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走馬觀花

()參觀完重工業部,李志高又去了輕工業部等其他研究部門,雖然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並且他也給了研究人員很多鼓勵,贊揚了他們的研究精神跟研究進度,但這麼一圈走下來之後,從心底里來說,李志高卻有些失望。

原因無他,只因為進度太慢了。

李志高可是提供了全套的詳細技術資料,也提供了很多必要的設備,而且他們還有計算機,平板電腦等先進的輔助設備,可就算在這麼多好東西的輔助之下,他們的各方面進度依然很慢,很多部門可以說毫無進展。

當然李志高也明白,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已經夠努力了,可畢竟李志高提供的東西太過先進,而這些人對現代科學的理解又很少,就好比不學無術的學生去做數學題,你就算把課本拿給他抄,把公式定理啥的敞開給他看,他也抄不會。

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等于在培養抄襲生,起碼讓他們知道怎麼抄,抄哪里,這樣就足夠了,而要做到會抄襲,還需要很多時間,不是一朝一夕能行的。

這樣其實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李志高想早點有成果,就得去找基礎知識扎實的人進來,可那樣的人難找不說,也很難保證忠誠度,自己培養呢,又無法立刻見效,所以只能靠時間慢慢磨。

不過李志高也明白,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是他們必然要走的階段,東西跟知識可以給他們,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慢慢吃透,等這些人把基礎知識學牢固,知識水平能到高中生以上的時候,技術就該吃的差不多,研究速度應該就會快一點了。

換個思維想一下,他們接觸這些才最多一兩個月的時間,能有這種成果,比如最起碼把武器生產線跟鋼鐵廠辦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不能太苛求。畢竟像石油化工之類的工廠不像鋼鐵廠以及武器生產線那麼簡單,只是把設備安裝好,然後按照操作手冊操作就行,而是復雜度相當高,必須吃透技術才能做。

之後,李志高著部分玉器跟黃金準時的回了一趟現代,在現代社會處理了一點小事兒,又照例在現代社會按照計劃的趕點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班,學習各種技能,學完一堂課,就接著學下一堂課,等時間差不多,才小睡個兩小時,而一旦兩小時的睡眠時間一過,繼續再次起來學習,等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才從現代的倉庫里帶回早就預備好的物資,重新回了1910年。

也就是說,李志高一天的行程安排相當緊,在1910年還好說,相對總有一點自由時間,可反而在現代社會,他卻一點自由時間都沒有,因為他除了要處理公司的業務,跟人談走私之類的事兒外,就是緊張的參加各種訓練班,學習各種技術。

這也是沒辦法,很多東西必須他親力親為,否則很難讓1910年的人盡快了解,而出于保密,他不可能帶其他現代人過去,所以只能難為一下自己,親自去學各種知識了,好在異于常人的精力,給了他這種支持,倒也暫時不算難熬。

回清朝之後,時間已經是第二天的早上七點鐘,李志高照例是先找到早早起床打拳的尹銳志,先一起吃了個比較簡單的早餐,然後就開始新一輪的視察。

按照李志高的說法,黨員干部分布各地,要召集起來需要時間,所以先等一等,中午再給他辦入黨儀式,這之前麼,可以繼續帶他參觀一下別的部門。

接下來,李志高帶尹銳志分別參觀了其他不那麼敏感的工廠,比如用現代設備的紡紗廠,織布廠,還有用現代設備的肥皂廠、火柴廠、卷煙廠等輕工業的工廠,依然讓尹銳志驚訝了一路,也讓李志高繼續爽了一路,感覺壓力瞬間就小了很多。

看完工廠,李志高又帶尹銳志去參觀在這邊的自辦學校,這個名叫馬鞍山綜合學校的地方,顧名思義,是綜合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以及成人夜校這幾個級別的學校職能,高中則暫時沒有。

這里的學校,教材都是從現代弄來的修改版,老師是一些從城里請來的讀書人,學生則除了那些佃戶工人軍人的孩子們外,也有不少成年人,比如那些有空的佃戶工人啥的,也都會來這里學習。

暫時來說,這里只是按部就班的教授基礎知識,要求也不高,只求這些學生在文學方面能認多點字,數學方面會基本的四則運算,歷史方面起碼知道中國過去的基礎歷史,不會把宋朝放在唐朝之前就行。

除了學基礎知識外,這里的學校跟太平學府不同的地方有很多,首先這個學校不是封閉化教學,學生學完了可以放學回家。其次教授的對象基礎知識更差,更廣泛,除了教孩子,也教大人,基本都是在教文盲,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掃盲班。當然最不同的一點就在于,這里不但教授普通基礎知識,還培訓其他職業技能,比如學生會根據基礎知識掌握的多少,要分別學習開汽車,開農用機械,開挖掘機等機械,還要學會使用柴油抽水機、打井機等設備。

這一下子,就連尹銳志自己都看出來,太平學府那里,李志高是真正的在辦教育,注重的是基礎教育,而在這里,李志高分明是在辦職業培訓學校,要的不是知識性人才,只是知識型工人。

