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得了張鳳娥有孕的信,老太太便說去大覺寺還願。「」先是林飛周歲,又接連幾日大雨,就耽擱下來。這會子天氣好了,老太太便又提起來。

說的時候,林珺第一個就說要去,不想,頭一日貪涼多吃了一塊瓜,夜里起了好幾次,次日早起精神就不大好,老太太不敢讓她出門,趙太太留在家里照看她。

才要上前大街,就踫上鎮國侯府的車駕。林珗林琰見鎮國侯騎馬跟著,便知車里坐的是姬老太太,便命自家的車停住,讓鎮國侯府的車先行。

听了小廝的回話,老太太略想了想,問︰「哪個鎮國侯府?」

似不記得的模樣。

盧慧嫻笑道︰「不怪老太太忘了,他們家原來一直在北疆,因老侯爺沒了,這才回的京。就住在帽兒胡同,離著咱們家,也就兩條街。」

「原來是他們家。」老太太張了張嘴,似要說什麼,卻又未說。

鎮國侯在前朝時就是北疆守將,太祖打天下時,為保一方百姓免于戰亂,便降了太祖。這麼些年來,一直守著北疆。

雖少進京,世家大族都還是知道的。老太太知道他們家也不足為怪,盧慧嫻也只當尋常。

林黛玉因沒听過,不免好奇,問道︰「是因為老侯爺沒了,所以才回來麼?」

是說鎮國侯是神京人士,一家人回來守孝。「」

盧慧嫻略一思索就知道她想到哪里去了,笑著搖了搖頭,道︰「鎮國侯是青州人。」

既然是青州人,那怎麼不回青州守孝?林黛玉心里猜度,只怕是有別的緣故。他們兄妹還在孝里,不也來了京都麼?盧慧嫻沒說,她也不問。

盧慧嫻頓了頓,又說︰「老侯爺去時,世子才十四,恐無人管教,太皇下了恩旨。」

鎮國侯乃北疆守將,一方諸侯,若無恩旨,即便是世子要守孝,也得在北疆守,斷沒有回鄉守孝一說。

這是教黛玉。

黛玉點了點頭。

老太太笑著攬了黛玉在懷里,又問︰「不知他們老太太是哪里人?」

盧慧嫻道︰「說是原幽州守將的遺孤。」

老一輩的都記得,太祖駕崩太上皇初登基那會子,蒙人三番兩次犯境,幽州幾度失守。那一陣,人心惶惶,都以為要守不住了,最終還是挺了過來。

若沒有鎮國侯府,只怕真守不住。「」不過,老侯爺父子兄弟五個,卻只剩了他一個。

因此,換得鎮國侯的爵位世襲罔替。

外人只知羨慕,卻忘了羅家是拿命換來的。

老太太嘆了一聲,沒說話。那樣的慘烈,誰也不願意再回首。林黛玉是女兒家,讀書也不過是為了明事理,知進退,又不是為了科考,日常看書,只隨自個兒喜好,詩詞歌賦,歷史軼聞,雜話野史,均有狩獵。听言,也是黯然。

便再不說鎮國侯府的話,轉而說起張鳳娥的事,計算著有幾個月了,要備些什麼東西,什麼時候送去,等等,不可一一盡述。

此時,正是石榴花殘,果子尚青澀的時候,雖無花賞,又無果子可吃,卻又是另一樣風景。又因天氣炎熱,就不急著回家,玩到下午方才打轉。

才回到萱草堂,紅綃便拿一封信給她,「下午崔姑娘打發人送了一籃子好大的葡萄過來,姑娘不在,我就做主給老太太老爺二爺那里各送了一掛,大爺那里多送了一掛,我們自己剩下一掛,洗好了一直放在水晶缸里湃著,姑娘這會子要不要吃?」

