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066章 後果很嚴重

「李瑯拜見相國大人,卑職本是一浪蕩流民,今雖蒙聖上隆恩,得以晉身仕途,但終究難月兌山野草莽之氣,若有失禮之處,還望相國大人海涵一二。」

李瑯連忙緊趨數步,上前向李林甫躬身行禮。

「李將軍多禮了,將軍驍勇果決,僅以三千輕騎出擊草原,即攻滅突厥汗國,俘其王庭,除掉我朝患之已久的的北部強敵,功在社稷黎民,實乃名垂青史之千秋功業。」

李林甫寒暄一句後,話鋒隨即一轉,緊盯著李瑯道,「中書省接到了契丹求親使阿隆勒上表朝廷的一份奏折,里面提及李將軍原來是驪山北麓的清江村人,三年前,聖上修建驪山園林,清江村違抗聖意,不肯搬遷,因而全村淪為流民,背國流亡契丹,此事可否屬實?」

「阿隆勒所言非虛,清江村孤陋鄉民,不知聖意如山,斷不可違,故而一時糊涂,鑄下大錯,悔之晚矣。」

李瑯雖然不明白李林甫突然說起這話的用意,但也不甚在乎。因為這事李瑯從未打算隱瞞,紙包住火,終究是會露底的。

「阿隆勒還曾在奏折中密告朝廷,聲言李將軍對三年前之事頗多怨恨,曾在鴻臚寺對契丹酋長李居柏口出大逆之言,不知可有此事?」李林甫突然聲色俱厲道。

李瑯聞言心中咯 了一下,沒想到一時出言不慎,就被人風聞言罪,這等抄家問斬的罪名可擔當不起,忙矢口否認︰

「絕無此事,此乃契丹蠻子惡語中傷,血口噴人,相國大人不可輕信。」

「本相倒是願意相信李將軍確是受人惡意構陷,但聖上卻並不一定會相信。」李林甫見李瑯神色終于有了一絲慌亂,不由玩味一笑,

「料想聖上見到這份奏折,必會龍顏大怒。故而本相已將這份奏折扣留,並未上呈聖上御覽。」

「多謝相國大人為卑職顧慮周全。」

李瑯總算有點明白李林甫把他叫到相府來的目的了︰李林甫著人把他找來,先是晾了半天,接著又扣上一頂「大逆」的罪名,然後再賣個人情,想來是對他有所脅迫。

果然,李林甫轉而微微一笑道︰

「不過,李將軍也不必過于擔心此事。只要李將軍在護送靜和公主和番契丹的過程中,嚴加防範意外事件發生,不出任何差錯,本相自會酌情處理這份于將軍極為不利的奏折。」

「請相國大人放心,卑職定當頂力而為。」李瑯再次躬身行禮。

李林甫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關心和親契丹的事情,此間必然是牽涉到李林甫某一方面的利益。

李瑯回想起契丹使團的種種蹊蹺之處,以及永樂公主的無故失蹤,不由心中凜然。

雖然對李瑯來說,當面一套,背面一套,欺上騙下的李林甫完全不可信,李林甫說的話跟放/屁無二。但從李林甫的脅迫中,可以管中窺豹︰

回歸計劃後果的嚴重性顯然超乎李瑯的預料,他的命運將很快遇到轉折,弄不好會功虧一簣,滿盤皆輸。

從李林甫府第告辭出來,李瑯有些惆悵,但一直懸而未下的決心終于算是正式定了下來。

李瑯決定兵行險招,以進為退。他立即前去登門拜訪賀知章,央求賀知章代他向皇帝呈現緊急奏章。

在整個大唐官場,李瑯暫且只信任賀知章。

賀知章明知李瑯所作的和親詩文是在非議皇帝,卻依舊給予肯定,並要求玄元老道向皇帝舉薦李瑯。

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賀知章「四明狂客」之名名副其實,值得信賴。

……

朱三吉是一個販馬的大商人,從突厥、契丹、回紇各個部落買馬回來,然後轉賣給大唐境內的世家大戶。

只不過他從世家大戶收取的是真金白銀,支付給草原各部首領的卻是他從大唐各地收購來的低價糧食。這中間的差價簡直就是一筆暴利。

所以朱三吉很有錢,有錢到隨手甩一把銀子,就可以買下朱雀門大街上的教坊「水雲軒」,養一大群美艷的舞姬,日夜輕歌曼舞供他一人獨自欣賞。

只是,買下水雲軒時,朱三吉沒能留住水雲軒的頭牌雪棠小姐,他為此感到非常落寂。

不過,在城南平順坊,朱三吉那座前後五進的豪華府邸里,有一家窮苦人比他更落寂。

……

朱府外院膳房,一家子,兩老兩小四口人正在埋頭干活。

朱府人口多,每頓膳食過後,門子、家僕、長工等一干下人都回房歇息了,膳房卻還要清洗大量用過的碗碟,然後又接著洗菜擇菜,準備下一頓用膳的食材,十分幸苦。

兩位不到五旬的老人在燒水,送盤子……他們麻布的粗衣上沾上不少污垢,眼楮里流動著渾濁的眼淚,臉上布滿很深的皺紋,千溝萬壑在傾訴著無盡的苦難滄桑。

日復一日繁重的勞作讓他們過早地衰老了。

但他們一聲不吭,勤勤懇懇地忙碌著,沒有半刻停歇,似乎他們生來就是為了勞作,如蜜蜂釀蜜,春蠶吐死,永不知疲倦,至死方休。

地上蹲著一個留著兩條小辮子的小姑娘,在賣力地用手洗碗,小姑娘身前,那一座座小山般的碗堆幾乎把她淹沒。

一天到晚總有洗不完的碗碟,小姑娘的一雙手被水浸得發白月兌皮,手背開裂,那簡直就像一個老婦人的手。

水井邊,一個二十多的年輕人正提著大水桶一桶接一桶地從井中打水。

這一家人來自劍南道閬州雲台山,被官宦世家霸佔土地後,逃亡京師。

依據唐律,若以「月兌離戶籍所在地」論罪,男徒三年,女減三等論罪,杖一百。所以他們害怕官府緝拿,輕易不敢出門。為了活命,他們一家子整天像奴隸一樣在朱府忙活。

「爹,娘,我今天去街上瞧了一下熱鬧,看到了一個鄉親。」

那個打水的年輕人突然眉毛一揚,對兩位老人輕聲說道。

「出門不要惹事,遠遠地看到官差就要避開……你看到誰?」老婦人不忘先嘮叨兩句才好奇問道。

「李老爹。」年輕人有點遲疑道。

「胡說什麼,李老爹十幾年前就從咱們村搬走了,」老婦人斥道。

「模樣是比李老爹年輕,不知會不會是李老爹的兒子李瑯,小時候經常來咱家串門那個瑯狗子,听說他帶兵滅了草原上的突厥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