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賜婚宋敏舒和**輒的旨意一下,迎來滿朝上下一片反對聲。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大臣們可以接受幼女入宮封妃,卻不能接受**徵將妃子賜婚給**輒。**徵的做法無疑亂了倫理綱常,這是古板的大臣們所不能忍受的。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往後大臣們如何憑借倫理綱常禮法訓斥子孫。而大臣們會竭力反對除了要維護正統禮教,還因為賜婚宋敏舒的旨意下達的同時宋畢昇卸下兵權,讓上書的文官無需顧忌宋畢昇。這也是當初**徵為何會應承楊氏的原因。
宋畢昇手握東啟軍權,權勢之大足夠壓制兩朝重臣,門生遍布朝野的張權。一旦張權倒台,張氏一族失去依仗,土崩瓦解,宋畢昇手中的勢力就不再是**徵眼中平衡朝局的重要力量,而是威脅**徵皇位的武力。楊氏與宋畢昇都明白,在戰爭時期,宋畢昇可以掌控東啟兵權,在戰場廝殺,一旦戰事結束,第一件事就是交出手中兵權。
**徵幼年繼位,利用宋畢昇壓住張權,封宋敏舒為貴妃,有平衡後宮不讓皇後在後宮中一家獨大的意思。而今,張權已死,張氏家族失去了頂梁柱,短期內對**徵構不成威脅,相反,因太後在後宮鎮壓,張氏一族才沒有在張權死後立刻崩潰。今後張氏一族若不小心謹慎,極有可能被**徵一步一步蠶食,直至消亡。他日,張氏的威脅完全消除,宋敏舒在後宮的位置就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
屆時宋畢昇若將兵權一直控制在手,宋家將會躍升為第二個張家,宋敏舒在後宮中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縱然**徵現在不會對宋畢昇做出什麼舉動,長久以往,君臣之間的隔閡必定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宋家落得和張氏一族一個下場。
楊氏和宋畢昇不是貪戀權勢的人,既然手中的權利遲早有交出的一天,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從**徵那里得到想要的。于楊氏而言,宋畢昇卸下兵權後,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在宮中的宋敏舒,當初讓宋敏舒入宮本非楊氏意願。如此一來,讓宋敏舒出宮就成了楊氏的首要目的。
用宋畢昇在張權勢力倒台後卸下兵權的條件換宋敏舒出宮,可以讓**徵應承宋敏舒出宮,可僅僅讓**徵同意放宋敏舒出宮還不夠。楊氏要的不是讓宋敏舒更名改姓出宮,當日宋敏舒封妃入宮,他日離宮也必須名正言順。要達成這個目的,僅有交出兵權一個條件不夠,為此楊氏不惜暴
露手中的勢力,暗中協助**徵鏟除張權。
楊氏送給**徵的見面禮就是四國間暗中流傳的有關東啟皇室的藏寶圖,而那紅木盒子的消失,不過是楊氏玩的一個障眼法。行宮正殿的幾案有一個小開關,按下開關,紅木盒子剛好嵌入幾案里,合上開關,就造成紅木盒子被人盜走的假象。于此同時,楊氏將**徵得到東啟皇室藏寶圖卻被盜的消息透露給張權。張權是只老狐狸,不會被輕易糊弄過去,要騙過張權,首先要騙過**徵,才有了紅木盒被盜,**徵大發雷霆的一幕。這也是楊氏計劃中關鍵的一步。
張權手底下養了一群人,每日需要耗費大量的銀錢,東啟皇室的寶藏對張權是一個極大的誘惑,不怕張權不上鉤。果然拋出藏寶圖的誘餌,張權便忍不住了。在得到楊氏故意泄露的消息後,張權命人暗中搜尋盜圖的人,從楊氏安排的兩名宮女身上搜到了藏寶圖,繼而殺人滅口。整個一場暗中交鋒下來,張權手下的行動完全落在了楊氏的監視下,也讓楊氏抓住了張權屬下處事的漏洞,才讓楊氏後來有機會截取張權與西南王的信件,從而發現張權勾結西南王的陰謀。
西南王鄭樗式在西南發動叛亂,將宋畢昇引到西南戰場,而張權伺機控制朝局,屆時與西南王里應外合,重定江山。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氏與**徵制定了相應計劃,在宋畢昇率領大軍奔赴西南前,早有暗探深入西南打探消息,將西南的地形,各個險要位置探听得一清二楚。宋畢昇大軍抵達戰場的前一日,宋畢昇命一對先鋒軍利用暗探畫出的地形圖突襲西南叛軍,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首戰告捷,隨後的幾場戰爭宋畢昇因將西南地勢模得一清二楚,讓叛軍失去了地利天時,戰場的局面漸漸被宋畢昇掌控。這一切徹底擾亂了西南王拖延宋畢昇的計劃,也讓張權在得到宋畢昇平定西南的捷報後,不得不趕在宋畢昇班師回朝前提早攻打京城。這一切,恰在楊氏與**徵的算計中,計謀環環相扣,才有今日局面。
