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住院,一千塊錢?」听鄭嫂子傳話,葉英瞬間就蒙了。
「是隔壁那個孩子回來傳的話,你看你倆誰去醫院?我知道這幾年你們一直在供倆孩子讀書,經濟有點緊張,家里還有三百塊錢,你先拿去應個急」鄭嫂子就是屬于雪中送炭的人,過來傳話就把這事考慮到了,將手中的錢遞給了發蒙的葉英。
葉英連忙道謝,衛東從房間里翻了一會兒,拿了四百塊錢出來,這還是剛賣了兩頭肥豬的錢,準備湊到明年給孩子們繳學費的。
「還差點錢,住幾天院還要生活費這些,我去找馬利或劉娟看看。」葉英回過神趕緊跑去弟媳家借錢。
樓房修好的衛東夫妻倆,並沒有過上像李家溝人眼中的一番風順的日子。還完修房的借款,曉曉時不時生病開支,同時供養兩個孩子上中學,每學期的學費書本費,每月的生活費,全靠地里刨出來和葉英喂些家畜補貼,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夫妻倆過年都舍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孩子的穿著都是兄弟姐妹們逢年過節,生日這些給添置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塊錢,還真的是一筆大數目。
「曉曉住院了,你大嫂去醫院照顧她。這一病花掉的錢,他兩口子又要掙半年了!」井邊一群婦女在洗衣服,鄭嫂子和劉娟閑聊著。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身體差。哎,大嫂他們這日子過得也惱火。衛紅還在說明年喊大哥一起去打工算了。」劉娟這幾年一直在家種莊稼帶孩子,衛紅打工,家里條件在李家溝還是數一數二的好。
「照我說,曉曉明年初中畢業了就不要她讀書了。去打工嘛,現在讀書有什麼用,看我家曉山這幾年打工還不錯。他們這樣供兩個孩子讀書,累死累活的,日子越過越回去了。不劃算。」趙霞很滿意曉山這幾年寄回來的工資,明年正月,自己也要修樓房了,緊接著就是談媳婦,這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幸好沒去讀那個什麼高中,白耽擱幾年時間,還不如打工來得實在。
「現在供女圭女圭讀書是有點惱火,特別是他家,兩個女圭女圭都還讀得,你讓誰不去讀書嘛?這不是害人家一輩子嗎?以後會抱怨大人偏心的。再苦再累,上了大學讀出來了就好了。」陳梅從衛民口中知道,這幾個孩子讀書讀得,說不定這李家溝就要出幾個狀元了,不贊同目光短淺的趙霞的話。
「就是,讀得書就要供他們讀,有知識有文化打工掙錢都要快些。大嫂他們再苦幾年就好了。」劉娟吃過少文化的苦頭,心里想,如果能考上大學,經濟上自己和二嫂馬利肯定是會支持一下的。至少借錢時不用去找外人吧。
「你大嫂給我說過,也不是你大哥不想出去打工,實在是你們三家的男人都出門了,家里沒一個主心骨,栽秧打谷犁田打耙的,三家人十多畝地,不可能丟荒吧?」鄭嫂子對這三兄弟的團結很羨慕,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真正的能做到像他們幾弟兄幾妯娌和睦相處不斤斤計較的還是少。自己娘家兄弟媳婦幾個就為分家時父母給誰多分了、父母又偏心誰了這些沒蹤沒影的事斗得雞飛狗跳的,現在她回娘家都不知道該去誰家吃飯才不會引起矛盾了。
「是啊,大哥就是吃得苦,這些年,二哥只有農忙時回來幫了一下忙,我們衛紅一年到頭都看不到人影。幾家人的重活全是他一個人包干了。」劉娟談起大哥,心里也是滿滿的敬重和感動。難得的是,大嫂也不是那種尖酸刻薄的人,要不然,就只是家里的挑抬就夠她喝一壺了,哪來這麼好的逍遙日子過。
