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龍賈走進大帳,行禮道,「上將軍。******請到看最新章節******」

慕容建中放下手中的兵書,問道,「清點好了,」

龍賈點點頭,答道,「已經清點好齊軍爐灶的數量。可供五萬人使用。比昨日減少了三萬

慕容建中揶揄道,「莫不是李相國管教不好軍隊,齊軍士兵紛紛逃跑,」

龍賈雖是這麼想的,但他跟著慕容建中多年,听出了他口中諷刺之意。他敏銳地覺得這件事沒那麼簡單。于是就三緘其口。

慕容建中冷笑道,「兵法有雲: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此處距離馬陵道不過兩日的路程。他示敵以弱是想誘我拋下大部隊,只帶領小部分精銳去追擊。他正好在馬陵道伏擊。計是好計。只不過……」

慕容建中滿是嘲諷的笑容︰「全是孫臏玩剩下的。他也不嫌丟人

龍賈這時候也知道是李騰的計謀,不禁問道︰「上將軍,那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辦?」

慕容建中想了一下,馬上對龍賈說道︰「龍賈將軍,你馬上帶著八萬人西馳,秘密前往上黨。在那里休整一番後,攻打韓國野王城。如今韓國大部分軍隊正集結在新鄭,準備和秦國一起進攻大梁,野王的兵力肯定不多。攻取它應該不是很難

他拍拍龍賈的肩膀,說道︰「龍賈將軍,韓國被我國佔去河內郡之後,它的北部幾乎和韓國國都月兌離。只能通過野王保持聯系。只要佔領了野王,韓國必定是朝野震驚。大梁之危頓解。而且,佔領了野王城,韓國北部也成了魏國的囊中之物,遲早是魏國的屬地。此戰至關重要啊!」

龍賈卻沒有領命,反問道︰「上將軍,末將帶走了八萬人,你要如何對付李騰?」

雖然臨行前魏王將魏國最精銳的十五萬魏武卒都交給了慕容建中。但慕容建中怕真的出現坑爹的圍魏救趙,留下五萬在大梁。北上邯鄲只帶走十萬人,此前和趙軍作戰,軍隊也多有損傷。現在再分給龍賈八萬人,那慕容建中這兒就只剩下一萬多人了。李騰可是有八萬人吶!再加上李騰詭詐,實在不好對付啊!

慕容建中笑道︰「我的好師弟不是想要我拋下大軍,輕裝上陣嗎?那我就依他

「什麼?」龍賈驚呼一聲,馬上勸諫道︰「上將軍方才說減灶是李騰的詭計。既然如此,上將軍為何要這樣做?」

慕容建中說道︰「他可以設計算計我,我也可以將計就計。你放心去上黨吧。不用擔心我這兒。我自有辦法擊退齊軍

龍賈雖然還是不甘心,但他知道慕容建中的命令不容更改,而且,他也相信上將軍足智多謀,一定能打敗李騰。也就放下心中的擔心,帶領八萬人告別慕容建中,前往上黨。

而齊軍方面,李騰听到探子來報,得知慕容建中只率領萬余人追擊,不禁大喜。他可是知道的。歷史上的龐涓可就是被減灶計給迷惑,輕敵之下,中了埋伏,自刎而死。所以,他也就「借鑒」歷史的經驗,也用這招對付他。看到歷史上經典的一幕在他手下導演,他不禁有一種自豪感。

他又問左右︰「田忌將軍準備好了沒有?」

他事先讓田忌在馬陵道設伏。現在魏軍已經慢慢上鉤了。他可不想在其他方面出現紕漏。

幸好田忌沒有讓他失望。田忌派人告訴他,已經完全按照他的吩咐準備好了。

「好!」李騰听後,興奮地說道,「傳我的命令,今日再減灶至三萬

第二天,李騰就得到魏軍的情報。說一股僅有三千人的騎兵月兌離大軍,向齊軍疾馳而來。

李騰更是興奮。

此時,兩軍相距已經不到半天的路程。而李騰已經到了馬陵道,見到了早已在這里等候多時的田忌。

「李相」田忌對李騰抱拳道。

李騰虛扶田忌,說道︰「田老將軍不必多禮

兩人寒暄過後,李騰說道︰「龐涓已中計。如今正率孤軍深入。預計今夜就會到馬陵道。田將軍這兒應該沒問題吧!」

田忌微不可察地皺皺眉,隨即微笑道︰「李相放心,早已按照計劃布置好了。按照李相的吩咐,我已經讓士卒砍斷馬陵道周圍的樹木,僅剩下一棵最大的樹,刨去樹皮,在上面上書‘龐涓死于此地’