「娘娘,您不開心是因為皇上將你賜婚賢王嗎?」
「是也不是。」
雲陽宮中,宋敏舒自接下賜婚聖旨後,心神一直處在恍惚中。早在楊氏入宮的那一日,宋敏舒就知道她離宮的日子不遠,卻沒想到宋畢昇方領軍回京,就卸下兵權,她的賜婚聖旨緊隨而至。
朝中原本分庭抗禮的張黨、宋黨兩大勢力因張權的死呈現一邊倒的趨勢。張黨名之不復,用來牽
制張黨的宋黨就沒了存在的必要,宋畢昇早一日卸下兵權,宋家就早一日平安。
想來楊氏之前問她對**輒有什麼想法的那些話,一早為今日的賜婚埋下了伏筆。且不說以楊氏對她的了解,一貫冷情冷性的她對**輒的非同一般會讓楊氏誤會,單就楊氏有意讓她正大光明出宮嫁人,她也只能嫁給皇室的人。以**徵的性子,即便應承楊氏賜婚的要求,也只會將曾經作為一國貴妃的她賜婚給皇家人。
宋畢昇雖然卸下兵權,還是東啟唯一的大將軍,作為宋畢昇的嫡長女,宋敏舒再嫁只能為妻。而皇室中沒有正妃的只有**輒和**輝。**輝身後有何家,一旦**輝迎娶宋敏舒為妃,宋何兩家結親連為一體,倘若有一日**輝心懷有異,宋何兩家聯合起來助**輝,將會對**徵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能娶宋敏舒的只剩因病一再拖延了定親的**輒。
換句話說,宋敏舒的婚姻就是政治場上的一場交易,她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只要接受已經拍板定棺的結果。無論朝中反對的聲音有多大,在聖旨下達的那一刻,宋敏舒已經從貴妃的角色成功轉換為王妃。能光明正大的從貴妃轉換成王妃,不是每一個穿越人士都能經歷的人生。想到這里,宋敏舒暗自嘲笑。
她怎麼就要嫁給**輒了。仔細想來,自翠微湖邊見到**輒哭得眼淚巴巴開始,**輒似乎一直對她沒什麼好的印象。行宮狩獵一行,她兩次連累**輒病發,可見她和**輒的八字實在不合,往後湊在一塊不會出什麼大事吧。
宋敏舒難得憂愁一回i,卻被隨緣打斷思緒。看著隨緣擔憂地看著她,宋敏舒搖了搖頭,將腦中不切實際的想法甩出大腦,隨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正如宋敏舒所料,大臣的反對聲音在太後的沉默聲中漸漸平息。直到宋敏舒從宮中二度出嫁,嫁入賢王府,宋敏舒也沒有見到**徵。在婚禮準備的大半年時間里,**徵的第一個孩子因為早產來到了人世,長公主封號念安,念一世長安。
宋敏舒成親的日子選在七月十六那一日,是欽天監接到聖旨後,慎重挑選的黃道吉日。且不說七月十六是不是黃道吉日,于宋敏舒而言,在大熱天穿上一層又一層的嫁衣,戴上沉重的頭飾,就讓她有了逃婚的念頭。只是這樣的念頭來不及發芽,就被她扼殺在搖籃里。估模著這輩子,她也就能嫁這一回,既然三嫁的可能性接近為零,姑且忍一忍,睜眼抬頭不過一日,她就不信挨不過。
當「禮成」二字落入宋敏舒耳中時,宋敏舒端了大半日的心終于放下了一半。當身子挨到床的一刻,宋敏舒徹底放下心來。應**輒的要求,喜娘將宋敏舒送進新房後就退出新房,彼時新房中,只留下方嬤嬤和隨緣兩人伺候,賢王府的丫鬟候在新房外,听候宋敏舒的吩咐。
「隨緣,我要喝水。」
宋敏舒掀開蓋頭,伸手欲取頭上的頭冠。
「娘娘,您不能自己揭下蓋頭,蓋頭應該由王爺來揭。」
隨緣倒水的空當,方嬤嬤阻止了宋敏舒取下頭冠的舉動。宋敏舒見方嬤嬤堅持不肯她取下頭冠,便歇了心思,接過隨緣呈上的茶水,一飲而盡。
隨緣剛放下茶碗,便听到門外有動靜,隨緣一個轉身,拿起丟落一旁的紅蓋頭迅速給宋敏舒蓋上,就在這時,**輒走進新房。
「奴婢參見王爺。」
「免禮,你們出去吧。」
「是。」
隨緣和方嬤嬤出去後,新房中兩人一站一坐,听著彼此的呼吸聲好一會兒,**輒才揭下了宋敏舒的紅蓋頭。一眼看去,一張略帶嬰兒肥的小臉出現在眼前,一雙干淨澄澈的眼楮里映照出**
輒身穿紅色禮服的身影。
作者有話要說︰還是太小了,洞房就蓋棉被純聊天吧,相信小幽,長大的日子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