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過了中秋節後沒兩天,竟然來了一場狂風暴雨。就是這麼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就把羅喜兒家的屋頂弄得亂七八糟的。這下沒辦法了,一家人一合計,覺得要整理屋頂還不如直接蓋新房呢。
村里都是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收割第二季稻子的,現在才是九月下旬,這中間還有一個來月的時間呢,趕一趕,也能在秋收前完工了。于是,等天空放晴後,他們家就風風火火地張羅起了蓋房子的事來。
羅達勝去村里請了人,托了張三哥打些家具,然後又和春生他們去訂了青磚瓦片、木料那些。然後,他和羅志順有空了就開始整理屋前屋後,騰出地方來堆放建築材料。
周氏則忙著收拾家里的東西搬到磨坊那邊先放著。羅達勝又在挨著磨房的位置搭了個簡易小棚子。不然家里的這些東西還真沒地方放,連人也沒地方睡呢。
結果羅五妹過來幫忙收拾的時候,就跟周氏說讓五個孩子都去她家里睡。因為要留人看守一下家里,不然全家人過去她家住都行呢。周氏自然是感激不盡。
晚上有空了,一家人才仔細地商量著新房子的結構。羅喜兒挺喜歡那種兩進或三進的房子,覺得自個家里的地方也足夠蓋一座兩進的房子。但是看看村里邊,家家戶戶要麼都是一溜兒過去的一排三間,一排五間或六間的房子,如果是大家庭人多的,就是三、五間正屋帶了東西屋(廂房)這樣的結構。想了想還是隨大流一點好,就按回原來老房子的結構,蓋一溜五間房屋。
不過羅喜兒還是建議了要把整體結構往東面挪了一段距離,東面那一邊只要留出一條通道能走過去後院就行了。♀西面那邊有磨坊在,就盡量留更多的空間,以後說不定有別的用處。
堂屋還是在中間的位置,左右兩邊各兩個長間,然後再把長間隔成前後兩個房間,就像羅喜兒兄妹現在住的房間格局一樣。只不過新房子的房間就要隔得均勻一些,前後間的面積都差不多一樣大。
從著手準備蓋房的第二天開始,就開始有牛車、騾車陸續地拉來了磚瓦等材料,很快地,就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院子里堆滿了磚料。
還沒有開工,周氏就開始改用西院那邊的灶間做飯了,吃飯也是在那里面。現在只有他們一家七口人,空間已經顯得很狹小逼仄了。到時候人多就只能露天開飯了。
不過還沒有等到開工之日,他們就等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這天早上,一忙完豆腐花的事,羅達勝就去河里挑沙子,周氏和羅小玉在收拾灶間。羅喜兒和羅秋兒去喂雞,撿雞蛋。
門樓外傳來了馬車停駕的聲音,羅喜兒以為是送磚料的人,也沒怎麼在意。
「小姑娘,請問這是羅達勝的家麼?」一把粗啞的婦人聲音從門樓那傳過來。
羅喜兒聞言迅速地轉過身來,只見門樓口站了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婦人,挎著個大包,穿得不錯,一看就看得出來不是鄉下農婦,只是神情憔悴,一臉的疲色,連笑容都有些勉強。
羅喜兒還沒有來得及說話,羅秋兒就點了點頭,女乃聲女乃氣地說︰「我爹不在家呢。」
那婦人听到這句,曉得這就是她要找的地方,臉色一下子就明亮了許多。♀她連忙跨進來了幾步,著急地追問道︰「那你娘呢,她在家麼?」
羅秋兒正想回答,被羅喜兒拉了一把,那婦人看在眼里,就醒悟過來自己太心急嚇到兩個小孩了。她歉意地笑了笑,溫和地說道︰「別怕,我不是壞人。我是你們的大姨。」
羅喜兒驚訝地看著來人。她從來沒听說過他們還有個大姨的呢。她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母早就過世了,周氏又沒有親兄弟的。這就相當于,周氏是沒有娘家可回的了。
仔細地瞧了瞧這個自稱是她大姨的婦人,羅喜兒發現她的面相輪廓跟自己的娘還是有幾分相像的。不同的就是周氏比較瘦削,眼前的婦人比較圓潤。
羅喜兒的警惕就放松了幾分,禮貌地答道︰「我娘在灶間忙著,我帶你過去吧。」在還沒有完全確定來人的身份前,她還叫不出口。
那婦人高興地點了點頭,跟在羅喜兒姐妹的後面往西院去。拐過了舊廚房,就看到周氏正背對著她們,在棚子里收拾東西。
「娘,有人找你。」羅喜兒叫了一聲。
