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018章 和親內幕

「正是她,她是駙馬都尉獨孤明與信成公主之女,即當今聖上的外孫女。她很喜歡劍舞,時常觀看雪棠小姐的舞蹈。」

楊承暉瞟了一眼小姑娘,又面帶神秘之色道,「听宮中傳出的消息說,共有三家女子被定為出降人選,除了獨孤雨燕以外,還有廢誅太子瑛的女兒李靜慧,皇太子妃的小妹韋韻寒。

塞外苦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獨孤雨燕跟李靜慧俱都不願意出降,但唯獨韋韻寒,居然主動央求太子轉告皇上,她願意為國分憂,出降契丹。」

「那韋韻寒為何要主動出降,楊兄可知內中是何緣故。」

辭親離鄉,去國千里,杳無歸期,玉貌花顏,在漫天風沙中逐漸凋零,這樣的苦逼生活沒有人願意去過,韋韻寒的行為很是反常,李瑯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這個小弟倒是不知。」

楊承暉也大為不解,「皇上一直在獨孤雨燕、李靜慧和韋韻寒三人之間難以選擇。從驪山回宮後又召李相、牛相兩位左右相爺進宮商議此事。」

「楊兄可曾探听到商議結果?」

「宮中傳出消息,皇上有意讓獨孤雨燕出降。」

楊承暉苦笑道,「獨孤雨燕年剛及笄,並不完全通曉事理;李靜慧雖芳齡二九,通達世情,但她們都極不情願出降異域。而韋韻寒則是二八妙齡,並甘願為國安邊,皇上本該選定韋韻寒才是。」

「最好一位也不要選。」岑參忿忿道,「契丹忽降忽叛,汗位變更頻繁,出降的公主很是危險。二十多年前,不是有一個永樂公主出降契丹嗎,而今不知在契丹是死是活,我大唐又還能有幾人記得當年曾經有那麼一位公主遠嫁塞外,為國安邊。」

岑參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但一直入仕不成,繼而奔走京洛,漫游河朔。眨眼一晃已過六年,卻依然寂寥落魄,一事無成,懷才不遇,因而他對朝廷也很具成見。

「此處人多耳雜,岑兄慎言。」楊承暉慌忙阻止岑參非議朝廷大政。

他這話中的「人」也包括李瑯,楊承暉困惑于李瑯的身份,殺了人還大搖大擺地出來逛街。對于行為反常的人自然不能掉以提防之心。

李瑯總算明白過來︰原來朝廷還未選定和親公主的人選,難怪契丹使團不急著進宮面聖。

至于和親人選的問題,韋韻寒主動央求和親契丹必然有其特定緣故,皇帝沒有選定她和親契丹也必然有其某一方面的顧慮。

朝堂從來都是一個各方利益派系明爭暗斗的場所,和親當然也可以被當成權力爭斗的工具,但這些事兒背後的微妙緣由就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了解的了。

李瑯再次把目光瞧向獨孤雨燕,小姑娘美麗的形容顯得十分稚女敕。這樣一個可能連家事都不太懂得,一直處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小姑娘,怎麼能夠維系一個大國的安寧。

細看之下,小姑娘的臉上一片悵惘,神情有點麻木,或許她已經得到皇帝意欲讓她和親契丹的消息。

阻午可汗已然四十多歲,獨孤雨燕才十五歲,年齡落差極大,且言語不通,生活習俗迥異,她嫁到草原根本就不可能幸福融洽。

她不要華麗的「公主」頭餃,荊釵布裙,像長安城里許許多多貧家女孩一樣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平平凡凡地嫁一個老老實實的男人,簡簡單單,相濡以沫,攜手到老。應該還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可惜皇命難違,她沒有選擇。

「這應該是她今生最後一次欣賞劍舞了。」李瑯自言自語道。

「听說契丹使團此次來長安求親,竟然還帶來了四只老虎。聲言要與我大唐勇士比試殺虎技擊。不論契丹人,還是我大唐漢人,殺虎英雄即為護送公主前往契丹汗帳的護衛將軍。」

楊承暉似乎並不理解李瑯話中包含的細膩感情,他激憤不已繼續爆料,「我朝公主出降,護送公主的護衛將軍當然應該由我大唐漢人擔當,契丹人此舉簡直狂妄之極,公然欺我堂堂大唐無人。」

「有這等事,朝廷答應下來了?」岑參聞言微微一怔。

「當然。契丹蠻子如此辱人,朝廷焉能怯于應戰?」

楊承暉繼續忿忿不平道,「河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為此向朝廷推薦了一位名叫李嗣業的昭武校尉入京。听說此人身長七尺,臂力絕倫,驍勇異常,料來我大唐穩操勝券。」

「岑兄,確有其事。老虎目前飼養在城東郊外永田村里,另外,還有三千只羊,一千頭牛,三百匹馬。」李瑯突然笑了。

契丹內部並不是一團和氣,其中也有不少傾向于後突厥王庭的貴族們不同意跟唐朝和親,而是主張迎娶後突厥汗國骨咄葉護可汗的女兒。

但他們不便于直接反對阻午可汗的決策,便提出了這麼這麼一個為難唐朝的條件,同時也試探一下唐朝有沒有讓他們心存敬佩的能人勇士。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歷來信奉力量,崇拜勇士。

你跟漠北那些狼族講「子乎者也」,讀「四書五經」,吟「詩詞歌賦」,他們不但不會佩服你,反而會一刀把你腦袋砍下來掛在褲腰帶上當戰利品。

李瑯正是為了老虎而來的。準確地說,他正是為了奪取護送和親公主前往契丹的護衛將軍一職而來的。

……

在草原放牧三年,北方的游牧生活李瑯早已受夠了,那顯然不再是他生活的選擇。

泱泱大唐才是他真正的舞台。

三年來,李瑯一直呆在草原,不是因為他喜歡在草原上居無定所地放牧,而是因為劉里正被千牛衛打死前,曾告訴李瑯關于他身世的部分信息︰

李瑯的家族一直住在位于劍南道閬州的雲台山,十幾年前被人所迫,舉族遷徙到契丹墜斤部和室韋塞曷支部混雜的小貝爾湖。

那里住著一支名為「烏羅馭」的室韋小部落,李瑯祖先曾對「烏羅馭」部落有恩,故而「烏羅馭」部落首領願意收留逃難的李瑯家族。

李瑯家族路過驪山時,李瑯父母把年僅八歲的他留在清江村,托付給了劉里正,並讓劉里正務必告訴告訴長大後的李瑯︰

一定要避開那些右手手腕上刺繡有一個鳳頭雀身的「鳳雀」標志之人。正是「鳳雀」逼走了李瑯父母及家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