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祿說這番話是為了迎奉高湛。一個奴才討好主子,說一些奉承的話投其所好其實很正常。可是,慕容建中听著這番話,卻怎麼听怎麼不是滋味。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真實歷史上,武成帝(高湛)和佞臣和士開的那段堪稱經典的話。
和士開奉承高湛道︰「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
高湛回言︰「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
就憑這這段話,和士開就足以在歷史佞臣榜上名列前茅了。他是每一個心存忠義的臣子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雖然慕容建中早已經知道這是個電視劇,跟原本的歷史有出入。元祿的原型也未必是和士開,但他還是忍不住往這方面想。
也許是慕容建中的目光太凌厲,原本說得很開心的元祿突然戛然而止。
這時,高湛也注意到了他。
高湛馬上站起來,說道︰「建中,你來了
慕容建中沖著高湛行禮,道︰「參見長廣王殿下
高湛虛扶一下,說道︰「不必多禮
又問道︰「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慕容建中說道︰「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雖然外面還有謠言肆虐,但已經可以控制住了
高湛松了口氣,微笑著說道︰「那就好。今日,在朝堂上,我已經當眾承認了皇兄的皇位。想必等明日消息傳出來之後,謠言會即刻退散
對高演的帝位最有發言權的高湛都承認了他們之間的君臣關系,那些有心興風作浪的人自然就會慢慢退散了。
慕容建中高興地說道︰「殿下深明大義,真是我大齊之福
高湛確實敬謝不敏,謙虛道︰「若不是建中提醒,我未必會這樣做。畢竟這皇位的誘惑……」
說到這,高湛有些黯然。雖然他為了大齊的安定,放棄了皇位,只爭取到了儲位。但他畢竟是錯過了一次一舉登頂的好機會。就算他的心再寬,終究還是感到失落。
慕容建中連忙勸慰,高湛臉色稍霽。
看到高湛臉色轉好,慕容建中這才說明了他的來意。
「殿下,大齊正值皇位交替之際,臣恐宇文周會趁機來犯。王爺和陛下要早作防備啊
高湛奇怪地問道︰「古雲︰哀兵必勝。吳王闔閭欺越國國君新喪,舉兵攻打。越人皆憤,奮起發抗。于是吳軍大敗,一代霸主闔閭也含恨而終。此時,周國豈敢侵犯大齊?」
慕容建中卻搖搖頭,說道︰「殿下言之有理。但現在宇文周掌權的是宇文護,此人可不能以常理推測。他就是一個瘋子
最後一句,他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出來。兩晉南北朝時期,什麼奇葩都有。可要論瘋狂,沒有一個人及得上宇文護。這是有根據的。宇文護可以稱得上是中華上下數千年絕無僅有的「屠龍之王」。他居然三年殺了三個皇帝,堪稱古今屠龍第一人。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做的。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剛剛又殺了一個皇帝。
慕容建中說道︰「探子來報,宇文護已殺了宇文毓(北周孝明帝),這已經是他三年間殺的第三個皇帝了。周國已經有些亂了。即使他再怎麼權傾朝野也要顧及一下影響。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嫁矛盾,舉兵攻打他國。勝,則宇文護的威望更盛;敗,則周國上下齊心,尋思報仇。不管是勝是負,對于宇文護來說都有利。他何樂而不為呢?」
高湛深吸一口,不由地問道︰「他難道不怕損兵折將嗎?」
慕容建中說道︰「所以我才說殿下乃齊國之福。宇文護跟殿下可不同。他如果能為國家著想的話,就不會干出弒君的事情,而且,還一連干了三次。他在乎的是他的權勢,計較的是他個人的得失。而且,周國此番突然來犯,即使損兵折將,但也絕不會傷筋動骨。反倒是齊國,雖舉哀兵必能大勝宇文護,但若沒有防備,齊周邊境的百姓定會遭殃。這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高湛深思了一下,不得不承認,慕容建中說的有道理。他不禁為現在的局勢感到擔憂。
