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哥仨與狙擊組戰士扣下扳機之前,熾烈的槍炮聲驟然響起。
處于前哨位置的小鬼子登時懵了,自開展以來只有他們不停拔撩的份,什麼時候輪得上「支那」守軍如此張狂啦?
那些處在持志大學高大建築上的小鬼子,可被正面發動猛烈火力襲擊的國民政府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舉動給氣瘋啦!
各棟建築上的觀察哨、重機槍、迫擊炮人員立即就位,準備再一次以精確火力給予最為凶悍的教訓,直至這些「支那老鼠」馴服為止。
槍炮聲中,沒什麼文化的魯家兄弟和狙擊組的戰士們,再也顧忌不上當面之敵佔據的是難听的「日本墳」、還是視作神聖殿堂的「持志大學」。
在他們眼中,只剩下那些在制高點上晃蕩的倭鱉怪腦殼。
八倍清晰率望遠式瞄準鏡視野里,友軍看著像模糊豆粒般晃悠的倭瓜,在他們看來眉目清晰、五官可辨。
半年多的槍林彈雨生涯不是白白虛耗,旅長提供的上千發訓練用彈也不是听個響的鞭炮,死于他們手下的日偽也從來不是傻呆呆站立不動的活靶子。
忘卻一切,無視一切,加了消音器的十五支特制狙擊槍,在就近掩護的第十一師友軍都難以察覺情況下開火了!
讓魯志興瞄上的是一個鬼子指揮官,刁鑽地在一座被稱為教學樓的四層窗口舉著望遠鏡,還不時轉頭似乎對誰嚷嚷著些什麼。
憑借旅長灌輸的知識,魯志興覺得這個小鬼子異乎尋常,透過望遠鏡篩查目標、確定順序之際,早已將這個狗東西作為首發殲滅對象。
距離八百米,相比他一千二百米有干擾條件下首發命中西瓜大小陶罐的成績來說,實在是太輕松了!
什麼初速、彈道軌跡,直到現在他還是一知半解,但八百多米距離一呼一吸間就能見效,卻還是非常清楚的。
隨著他手指的扣動,波瀾不驚的呼吸間,那個看似志得意滿的鬼子猛然一愣,撇開望遠鏡、低頭有些不可思議地看看胸前傷口,抽搐一下歪倒一邊受窗口牆壁遮擋不見蹤影!
經過這大半年的戰場實踐,加上旅長的淳淳教導,魯志興早已清楚,如此重要位置上,小鬼子必定不止安排一兩個能夠決定戰場局勢的人物,所以狙擊槍視線沒有輕易挪移。
里頭的小鬼子卻是亂作一團,因為被擊斃的是日軍第三艦隊有首席炮火觀察員之稱的宇都宮少佐,持志大學據點之所以能夠在「支那」圍攻軍隊數度突襲中得以屹立,全賴宇都宮少佐與黃浦江上「大日本帝國」艦隊炮火支援密不可分。
若非艦炮火力支援,駐守持志大學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第一、第二大隊、久留米師團步兵大隊絕對難以抵住「支那軍」的攻擊,更別說是擊斃一個支那少將旅長(指反擊階段的黃梅興旅長)。
鬼子的艦炮與陸軍協作,當然非「支那軍」的狗屁「文化人」畜生體系堪比,立即有中尉餃的中島接替觀察員重擔,意圖看清「支那」軍的突然攻略意圖。
鑒于宇都宮少佐毫不隱晦意圖的動作,中島中尉采取窗邊探頭窺視策略。
要是「支那」癟三「文化人」教的狙擊手,魯志興或像牲畜豬頭三似地一擊得手便沾沾自喜轉移目標。
他沒有,因為吳毅不是豬頭三畜生「支那文化人」,言傳身教出來的狙擊精銳不是幻想著吐一口唾沫導彈四射、哼哈一聲宇宙變形的病變、雜碎「文化人」,而是實事求是的、殲敵于無形的、沉得住氣的狙擊手。
