了︰高跟腳、三點式、防側漏、牛女乃浴,輪番進攻;加上香皂、面膜、按摩、水療、瑜伽、燻花,等等,後宮一派祥和。
後宮祥和,前朝可不太平。重九那天,其實信息量極大,大家都要好好消化消化,想明白了,就好行動了。
王詵縮了,知道自己被玩了,而且這次真的是玩太大了。不日,大理寺拷走了王汪氏,次日,又拷走了王詵余下的五妾,又一日,帶走了全部家養歌女,而且一去無影蹤了,後來悄悄的打听到了,王汪氏被杖斃了,其余的助紂為虐者全部杖罰後發配軍營作軍妓了。驚恐未定,王詵也進了大理寺監獄。
其實,這個處罰在當時真不算重,按說,里通外國,造反嫌疑,要滅九族的,問題是,皇上自己也在這九族之中,所以,也只能這樣了。
你想這樣馬馬虎虎的混過去了,我們不願意,吃了大虧的遼人戰斗不止,他們保不了王汪氏、保不了王詵,但找你麻煩總可以,所以,他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不斷的給你外交文書,要求懲罰趙淺予、要求調查所有的與趙淺予有關的房屋里有沒有藏人、要求講清楚這麼大的鯨魚和鯊魚是怎麼捕上來的、要求解釋現在停泊在連雲港外的大船是怎麼回事、要求解釋這大船是怎樣在海洋中行駛的、要求交代玻璃是怎樣做出來的、要求講清炊餅為什麼能這樣膨松、要求說明在陳橋驛旁撿到的鐵箭是怎麼回事、要求把鏡子技術教會遼國工臣、要求公開所有回魂大丹的配方、要求為大遼開辦回魂大f 的培訓班……
遼方的人,所以持這種強硬的態度,是因為自宋和遼簽「澶淵之盟」後,遼宋已為兄弟之國,盟約明確規定,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現在,遼方一口咬定你宋國公主犯法,你是不能「停匿」的,即使你不承認,那你也對出面對質一番,你不見,就是不行……
神宗皇帝已經吃不消了,不耐其煩,不堪其擾,神經都要衰弱了。長公主看見皇兄因她坐立不安、茶飯不思,心里很過意不去;高太後也因為你們的事影響了國事,臉色開始不好看了;朝中大臣也紛紛上奏要求對諸事有個說法。
王木木也在煩,這個局,如何破。真實歷史上的長公主蜀國公主趙淺予快要死了,現在看來,日前,雖然因為王詵的事,長公主氣得大哭了一場,人也多少枯槁了些、衰弱了些,但絕對與「死」無關。唉,王木木的腦子里現在盡是死啊死的,在亂想……,嗨!有了,我和柔柔不是二世人麼,我倆不是都「假死」過麼,好,再來一次,讓長公主也來「假死」一次!
王木木把計劃寫給了宇文柔奴和長公主,一天後,回復︰同意,並注︰已開始病重。
再一天後,宮中傳出消息,長公主茶水不進,命在旦夕,太後臨問,已不省,後慟哭,久稍能言,自訴必不起,相持而泣。帝繼至,自為診脈,親持粥食之,長公主強為帝盡食。帝賜金帛六千,且問所須,但謝能看在自己與王詵畢竟夫妻一場,從輕發落了吧。皇上和高太後親喂湯藥,長公主卻言自知來日無多,皇上為寬其心,答應,盡量吧。
隔日,長公主薨,撒手人寰、與世長辭,年僅三十歲。
神宗皇帝悲痛萬分,政務繁忙的宋神宗還沒來得及吃飯就前往吊祭,遠遠的就開始痛哭流涕,因為過于哀痛而罷朝五天,寄托哀思。
王木木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想,現結果,與史載相合︰喔!歷史原來可以是這樣子的啊。
同時,哀痛萬分的皇帝,努力工作以抵消悲傷之情,下了一連串的聖旨。
其一,皇上下旨,削除了王詵的一切官爵,貶為罪民,謫放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岩附近),羈絆管制,不得亂說亂動。
這樣,遠在華中的王詵遠離大海,這樣對王木木、主要是對長公主的威脅大為減小。
其二,皇上下旨,說明停泊在連雲港外的大船大宋也不了解,非大宋所有,大遼困惑,大宋也困惑,為此,特派水、陸兩軍,前往黃海、東海踏勘,以探究竟。為示鄭重,踏勘之隊由嘉王領隊,且因此進封嘉王頵為曹王,並為司空。
這樣,把大船事與大宋撇開,朝廷輕松了,也徊避了大遼對其失蹤人員的追溯。而皇上的好奇和對長公主的關愛,也由派遣的隊伍完成,派遣隊伍既能一探大船的究竟,又能順道護送長公主一行,甚好。
