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雖然沒有敲敲打打,也沒有怎麼往外面透音兒,可曾林抬了一房妾侍進門的消息還是沒能瞞過有心人;因與蘇雨交好,同知家大少女乃女乃木氏便是得了信的人,晚上伺候同知夫人時,便告了第二天早上的假,「婆婆,明兒早上,我想去瞧瞧雨娘,她小兄弟如今在官學可是十分出類拔萃,我得去取取經,看是如何教養的,回來也好好好教養教養您大孫子。」

大少女乃女乃木氏知道的事,同知夫人自然也得了消息,她瞧著施夫人一向待蘇氏很是親厚,不是面子情分,只是卻不知為何這新婚還不滿三個月,就給外甥置了一房妾侍?

想著自家一貫是想和施府交好,相公的授業恩師也曾得了曾家的恩惠,如今蘇氏既嫁入了曾家,當了曾少爺的正房夫人,她們少不得得扶助著些,便一點兒沒猶豫地答允了,「也好,你去瞧瞧她,也勸一勸她,便是再女子再有什麼來頭,也不過只是妾侍,她是正房夫人,管教妾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若有什麼不趁手的,你也可幫助她一二。」

說完這些,又問起了蘇雨的弟弟,「怎麼,听你話里的意思,她娘家還有個厲害的兄弟不成?」

木氏笑笑答道,「那可不是,她兄弟是今年才轉到官學來的,最初旬考成績也不過平平,可從第二次旬考開始,成績便突飛猛進,到了最近兩次,他的成績已經入了官學前三,官學里的夫子,如今提起她兄弟蘇清,哪個不是交口稱贊;她兄弟書念的好,性子也是極好,雖然得了父子們的重視和喜愛,人卻一點兒不見嬌縱,也不是個孤芳自賞的,同學們若是學問上有不解之處,問到他,他必會詳細為同學解答,若是他也不知,便會記下來去問夫子,便是您那個孫兒,也曾問了他幾個問題,哪怕之前都不認識,人家也是好好地替您孫兒解了疑難,您孫兒難得有個真心信服的學友。」

同知听了,也是高興地笑了笑,忽而靈光一閃,若有所思地問道,「她兄弟年紀多大了?今年怕是也要下場吧?」

「今年虛歲才十四,去年就下場考過一次了,只過了縣試和院試,得了童生的功名,府試未曾考過;不過夫子們都贊他文筆火候已足,今年府試定是能過,若是之後再潛心苦讀一番,明年的鄉試也不是沒有把握的。」

「蘇氏娘家听說很是單薄?連宗族都無?」

木氏嘆了口氣,才道,「可不是,父親早喪,家中只有寡母,一兄一嫂一個佷兒,還有便是蘇清這個兄弟;好在他們一家子都是有良心的,對親人都極重視關懷,她嫂子也是個賢惠能干,在家里孝順婆母,善待小叔小姑,如今他哥做起了營生,她嫂子也能幫上一把手。」

同知夫人心里盤算了一會兒,「她的嫡長女身份不上不下,偏性子實在綿軟,跟那棉花似的,若不好好挑個人,怕是女兒這輩子就難了;蘇家听著倒像是個不錯的選擇,跟曾家聯了姻,家事簡單,婆婆、兄嫂、大姑子、相公都是好相處的,自家門第比蘇家高,閨女是下嫁,兒媳婦又和蘇氏交好,蘇氏在娘家又說得上話,蘇清瞧著還是個能干的,竟是除了門第再沒別的可挑剔的了;晚上就和老爺商量商量,看看這事能不能成,若是能成,明兒便讓媳婦去順道探探口風。」

蘇雨對曾林說自己上午有客,並非虛言,她想著曾林納妾的消息肯定瞞不住,和她交好的一些夫人、少女乃女乃們,定會來問候她一番,所以,對同知少女乃女乃木氏第一個上門,蘇雨心中十分感激。

木氏一進屋,便拉著蘇雨的手好生安慰了她一番,饒是蘇雨心中並無憂思,也是十分受用,只是如今自己心思已變,便得為曾林好好辯解一番,「姐姐,這事實在是湊巧趕在一處了;相公學醫的師傅,在京里開了一處醫館,寫信來讓相公進京幫他做一陣子館,這一去是半年還是一年的,這會兒也說不太準,師傅有命,相公哪敢不從?偏我如今又剛有了身子,不能跟著一道去。」

