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第七章 城市狙擊(二)

國民政府軍圍攻上海日軍的工事帶前沿警戒陣地上,魯志興、魯志國、魯志家兄弟三人分別帶著一個五人狙擊小組來回熟悉、布置、完善各自狙擊陣位。

與吳毅帶走的五十多人不同,這十五個年輕戰士全都生于大山深處、長于密林荒野,若不是加入特勤旅,恐怕跟大多數村民一樣,連距離不遠的興隆縣城也難得進一趟,更別說是上海這樣的「洋城市」。

盡管倚仗風子、鏟子城工團的優勢,混進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進行過一段城市生活,但要是在無人帶領的情況下,迷失在大街小巷中是免不了的事,更別說執行什麼作戰任務。

所以吳毅交給他們一個很特殊的任務,叫做城市防線狙擊,意思也就是在我方城市防線上,依托既成工事進行靈活的狙擊任務。

考慮到「歷史上」蔣委座以為能用兩個師優勢兵力,先聲奪人地消滅日軍僅三千余人的海軍陸戰隊,圍攻陣地基本是防御效果較差、一線式布置的野戰工事,吳毅在熱南與陳次長的分析過程中,特意要求對此進行大幅度更改。

可能是蔣委座受這時代歐洲列強堅固防線影響,也許是覺得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好好建設有備無患,總之難得地采納建議,調集了四萬余由東北軍、西北軍整編裁汰下來的「工兵」,進行全力構築。

自龍華經上海北站、江灣、引翔港、張華 、吳淞、寶山、獅子林至川沙河口往西延伸的地帶,均建起帶有鋼筋混凝土永固工事為支撐點,散兵壕、交通壕相連接的戰斗警戒陣地並有依據河溝、水網、路邊溝修築的多條斜切陣地與1~2公里外的主陣地連接。

寬度約為2~3公里的主陣地,也不再是單薄的線形布置,而是在防御縱深內增築兩三道預備陣地,同樣通過因地制宜的若干斜切陣地與炮兵陣地、後方陣地連接。

另外在後方陣地背面3~5公里範圍內選擇適宜地點,構築營團規模據點式陣地若干,用以敵突破之後收攏、整頓潰散兵力,視情況反擊或有組織撤退。

如此改動,使得原先7~12公里的圍攻陣地,變成可攻可守的大縱深攻防地帶。

幸虧吳毅號準蔣委座喜歡效仿西方列強深溝壁壘的脈,爭取到這樣興師動眾的大改動!

「北滿事件」之初,蔣委座驚駭于鬼子細菌陰謀加快遷都計劃,倉促急令將已制備好的900余艘大小鋼筋混凝土船只拖到長江口堵塞航道,失去堵截鬼子海軍第十五艦隊以及大批在長江中上游商船的大好時機——要是沉住氣遲幾天,鬼子就要返回宜昌、武漢等地,繼續耍列強駐軍、通航自由特權!

同時下令海空軍家當分別移往南昌、武漢等地,完全放棄吳毅建議海空力量適當移駐杭州灣的建議,甚至本來要用以堵塞航道的那批老艦艇也不例外!

因意外逃月兌沉水命運的通濟、大同、自強、德勝、威勝、武勝、辰字、宿字、海圻、海容、海籌、海琛號戰艦,嘉禾號等商船、民船、鹽船,共220余艘,近三十萬噸位船舶倒是很好地被用以快捷運輸物資及逃離滬寧杭的優先逃離者!