還真讓尹銳志說對了,李志高本來就是這麼打算的,因為他明白,城里的人知識相對扎實,那是要放長線釣大魚,而這些城外的農民麼,本身基礎知識就太差,指望他們重新跟城里人比不太現實,不如直接培養成產業工人,那對自己的貢獻更大。

要不說呢,李志高這一萬五千多畝地的私人領地,連兵帶民加起來也六萬多了,說句不好听的,就憑現在的條件,別說一萬五千畝,更別說這里實際的耕地只有六千畝不到,就算一萬五千畝全是最好的水澆地,也養不活六萬多人。這里的人說實話,吃的喝的都是李志高從現代社會弄來的糧食在支撐,暫時來說是消耗大于產出。

那麼,李志高為啥要在這麼少的土地上養這麼多人呢?很簡單,他並不是在搞慈善,而是在做試點,在以這些土地培養自己的產業工人以及預備役。

誰都知道,產業工人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先把種子工人培養出來,然後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以工帶工。

如果只是招收難民當工人或者士兵,根本不用那麼麻煩,花錢招收就是了,但那不是李志高需要的,他需要建立一種新秩序,那就是不但要有工廠里的工業工人,農村土地上也要培養出合格的,會進行現代農業操作的農業工人。

李志高這一萬五千多畝的私有領地,除了核心的軍營跟工業區外,還劃了兩個試驗村,進行的都是現代化的新農村改造。

也就是說,這兩個試驗村里,村民有自己可以自由選舉農會成員,而農會呢,暫時不但有村委會的職能,也因為還管理最低收成保證金,並且有自由兌換銀元卷的功能,所以也有農村信用社外加保險公司的職能,是一個權力很大,職能很復雜的基層部門。

這樣的一個農會組織,農會的會長權力很大,因此除了要村民推選外,最重要的是要經過李志高的點頭認可。也就是說,你村民選出來只是第一步,李志高不認可,那就當不成會長,而一旦成了農會的會長,就必須加入光榮黨,成為光榮黨的黨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的命令,不得有絲毫反抗跟違背。說白了,農會的會長就是類似村支書的存在,副會長則是村主任一樣的存在,而農會的會長從一開始誕生的日子起,就不是一個純粹的民選干部,農會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民選組織,只是李志高控制農村,強行推行他那套新方案新政策的組織。

不管怎麼說,實驗村成立後,各個實驗村的村民,就會以農會為紐帶組織起來,讓孩子都統一送到這邊的學校免費上學,享受免費教材免費校服以及免費的三餐。大人除了老年人外,不論男女,都要上夜校,進行統一的掃盲培訓,也就是說白天給孩子上課,晚上給大人上課。

此外,成年人中的青壯除了上夜校掃盲外,還要統一學習新農業技術,統一進行現代化的耕作外,還要進行統一的軍事訓練,這些都是強制要求的,男女都得參加,不過為了照顧此時的風俗習慣,女子不會跟男子混編,而是單獨組織一支全部是女人的紅色娘子軍,去參加生產以及進行戰斗,以此最大限度的增加勞動力跟戰斗力。

所有這些政策,必須嚴格執行,一旦有人因為不滿而進行抵制反抗,就會立刻全家被踢出村子,再也享受不到村里的待遇了。

因此,李志高之前對尹銳志所說他能力有限,暫時只能收容這麼多人,意思不是他養不起更多的人,而是目前的試點暫時只能這麼大,再多就控制不來,畢竟這里最關鍵的是學校教育,而如果地方再大,人再多的話,教育質量就會下降了。

雖然李志高也不認為他這兩個實驗村以後能立刻全國推廣,但這畢竟是一個思路,是一種比照,正如李志高之前說的,學他者生,像他者死,有這麼個參照物,以後推廣更靈活的新農村政策,就有一定的參考,特別是那些基層農會組織,以後絕對要推廣出去,那是自己實力的基礎保證啊!

除了這種掃盲學校,在這里還有一種特殊學校,那就是軍校。

這里畢竟除了佃戶工人外,還有不少軍人,而軍人是李志高目前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所以對于提高軍人的戰斗力,他一直都是不遺余力。

這里的軍校名叫太平軍校,軍校地點則建在陳家莊老訓練營里。

太平軍校目前主要是教授陸軍,對象都是軍隊中的骨干,這個軍校除了進行基礎教育,也就是掃盲教育外,還會進行軍事方面的教育,而教材則是李志高從後世弄來的。

有意思的是,這個軍校的校長雖然是李志高兼任,但副校長卻是馬文個美國人,而且,這里的教官有一半多都是美國人。

可以這麼說,當初馬文弄來的美**官,現在全都成了這個軍校的教官,不再負責部隊的具體訓練。

李志高這麼做,除了集中利用這些美**人的學識,更好的教導自己的士兵,充分發揮這些美**人的剩余價值外,還有一點最重要的,那就是保密!

