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母女這廂放聲痛哭,子興也掩面而泣,僕從更有涕淚俱下者,連小狐也將將灑了幾滴淚珠。足足一炷香時間,郭母方才拭淚而起,將英娘攬入懷中,口中自顧喃喃低語,指尖卻細細描摹其臉龐一遍一遍,似乎要進一步確認自己心中所思所念。由此觀之,老夫人的眼神多半是不濟事了。

英娘淚眼迷離,打量著老邁半瞎的老母、未及加冠便已身殘的幼弟和數位忠心耿耿但年老力衰的舊僕,心中久違的怨毒之心隱然有死灰復燃之勢。其勢迅即引動輕靈劍鏘然出鞘于半空盤旋不定,有殺伐之氣引而待發。小院中氣氛霎時間肅殺非常,叫人惶恐難安。

初陽暗道不好,郭家這般慘境居然引動英娘恨意,若是放任只怕後果難以收拾。正要運轉同心訣稍加干涉,卻听得郭母輕撫其背破涕為笑道︰「只說是陰陽永隔再難見,不意還有今日。只覺蒼天待我不公,怎知兒女雙雙在眼前?得見英娘,于願足矣,不復有憾事。」

這一笑如春風徐徐破碎寒冬,英娘眼中厲色緩緩消散,手中握拳也慢慢張開,輕靈劍更是清嘯一聲消失不見,小院又是一番祥和之象。子興乘勢多加勸慰,且一瘸一拐自為先導將眾人引往正堂,而老僕手疾早已將清茶備好一一奉上。

「貴客遠來本應盡力款待,卻應一時忘情而多有怠慢,慚愧慚愧。」情緒逐漸平復,郭母又是一派大家風範,「陋室粗茶奉客雖是稍嫌不足,但倉促間也只備得這些,勿怪。」

「英娘與我識于患難時,友于生死間,情愈姐妹何必貴客二字?老夫人只當我是家中子佷輩一般,粗茶淡飯打發足矣。」初陽見眼前老婦人經大變歷艱險猶能堅韌不折風骨不易,心中亦是大加贊賞。

「英娘生來性情執拗,老身常恐其行事過于任情以致偏激,能得初陽為友真是幸事。」知女莫若母,郭母雖不曾親見入魔之事卻能揣測幾分,「初陽言談不俗行事灑月兌,非常人能及,莫非乃是道門中人?」

「噫,夫人何出此言?」初陽挑了挑眉反問道。

「當日聖旨明諭,郭後因憂傷成疾早已身故,葬于高陵身後榮顯。若是英娘早已不在,眼前之人又能是誰?若是英娘未曾故去,今上焉肯任其游走于外?只怕清武山于中出力不少。♀」郭母一語驚四座,貴勛名門果然所知甚多所見甚廣。

初陽避而不答,只笑道︰「早應與英娘同來探望以解夫人愛女之心,奈何行走世間諸事不由人今日方得到此,正要多做盤桓老夫人勿要嫌棄才是。」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郭母將門主母行事也不同一般婦人,心思通透言談不俗外又多了幾分爽朗大氣。英娘立于一旁卻是百轉千回若有所求,一臉猶豫不決。

初陽暗暗嘆息,事不關己則能分清利弊,事一加身又有幾人不能迷惑其中?英娘往日言辭犀利往往一語中的,行事決斷利落不曾拖泥帶水,今日情深之下也不免失態。此情非獨英娘,自己也概莫能外。若不是小狐英娘師父等一干人等盡力扶持點醒,只怕江初陽猶在玉華峰上自怨自艾。

思及此處,當下初陽上前輕輕拉住英娘道︰「居留此處,英娘可不能憊懶,須得陪我四處覽勝。我也不白打秋風,賴有醫術頗可依仗,若是夫人子興不棄,便由我來診治一二,或有意外之喜。」

郭母尚未作答,英娘已是驚喜交加,急急追問道︰「此言當真?可能痊愈?」

「哪有醫家未曾診看,便灼灼煎迫若此?英娘情急過矣,收心忍性,徐徐圖之,于己于人方是良策。」初陽一語雙關,「過憂過喜俱是有害無益。」

「正是,姊姊心急太過了。總要等江家姊姊望聞問切過後,才好一下斷語。」郭子興也勸解道,臉上不知何故居然有些羞赧,「母親眼疾極是不便,還請江家姊姊多多費心。至于我之腿傷,只怕、只怕多有不便不如作罷。」

「難不成軍營之中危急之時,還有男女之別授受不親?子興過于迂腐拘禮了,只不過是腿傷又何必如此?」初陽為解子興尷尬,故而出言打趣。

「姊姊醫術乃是真人一脈親傳,兼有信安楊家之長,可算是神州國手。能得其救治是你福氣,不要推三阻四。」小狐見子興多有退卻,以為其對初陽醫術多有懷疑,心中憤憤不平月兌口而出。

眼見故去之人猶在膝下,耳听靈異小獸忽做人語,初陽身份自是昭然若揭。郭母心中早已明了自是無事,郭子興卻是一驚,望著小狐眼中疑惑重重。小狐卻不以為然,甩了甩尾巴道︰「隨口一說,何必如此訝異?少見多怪。」

「小狐又多嘴,惹出事端小心師父罰你。」初陽低聲斥責,小狐卻習以為常,只是撇了撇嘴懶洋洋地伏于椅上,再不開口。

初陽也知無用,低聲笑了笑,徑直上前與郭母查看病情。英娘心情稍作收斂,見狀便隨之而上,留下子興與小狐兩兩相望。

運轉真氣初陽以神識仔細操控,將其微微沁入郭母眼中厘清其中脈絡走勢,靈石洞中習得之法用于醫道卻也相得益彰,果然是一理通萬理同。不多時,初陽便收功而起,俏生生地說道︰「夫人只怕是憂傷過度整日以淚洗面方有此病。無妨,待我外用針灸內用湯藥必能復明如初。」

初陽轉身又至子興面前如法炮制,無需肌膚相接便已診治完畢。不知為何,初陽居然微含怒意,語氣也有些沉重︰「子興這腿傷只怕不是天災而是吧,何人如此肆意妄為?」

「牆倒眾人推,一夕遭難親友尚且避而遠之,落井下石者又何足為奇?」郭子興倒是波瀾不驚,「只是雖有舊日之人為惡,卻也有非親非故之人出手相救,起起落落間看盡人情冷暖,方知往日相親者不足為依仗,往日不屑者未必無大義。」

初陽眼見當日英娘大是大非前幡然醒悟棄家仇全天下,今日又見子興幼年致殘卻能胸懷寬廣不為偏執,不禁暗想︰古人言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英娘子興能行事如此,豈不在其父母?原來水清問源,人正尋本。家學淵源便如這汩汩活水,人立于世憑此為根。人間萬家與千江萬河又有何異?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