蔣委座憂懼嫡系主力被堵,還無視得到大幅度增強的鬼子駐上海兵力,密令大批中央軍精銳來個悄悄奉命調離,僅剩87、88師、炮兵第二旅四個營、淞滬要塞旅、六個由工兵緊急轉成的所謂「淞滬警備旅」,在上海保安總隊的配合下,堅守圍攻陣地、浦東江防地帶,掩護「歷史上」所未曾有的大撤退。

生怕被日軍察覺從杭州灣登陸阻截後路,咬咬牙留下第十八軍加強第十六炮兵團兩個營、浙東保安一旅、二旅,依托金山等地防御工事作為上海方向側翼,整編後的東北軍何柱國部駐南京、王以哲部駐杭州,粵軍葉肇部駐定山湖一帶。

等到吳毅匯報東北抗聯收復北滿、並消滅小鬼子大部分細菌武器,才又陸續調進一批部隊,卻已不是精銳嫡系,而是類似于浙東保安旅那樣的地方軍進駐滬寧、滬杭防線。

滬寧杭地區我方部隊人數確實達到三十萬之多,可除了駐南京、杭州的東北軍,定山湖一帶的粵軍,那些駐守防線的兵力實在是不著調,在小鬼子發動突襲之際,張治中將軍寧肯87、88師打殘了,也不肯要這些所謂的援兵。

頗為悲壯地致電委座陳情,這些不能算兵的兵力擺在堅固防御工事地帶節節抗擊,還可能堅持到委座決意回師國都之時,要是填補到上海圍攻陣地,恐怕撐不了十天半個月就全線潰退、無以為續。

以蔣委座的精明權謀專長,不會不清楚這是張治中將軍在死諫,但想想日本人的細菌武器手段,還是不肯增發任何精銳援兵。

直至在87、88師扛住鬼子第一波偷襲,並與六個警備旅、保安總隊、吳淞要塞旅、配屬的炮兵營一起抵住後續攻擊長達五天了,才有所心動地令側翼的第十八軍赴援、替換,另調已在杭州布防的王以哲第67軍接防側翼。

本來還說要將胡宗南部、稅警總團等精銳調回南京,卻被鬼子的炭疽細菌彈給嚇住了。

87、88師等部依托堅固工事浴血奮戰,以自身傷亡過半的代價,打痛小鬼子穩住防線,第十八軍與六十七軍接手以來,一直是拉鋸式膠著。

就連赴援都是冒名頂替,吳毅不至于想著什麼抓住兵權,倉促擬定一份整軍建議交由馮長官去找大小軍頭協商,相信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這三十萬之眾的駁雜軍隊,不至于還是離心離德。

早在計劃中的城市狙擊戰,尤其是依托防線的方式,反倒可以立即實施。

魯家兄弟及狙擊組的戰士們,無需像吳毅那樣通盤考慮,更不用對馮長官、陳次長等人嘮叨理解還是不理解蔣委座的做法,忙活起來得以比「文化人」喜歡哀哭的細膩啦、專注啦、一看就懂啦更進一步,達到——從容不迫精心繡花境界。

順著十八軍戰士趁夜利用彈坑、溝渠構築的簡易蓋溝,前進到位于鬼子前哨不遠的狙擊陣位,沒有急于打開觀察口、射擊孔,而是仔細擦拭武器。

他們拿在手上的狙擊步槍,由特勤旅兵工廠如同英國佬手工生產勞斯萊斯般精心加工制作,與後世的85狙擊步槍類而不同,更像是加了瞄準鏡的56半自動,卻仍命名為85式。

此槍槍管向蘇聯方面定制,長度與馬克沁一致、口徑7.92毫米、帶消音器卡裝螺紋;瞄準鏡也有蘇方提供,8倍清晰率帶十字刻線蔡司鏡;半自動十發彈倉供彈、彈膛適合使用重機槍彈。

由于到目前僅生產出40多支,而帶到滬寧杭來的20支又大半在此,這15名戰士都知道自己肩上擔子的輕重。

收到通訊組發出的可以攻擊訊號,他們才隱秘地緩緩伸出槍口,瞄上六七百米外高樓上的鬼子觀察哨、重機槍、迫擊炮手。

上海地勢平坦,佔據高大建築的鬼子,猶如在平原地帶佔領罕見的小山包,地利上壓過依據既設工事的我方一籌,那些作為前哨的小鬼子不時出頭拔撩,以便居高臨下的機槍、迫擊炮,甚至指示其後方大口徑火炮準確攻擊我方守軍。

我方每守住一天,都是數以百計將士的生命為代價,要是照這樣放任下去,十八軍再耗個十天八天也算是打殘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