李騰听後,搜索了一下那棵樹。不由唏噓道︰「一代名將就要喪身于此了

田忌勸道︰「李相不必傷懷,您與龐涓雖為師兄弟,但卻分屬兩國,各為其主

突然有了文藝範的李騰搖搖頭,他可不是對師兄的傷逝而傷感。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即將在他面前上演,他只是感到非常微妙罷了。

神情有些恍惚的李騰好像沒有注意到田忌眼中的幽光。

當天傍晚,一個軍士騎著馬從齊軍大營疾馳而出,直奔魏軍。只是,他還沒跑出多遠,就被一枝冷箭射殺。

射出那一箭的人從暗處走出來,在已經斷氣的軍士身上模索。在他身上模出了一封信。他並沒有打開看。而是馬上離開。

他走的方向也是齊軍大營。

很快,在李騰的帥案上多了一封信而已。他看了信中的內容後,笑得很古怪,更多的卻是興奮。

沒有得到田忌預警的魏軍還在朝著馬陵道狂奔。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通往死亡之路?這麼急著去投胎嗎?

所有的一切都在當天晚上上演。

前面的所有戲都按照李騰的劇本,不,應該是他抄襲的劇本在上演。

三千勞師襲遠,毫無防備的魏軍進了埋伏圈。見周圍的樹木都被砍掉,只有一棵樹還佇立著,上面影影綽綽地好像還有字。龐涓令人點起火把,看看上面是什麼字。當火把點起的時候,早已埋伏好的齊軍萬箭齊發。頓時,龐涓身披數箭,他周圍的士兵也多有傷亡。

正當李騰要慶祝自己的勝利時,龐涓突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上將軍果然神機妙算。爾等中了上將軍之計了。還不速速投降!!」

話音剛落,突然有大片火把亮了起來。目測應該有數萬把。

李騰看著正在哈哈大笑的「龐涓」,又驚又怒,馬上大喝道︰「不要慌張,列陣迎敵

齊軍將士對這個突發的狀況很無措。他們本來是算計別人的,現在成了他們被人家算計了。轉變之快,讓人目不暇接。再者,他們本來是佔據地勢埋伏魏軍,拿的武器以箭矢為主,其他的武器又是滾石和圓木這樣笨重的東西。如果埋伏的話,這些武器當然是最好的。但拿他們近戰跟找死沒什麼區別。

魏軍也知道他們的優勢,根本就不等齊軍組織好抵抗,自己也不列陣,直接朝著齊軍沖了過來。

在距離齊軍只有二十步的時候,魏軍士兵將手中的火把扔向齊軍,抄起別在腰間的武器,開始最後的沖刺。齊軍士兵這才發現每個魏兵手中拿著兩個火把。但他們已經沒時間考慮這些了。因為魏軍已經沖到他們身前了。

齊軍中計,正驚魂未定,士氣不可避免地低落。而魏軍卻是氣勢如虹。此消彼長之下,自然是魏軍佔優勢。再加上魏軍的戰力本來就比齊軍強。

很快,齊軍就被魏軍沖得七零八落。被魏軍打得抱頭鼠竄。不管齊軍的各級將領如何呵斥,如何鼓舞士氣,齊軍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抵擋了一陣之後,李騰見是不可為。只好不甘地下令撤軍。

撤軍的命令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齊軍听到命令後,瞬間崩潰,都玩命地逃跑,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魏軍也乘勝追擊了十余里。