見此,慕容建中馬上主動請纓︰「王爺不必憂心,古有毛遂自薦,今日建中也斗膽自比毛遂,懇請殿下同意讓末將去抵御周師
高湛深深地看著正跪在地上的慕容建中。面對如此大事,慕容建中首先來和他商議,而且沒有向高演這個正牌的皇帝請纓,反而先向他請纓。這在他看來是要正式效忠他的信號。他一時有些舉棋不定。面對這個向他表示拳拳忠心的人,還是個大才。他實在沒辦法拒絕。
如果慕容建中知道的話,一定會大喊冤枉。他根本沒有這個意思。他只不過是想撈一點戰功。如果能一戰成名當然更好了。至于找高湛而不是找高演,那是因為他跟高演一點都不熟。高演身體虛弱,常年在深宮之中。皇宮可不是他隨便能進去的。哪怕他是武衛大將軍,是皇城侍衛的統領。
不過,高湛最後還是點了點頭,表示一定會幫忙向皇上引薦他。
慕容建中高興地告退了。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另一個麻煩馬上就來了。
他剛退下,一直在一邊當布景板的元祿突然開口說道︰「王爺,依元祿看,武衛大將軍與您未必是一條心的
高湛不由地有些詫異,疑惑地看著元祿。
元祿解釋道︰「王爺,你仔細想想,這位慕容將軍一直說王爺深明大義。我雖是個奴才,但也知道這是臣對君的態度。這皇位本來就是王爺的。他說這樣的話又是何居心?」
高湛不以為然地說道︰「元祿,是你想多了吧!我看慕容將軍不是這樣的人。再說了,他此番來找我不正是因為他將我放在心上嗎?」
元祿更著急了︰「王爺,他來找王爺,是利用王爺,為的是他自己。而且,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是不是包藏禍心
高湛一听,馬上喝止他,厲聲說道︰「好了。不要說了。以後也不要說這樣的話
「是元祿憤憤不平地說道。心中對慕容建中卻是更加不滿。
要說慕容建中和元祿不過是第二次見面(第一次在漳水),話都沒有說一句。元祿為何這麼敵視他呢?
這就不得不提慕容建中進來之後看元祿的眼神。這個時候,他正想到和士開,而且還不由自主地把元祿跟和士開想到一塊去了。看向元祿的眼神實在不是多友善的眼神,甚至還帶著點殺氣。
元祿是什麼人?那是個太監。生理上已經不是個正常人,心理上也有一些不正常。對別人的態度非常敏感,最忌諱的正是別人不屑的眼神。而且,他跟著高湛多年,被其他人追捧慣了。哪里受得了慕容建中那樣的眼神。
于是,他就此記恨上了慕容建中。
而高湛雖然不認為自己會看錯人,還喝止了元祿,但心中終究還是埋下了懷疑的種子。就是不知道它會不會發芽,或者說什麼時候發芽。
不管元祿如何忌恨慕容建中,他這個當事人這個時候也無從知曉。他現在正興高采烈地回府,等著高演的聖旨。他想到他馬上就可以指揮著強大的軍隊,打敗宇文護,挫敗周師,名留青史。這樣想來,還有點小激動啊!
不行,不行。不能再意婬了。口水要流出來了。
他回到了家里。沒想到還有另一個好消息在等著他。
下人向他稟告,他派往中山(今正定)的人回來了。正帶著客人在客廳等他。
慕容建中這下更是喜不勝收。
他派人到中山去是為了找一個人。一個很有用的人。他未必有多大的才能,但他的作用卻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說,北齊要想打敗北周,非他不可。
他叫獨孤羅。他本身並不出名。但他卻有個名垂青史的妹妹,還有一個流芳百世的父親。他妹妹叫獨孤伽羅,他的父親叫獨孤信。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她堪稱女中豪杰。即使在後世,也被很多女生奉為偶像。她不僅持家有道,而且還深諳政治。隋朝開國,還有隋朝初的「開皇之治」,她功不可沒。不過,後人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妒」。楊堅的「懼內」也加深了世人對她的印象。她與楊堅伉儷情深,但她堅決不同意楊堅納妾,為此還殺了尉遲女。因此,她也被後人評為千古第一奇妒。
