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飛雨殿火勢凶猛,若非飛雨殿與其他宮殿之間有一段距離,宮人侍衛及時將火勢隔開,一旦火勢蔓延到旁邊的宮殿,後果不堪設想。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飛雨殿一夜之間付之一炬,先帝最寵愛的公主舞陽也葬生火海。火勢熄滅後,宮人清點飛雨殿,發現了舞陽和幾名宮女的尸身。**徵大怒,飛雨殿二十余名宮人全部為舞陽殉葬。
宋敏舒听到消息已經是第二日午時過後。對舞陽的死,她談不上多傷悲,只是為舞陽在如花年紀死于意外可惜,那些殉葬的宮人,確是無辜。飛雨殿突然走水,火勢凶猛差點殃及其他宮殿,可見不是意外而是人為,有人故意致舞陽于死地,才設計了一場滔天大火,讓舞陽缺席中秋夜宴,獨留飛雨殿。
「娘娘,宋夫人在宮外求見。」
楊氏來了。宋敏舒詫異地看著隨香,隨即明白楊氏的來意。昨日的宮宴因飛雨殿大火中斷,楊氏
沒能和她說話,本就不放心,再加上昨夜飛雨殿大火,楊氏不來親自確認她安好無損,怕是無法安心。
宋敏舒快步走向宮門,剛跨出宮門,楊氏迎面走來。似乎感覺到宋敏舒的急切,楊氏未等宣召直接走向雲陽宮內。初一見面,宋敏舒小跑著撲到楊氏懷中,緊緊地抱著楊氏的腿,將頭埋進楊氏的懷抱中。
「娘,舒兒想你。」
宋敏舒確實想念楊氏,楊氏的寵溺,楊氏的溫柔,楊氏的一切在入宮後變得愈發清晰,讓她深深眷戀。一直以來表現得像個小大人的宋敏舒此刻才是一個六歲的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肆意的撒嬌。
楊氏俯身擁宋敏舒入懷,抱起宋敏舒向雲陽宮正殿內走去。感受著懷中小兒人柔軟的身體帶來的充實感,楊氏懸了一夜的心終于在此刻放下。從沒有哪個時候比昨晚更讓楊氏心憂後悔。憂心宋敏舒在後宮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後悔當初同意宋敏舒入宮。
「舒兒,在皇宮過得好不好,娘的舒兒都瘦了。」
「娘,是舒兒長高長大了,再過幾月舒兒就滿七歲,是大孩子了。」
只要與楊氏相處,宋敏舒總不自覺露出小女兒的嬌態,說話思考也轉換成孩子應有的方式,根深蒂固。如果說上一世的宋敏舒沒有父母緣,那這一世楊氏的寵愛是她最意外的驚喜,能在母親懷抱中呢喃、撒嬌、邀寵,比什麼都幸福。
「舒兒,你告訴娘,喜不喜歡在皇宮生活。」
楊氏給隨香隨緣使了個眼色,隨香隨緣遣退殿中的宮人,守在宮門處。宋敏舒往楊氏懷中蹭了蹭,嗅了嗅楊氏獨有的清幽體香,窩在楊氏懷里不願動彈。
「舒兒不喜歡皇宮,每日晨昏要給皇後太後請安,還要學宮規背藥典,都沒有時間睡覺,皇宮一點都不好。舒兒最喜歡在小唐院的日子,每日可以睡到自然醒,醒後有小點心吃。」
「你啊,再這麼懶下去,將來如何了得。」
「舒兒有娘,有娘的孩子萬事足,娘一定不會拋棄舒兒的對不對。」
楊氏揉了揉宋敏舒的小腦袋,輕嘆。
「如果娘當時堅持不讓舒兒進宮,舒兒也不用在這方寸之地過活。娘真想讓舒兒離了這牢籠,不受這勞什子氣。娘的舒兒應該自在地活著,不拘泥于後院中與一群女人爭一個男人,看男人臉色過活。」
楊氏的話讓宋敏舒為之一振,如果不是清楚楊氏是土生土長的東啟人,宋敏舒幾乎以為楊氏也是穿越同胞。可惜楊氏不是,楊氏骨子里的大膽與驕傲來源于家族的教導。宋敏舒沒有見過外祖那一脈,但能教出楊氏這樣的女兒,必定是底蘊深厚的家族。皇宮的日子並沒有楊氏所說的難過,宋敏舒沒有書中穿越女的偉大追求,她不奢求愛情,不強求自由,只要有個舒服的小窩過悠閑的小日子就很滿足。除卻每日晨昏請安一事有些麻煩,其他的還真挑不出不好的毛病來。
每一個決定做出的背後,必定需要深思熟慮,每一個謀劃的成功,定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她不想楊氏為了她犧牲什麼,這樣就好。
「娘,沒人給舒兒氣受,有皇上哥哥護著舒兒,舒兒不會受委屈。娘,弟弟好嗎,怎麼不和娘一起進宮來看舒兒。」