木氏一听她說有了身孕,忙插話道,「才一兩個月吧?這會兒是該小心,別說長途跋涉地進京了,就是出個門都得再三小心,你這會兒不跟著去才對;那個妾,是什麼來路?」

「不瞞姐姐,相公的姨婆,舅母的婆婆,很是瞧不上我的出身,覺得我配不上相公,便從京里娘家族里挑了這位林姨娘送過來,本是讓舅母正月里就送進我府上,可舅母念著不合規矩,邊說等新婚滿了三個月再送進府,一直暫養在那邊府里,這不,如今事趕事的,相公要進京好長一段時日,身邊沒個服侍的,姨婆知道了,只怕更會不滿意我,我便只好趕緊接了林姨娘過府,讓她隨相公進京,服侍相公左右。」

木氏听了這話,心里也回過味來了,忙戳了蘇雨一下道,「罪過罪過,之前我可沒少在心里埋怨施夫人,這可真是太過無妄;既是這麼回事,那你可得派人跟著進京好好約束一下這位林姨娘,別讓她以為離了府里,她就能麻雀充鳳凰,冒充正主了。」

蘇雨自是謝了她的一番好意提點,並說自己一定會主意的。

木氏慰問過蘇雨之後,便說起了另一件事,「雨娘,你娘家兄弟是否名喚蘇清,今年剛轉到官學中就讀?」

「姐姐,若是官學中沒有重名之人,那便確實是我兄弟。」

木氏再次感慨道,「你娘家兄弟可教養得真好,如今不光成績好,都在官學里名列前三了;性子還好,不驕不躁,又友愛同窗,姐姐膝下那小兒,能有你兄弟一半好,姐姐就心滿意足了。」

「姐姐,我兄弟可馬上就15了,外甥才8歲,足足小了我兄弟一半的年紀,你那現在的外甥和我兄弟比,不是明顯外甥吃了大虧了麼?不信,你記著我兄弟這會兒的樣子,過幾年再和外甥比,外甥鐵定甩出我兄弟幾條街去不可。」

一番話逗得木氏實在忍不住笑了出聲,「好,好,我記著呢,到時候再比,你兄弟都15了,親事可說定了?」

「還沒呢?姐姐可要幫我家說媒?總不會是瞧中了我兄弟,要把你小姑子說給他吧?」蘇雨開起了玩笑。

不想木氏竟沒反駁她這話,「我今兒來,到時真要為我家小姑探探你的口風,若是你兄弟還沒說親,你覺著我家小姑可合適?」

蘇雨大吃一驚,很快便醒過神來,「你家好歹是官宦人家,你小姑又是官家嫡長女,便是要低嫁,也不會瞧上我兄弟啊!」

木氏便道,「唉!你不知道,我那小姑雖說是官家嫡女,但那性子實在綿軟,若不是有婆婆護著,便是下人膽大了,也能拿捏住她,這樣的性子,嫁到哪家去婆婆都不甚放心,便早早定好了低嫁,可這低嫁也得挑好人啊,這不,你家人少事少,又都是和氣的人,你兄弟又是個爭氣的,有你看顧著,我小姑到了你家,怎麼都吃不了虧,婆婆昨兒就和公公商量過了,若是你不嫌我小姑是個立不起來的,不妨考慮考慮。」

「姐姐,這事還得看我娘的意思,我下午便要回娘家一趟,和我娘、我嫂子商量商量,若是此事能成,等我兄弟府試之後,若僥幸得中秀才,便遣官媒上府上求親,你可別將媒人打將出來才是。」

午後,蘇雨便和蘇陳氏一起,坐著車回了雜貨鋪子,蘇林也得了曾林納妾的信兒,本想找上府去,卻被蘇王氏攔下了,只說再等等,看小姑和婆母今日回不回,若是不回,明日他們再找上門去。

蘇家如今的日子,比起半年前,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後山村守著幾畝田地,秋冬時節再上山獵點野物的鄉野農家,而今已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在出嫁之前,蘇雨強逼著蘇林將之前租來開鋪的鋪面帶小院一起盤了下來,讓娘家在城里有了個穩穩當當的立腳之處。