至于獨孤信,那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也是獨孤家族的開創者。宇文泰能順利在關中扎根,他功不可沒。他是當世名將,權傾一時。他的七個女兒有三個是皇後。他的家族影響中國歷史長達百年。不過,這位仁兄最為人稱道的卻是他的容貌。即使把中國古今所有的美男子一起來排列,他也能進前十。他被世人稱為「側帽郎」。原因是他有一次外出打獵,歸來時有些晚了。為了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回家,他策馬疾行。頭上的氈帽被勁風吹到一側。但人們卻發現,這樣的獨孤信反而更有魅力。宋晏殊贊他「側帽風前花滿路」。
慕容建中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眼前的獨孤羅。當年,獨孤信拋妻棄子,只身追隨魏帝入關中。獨留在關東的家人。獨孤羅也因為他受了不少罪。慕容建中派人去找他的時候,他過得很貧苦。他現在身著麻衣,衣著樸素,身上也沒有什麼飾品,但他的一身風華卻不會讓人看輕了他。他的容貌俊美,雖看得出歷經風霜,但卻讓他看上去更加成熟,更有魅力。從他臉上依稀可見獨孤信側帽郎的風度。
慕容建中首先開口︰「羅仁(獨孤羅的字)兄,可想過有朝一日再見家人
獨孤羅卻平靜地說︰「我還有什麼家人呢?母親早逝。三年前,他,也死了
獨孤羅說的他自然就是獨孤信。三年前,他被宇文護逼迫,被迫自盡。雖然對獨孤信曾經拋棄他的行為難以釋懷,但獨孤羅對他父親的感情還是很深。
慕容建中再接再厲,說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他報仇?」
獨孤羅冷冷地看著慕容建中,說道︰「不用這麼拐彎抹角。慕容將軍還是說說,你找我來有什麼目的吧?」
慕容建中也不尷尬,直接道明了緣由︰
「宇文護又殺了個皇帝,他為了穩定有些不穩的朝政,一定會轉移百官和百姓的視線。而此時齊國正值新君登基,根基未穩,他一定會來侵犯齊國。我即日就會領軍與周師交戰,到時候,我希望羅仁兄能在我軍中
獨孤羅想都沒有想,馬上拒絕︰「在下才疏學淺,恐怕要讓將軍失望了
慕容建中不以為然道︰「羅仁兄何必如此?你的才能我豈會不知。你還是不要推辭了
獨孤羅看著慕容建中,嘆了口氣,說道︰「因為他的事,我一直被高家j□j,直到三年前才釋放。你覺得齊國皇帝會讓我出仕嗎?」
慕容建中自信滿滿地說道︰「只要是胸有溝壑的人都不會計較這些,只要心懷天下的人都不會放過獨孤兄
獨孤羅嘲諷道︰「是不放過獨孤家在關中的勢力吧!」
慕容建中並不反駁,因為事實就是這樣。他只是問︰「那獨孤兄答不答應?」
獨孤羅堅定地說道︰「答應。不過,我有條件
慕容建中說道︰「我答應了
獨孤羅微微一怔,問道︰「你不問我是什麼條件?」
慕容建中說道︰「不就是取宇文護的項上人頭嗎?那不過是暫時寄放在他脖子上的。你我隨時可以取得
「我要的可不止是宇文護獨孤羅嗜血地說道︰「我要血洗宇文氏
慕容建中皺皺眉頭,這確實有些為難。如果北齊真的滅了北周,俘虜了北周皇族,那麼一定先安撫一番。等關中徹底安定之後再考慮是不是要斬草除根。而看獨孤羅的意思,是想要斬立決。
慕容建中考慮再三,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答應了
獨孤羅一怔,他沒有想到慕容建中真的會答應。
慕容建中見此,又補充道︰「放心吧。我絕不會食言
獨孤羅嘲諷道︰「你如今還沒有掌兵,就敢枉言生死。是不是太狂妄了
慕容建中笑道︰「你不是選擇和我這個狂妄的人合作嗎?你也不簡單嘛!」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第二天,慕容建中果然接到一份聖旨。
高演在聖旨上封他為豫州刺史,領豫州道行台(相當于唐朝的節度使)。領兵五萬,抗擊周軍。
他接旨後,立即向高湛、高演推薦獨孤羅。
高湛和高演商量後,同意他的請求。
只是,高湛看他的眼神卻頗有深意。
軍情十萬火急,他當天就帶人出發去豫州了。而陸貞听說慕容建中要領軍出征的消息後,就拿著高湛給她的信物急急忙忙地去找高湛。
她自然不是怕慕容建中出什麼事,她是怕慕容建中從此尾大不掉,最後威脅到阿湛的江山。
她絕對不允許!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