而開戰之後一直被忽略的那三千人早就簇擁著受傷的「龐涓」,悄悄地撤離了戰場。

擊敗齊軍之後,魏國的將領都紛紛聚攏到「龐涓」的身邊。

一個魏軍將領說道︰「上將軍,找個形容相似地替身不就可以了。何必您以身犯險呢?」

沒錯,這個假「龐涓」就是慕容建中,他親自導演了一場戲,假扮了一下他自己。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齊軍的統帥是李騰。他可不是一個好騙的人。因為在點火前一片黑暗,除了身形之外,只能通過他身上的氣質判斷。他從軍多年,也長期身處高位,身上自然而然的帶有肅殺之氣和上位者的氣勢。這些在一個臨時找來的替身身上肯定找不到的。為了能騙過李騰,慕容建中咬咬牙,親自犯險。不過,他當然不會讓自己就這麼死于非命。他事先多穿了一件軟甲,身體各個重要部位都用護心鏡保護著。雖然會受些傷,但卻不會傷及性命。況且,他這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兩軍正式交戰之後,李騰哪里會管他這個作為替身的「路人甲」。而且,他這個主帥親涉險地。魏國的士卒見主帥都這樣,又怎麼可能不拼命?

他安慰了一下各位將領,讓他們下去管理好士兵,安排防御,就躺下休息了。

齊國戰敗的消息傳開後,還在西線的秦韓聯軍頓時偃旗息鼓,不敢再輕舉妄動了。秦軍將領更是不斷找托詞,想撤軍回國。參與合縱的幾個國家,只剩下他們兩國了。誰知道魏國什麼時候會來收拾他們。秦軍上下兵無戰心,將無戰意,都想著早日回國。在他們看來,秦國絕對比前線安全。

再過了幾天,又傳來魏將龍賈偷襲韓國野王城,野王守將雖殊死抵抗,但無奈兵力實在捉襟見肘。最後,兵敗自殺。龍賈佔領野王。

韓國這下真的慌了。馬上拍使者到大梁向魏王求和。之前還想挽留秦軍,幫助他們一起對付魏國。現在是恨不得他們馬上回國去。秦國可是魏國的死敵。韓國現在極其畏懼魏國,根本就不想跟秦國沾上一點關系。

魏王這時候倒也沒有為難韓國。答應了韓國的求和。甚至同意將野王城歸還給韓國。不過卻要求韓國截殺還身在韓國的秦軍。韓王有些意動,但卻被上大夫申不害勸阻了。

申不害諫道︰「韓,秦如春秋之虢、虞,虢滅,而虞不復在,虞亡,則虢亦危。又如人之唇齒,唇亡齒寒。請我王三思

韓王猶豫道︰「那野王要怎麼辦?這可是韓國的咽喉要地啊!」

申不害不緊不慢地說道︰「野王不可失,然秦國亦不可得罪。不如悄悄將魏王的意思告訴秦將,讓他速速離開韓國。再讓我軍緩行。敷衍一下即可。魏王若將野王還予我國,自然最好。如若不然,他日可聯合秦國收復野王

韓王同意了。

秦軍得到韓王的示警,安全地回了國。魏王見韓國沒有截殺秦軍,就沒有歸還野王城。但也沒有為難韓國。

秦國對韓國非常感激。數年之後,申不害已經去世了。但韓國依舊按照他生前制定的計劃,聯合秦軍收復野王,此時的秦國雖已經今非昔比,但顧念當年的情誼。還是出兵幫助韓國。只不過,數十年之後,秦將白起又偷襲佔領野王。命運之無常,真是讓人唏噓不已。這卻是後話了。

而魏王這次之所以放過韓國,連秦國這個死敵也不準備親自動手,是因為他突然想對付難免的楚國了。

之前迫于形勢,他將霸主之位一分為二,讓楚王白白得去南方霸主的名號(當然也有慕容建中的功勞)。他一直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他對這個佔了他便宜的南蠻子不爽很久了。之前因為四方各國的壓力,他隱忍不發。現在各諸侯國都被擊退。連發起國齊國也被他的上將軍打敗。在他看來,現在正是擊敗楚國的好機會。幾乎是一接到齊國在馬陵戰敗的消息,他就下令,讓慕容建中率領十萬大軍討伐膽敢「以下犯上」,「篡奪霸主之位」的楚國。