沒錯,事到如今,李志高已經顯露出不少先進東西了,別的不說,光說之前那次打巡防營的戰斗,那一頓劈天蓋地的炮火,不但讓自己人嚇住了,就連那些參加戰斗的美**人也嚇住了。

雖然事後李志高解釋說,他是提前埋藏了火藥在附近,但顯然無法讓那些懂行的美**人滿意,後來沒辦法,為了不得罪這幫美國人,為了以後更好的合作,他才吐露了火箭炮這個武器。

當然,火箭炮本身相當簡陋,關鍵的是火箭彈,而因為當初火箭彈的射程很短,因此李志高將錯就錯,干脆就說火箭彈的射程不超過一千米,而且還從現代搞了些山寨的火箭炮。比如火箭炮的彈頭雖然填裝黃色火藥,但推進劑卻成了黑火藥,而不是鋁熱劑等現代推進劑,而這些山寨的減弱威力的火箭炮生產出來後,還讓那些美國人親自試了試。

結果不用說,推進劑變成黑火藥,爆炸威力雖然差不多,但準頭太差了,超過二百米就不知道飛哪兒去了,而且距離太短,最多也就是飛四百來米,只能當做近距離支援武器。

這一下子,美國人瞬間就沒了興趣,雖然爆炸威力不錯,但距離太近,準頭太差,這種武器對中國人來說或許不算啥,但對美**人來說,這樣的武器太危險了,弄不好敵人沒打到,先打到自己人了。

按照美**人的理解,射程這麼近,根本就沒多大用處,因為自己的大炮可以遠距離摧毀你,而在這個時代,大炮,特別是遠程巨炮才是真正的戰爭之王,如果沒有足夠的射擊距離,爆炸威力再強也沒用,要不然,西方國家難道生產不出這種武器?純粹是沒必要!

就這樣,火箭炮暫時糊弄過去了,而這也給李志高提了醒,那就是不能放任美國人亂看,所以就專門搞了個軍校,把這些美國人供起來,讓他們當老師,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

別說,這些美國人當兵不行,對部隊的控制力啥的都不足,但當老師還是很合格的,畢竟他們有成熟的近代軍事技術,特別是對炮兵的使用以及後勤的理解很不錯,在戰爭工事的修建方面也很有獨到之處,特別適合打近代戰爭。

當然,有了後世的知識,不可能光教授西方的軍事技術,畢竟西方跟東方還是有些不同,所以李志高也增加了華人教師,這些華人教師原本不是軍人,過去都是私塾先生,他們負責教授士兵文化知識以及歷史知識,同時也照本宣科的教授李志高從現代弄來的軍事理論。

由于學員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李志高弄來的現代軍事理論也沒啥高深的,什麼孫子兵法之類的統統沒有,而是更實在的軍事知識,其中主要就是**的六條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戰術、四快一慢戰術、三猛戰術、四組一隊戰術、三三制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這些。

這六條戰術原則看起來簡單,但卻十分有用,特別適合中國地區的作戰,也特別適合李志高目前給部隊安排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一學就會。畢竟當初**的部隊文盲率也很高,他的這些東西能行,自己這些人也一樣可以。

除了這些訓練法外,李志高還結合後世我軍五六十年代的訓練方法以及軍事守則,制定了部隊的步兵操典,教授給這些在軍校的學生,畢竟這些人以後都是基層軍官種子,以後擴兵什麼的,都靠他們了。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在軍校里學習的人,基本都是李志高當初第一批訓練的老團練兵,說直白點就是那三百五十個變成巡防營步兵隊的士兵。

當初,為了更快的掌握太平府,所以部隊滅了老巡防營之後,沒有進行太大改變,而是讓團聯營直接進入太平府城,進行足夠的鎮壓跟威懾,後來雖然又招兵買馬,但依然讓那老團練的主力呆在城里。再後來,當初的後勤兵變成了警察,而那三百五十人的主力部隊卻依然在巡防營的軍營里進行封閉化訓練,但那也只是為了應急。

等後來,局勢穩定了,光靠警察就能穩定城內,于是李志高又陸續把兵給調換了,也就是說,把新兵變成巡防營步兵隊,而原來的巡防營步兵隊,那些最早跟隨李志高,並且打過仗見過血的老人,則統統塞進這個剛建好不久的軍校里,進行進一步的培訓。

很明顯,這三百五十個士兵,外加特別挑選過來學習的五十名原特種部隊成員,這一共五百人的學員,就是李志高要培養的第一批種子軍官,因此寄予了厚望,其重視程度絲毫不亞于核心工業區。

因為十分重視,所以不但李志高經常抽空過來親自講課,講授近代中外戰爭的案例以及進行點評,也親自講授**的那六點戰術原則,並多次跟他們進行互動,講授愛國的重要性以及中外目前的形勢,甚至連大概什麼時候造反,都講的明明白白。

可以這麼說,這個軍校是李志高最近來的最勤的地方之一,這些軍校學生,也全部都已經加入了光榮黨,是李志高最鐵桿的支持者。

這個太平軍校,就成了尹銳志這次走馬觀花的最後一個參觀點,稍後的入黨儀式,也會在軍校內舉行。

————————

ps︰原本有很多要交代的地方,不過很多讀者說進度太慢,為了加快進度,一些前面挖的坑就在這一章中簡單交代了,之後會加快一點進度的,希望大家能滿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