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069章 像分洪一樣傾瀉憤怒

「陛下,貧道今日方知,靜和公主被劫竟然是李瑯一手操控。

劫持公主的也並非契丹人,而是契丹以北,俱倫泊正南,路河西南塞曷支部落的室韋人,他們向西遠遠地繞過奚、契丹和平盧軍鎮,從雲州長城以外的北部大漠草原前來會合故意拖延和番行程的李瑯。

李瑯伙同室韋人在雲州劫持公主,其目的便是為了借機領出龍武衛大軍前去攻擊突厥王庭。」

玄元老道瞅著皇帝臉色並沒有想象中的勃然大怒,稍稍松了一口氣,又輕聲說道,

「李瑯蒙騙陛下,罪責難恕。貧道失之查察,同樣罪責深重。」

玄元老道這番話是按照事先跟賀知章商量好的計策說的。

李瑯拜訪賀府,把清江村村民流亡契丹的原因,以及整個回歸計劃的實施過程大略地跟賀知章說了一遍。並不顧賀知章的極度震駭,請求賀知章代他具表,將此事如實上奏皇帝。

……

李瑯身為從五品下的果毅都尉,是沒有資格給皇帝上表奏事的,也沒有資格位列朝班,在朝會上直接向皇帝奏言稟事。何況,他也寫不出繁體字。

當然,給皇帝具表奏事的資格並不一定以官位品秩高低為準繩,還得看是什麼官。

譬如,比李瑯品秩更低的從七品上補闕官就不但可以給皇帝上奏折,而且還可以手執竹笏,步入朝堂,對皇上的決定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可以經常陪侍皇帝,因而連封疆大臣得對小小的補闕官禮讓三分。

不過,補闕官的奏折大都會被截留在中書省政事堂或內侍省,落入李林甫和高力士的手中。

但身為秘書監的賀知章卻是不同。秘書監執掌大唐圖書典籍,有點類似後世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跟御史大夫、大理卿、國子祭酒、將作大匠等同屬從三品大員,那個後世很有名的日本人晁衡就曾官至秘書監。

李林甫無權截留從三品大員直接給皇帝上具的奏折。

……

在奏表中,李瑯不但如實言明回歸計劃,還先下手為強,大罵契丹左殺大將阿隆勒。

說阿隆勒私自帶著永樂公主來朝,並使得永樂公主離奇失蹤,卻將此事隱瞞不報,有圖謀不軌之心。在他當上游擊將軍後,阿隆勒擔心他抖出此事,便威脅說要無中生有,肆意構陷,污蔑李瑯對當年之事心懷怨恨,有不臣之心。

李瑯倒打一耙,把李林甫脅迫他的那句話先捅露出來,這樣李林甫就失了先機。等李林甫以後再向皇帝言及此事,皇帝也就不一定信李林甫的話了。

這樣,李瑯無形中就讓李林甫失去了脅迫他的籌碼。

奏表最後,李瑯以退為進,聲言自知罪責深重,不求任何封賞,只求皇帝將他放歸鄉里,田園桑麻,終老一生。

不過,這個奏折里面的內容充斥著太多的「欺君大罪」,如果皇帝遽然間看到奏表,必然是怒不可遏,甚至會在憤怒下作出不理性,對李瑯極為不利的決定。

李瑯告辭後,賀知章覺得這個奏表對李瑯風險極大,趕緊找來玄元老道,讓玄元老道設法在皇帝御覽奏表之前,先「打一個預防針」,讓皇帝的憤怒逐次釋放。

就好像防洪一樣,堤壩陡然決堤,洪水突然傾瀉,必然釀成大災。但如果事先建立大壩,引導洪水逐步下泄,就不一定會形成災難。

為了保護李瑯,賀知章此舉也算是老臣謀事,獨具匠心。

……

皇帝雖說早就懷疑李瑯,但听了玄元老道這番話也不免吃了一驚,月兌口道︰

「此事仙長如何得知?」

玄元老道對皇帝此問早有應對,當下,他不緊不慢道︰

「貧道進宮前,剛听秘書監賀老提及此事。李瑯自知欺瞞聖上乃滔天大罪,整日惶恐不安,今日專程登門造訪曾與他有一面之緣的賀老,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向賀老和盤托出,並央求賀老向陛下奏此事,企圖借此減輕罪責。

貧道估模著賀老的奏表此刻已經送抵中書省政事堂,具體緣由詳見賀老奏表。」

「來人。」皇帝聞言立即朝門外叫了一聲,一個小黃門應聲而入,

「速去政事堂將秘書監賀監的奏表給朕調來。」

……

李瑯走出賀府後,並沒有去酒肆跟岑參、楊承暉等人一起喝酒,而是懷揣心事,在城南沿街漫無目的地瞎逛,一邊貪婪地看著坊市間來來往往,體態豐腴的女人們,一邊想著心事。

李瑯心中在想什麼,一個兩世光棍能想什麼,當然是想女人。

上輩子,女人對他避退三舍,甚至一年到頭,李瑯連跟女人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雖說那個時代剩女成堆,但跟他一個窮光蛋沒什麼交集,即使是四十歲的剩女,離他的距離也是十萬八千里,日子異常苦逼。

今生,李瑯的想法很瘋狂︰前輩子沒上過女人,這輩子就要上一千多年中最美美麗的女人︰楊玉環。

不上則已,要上就上最美最性感的女人。

何況,楊玉環留給後世的形象是那麼美好。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出現過以姿色弄權的女人。她們憑借著皇帝的寵愛,或直接干預朝政,或通過外戚、宦官擾亂朝廷秩序。

但是,楊玉環不在其中。

楊玉環從未對權力產生過興趣,也從未主動影響過唐玄宗的決策。她只是一個美麗至極的女人,一個才華出眾的女人,一個盡心取悅男人的女人。

遺憾的是,世界如此不公,當大唐盛世的危機來臨之時,這個千年內最美麗、最讓男人神往的女人卻遭受了最殘酷的懲罰︰

數尺白綾,就讓絕世美女在馬嵬驛香消玉殞。一代紅顏為君絕,只伴著嗚咽咽的鵑聲冷啼月。

楊玉環在人們心目中是那麼完美,以至于馬嵬驛事變後,很多人不願意相信楊玉環真的已經就此故去,人們紛紛開啟美好的想象力,編造著各種楊玉環未死的故事,什麼版本都有,甚至有人異想天開地說楊玉環東渡日本。

撇開年齡因素,李隆基跟楊玉環兩人俱都多才多藝,是非常般配的,簡直是天作之合。這一點,李瑯與之相比,就差得遠了,楊玉環如果跟著他,那是鮮花插在牛糞上。

而且,李隆基對楊玉環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愛,傾盡國力之愛,令所有情敵都望而生畏的愛。

不過,這一切都阻止不了李瑯。

李瑯尊重李隆基對楊玉環可歌可泣、流傳千古的愛情,但是,「愛情面前人人平等」,皇帝能泡楊玉環,他李瑯也能泡,雖然李瑯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愛情,他只有長江大河般的低級獸/欲。

除非,皇帝能及時覺察出李瑯的不軌之心,將李瑯的腦袋砍掉,永遠消除這個威脅,不然,這場競爭是難以避免的。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信步閑逛的李瑯耳中忽而響傳九陌之音,歌聲所唱的正是王維的所作的《相思》。一聲喉囀,宛若天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