宋敏舒的弟弟宋敏行已經兩歲多了,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听宋敏舒提起幼子,楊氏頭疼地搖了搖頭。宋敏行不過兩歲多的人,已經是宋府里赫赫有名的小魔星,普通的小丫鬟通常不願接近宋敏行,一旦被宋敏行盯上,鐵定被捉弄得哭鼻子。宋敏行的性子天不怕地不怕,即便挨了宋畢昇的教訓,也不掉淚,他只會在給祖父祖母請安時,露出一副可憐兮兮的表情往宋老太爺跟前湊。這時,宋老太爺必定會將宋畢昇喚來訓斥一頓,宋畢昇得了罵還不能回嘴,假若回嘴,宋老太爺一但惱火,甚至會抄起棍子就打。那個時候的宋府最熱鬧,堂堂東啟大將軍,被宋老太爺追得滿院子跑,還不敢反抗,而罪魁禍首宋敏行則窩在送老婦人懷中撒嬌看戲。
宋敏舒見楊氏的表情,心知她的小弟絕對不是號簡單的人物,能讓楊氏露出為難的表情,那得付出多大的行動才能辦到。
宋畢昇已過而立之年,楊氏也二十有八,在十五歲女子可出嫁,十八歲男子可娶妻的東啟,宋畢昇與楊氏是正宗的晚婚晚育的人。宋畢昇早年在軍中歷練,直至二十五歲掙得顯赫軍功回京封大將軍方娶妻。楊氏二十歲嫁與宋畢昇,一年後生下宋敏舒,四年後生下宋敏行。隨後永和帝駕崩,宋畢昇以雷霆手段鎮壓宮亂,平息諸王動亂,穩住邊境虎視眈眈的三國,成為東啟歷史上最年輕果敢的大將軍。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般的人物,在府中竟被幼子氣惱、算計,被老父抄家伙追打。宋敏舒稍稍一想,只覺自家弟弟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本事,委實不錯。
「別提那個混小子,自從他學會走路以來,沒給府中添禍事,讓你爹爹少生氣。」
楊氏一臉無奈,對面宋敏行當真罵也不是,疼也不得,也不知當初怎就生出這樣一個魔星,方兩歲有余就是這般性子,連親爹都算計,哪里來的那許多心眼。看了眼懷中乖巧的宋敏舒,楊氏頓時覺得心中平衡許多,好在女兒懂事,可惜以稚齡入宮,世事總不盡如人意。
楊氏和宋敏舒說得正愜意,卻听宮外太監一聲高喊,皇後駕臨雲陽宮。楊氏放下懷中的宋敏舒,看著宮外緩步走來的皇後,鳳袍加身愈發襯得皇後明艷奪目。
「臣妾(臣婦)參見皇後。」
「宋貴妃免禮,宋夫人無需多禮,按輩分來說,本宮是宋夫人的晚輩,沒有長輩向晚輩行禮的道理。雖說天家的規矩不可更改,畢竟律法之外無外乎人情,宋夫人以為如何。」
皇後坐在首位,唇角含笑,目光不經意掃過站在一側的楊氏和宋敏舒。楊氏見狀在宋敏舒的小手輕拍兩下,抬頭看向皇後。
「娘娘體諒臣婦心憂幼女,準臣婦入宮看望貴妃,在這個關頭已是天大的恩賜,臣婦焉能不知好歹,以娘娘長輩居之。」
皇後聞言,心下一沉。母親說楊氏是個厲害的人物,三言兩語便可將人堵得說不出話來,確是如此。怪不得宋敏舒平日里在皇宮中有恃無恐,便是無理取鬧也能佔上三分理,感情是深得楊氏真傳。
「昨日飛雨殿走水,舞陽公主都遭了意外,如今宮中正值多事之秋,宋夫人今日入宮可是接錯了旨意,本宮記得從未下過任何旨意允許外命婦入宮。」
楊氏本就沒得旨意入宮,今日入宮純屬放心不下宋敏舒,方打點了一些人才在這非常時期入宮,誰知她前腳剛入宮,後腳皇後就到雲陽宮問罪,真當她軟柿子好捏不成。
見楊氏面不改色,宋敏舒心知楊氏另有盤算,也不急于出聲,以免讓皇後拿了話柄。如果她沒料錯,自楊氏入宮伊始,一舉一動已經落到有心人眼中,來人正是利用楊氏對她的關心,意圖生出事端。
「臣婦斷不會枉顧規矩,未經宣召入宮。」
「本宮方從慈安宮出來,就听宮人說起宋夫人入宮探望宋貴妃一事,不知宋夫人入宮是奉了誰的
旨意。」
楊氏看著皇後一臉篤定,心下冷笑。這皇宮里除了你皇後和太後,就沒有別人了。
「宋夫人奉朕旨意入宮,不知皇後對朕的旨意有何意見。」
作者有話要說︰小幽有一個小佷子,兩歲多在家里調皮搗蛋,讓人頭疼不已,所以說宋敏行兩歲多就讓宋畢昇吃虧,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