還躺在床上養傷的慕容建中接到命令後唯有黯然嘆息。

「該來的還是要來嗎?」

他笑得很苦澀。

現在魏國雖然堪稱完美地解決了這次合縱危機。不僅擊敗了各國的聯軍,還吞並了包括邯鄲在內的趙國南部,還有韓國野王城。但如今士卒久戰疲乏,軍心厭戰。而且,各大諸侯國,除了趙國是真正的傷筋動骨之外,其他幾國都沒有大傷元氣。隨時都有可能卷土重來。這個時候,魏王應該好好安撫南邊這位鄰居才對,怎麼就想著揍人家呢?

慕容建中是真的不想把魏國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他顧不得養傷,趕緊讓人駕車趕往大梁。

慕容建中向魏王曉之以理,陳說利害。可是魏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根本就不听他的勸告。

慕容建中無奈,幽幽一嘆,說道︰「我王定要如此。涓自當為我王南擊敗楚國。只是,龐涓被大王信任,拜為魏國上將軍,征戰數載,涓心力疲乏,這次馬陵之戰,又受重傷,已不復當年之勇。這次幫大王打敗楚國之後,涓希望能歸隱山林。請大王恩準

魏王深深地看著慕容建中。良久,他才嘆道︰「上將軍啊,你知道寡人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嗎?」

慕容建中想了想,說道︰「可是錯失公孫鞅?」

魏王搖搖頭,說道︰「不是這一件。寡人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初拜你為上將軍

「上將軍已經是寡人能給你的最高的軍職了。當初,你從齊國到魏國來,為了能打動你,寡人才給你這麼高的職位。若是你功勞稍遜,倒也相得益彰。卻沒想到,你戰功卓越,完全超出了寡人的期望。完全勝任上將軍這個職位。為了不再出現當初三家分晉的事,丞相李悝制定魏律︰非宗室不能封君。現在寡人已封無可封了。只能給予你食邑。你跟當年齊景公時的田穰苴是多麼像啊!可惜,寡人也跟景公一樣,注定不能長久擁有你。寡人不想魏國出現田氏代齊的事情

慕容建中這才明白,魏王之前的作為,不是因為不信任他。而是因為他功高震主。魏王不懷疑他的忠心,卻卻還是不能留他。田穰苴受晏子推薦,被齊景公從一介平民擢升為齊國大司馬。他對于舉薦他的晏子和齊景公肯定是非常感激的。對齊景公的忠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又因為他出身于田氏,哪怕他只是庶支,跟田氏的關系甚遠,齊景公還是無故將他罷黜了。以致于他郁郁而終。他的經歷和田穰苴極其相似。魏王也知道齊景公的做法是錯誤的,田穰苴跟居心叵測的田氏是完全不同的。但身為一國君王,他卻不得不那麼做。哪怕只有萬一的可能他也要將之消除于無形。雖然齊景公的做法還是田氏代姜齊于事無補,但至少在他這一代田氏沒有篡逆。要知道,當時田氏首領田恆子的聲望遠遠超過齊景公,卻沒能取代他。

現在魏王沒有否認他的忠心,但卻還是處于帝王的心態,不可避免地要防備他。本來,魏國如果有一個可以抗衡他的人,讓他們兩人相互敵視,相互平衡,相互牽制,他們的君臣關系也許可以更長久一點。可惜,魏國沒有這樣的人。

與此同時,他也明白了魏王為什麼無緣無故要他給孫臏用臏刑。因為孫臏就是魏王一直找的那個人。

按照魏王的設想,只要他對孫臏下手,魏王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孫臏面前。孫臏對魏王感激不盡,對他肯定會仇視不已。到時候,他們能力相當,又相互仇視,相互牽制又相互平衡。那麼,魏王就穩坐釣魚台了。

只是,他當時並不知道魏王的想法。而且,他就是知道了也不會這麼做。

看來,他們的君臣關系就只能到這兒了。

他沒有再說什麼,向魏王深深一鞠禮,緩緩退出宮殿。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有事,字數較少,今天貢獻比較肥的一章。明天是這個故事的結局。還有一章番外。l3l4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