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有煩惱,凡間必劫難。卻說那九天上聖玉帝玄穹高陛下陛下,一日駕座凌霄寶殿正與群臣緊急商議此事,忽听那傳令官高呼︰地藏王菩薩請求覲見——玉帝遂命宣,隨著傳令官一聲高呼,只見大殿門外飄來一位女仙,她手執文卷,滿面愁容,施罷覲見之禮遂將表文奉上,傳言玉女將其傳與玉帝,玉帝龍目細閱只見上書曰︰
吾皇玉帝陛下︰
吾上天順應大道,下界則萬民樂業,精靈萬物安祥。天下蒼生輪轉,有法有度,互不抵觸。然,下界自毒煙戰爭以來,九州饑民四奔,餓殍遍野。外夷陰魂紛踏地府,因言語不同,信仰迥異,本王無法超度。現今地府狀況是︰設施虧空,地獄欠牢,九幽鬼吏不足。不服法判,抗拒法理之事屢見不鮮。謹請玉帝再抖神威,安撫蒼生,重整天道,永安地府。
地府閻君、十殿冥王、地藏王菩薩聯名謹奏。
玉帝觀罷龍顏不悅,遂將表文傳于殿下眾文武,東西文武眾臣看罷更是一片嘩然。少頃,玉帝目視群臣曰︰諸位愛卿!誰有良策獻出?眾群臣面面相覷皆不作聲。玉帝龍眉緊蹙,面色陰沉,大殿寂靜如空。
只見那駕前傳言玉女、曉示童子雙雙童顏肅冷,分立兩側。駕**娥,高擎羽葆猶似塑雕一般。
玉帝再問,文班中這才閃出一員仙臣。只見他︰足邁官場八字步,懷抱道家一拂塵,白發冠頂,朗目如星,雙腮潤膩,銀須飄然。
玉帝見是太白金星駕前施禮,遂命免禮平身。就听那金星奏道︰陛下,臣以為目前地府之局面,絕非外夷單一禍源所致。究其根源,乃我上蒼所降人君墜入凡塵後倍遭紅塵褻瀆。塵世經綸、哲理,一並接納,不擇良莠,直至昏庸產生朝綱頹廢。深究其因,乃一仙下凡陳規陋習所致。依臣之見,若再差賢下界,須改弦更張,破一人獨臥龍床之慣例,廢世襲之風于天下。惟差仙群下界,形成監督之勢,才有望重塑九州鼎盛之局面。如此這樣,何患我仙道不靈?人道不昌?玉帝听後微微點頭表示認同。
因太白金星之言未遭玉帝駁斥,這才有南極仙翁繼而出班進言︰陛下,金星所言極是,目前下界大清國運當衰,亦正為除舊布新之際。陛下何不將金星之策實踐人間,重振華夏龍威?
玉帝聞言,命眾仙臣群議此事,殿下文武遂議聲迭起,爭論不休。玉帝推斷︰金星之言,勢必撼動傳統體制,此策只有慎思,不可輕率。否則,禍患無窮。須臾,玉帝曰︰諸位愛卿,今暫不定論,深思熟慮再做定奪。退朝!傳令官高亢一聲,滿朝文武貫出凌霄寶殿。
同日,那西天王母正親率瑤池仙子于天壽宮為玉帝華誕布置場面。玉帝華誕,天上人間萬事之大,豈敢慢待?不言素往人間香火何其鼎盛?縱觀九天,位列仙班諸路神靈,孰不想趁此博得玉帝寵愛?以求來日凡塵萬民敬仰。
昔日有資歷出席盛宴者屈指可數。如︰東方道祖、西天佛祖、北極大帝、南極仙翁等,因此場面不容簡樸寒酸。
遙望金闕雲宮,氣勢恢宏,格局磅礡,祥雲攢動,瑞靄飄游。紫霧翻滾現崢嶸,霓珠閃爍爭光輝。玉柱之上,盤伏著金鱗耀日赤須龍,向東昂首者,不知覬覦何物?向西眺望者,業已期盼已久。卻原來它們是為天壽宮大匾額垂下之繡有「天壽」字樣的圓形紅色宮燈,想入非非。
再看那一路路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的眾仙女們,她們個個薄粉撲面,朱唇微開,面色喜興,飄去飄來。
且言端坐有姿、舉止有態的女仙領袖、瑤池主人——王母娘娘,她正有條不紊地監察著宮娥們的工作。她不但有著不可冒犯的威嚴,也具有天生的豐腴麗質,地造的昆侖嬌容。她︰烏絲高,金簪斜插。慈眉一對昭彰,善目一雙親切。前有董慧芳、李雙成導引,後有謝長珠、趙彩娣隨駕。
忽听一聲︰玉帝駕到——,西王母忙起身相迎。就听那謝長珠道︰娘娘,玉帝觀覽新壽堂,定會龍顏大悅贊不絕口。王母聞聲,鳳態欣慰、慈儀歡然。
西王母將玉帝迎進宮來,細觀龍顏不由暗吃一驚!玉帝既無謝長珠所言喜色,贊不絕口更無從談起。行過夫妻之禮,西王母思想他這是為哪般?望夫君緊蹙龍眉與憂愁的顏面,西王母給身邊的董、李、謝、趙四位仙娥暗使眼色,四位宮娥在董慧芳的帶領下,迅速撤離了天壽宮。
西王母親自將玉帝攙坐在龍鳳臥榻上細問根由,這才知道起因皆由地藏王菩薩、地府閻君及十殿冥王聯名的奏折上。王母自覺事關重大,也顧不得卿卿我我,忙也思量對策。
玉帝望著華麗的壽堂問王母︰今年壽誕的帖子發下去了沒有?西王母搖搖頭回答︰還沒有,準備明日發出去。玉帝嘆曰︰不必發了,今年就免了吧!下界蒼生屢遭涂炭,朝不保夕,衣不裹膚讓朕那還有心思過壽誕?
