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010章 一點小波瀾

李瑯當眾喊罵安祿山為盜羊賊,圍觀的長安百姓聞言後,頓時議論紛紛︰想不到原來安祿山盜過羊。

安祿山三十歲時,還是潑皮一個,跑去別人家里偷羊,遭人圍捕暴打,眼看就要被人活活打死,他急中生智,煽情地大聲呼喊︰

「大丈夫不去殺滅奚和契丹兩大土蕃,反而來殺吾赳赳壯士,是何道理?」

安祿山言辭大義凜然,形容激憤難平,把時任範陽節度使的張守珪給成功忽悠住了。

張守珪不但那免去安祿山的盜羊之罪,而且任命他和同鄉史思明為範陽前鋒軍中的捉生將。

安祿山因禍得福,從捉生將起步,加上作戰確實賣力,立下頗多軍功,馬屁功夫又十分厲害,所以不到四年,就做到平盧將軍。此後幾年,他更是飛黃騰達,累遷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平盧節度使,一路攀升。

不得不承認安祿山有超凡能耐︰他只用了短短十年,就從一個遭人暴打的盜羊賊,搖身一變,成為裂土一方的「諸侯」。

這些內幕,大部分長安百姓不知道,但後世來的李瑯知道。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瑯顯然就是一個將死之人,百姓們這會兒倒是一邊倒地相信安大帥曾經是個盜羊賊。

盜羊本來也是平常事,市井潑皮還可以把它當成向人炫耀的資本,但對于安祿山這樣的朝廷大員來說,就有點丟面子了,百姓會熱情地四處傳播,壞他的名聲。

何況安祿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有野心的人一般更在乎自己在民間的名聲好壞。

安祿山頓時七竅生煙,喉部被李瑯刺傷,不能發聲,而名聲眼看又要被李瑯搞臭,他如何不氣沖肺腑。

安祿山胸口長久郁結的悶氣翻滾不息,幾乎就要炸響。

「盜羊賊……」

其他爬牆的護衛經過短暫的驚詫後,已經加速逼近李瑯,形勢緊迫,李瑯再次沖安祿山大喊一聲,拖動著受制護衛的後頸,把一百多斤的護衛徑直丟向安祿山。

同時,他手舉長劍作勢就要緊隨被丟下的護衛,朝安祿山方位跳下圍牆,劍刺安祿山。

田承嗣和護衛們慌忙未雨綢繆,立即再次擎刀舉劍團團圍住安祿山,防備李瑯的臨死一擊。

親衛護院們的注意力和警戒心全部集中在他們的安大帥身上。

……

李瑯跳下圍牆,但不是向前撲向安祿山。

作勢向前,其實卻是縱身往後躍向戰馬受傷亂蹦,自顧不暇的四名親衛。

李瑯右手持劍,伸出左手抓住大槐樹的樹枝,定準方位,借著樹枝的彈力,將自己遠遠地蕩到最外圍那名親衛的坐騎上。

本就眼傷劇痛的戰馬難以承受突其而來的逾百斤重壓和更大的沖擊力,戰馬兩條前腿即刻跪地。

眼看馬身欲倒,李瑯的利劍即時地戳入馬上那個猝不及防的親衛身體,並將尸身順手摔向另一名親衛,該親衛應聲跌下馬去,隨即被亂馬馬蹄踐踏,慘嚎連連。

然後李瑯抖動韁繩,馭使負重為之一輕的戰馬重新立起身來。

李瑯草原放牧三年,駕馭馬匹的能力已以臻熟練。

他撥動馬頭馳向跟坊門相反的方向,余下兩名親衛立即催動受驚的戰馬,舉著橫刀劈砍過來,企圖攔截李瑯。

李瑯身形一縮一展,躲過兩道刀影,利劍斜揮,後發制人,朝一名親衛月復部刺去,親衛慌亂晃身閃避,但李瑯並不收劍變招再刺,而是讓劍鋒徑直刺入親衛戰馬的馬背。

戰馬悲鳴,帶著親衛倒地,把親衛壓在馬月復之下。

最後一名親衛睜著血紅暴怒的眼楮,橫刀再次劈來,李瑯舉劍相迎,眼神異常從容平靜。

刀劍相交,鏗鏘有聲。橫刀收刀再劈,利劍卻依舊余勢不減,李瑯手腕翻轉,順勢沖著親衛脖頸斜劃過來。

暴怒只會蔽塞心智,冷靜卻能使人專注。

天下技擊,唯快不破。生死搏殺,誰能冷靜地佔得先機,哪怕只是一瞬,誰就是勝利者。

橫刀還舉在半空,但劍鋒卻已掠過脖頸。血線凸現,鮮血飄飛,生命漸逝。

親衛喉嚨擠出了最後一口心有不甘的氣息,血紅的眼光隨即便暗淡下去,猙獰的面孔僵硬下來,生命之光頃刻間便從他眼中流走。

殺人者,人橫殺之。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

從李瑯躍下圍牆,到四名親衛倒地,其實只是發生在不到兩彈指之間,一系列的動作緊湊驚險,甚至連熱情圍觀的長安百姓們嘴中的驚呼聲都沒來得及響起。

也許剛才的大片很精彩,使得田承嗣和護衛們都片刻間走神,當起了觀眾。

但他們終于還是反應過來,大呼小叫地搶上前來圍堵李瑯。

如果李瑯手中有長槍在手,自然凜然不懼,定要讓虢國夫人府門尸橫遍地,但可惜他現在胯下是一匹不好控制的傷馬,手中是一柄不善使用的長劍,倒是不好硬拼。

識時務者為俊杰,大丈夫不做不智之事,暫且把這番仇恨記下,大道遑遑,來日方長。

百姓們大都圍堵在坊門處,而宣陽坊里面的街道,圍觀者相對較少。

料理完安祿山的四名親衛,李瑯用劍尖輕輕刺入戰馬後臀,然後反手把長劍作為一柄投矛拋出,長劍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直落安祿山所處的方位。

戰馬劇痛受驚,立即馱著李瑯朝遠離田承嗣和護衛們的宣陽坊里面狂奔而去,坊內相對稀疏的人群紛紛閃開。在他身後,不出所料地傳來一聲不知是何人的慘呼。

長安坊市四通八達,李瑯策馬在街道間左轉右拐,行至市區大街時,便扔掉帶血的獸皮褂子,棄馬隱入長安城內多達百萬余的滾滾人流,若無其事地繞道回到鴻臚寺。

……

平靜的長安城今日起了一點小波瀾。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安祿山獻俘、遇刺、虢國夫人府門前有兩人被刺客當場殺死、數人受傷的消息台風一般迅速傳遍京城的坊市街道,酒肆茶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