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會議上一鳴驚人

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攝氏度下培養48小時,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于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菌落總數和致病菌有本質區別,菌落總數包括致病菌和有益菌,對人體有損害的主要是其中的致病菌,這些病菌會破壞腸道里正常的菌落環境,一部分可能在腸道被殺滅,一部分會留在身體里引起月復瀉、損傷肝髒等身體器官,而有益菌包括酸女乃中常被提起的乳酸菌等。但菌落總數超標也意味著致病菌超標的機會增大,增加危害人體健康的幾率。」

奚瑜凡介紹完在會議之前就倒背如流的資料之後,切換到下一個畫面。

「大腸菌群並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並非完全一致,其定義為︰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攝氏度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白氏菌和陰溝腸桿菌等。

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糞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糞便是人類腸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糞便,也有腸道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所以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同時也會有一些腸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則可以推測該食品中存在著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必須看作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奚瑜凡繼續切換到下一個畫面。

「糖精化學名稱為鄰苯甲 磺 亞胺,市場銷售的商品糖精實際是易溶性的鄰苯甲 磺 亞胺的鈉鹽,簡稱糖精鈉。糖精鈉的甜度約為蔗糖的450到時550倍,故其十萬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濃度高了以後還會出現苦味。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甲苯易揮發和燃燒,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攝入人體後會引起急性中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氯磺酸極易吸水分解產生氯化氫氣體,對人體有害,並易爆炸;糖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嚴重污染環境。此外,目前從部分中小糖精廠私自流入廣大中小城鎮、農村市場的糖精,還因為工藝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屬、氨化合物、砷等雜物。它們在人體中長期存留、積累,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