眼看窗口再度晃蕩半個腦殼,魯志興清楚鬼子第二觀察員露頭,既沒有像畜生「文化人」那樣唱上一曲舞台戲,也沒有像騷胞們那樣「轟啊黑、屋里點燈屋外黑」,而是不露行跡地再次輕扣扳機,
緊貼窗口露頭中島中尉露頭不過十幾秒鐘,卻像宇都宮少佐那樣被爆頭橫死眼前,室內小鬼子勞什子「武士道」不再,大眼瞪小眼誰也不願再靠近窗口。
鬼子不是咱們民族的「文化人」,無心考據宇都宮是不是第三艦隊派出少佐的真正姓氏,就跟出賣國家利益的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黃浚屬不屬于「名士」,是不是拜倒杜撰還是確有其人的「南造雲子」石榴裙下才出賣國家利益一樣。
雖然嚇得再也不敢輕易舉起沾血的望遠鏡,卻深知這樣一來就無法給游弋在黃浦江上的軍艦報告我方守軍攻擊方向坐標。
一個軍曹急中生智地扯過室內一面鏡子,想通過鏡面反射看清我方攻擊情況。
而就在此時,一發槍榴彈破窗而入,爆炸碎片與沖擊波使得聰明與不聰明的小鬼子一並嗚呼哀哉。
吳毅不是二五眼煞筆「文化人」,不至于為了表明狙擊手是戰場重要主宰力量,就傻嘟嘟地指望狙擊槍成為無敵宇宙大炮。
郝根兒帶著兩個槍榴彈組,早就在狙擊組精確打擊、十一師友軍火力掩護下,快速運動靠近鬼子防線外圍,端起槍榴彈給每個有威脅的窗口來上一顆。
跟魯家兄弟的狙擊組一樣,這些個槍榴彈手不善于建築密集的城市中活動,但絕對夠實力依托己方防線做出短距離急沖鋒。
十五名狙擊手精確壓制的不只是鬼子觀察員,那些機槍、擲彈筒、迫擊炮手一樣是重點打擊對象。
失去重火力壓制,鬼子步槍手精確射擊固然能威脅十一師沖鋒士兵的生命,卻無法阻擋山洪暴發般的沖擊。
陳次長、十一師師長彭善親自坐鎮指揮,兩個營兵力潮水般涌入鬼子密集設防的持志大學校園內。
十一師的這些沖鋒兵力大部分使用二十響毛瑟手槍,一部分使用晉廠造湯姆森沖鋒槍,夾雜著特勤旅榮杰隊長帶領的噴火兵。
與背著燃料罐的噴火兵不同,榮杰帶領的三十人噴火小隊分為十個小組,每組有三個噴火手拖著一輛載有燃料罐的兩輪小車。
大號氧氣瓶改裝的燃料罐每灌裝一次,足夠噴火持續兩分鐘,作戰中以十秒噴發一次計算,足可抵得上十幾個單獨行動的噴火兵。
用于地形復雜的山區地帶,也許有行動不便之憂,但這兒是沖積平原形成的上海。
不過,在建築密集區,有轉角射擊問題存在,兩座高大建築構成的狹小區域內,一個噴火小組被敵火力堵死通道。
護送的十一師官兵急眼了,不惜連連滾進射擊以掩護噴火手噴火。
只是鬼子設在對面的火力點,屬于鋼筋混凝土型饅頭包似的低矮碉堡,噴火組兩次噴射沒能奈何不說,還犧牲兩名噴火手。
「給老子護住八路兄弟!揍他娘的小鬼子!」
一名十一師中尉連長月復部中彈,卻一把推開想要救護的手下,盯著還在猖狂射擊的鬼子碉堡,凶神惡煞般叫喊。
「把你們連長抬下去,這兒交給我們!」
成功護送沖鋒隊伍突入敵陣地,魯志興帶著狙擊小組轉移狙擊陣位,開始地內圈防御火力點精確壓制,看到這邊情形,幾個翻滾跳躍靠近囑咐友軍。
喊罷回身向同組戰友揮揮手勢,以三名狙擊手有意暴露身形穿越地火力控制地帶,自己與另一名狙擊手趁機趴到通道兩邊台階後頭,穩穩地透過射孔將敵機槍射孔堵死。
借著敵火力短暫停歇瞬間,剩下的那名噴火手用勁扣下噴火槍扳機,將擋路的鬼子碉堡籠罩在高溫火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