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074章 前世風雨,後世塵煙

「御史台侍御史楊慎矜。」

「京兆府尹盧絢。」……

所有在興慶宮上朝的官員,都要登記在冊。登記的內容不僅有姓名、官職和年齡,甚至還包括身高和形體特征,並需經過軍士們的簡單搜身。

當然,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備荊軻那一類攜刀而來、上殿弒君的猛人和秦武陽那樣懵懵懂懂的愣頭青。

蹄聲隆隆,兩隊策馬持槊的龍武衛軍士,押赴著以骨咄祿婆匐可敦為首的兩百多名突厥王庭主要貴族,前往宮門與金吾衛交接,突厥貴族們隨後將被金吾衛徑直押往花萼相輝樓,他們在那里等待皇帝處置。

李瑯跟岑參、李嗣業等人隨同龍武衛而來,但他們位卑職小,沒有資格進興慶殿面君,只能候在宮門外等待皇帝旨意。

左相牛仙客身體月前患疾,一直未愈,最近愈發嚴重,渾身綿軟乏力,已經臥床難起,只得告病免朝,牛延跟他的兩位兄長一同隨侍父親床榻,不曾入宮。

白居易的詩︰「千官雁一行」,非常貼切,一眾京官們如行行大雁般整齊穿過宮門。

李瑯候在宮門口,閑來無事,便仔細听著門官給每一個官員唱名報進。

作為一個喜歡讀史的人,李瑯在听到這一個個熟悉的歷史名字時,心中感概萬千︰

這些官員絕大多數出自李姓皇族和武周以來殘余的世家大閥,很少有平民階層出身的官員。

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南北朝叫「士族統治」,後世叫「階層固化」,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官二代、官N代」現象,當官的子子孫孫當官,窮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窮百姓,這是一個國家變成一灘死水,喪失活力,走向衰敗的明顯標志。

「階層固化」跟「土地兼並」是亂世來臨和朝代更替的兩個最基本前兆,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武則天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利用酷吏和各種血腥手段大肆打壓王公貴族和世家門閥,她一個女人,卻沒有婦人之仁,對貴族世家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干淨利落,並且在用人制度上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武則天改革科舉,開創武舉、自舉、試官、殿試等多種合理制度,讓大批寒門子弟晉身官場,利用科舉出身的平民之士逐漸代替世襲的貴族和門閥,「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這是國家欣欣向榮的極好舉措,不過,武則天一死,沒有被清除干淨的殘余的世家門閥卷土重來,重新把持朝政。

其實,大唐現在面臨兩個最迫切的朝政︰

一是要廢除過時的租庸調制,調和人口、土地和稅賦三者之間的關系;二是改革科舉制度,摒棄薦舉,貧富子弟一體同仁,科舉考試實行公平、公正、公開。

當下,天下百姓和士子怨聲載道,這兩個政改事實上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可惜,盡管很多官員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擁有高官厚祿、豪宅美妾,佔有大片土地,改革會讓他們失去這一切,所以他們不但不會支持改革,反倒會極力阻礙變革。

日落大明宮,帝國在不可逆轉地衰落,曾經輝煌的大唐帝國將在朝廷君臣的醉生夢死中逐步走向尾聲。

不過這也沒關系,讓皇帝和帝國官僚們繼續這樣醉生夢死地走下去吧,在漫天煙塵中,該來的滾滾鐵騎終將是會到來的。

長安,這座繁華的都市將會在鐵蹄下徹底變成一片廢墟。曾經高不可攀的宮城,將成為赤腳農民軍盡情蹂躪的泥草地。

「華軒繡觳皆消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長安,這個曾經包容萬千的城市,這個帶著前所未有輝煌和榮耀的城市,這個盛名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政治中心的城市,在歷經了唐朝的盛世繁華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朝代在長安建都。

前世風雨,後世塵煙,亭台宮闕,都成殘垣。繁華落盡,王侯長眠。站在人間,看浮雲變幻,任由殘磚碎瓦,銘刻變遷。

金玉其外,往往敗絮其中,光鮮的表面下,往往藏污納垢,盛世之下,往往掩蓋著諸多問題。如果不及時予以解決,便會盛極而衰。這,又叫「歷史周期律」。

當然,李瑯本身無意「為國為民」,那麼高尚的意境他還達不到。曾幾何時,李瑯只想「農夫山泉有點田」,甚至老婆娶不到,孤獨一生也無所謂。

回到唐代,李瑯也只想「依山傍水種山田」,利用後世的知識賺點小錢,建一個古韻悠然的農家小院,娶一房賢妻,再納兩個美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與世無爭,清晨摟著賢妻觀晨霧,黃昏抱著美妾看夕陽。這如花美眷,這似水流年……

李瑯的要求高嗎,不高。如果不但連這麼一點微末要求都達不到,而且有人還把他髒破的茅草屋給強拆,把他微薄的田產給霸佔,那這事就嚴重了。

至于到底嚴重到什麼地步,現在還不能確定。李瑯是農夫,但不是懦夫,反正是「樹活一塊皮,人爭一口氣」。

……

興慶殿,寬闊莊嚴,宦官們在多處燃起了燻香,殿內香味縈繞,李隆基在宦官王公公的隨侍下登上了御座。

「恭祝陛下,萬壽無疆……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站在殿中的眾官手持笏板,層層向皇帝山呼見禮,行禮時手中的笏板必須端正,不得歪斜,否則罰去一個月的俸祿。

笏板又稱朝板,是唐朝官員上朝時的特色工具,五品以上的官員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的低級官吏使用竹笏,如果朝臣有事啟奏皇帝,還可以在笏板背面寫字以防止遺忘。

「平身。」皇帝抬手回禮,聲音輕快,顯示皇帝今天心情很不錯。

「起。」皇帝話音一落,殿前宦官便高聲宣唱。

「謝陛下。」君臣見禮後,眾官這才按照職位高低分列朝班。

大國朝會,禮不可廢。如果官員不按照等級品秩站立,或未經皇帝允許隨便講話,或無故離開隊列等等,同樣也都要被罰俸一月。

君臣見禮列班完畢,朝會正式開始。

王公公大聲宣讀了王忠嗣從青海湖發回的軍情塘報。

「臣啟陛下,今吐蕃敗北,突厥國滅,我大唐盛名遠播,實乃新元大喜,陛下聖明,臣等願肝腦涂地,輔佐陛下開創天寶盛世。」

百官之首、右相李林甫手持象牙笏,首先出班啟奏,先朗聲說上一番「過年話」,他一邊奏言一邊窺探皇帝臉色。

李隆基今天特別高興,臉龐上泛起淡淡紅暈,笑容在緩緩綻放,剛剛改元天寶,邊關就連獲大勝,為天寶盛世迎來了兩個開門紅,這是未曾預料到的大好兆頭,他焉能不興奮異常。

李林甫見皇帝興高采烈,忙接著奏道︰「小勃律為我安西四鎮西南屏障,吐蕃與大食聯軍六萬進攻小勃律,來勢洶洶,小勃律必定國弱難支。若小勃律陷于吐蕃,就會嚴重威脅到我安西四鎮。

唇亡齒寒,不可輕視,我軍應即刻增援小勃律,而目前四鎮總兵力堪堪三萬七千余,陛下,臣以為,可令王忠嗣挾青海湖大勝之威,領率數萬青海湖大軍千里增援小勃律,痛擊來犯之敵,」

李林甫這番話並非完全出于公心,而是意圖借此機會調走王忠嗣這尊「大神」,他好趁機染指西南軍權,剪除太子羽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