黛玉自拆了信看,見問,也沒听清說的什麼,就隨意點了點頭。

卻是履行那日的約定,邀她出月初七去他們家里頑,正好一起乞巧。「」黛玉一邊看,一邊就笑起來。

姚黃幾個沒出去的,這會子都圍著香橙問長問短,獨青鳥坐著分線,听見黛玉笑,知道是好事,就問︰「姑娘笑什麼呢?可是崔姑娘說了什麼笑話兒,姑娘也說出來,教我也跟著樂一樂。」

黛玉笑道︰「過幾天,我們去摘蓮蓬。」

話音才落,香橙立馬大聲說道︰「姑娘,還是我跟著罷。」

一語未了,紅綃端著水晶缸走進來,正听見這話,就抬頭看了她一眼,卻又不說什麼,香橙卻心虛了,又說︰「姑娘帶我和紅綃去罷。」

紅綃就笑起來,扭頭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道︰「多大的人,還這麼成日惦記著玩。」一面說一面要水洗手好打發黛玉吃葡萄。

黛玉擲了信,也要水洗手,笑道︰「前兒是誰說,這回你出去玩,紅綃留在家里看家,下回就換紅綃出去,你在家里看家?」

香橙就紅了臉,吶吶道︰「那我在家里看家,紅綃跟著去伺候姑娘。」卻又十分不舍,說得不情不願。

紅綃向水晶缸里捏了一顆葡萄,一面撕皮,一面說︰「罷了,天這樣熱,我也不愛出門,還是你跟著伺候姑娘,教我受用一日罷。」

香橙臉上就溢出笑容來,又強忍著,還只當人看不出來。「」黛玉暗笑,卻只當沒瞧見,只向紅綃說︰「讓你去你就去。」香橙臉上的笑容立時就又沒了。

次日上學,和林珺說起,林珺也是高興。她是個急性子,立時就要拉著黛玉去見盧慧嫻。因在上學,好容易按捺住。等一下學,就連連催促黛玉。

不想,盧慧嫻卻不在,去了錦壽堂,璽兒說︰「鎮國侯府打發了兩個女人來給老太太請安。」

林黛玉一愣,他們家和鎮國侯府並無往來,怎麼呼喇喇的就打發人來?遂問道︰「是帽兒胡同的鎮國侯?」

璽兒就笑起來,說︰「姑娘說笑了,鎮國侯府可不就在帽兒胡同?」

林珺也是疑惑,接了話問道︰「來的是誰?」

璽兒只當兩人不知鎮國侯,便細細說來,道︰「是鎮國侯府老太太身邊的媽媽。原來他們先老太太和我們老太太是本家,只因兩家隔得遠,加之……又沒了,這些老親都不認得,才一直沒來往。前兒出門,遇見我們老太太,論起來,才想起這一起。說她們先老太太嫁得遠,自出閣就未回過娘家,卻總惦記著家里的姊妹。老姊妹里,于今剩下的也不多了,就說,見了老太太,只當是先老太太還在。」

林黛玉和林珺都驚愕得瞪大了眼楮,不敢置信的樣子。璽兒忍不住笑出了聲,又恐二人面上下不來,忙又忍住,道︰「這也是常有的事,我們家算是人口少的,有那人口多的人家,幾輩兒的親戚算下來,幾天幾夜也數不完,總有幾門隔得遠的、斷了來往的親戚。「」」

這個道理兩人哪里不清楚,只是那些人家多半是家道中落的人家,不好意思來往。你不跟我來往,我也不好熱臉貼冷,也就斷了。像他們這樣的人家,少有不來往的。但璽兒這麼說,她們也不好分說。只是想起方才的情形,又感到羞愧,便轉了話頭,問起林飛來。

璽兒便往西洋鐘上看了一眼,道︰「這個時辰該起了,不然,下午睡不著,晚上該鬧瞌睡了。」自說了幾句,便叫海棠,吩咐她道︰「你去瞧一瞧,看飛哥兒醒了沒,若是沒醒,也叫起來,該用中飯了。」