「不能出去打工,又沒個手藝,就靠地里刨食,供兩個女圭女圭讀書,眼看曉曉生病又陷了一千多塊錢進去。他倆的日子,恐怕越來越難了。」嘆了口氣,鄭嫂子清洗完最後一件衣服擰干,一手提盆子一手提水桶回家去了。
「要不,喊你大哥去挖煤炭嘛。我兄弟挖煤炭,一個月能掙三四百塊錢。上班時間三班倒,只干幾個小時,還能照顧得到家里。」趙霞很少這麼熱情的出著主意。
「可以,挖煤炭還是掙錢,就是有點危險。」陳梅覺得主意不錯。同時,也分析著厲害。
「這有什麼,生死由命,福貴在天。哪行哪業不危險的。都是各人八字帶,你看那些命不好的,算命先生還會說‘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呢。」趙霞信命,這井邊洗衣服的幾個婦女也都信。看看搶婚贏了的蘭芳,看看葉英,這不都是命中帶嗎。
不管信與不信,好還是壞,一天天的生活都要過。
葉英去醫院照顧曉曉五天出院回家,喜憂參半。醫生告訴她女兒的病只要增加體質,加強營養和鍛煉,慢慢會好起來;憂的是,孩子們下學期的學費沒有著落、鄭嫂子和馬利的錢要還,眼看又要過年了年貨也沒錢買,這日子過得,不是一二般的窮了。
「也不知道是哪家人,腔不開氣不出的就灑藥。八個鴨子全部給藥死了。」大清早的放出去還活沷亂跳的鴨子,不到中午就看到在田里沒動。過去一看,全被藥死了。這麼冷的天氣,下田撿回來八個死鴨子,還不知道是誰家下的黑手,走到房子邊的鄭嫂子氣憤不已。
「這大冬天,田坎上的葫豆也沒糟踏,還灑藥,真是說不過去。算了,不要氣了。藥死了就吃肉。」葉英勸著鄭嫂子。
「這是才藥死的,你把腸腸肚肚和鴨脖子這些都丟了。肉還是能吃的,拿四個回去吃。」鄭嫂子心疼每天撿的那幾個鴨蛋,這次吃一次肉就全部沒了。想想葉英家的條件,孩子放假在家,人口多就給他們添點油暈,把右手上的四只全遞給了她。
「這麼多,我要一只就行了。你留著慢慢吃。」葉英不好意思接過來。這些年,鄭嫂子對她家的好,給她家的支持都快趕上兩個親弟弟了。
「別和嫂子客氣。我家人手少,有四個都夠吃好些天了。說起來,還得感謝那灑藥的人家,要不然我可舍不得殺來吃。」房子邊,蘭芳和趙霞等好幾個婦女在那兒聊天,鄭嫂子語氣不善的說道。在李家溝,哪些人家是小肚雞腸的,哪些愛做這些小動作,大家心里還是多少有些底。「來,曉林,把鴨子提回去打整好,你們中午打牙祭。」見門口李曉林出來了,鄭嫂子招呼著這孩子。
「快接到啊,看看你嬸子對你們多好!」見兒子疑惑的看向她,也知道鄭嫂子是真心的要給,葉英忙讓兒子接過鴨子。
「謝謝嬸嬸!」曉林接過鴨子,「姐,我們中午吃鴨肉。」一邊轉身朝屋里高興的喊道。葉英听了,難為情的看向鄭嫂子,人家還沒氣過呢,這孩子卻高興成這樣了。
「沒事,你還怕嫂子生氣不成。」鄭嫂子好笑的對葉英說。「快去打整出來,記得把那些丟了,這是藥死的,放久了就不好了。」說完,鄭嫂子也回家打理自己的四只鴨子了。
「呀,媽媽,我們家沒菜油了。」宰好鴨肉,曉曉抓了一個老泡蘿卜,幾個泡椒一個泡姜切細,準備爆炒鴨子。結果,油瓶里只滴了幾滴菜油出來。炒這些帶腥味的東西還是菜油炒出來好吃些。
「菜油吃了上火,我們一直吃豬油。」葉英解釋道「曉林,你去你ど娘家倒點菜油,順便把你女乃女乃喊過來吃午飯。」雖然王氏一直在衛紅家呆著,但衛東家有什麼好吃的、買點肉、有人客都會把她請過來。
是家里窮,沒有多余的錢買菜油了。曉曉炒菜做飯的過程中,一直這樣想。實際上,她的猜測也是對的。這個家,除了矗立起的這個樓房外殼,真的是窮得叮鐺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