蘇雨一進門,剛落了座,蘇林便問起了納妾一事,蘇雨少不得又細細解釋了一番,「師傅之命,相公不敢不從,這一去京中少說都得半年,我又不能跟去,若是還不安排個人跟著去伺候,老婦人面前,我越發成了個可惡的;再說了,這都是他們這些大戶人家的規矩,若正室不遵循這些規矩,那便是犯了‘妒忌’,不光長輩,便是以後那個圈子里的人,也會對你退避三舍的。好了,大哥,大嫂,別擔心我了,相公昨晚根本就沒進林姨娘的房,他心中最看重的,還是我和孩子;不過也不能由著他,大哥,待會相公來接我時,還要勞煩你和他說聲,若是曾家沒了小妹的立足之地,蘇家的大門還是永遠對小妹和孩子敞開的,可好?」

蘇林連連應是,「那是當然!他若是對你不好!你便回娘家來,咱們雖然粗茶淡飯了些,但絕少不了你的口糧,家里之前又添了幾十畝地,等阿清考中秀才,有了功名,家中的田地連賦稅都不用繳了,日子就越發會好起來的;而且官學的夫子還時常夸贊咱們家阿清,說他繼續發奮苦讀,定能考中進士,將來還要做官老爺呢!」

蘇雨也很是高興,「阿清如今這般厲害了啊?」

蘇王氏笑道,「還得多虧了小姑你送來的書,小叔說這些書讓人獲益良多,待他考上了秀才,再去向你道謝。」

書?自己沒給阿弟送書啊?難道是相公借了自己的名義送來的,思及此,蘇雨也沒解釋,「雖說須得勤奮苦讀,但也得注意身體!娘,嫂子也忙,你就留下照顧阿弟一段時間吧!我那邊有不少伺候的人,以後大嫂可以三不五時過府來看望我,這事就這麼定了,娘,你可別和我爭哦!」

蘇陳氏有些猶豫,但在蘇王氏和蘇雨的勸說下,終于決定先在家照顧兒子科考,等兒子考試完了,再去照料閨女生產。

這件事說定了,蘇雨又提起了旁的,「娘,大哥,嫂子,阿清年紀也不小了,他的婚事也該商量商量了,你們可有什麼想法啊?」

三人面面相覷,皆搖搖頭,大家一直都蘇清科舉有成,他的親事,三人倒是還從未想過,蘇陳氏便問蘇雨,「你可是有什麼主意?」

「我倒是有一個人選,是一位官家嫡女,嫡親兄長也中了舉人了,今年也要進京科考,這姑娘旁的都好,只是性子綿軟,娘家人沒了辦法,這才想尋個簡單的人家將她低嫁了,娘,大哥,嫂子,你們覺得這姑娘可成?」

官家千金,還是嫡女,蘇陳氏和蘇林就想馬上點頭應了,可蘇王氏還有顧慮,「小姑,這姑娘性子這般綿軟,將來小叔當官上任,她能掌起這後宅嗎?」

蘇雨倒是並不很擔心這個問題,「嫂子,姑娘家養在閨閣里,自然許多的事都是不好教的,可這出閣做了別人的妻室,可就沒那麼多顧忌了,人都說‘為母則剛’,咱們好好教她幾年,什麼話都跟她說透了,只要她不是菩薩轉世的,她這性子總能給她掰一掰。」

蘇王氏心想,可不就是這麼個理,這麼個極得娘家疼愛的官家嫡女,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個店了,當下便道,「小姑說的在理,我是沒什麼意見的。」

緊接著,蘇陳氏和蘇林也說,「既是蘇雨瞧好了的人,他們也沒什麼意見。」

蘇雨頓覺肩負重任,「既然這樣,娘,若是有人再尋你提阿清的婚事,你便說如今忙,沒這個心思,等阿清考完試之後再議,左右阿清年紀還不大;我再去好好瞧瞧那位姑娘,也探探人家父母的口風,頂好阿清這一科就能考中秀才,那這親事十之**就準能成。」

又說了些旁的家長里短,不過酉初(17點),曾林便來接蘇雨回府了,蘇林不知什麼時候準備了兩只生龍活虎的老母雞,一大籃子雞蛋,還有一些山珍野味,說是給蘇雨補身子的,便跟他們一起送過去吧!于是,曾林想好好和蘇雨說說話的想法又泡湯了,還能應付大舅哥話里話外的敲打,中心思想便是,若是你對我妹子不好,那我妹子想回娘家來,他這個做哥哥的鐵定歡迎,至于他這個妹婿,到時候還受不受歡迎,就不得而知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