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邊荒沒落宗室 第三章 爺來了就不退縮

好事兒不持久,奇冷刺骨的感覺襲遍全身。

集中意識想挪動腿腳掙扎出點空間,好取上的工兵鏟挖掘逃生通道未成。

卻發現那「李 」,似乎消失了。

心中一急,只覺得渾身灼熱難耐。

不由得懷疑,這種感覺是不是人的生命盡頭所致。

「他娘的!就算冰雪抽盡體溫,即將喪命,也不至于冷熱顛倒吧?」

拼勁一蹬,蹬開的是被褥,映入眼簾的居然真是「李 」所描述的。

從一個現代軍官,一下子雀佔鳩巢成了「古人」的反差感還好抵擋。

問題是就像「幻境」中與李 爭論的那樣,這時節是啥啊?

殘唐!頹唐!

行將崩潰的唐帝國大廈、特大號危牆!

能在這時間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都是些啥人?

別說黃巢、田令孜這些巨頭,就是名義上歸屬大唐,事實上仍然各自為政的隴右吐蕃家支,也遠比「自己」這點家僕商隊、農民生小產隊要強上百倍!

更何況苦心磨礪的健壯身軀,也被換成如今細胳膊細腿的女圭女圭身!

嗯,說實話,李 這身軀有「擊鞠」運動鍛煉著,是算同齡人中頂尖的。

可夠沙陀李克用那獨眼龍一巴掌,或是朱阿三一記回馬槍嗎?

「荒唐!狗屁穿越!穿個勞什子越!」

李卓遠坐起身,一把丟開被褥,坐在胡床上囔囔。

「公子,公子……」

院子外腳步嘈雜,人聲鼎沸。

「草!老子還沒接受穿越現實,就火攻啦!」

李卓遠剛想發火,回頭卻看見被褥燒著了。

胡床下是旺旺的炭火,甩到上邊的棉被能不燒著才怪!

「陳丁,隨我四處走走!」

也不理會眾人訝異的神色,起身招呼李 的跟班小廝。

幻境般的斗法,還是有點好處的,至少不會什麼人都不認得!

「爺來了,管你啥殘唐、牛人!沒想退縮!」

發狠地想著,在忐忑不安的小廝陪伴下,開始熟悉環境。

李家堡子坐落在渭河上游河岸邊,李卓遠估模著,應該是在原時代武山縣一帶。

依山傍水,前邊良田三千畝,後邊山坡樹木成林。

南邊不遠的山谷中,還有一個夠放牧幾百頭大牲畜的草場。

有人家二十余戶,另有奴僕兼堡丁百余人。

這要放在現代來說,哪家單獨擁有這麼個村子,不成巨富都難!

可惜這是唐末!李家堡子所在的隴西縣,代宗寶應二年(763年)淪于吐蕃手中,直到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朝廷才又有名義上統轄。

實際仍然是吐蕃各部爭斗殺戮不斷,有了點實力的,都想點了人馬上高原去邏些,找著各自支持對象參與角逐。

贏家好說,留著繼續。輸了之後,又有些結伙東逃。

于是這一帶成為往來往流寇的補給站,過一趟搶一趟。

自顧不暇的大唐朝廷朝廷呢?

沒有從這邊收取稅賦,也沒有駐扎有效制衡的力量,只得個名義上的主權。

按現代說法,就個三不管地帶。

生活在這里的,有原吐蕃各家支殘余勢力,有吐蕃各新興貴族奴部即所謂「溫末」,也有部分原唐民聚集一起形成的村鎮。

不論哪一類型,都是吐蕃邊將相繼敗亡之後,「奴部」自發形成的勢力。

等于是各自憑實力控制相當的區域與人口,各自為政填補了權力空缺。

誰也不服誰,找機會還咬個把弱小來壯大自己。

盧都格桑統領的盧都氏,控制了近百里地面,有人口三千余人,算起來是個大部族。

咸通九年(868年),意氣風發的盧都格桑帶人到長安,想要通過生意來積蓄家支實力。

巧遇同樣也為李家家業憂愁的賀總管,兩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李家先前于賀家有恩,從賀寧的曾祖開始就是李府總管。

李浯對于這個亦僕亦友的總管信任有加,教導下輩稱其世叔,擺明了拿著當兄弟看待。

李家頹敗後,賀總管不僅不離不棄,而且努力經營事業。

使得李家除了爵位依然欠缺外,在奢華的長安也算過得富足。可以說,李家的殷實,賀寧居功甚偉。

李範對他的經營方式,當然不會干涉,而是全力支持。

于是,賀寧帶了足有李家,加李 準岳丈程家一年收入的資財,溯水而上。

選定地址後,由盧都格桑依約調派人畜力量供驅使。

賀總管也不客氣,分派從長安帶來的技術人員,調動人力物力,用了一整個秋天加半個冬天,建成如今的李家堡子。

堡子大致呈南北走向,建在選作耕地的河谷西邊山坡上。

東西長約一里,南北寬約六十米,成不規則長方形。

臨河一端,是座三層夯土四方筒子樓,被命名為北堡。

基底是山石壘砌,牆體用生石灰、細沙、細黃土加水和勻後夯築,底部牆厚五尺,上部逐漸收縮到三尺。

樓高四丈,長十丈,寬五丈。

一層僅朝西開了個門,南向兩個碗口大的氣孔,是個密實的倉庫。

二層朝也朝西開了個門,四面都有內窄外寬的窗口,作為射孔。

樓內有木梯通往三層,所以只有射孔,而沒有設門。

但是有寬大的樓梯通往樓頂,那兒才是防守的最佳位置,需要快速不斷地運送儲備在二樓的防守器械上去。

頂部沒有設置成箭垛形制,而是在一人高的四面牆上,按一定距離設置倒品字射口。

北堡與利用山體構成的西牆之間,有個寬大的出入口,沒有建門。

因為從這個口子下去,是陡峭的河岸石崖,下邊的小碼頭可以停泊十多艘渭適合河上游航行的木船。

堡子南端是一座築成方門式的城樓建築,高約兩丈,扼守在山坡之上。

除了門洞,整個城樓是實心的,東西向約十丈,南北厚三丈。

門是整根原木稍加劈削後用木榫穿起的,厚重結實。

城樓上用磚坯壘成平頂式小堡五個,被稱為南堡。

兩端堡壘之間,東面是齊肩高的壘石矮牆,西邊是起伏的山脊稍加片石疊壘,也就成為西牆。

反正這山脊西坡下是數千畝泥沼灘,沒有哪家人馬會傻傻地闖過泥潭模上來。

壘牆只是防止萬一,或說使堡子更像堡子。

堡子里頭靠山一側,按照吐蕃式樣建起平頂土屋兩排。

北堡一端是寬大的倉庫,南堡一端是簡陋的牲畜棚圈。

中間是二十多戶人家的房舍,還有堡丁們的集體住房、工坊。

房屋與東牆之間是空地,收獲時節作曬場,農閑之際也用來訓練堡丁算演武場。

要是真遇上有搶劫的,也是防守的緩沖陣地。

據說堡子落成後,盧都格桑曾皺著眉頭抱怨賀總管沒有發揮出唐人築城水平。

並拍拍胸脯說,將就著也算了,反正盧都氏有能力保護合作伙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