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孩子從玩耍中學會如何對付身邊的危險》
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
——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
媽媽們對孩子的關心是沒有界限的,不僅要擔心他們吃得好不好,穿的暖不暖,還有學習,前途等等問題。就連孩子出去玩,我們也總是提心吊膽的,可是我們又擔心自己過分的呵護會讓孩子變得軟弱,于是應該怎麼辦就成了媽媽心中的困惑。
我也很擔心孩子的安全,但是我從來不願意用強制的手段去約束兒子,因為我始終認為人生很多危險都不可以避免,不到河邊就能保證一定不會溺水嗎?
那段時間我看到新聞上說很多孩子去游泳的時候溺水,我想,我要教給兒子自救的辦法,而不是禁止孩子去游泳。我和兒子說︰「你想學游泳嗎?」兒子高興極了,一口答應下來。因為兒子也一直很想學游泳,現在我給他創造了這個機會,所以他學得特別認真,沒多久他就學會了自由式。
兒子終于學會游泳了,于是我帶著他到比較深的池里玩。他以為自己學會了游泳,就大膽的去游了,我在旁邊看著兒子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決定給兒子一點教訓。就在他努力向前游的時候,我悄悄地在後面拽住他的腳,由于他剛學會游泳,沒有往前走就開始下沉,他慌了,胡亂地拍打著水,我看到他驚慌的樣子,馬上把他抱起來。我一直在他旁邊,確保他不會真的溺水。
他大口的喘氣,顯然是嚇壞了。這個時候我和兒子說︰「孩子,在你玩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危險,就像剛才,所以你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而且這個還不夠,你還要有危險的意識,你要明白什麼時候會有危險。剛才是媽媽拉住你的腳,但是如果是水草呢?那你就不會那麼容易擺月兌了。」
兒子听得很認真,但是卻一臉迷惑。我繼續和兒子說︰「如果你下次到水里游玩的時候遇到危險,你學會了游泳就可以自救,你有了危險的意識,你就知道什麼地方是有危險的,你就不會去那里游泳了。」兒子豁然開朗,說︰「媽媽讓我來學游泳是為了讓我自己在游泳的時候保護自己,還要時刻警惕。我明白了!」
從那以後,兒子越來越認真地學游泳,也不會總是一副什麼都不怕的樣子,有時候他還會提醒我什麼是有危險的。
孩子心理分析︰
如果媽媽們只是用「禁止」的方式來保護孩子,例如告訴他們不要亂動電器,不要隨便去外面游泳,不要去春游……而不是告訴孩子如何避免危險事故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後如何自救或求救,那孩子永遠都會處于危險之中。禁止孩子去嘗試,去接觸實際中存在的各種情況,單純利用命令的手段來「圈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輕率地否認孩子想要試一試自己能力的舉動,說些
「你做還早呢!」
「那可不行啊!太危險!」
「太嚇人了,可不能干啊!」的話,可能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這等于是給孩子的成長潑冷水。只有教會他們避免或是應對危險的方法才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安全是一種意識,只有讓孩子有這樣的意識並且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安全愉快地玩耍。
【給媽媽的小建議】
好媽媽不是總和你的孩子說︰「你不許去干什麼,那是危險的。」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告訴他們就算是玩的時候也要提高警惕,而且還要教給他們如何避免危險的方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
孩子需要玩,更需要安全,但是爸爸媽媽不可能總是嚴嚴實實地保護著他們,只有讓他們掌握了生存和避免危險的技巧,才是保障他們安全最好的選擇。
第十六章
《是媽媽,也是教官——沒有不听話的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笨」媽媽》
媽媽們可能都深有體會。♀孩子似乎隨處都在和我們作對,往往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媽媽也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感到束手無策。不听話的孩子,成了媽媽們共同的心病,我們到底該怎樣教育這些不听話的孩子呢?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說出的話、發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給媽媽這個面子,要麼哭鬧,要麼頂嘴,要麼听到批評就摔門而出。于是,在媽媽心里,「不听話」這三個字成了媽媽最大的一塊心病。面對「不听話」的孩子,大多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采取責怪、訓斥、強制,甚至打罵的懲罰性措施。這些措施往往會適得其反,更加刺激孩子的叛逆、不听話。
孩子都是在所謂的「不听話」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其實,在這個世上,沒有不听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孩子不听話,一定有原因。面對不听話的孩子,這個時候媽媽就扮演了教官的角色。要學會查找原因,分清哪些要管哪些不要管,知道用什麼方式去管,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媽媽要「因材」去長期學習和研究。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不听話」的孩子通過你的教導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1.《你的壞習慣,孩子會有樣學樣》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會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