其三,皇上下旨,針對宋初以來官制的弊病,專門成立了一個改革官制的機構——詳定官制所,具體實施改革官制的計劃。宋初以來,官員除授制度非常復雜,有官、職、差遣之分,官以定品階俸祿,稱為寄祿官,職是指殿閣學士,待制等,加于文學之士頭上,以示尊寵,惟差遣為實職。因此,宋代設官雖然沿襲唐制,而三師、三公不定置,宰相也不專任三省長官。官無定員,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雖然也沒有正式的官員,但若沒有皇帝的敕令,他們並不主管本部門事務,給事中不封駁,中書舍書不起草詔令。元豐三年制定寄祿格,改正官名,以原來的散官開府儀同三司代替原來的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以下依次代換,用以確定官僚俸祿及升降品階的標準,取代原有的寄祿官,成為新寄祿官階,原來的寄祿官全部改為政府機構的正官,成為名符其實、主管本部門的職事官;改革銓選制度,規定凡除授職事官,皆按寄祿官品位高低為標準,仿照《唐六典》所載官制,頒布三省,樞密、六曹官僚等制度,按照新制度任命三省長官,事無大小,並由中書取旨、門下審核、尚書執行,宰相改稱尚書左右什射,副相稱為尚書左右丞,實施新的官制。
這個官制改革,皇上是蓄謀已久,現在,終于發動了,也是想讓本來有官、無職、小有差遣(只針對長公主一人)的王木木和宇文柔奴藉此正規化,納入自己的管轄。以前,王木木和宇文柔奴這樣有官位有差遣的醫官,不領俸祿的,是天下僅此二人。不少人是拿錢不干活,他倆干活不拿錢,怪象了。好,本來他倆是專職伺候長公主的,如今,大家都知道長公主沒了,皮已不存,毛怎麼辦?所以,搞個官制改革,過些天給王木木安上一個什麼,那以後,或招,或叫,或調、或宣,可以有個名頭,多好。而且正大光明,不是針對你們個人的喔,大家一起的喔。
其四,皇上下旨,賜銀置寶陀觀音寺(今浙江普陀山普濟寺)。此寺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于唐咸通年間,現神宗皇帝將其改名為「寶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並動遷島上漁民,遂成佛教淨土。為了保護皇妹這個觀音菩薩,這一切是必須的。
寶陀觀音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敕建後的全寺將佔地37000多平方米,是島上第一大寺。全寺有六進殿堂,自南向北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
寺內將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由正門進,依次可見海印池(御碑亭、觀自在菩薩牆)、山門、御碑殿、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毗盧觀音聖像、32座觀音應身像)、法堂、方丈殿、功德殿、齋堂、僧舍等。是哈佛佛學院的一大基地了。
進ru普濟寺時會建設一個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門,高約20米,柱上橫楣雕刻有精致的雲綾和石葫蘆。坊內北側,樹一石碑,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這是神宗皇帝立下的聖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也是對在此「修行」的皇妹長公主趙淺予的一個緩沖。
本來,這個問題有點復雜,大家都知道蜀國公主死了,而其丈夫王詵已為罪民,被謫放、被羈絆管制。那麼,先前賞賜給蜀國公主的金牌令箭要收回、賞賜給蜀國公主的領地要收回、賞賜給蜀國公主自由開發海上荒島的權力也要收回了,如此,舟山群島怎麼辦?天堂島和桃花島怎麼辦?馬羅島和加波島怎麼辦?長公主和王木木的海洋攻略怎麼辦?寧波的碼頭怎麼辦?這些水泥大船怎麼辦?長公主怎麼辦?王木木怎麼辦?
皇上的旨意看來是全盤接受了王木木的建議。皇上賜銀置寶陀觀音寺,並旨意該寺應廣施佛緣、廣播善德,海納百川,引領海外一切荒蕪落後、尚待開化教育之地,善為安置。並大力發展廟產,以廟養廟和以廟產興學,以香火造福大眾。
王木木笑了,皇上好超前喔,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