「哎,來了,誰呀?」周氏答了一聲,把腳邊那堆鍋碗瓢盆擺放好了,才轉過身來。
看到站在羅喜兒旁邊的婦人,周氏正往「圍裙」上擦的雙手就停住了,眼楮直勾勾地盯著她看。
「七娘……是我呀,我是大姐呀。」那婦人走到周氏的跟前,激動得都有些口齒不清了。
周氏一邊緊盯著她看,一邊嘴里不停地喃喃道︰「大姐,你是大姐……」
緊接著,她的眼淚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又趕緊抬起一只手,捂住嘴巴,盡量控制著不哭出聲來。
羅喜兒從來沒見過她娘有這樣的反應,她抱起羅秋兒,小聲地哄著她,不讓她上前去打擾。羅小玉也從灶間里出來了,驚訝地看著她娘和那位婦人,有些不明所以。羅喜兒向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走過來,然後低聲地解釋了一下。
「別哭,七娘,別哭了……」那婦人掏出手帕,幫周氏擦眼淚,又像哄小孩子一樣輕聲地哄著。不過她自個也不停地往下掉眼淚。
好一會兒了,兩人才止住眼淚。周氏有哽咽地問道︰「大姐,你咋地這麼多年都不回家看看呀?爹和娘他們一直念叨你來著……」說到這里,周氏再次淚如泉涌。
正在這時,門樓外又傳來一陣響聲,和羅達勝跟人打招呼的聲音。這次應該就是送磚料的人來了。
「娘,大姨,咱們進屋里再說吧。」羅喜兒上前說道。兩個女人哭成淚人一樣,要是有外人看到,免不了要好奇一番了。
周氏也听到外面的聲音了,就點了點頭,拉著她大姐的手就進了灶間里。羅喜兒沒有跟著進去了,她讓羅小玉在外面照看著,她自己就拉著羅秋兒去找她爹。
羅達勝正在幫忙卸木料。羅喜兒走過去拉她爹進堂屋里,把大姨到來一事跟他說了,然後問為啥家里以前都沒提起過大姨的。
羅達勝听了,也是一臉的驚訝,然後才把他知道的事情告訴了羅喜兒。
原來,羅喜兒的外祖只養活了兩個女兒,姐妹兩人之間相差了十三歲。周大姨十六歲時,自己看上了一個小伙子,兩人情投意合。但外祖一家不同意,因為那小伙子不是本地人,是個過往的路人,而且還是個跟人跑馬幫,居無定所的人。但周大姨卻很執拗很干脆,說了要是家里人非要棒打鴛鴦,他們就私奔。外祖沒辦法了,就答應了下來。
兩人成親後,周大姨就跟著丈夫走南闖北去了。三年後回來了一次,又過了四年第二次回來,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大家都以為她已經客死異鄉了,跑馬幫可是個很辛苦很危險的職業。羅達勝一開始甚至也不清楚周氏還有個大姐的,還是在成親後的不久,經常去岳父家幫忙照顧兩老時,听他們和周氏念叨起來了才知曉的。所以就更沒可能會在孩子們面前提起了。
羅喜兒听得也是咋舌不已,姐妹最後一次相見時,她娘才十歲,那現在是相隔了二十二年之後,姐妹倆才再次見面呢。
至于周大姨為啥突然間又回來了,中間這二十來年又發生了什麼事,就只有她自個兒知道了。羅達勝曉得自個的媳婦兒肯定是歡喜得不得了的,他也很高興周大姨能回來看看,這下周氏總算又有娘家人了。
西院灶間里,周氏兩姐妹手拉著手,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周氏斷斷續續地把這二十二年來家里發生的一些事,還有積壓的思念呀、擔憂、埋怨等等,一股腦地全倒了出來。最後,還是羅小玉不得不進去提醒她娘說要做飯了,順子和小九就回來了。然後又打來溫水,讓兩人擦把臉。兩人把自個兒收拾了一番,周氏這才把家人都叫過來,親戚間正式地見面打招呼。
周大姨這才告訴他們,她跟著丈夫跑了很多地方,最後因為有了兩個孩子,不再方便經常跑了,就決定在西南地區的一個縣城定居下來了。一開始人生地不熟,他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路途遙遠,家里的雜事又多,好幾次她想回來看看就沒辦法走成,這樣一拖再拖,就二十來年過去了。現在她和丈夫和離了,終于不用管一堆瑣碎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所以第一時間就回娘家來了。結果人回來到了,卻發現物是人非。爹娘已不在,連祖屋都是別人家在住了。最後還是跟堂叔佷們打听,才知道唯一的妹妹嫁到了水排村一戶姓羅的人家。她就租了輛馬車,一路打听過來,找到了親人。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