你是不是發現孩子和自己有著一樣的壞習慣?有的媽媽說這是遺傳。我要告訴你事情的真相不是這樣的。因為孩子最初接觸的人就是媽媽,于是我們的行為就成了他們的標準。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做成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跟你學成什麼樣子。所以,媽媽們要注意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孩子再繼承你不好的習慣。
還記得我兒子剛剛2歲的時候,那時候他剛會走路,會自己走到房間的各個角落,自己玩耍。
那個時候工作還比較忙,我要很早就起床去學校上班。有一天早上,我換好衣服,正在吃早餐,兒子突然從後面跑過來抱住我,手里的粥就撒在了外衣上。沒辦法,我只好馬上到房間里換衣服,我們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髒衣服換下來以後就要馬上放到專門盛放髒衣服的布衣簍里。但是那天實在是太匆忙了,我把衣服換下來以後就朝床上一扔,就拿著皮包出門了,沒有想到兒子一直在旁邊看著。
為了讓兒子盡早的**,我也要求他自己換衣服。但是最近這幾天我發現他總是把自己的髒衣服換下來以後隨便往床上或是桌上一扔,就跑了。為了這個事情,我告訴過他很多次,但是他還是改不掉這個毛病。
我開始反省,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老是听不進我的話呢?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為讓他有了這樣的習慣,然後我就想到了那天早上我匆匆忙忙換衣服的事,那天他一直都在旁邊看著,一定是我的行為給了他一些暗示,讓他學會了隨便放髒衣服的習慣。想到這里我後悔不已,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希望可以改變兒子不好的習慣。
這天,我故意在他面前把外衣弄髒,然後把外衣換下來,再在他的面前把髒衣服放到了裝髒衣的框里。從那以後,兒子再也沒有把髒衣服隨便扔的習慣了。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了對媽媽全方位的模仿,他的模仿能力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而提升。而你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模仿環境」,自己不做「壞榜樣」。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回應。
假如媽媽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但情急之下卻忽略了自己的表達方式︰言辭不夠文雅、態度過于激烈,那無疑是「好心」做了壞榜樣。因為,「粗暴」的形象一剎那就在孩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在願望得不到滿足或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先「反射」到大腦的解決方式就是以同樣粗暴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孩子還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好的壞的統統兼收並蓄。因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是要時時牢記的。
言傳不如身教,真正讓孩子懂得愛,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媽媽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一個媽媽在教育自己孩子過程中更多的不是語言,而是他的行為。
孩子的眼楮就像照相機,每天攝下了媽媽的言行。作為一個媽媽,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不經意的一個行為就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媽媽應該記住,孩子是看著你學習的,他們喜歡模仿你,你做的事情會引導孩子的想法、價值觀、行為。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好,你也要做得越來越好。做孩子的榜樣,可能是愛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環。
【名人示範榜樣】
蔡元培的母親共生七個兒女,但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先後夭折,只留下排行第四的蔡元培和長子、三子。家庭負擔極為沉重。
蔡元培的父親去世後,親友看到周氏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生活非常艱難,便紛紛募款濟助,都被周氏謝絕了。
周氏沒上過幾天學,但深明大義,性格倔強,具有中國母親的傳統美德。她有信心**把孩子培養成材。
為了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周氏自己省吃儉用,辛勤操勞。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襪都是靠她一針一線縫納起來。她還學會了給孩子理發。孩子大些後,她也給人家做零活。
周氏對兒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並從細微的事情上教給孩子好的習慣。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堅韌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蔡元培後來的好學上進和正直無私無不來自母親的影響。
蔡元培入塾後,母親常陪著做作先生指定的家庭作業。有一次當他在燈下構思苦吟時,母親覺得夜太深了,心疼兒子太疲倦了,以致思路不通,教他干脆睡覺去,明兒一早再叫他早起續作。黎明即起的蔡元培,竟能一揮而就。而且終身覺得熬夜不如早起,這種好習慣是被母親養成的。
母親對蔡元培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這些影響不是靠嘴上說的,都是蔡元培的母親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她給兒女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