王母又問︰那眾仙臣就無良策?玉帝心中不免一陣隱痛。他把太白金星的主張告訴了西王母,王母的面色也陰沉下來不語了。這時李雙成端一盤水果進來,讓王母眼前一亮。她立即向玉帝把自己的想法道了出來︰今距陛下華誕仍有數日,這帖子發下去也未嘗不可,妾身看到這姣梨火棗突發奇想︰不如讓妾身下界走一趟,親自看看那廬山真面目,就是采納金星之策,陛下心中不也得有個韜略和分寸不是?
玉帝听後轉憂為喜曰︰這樣甚好,只是辛苦你了!一定要在朕壽誕前趕回來。王母領命返回瑤池做準備去了。
玉帝心事有了依托,便品起仙果來。但說這姣梨,個似龍蛋,形如鳳卵,白似銀雪,明如薄冰。此乃昆侖之罕物,夏季開花,秋天坐果,臘月成熟,正月采摘。吃一口降肝火,吃兩口潤五髒,吃三口爽六腑,吃四口通七竅,吃五口養全身,一般仙家只是吃上那麼一兩口便不敢再貪。否則會消化功力,耗費丹真。輕者神情紊亂,重者一命嗚呼。就是那上八仙也不過三口,這九天之上唯有玉帝王母、佛道祖師才能品上五口。
再表那火棗,它在盤中猶如一個個小火球,此物比凡間的櫻桃大又比荔枝小,吃一枚補血養顏,吃兩枚活血通絡,吃三枚壯骨強精,吃四枚調理內腑,五枚則明目爽心。這九天之上誰敢與玉帝、王母各路祖師相提並論?
此物原產冀州城北大荒丘,乃女媧娘娘捏泥造人時為使人有血有肉有靈性,才從口中吐出了自身真諦。再經神農育化成種,栽培于冀州大荒丘。後來一場妖風肆虐冀州,風妖企圖搶走此樹,女媧奮力保護,雖然戰勝了風妖保住了樹木,但未成熟的火棗卻散落于四野。
這散落在四野的火棗生根發芽,變成了今日民間之棗樹,此樹之果實至今仍是補血益氣養顏之上品。
轉眼間到了正月初六,玉帝仍未見王母回歸天庭,心中甚是不安。這幾日玉帝除了掛念西王母外,還被寶殿之上那亂哄哄的辯論聲,攪得頭昏眼漲心神不寧。以太白金星、南極仙翁為首的改革派,同以四大天王為首的守舊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各執己詞,唇槍舌劍,互不示弱。唯一取得共識的是︰天庭必須行動起來迅速拯救天下蒼生于水火之中。
卻道正月初七這日,忽听門外傳令官高呼一聲︰王母娘娘駕到——玉帝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
只見那西天王母滿面風塵,發如枯草。謝長珠和趙彩娣也是雙雙塵泥粘身,村姑模樣打扮。王母見到玉帝第一話就迫不及待地說︰陛下!快改革,快改革,金星說得對,一定要改革。再不改革,我華夏九州就全部淪為夷人疆土。
玉帝見西王母主僕個個憔悴得如大病一場,心中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忙命宮娥攙扶她們主僕三人進玉華池沐浴洗禮。西王母臨走之時摘下還原鏡忙交于玉帝,說道︰陛下,快!一定要快。玉帝送走西王母主僕,將那還原鏡放在鏡架上默念咒語那鏡面開始了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