林黛玉擺了擺手,攔下海棠,先向林珺說︰「老太太那里見客,不若把咱們的飯也傳過來。只怕一會子嫻姐姐就回來了,正好咱們一起吃。順便把事兒說了,省得再跑一趟。」見林珺點了頭,才轉過去和海棠說︰「我們過去瞧他罷。」說罷就起身,林珺也站起來。

一時飯得了,盧慧嫻卻還未回來,林珺就說︰「只怕是老太太留住了。」

林黛玉搖了搖頭,道︰「今兒老太太用齋……」

一句話還沒說完,老太太院子里的婆子過來回話,果然叫林珺說中了。

兩人吃好飯,哄著林飛頑了會子,打發他去歇中覺,盧慧嫻方才回來。

把初七去崔家的事一說,盧慧嫻不說同意不同意,先就罵了二人一通,道︰「一個個的,就沒一個有良心的,有好事再想不到我。」

話是這麼說,到了日子,仍舊安排了轎子以及隨行的丫頭婆子,仍舊不放心,特特叫林琰送過去。

轎子停在垂花門外,就有崔老太太屋子里的婆子過來伺候。兩人是常來的,熟門熟路,也不拘謹,不用人引路,二人攜手走在前面。還沒進門,就听見屋里說笑聲一片,婆子就說︰「太太女乃女乃們都在,也不知道姑娘又說了什麼笑話兒,老太太這樣高興。」

林黛玉和林珺也是笑。

此次只請了親戚家里年紀相當的幾個女孩兒,她們兩個到得早,別的人都還沒到。

陪崔老太太說笑了會子,老太太就打發她們去玩。三人從後門出來,才出門,崔嘉怡就說︰「程姐姐昨兒打發人來,說身上不好,今兒來不了。」

兩家已經定了日子,十月就要迎娶程二姑娘進門。黛玉已然把她當嫂子看待,聞言,便有些擔心。端午時,就病了一回,于今又不好,也不知怎麼樣。

「到底怎麼樣?請了大夫沒有?怎麼說的?」

崔嘉怡就笑起來,道︰「可見得是你們家的人了,怎麼不見你這樣待我?」見黛玉急起來,才接著說︰「听大嫂子說,是下午在熱地里多站了會子,染了暑氣,倒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癥候,吃了藥已經大好了。原是要來的,只是親家太太不許。」

林黛玉才松了一口氣,卻又添了疑惑。她打小身子不好,三天兩頭要病一回,如今大了,已是好多了。像這樣的氣候,決沒有因為在熱地里多站會子就染上暑氣的。^H小說

一時都不說話,將到門前,隱隱約約听得園子里傳來嗚嗚咽咽的哭聲,哭聲里還夾雜著說話的聲音,「……不得見一面,好容易見著了,卻連話也說不上,我心里的苦……」

黛玉和林珺兩人還只當是哪個媳婦子,卻見崔嘉怡變了臉色,便知不是。怎麼也是崔家的家務事,她們兩個外人自不好听。正想著怎麼躲開,崔嘉怡就扯了她們兩個往回走。

老太太見她們三個又回來,一個臉色不好,那兩個面上略有尷尬之色,便知家里出了新聞。到底是老于世故,面上半點不顯,反笑著打趣三人,道︰「就你們鼻子尖,」卻是廚房才送了茯苓糕來,熱騰騰的還冒著水氣,「今兒難得做一回,才說給你們送去,你們倒自己找回來了。」

一邊說一邊招手把林黛玉和林珺叫到身邊,親自拿糕給她們吃。

那一面,畫樓與一個媽媽出去了會子。不一時,那媽媽回來,和大女乃女乃說了幾句話。大女乃女乃眉頭就皺了起來,低聲交代了幾句,那媽媽就從後門出去了。

外面就有小丫鬟回說︰「韓姑娘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第四十三章在25號上傳。

關于改的章節︰11只改了收入。

19-27是原先承諾的,因為守孝不該出門,調節了一下。

32-36添加了一些情節,但不影響閱讀。

那個,還在繼續看書的親,先表達一下墨耳的歉意。另外,有一點想和大家說一聲,這不是個坑。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